《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通用17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jīng)驗。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
于永正老師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教育部“跨世紀名師工程”向全國推出的首位名師。于老師自1962年從事小學教育工作以來,主要教的是小學語文。他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鐘,說“癡迷”,也不為過。于老師的導師張慶先生把他的語文教學概括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
本學期我在工作之余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讀下來,對于老師的語文教學觀點,很有感觸。讀于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不同于其他教學著作,他的文字真實,于平凡中見真知,正如于老師自己在書的序中寫道的:我的文章不是在書齋中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我寫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經(jīng)驗、體會和感受。
于老師的這本書每一章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語文教學的知識技能。本書分為四輯來寫第一輯、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兩點”在哪里;第四輯、關于作文教學。在本書的開始于老師還寫了“人生留痕——寫在前面的話”寫的是于老師的教書經(jīng)歷和寫作經(jīng)歷。
每一輯都結合了于老師自己在實踐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觀、聽青年教師課堂過程中的思考。其中有幾點給我有很深的啟發(fā):
一、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
“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留下較好的語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認識和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興趣和習慣!痹诙嗄甑牡投谓虒W中我越來越覺得語文課堂要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留給學生興趣與習慣,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在今年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研討學習活動中廣州的一位老師的關于傾聽共同體的學習課堂中,可以充分的讓我們知道學生習慣和能力的無限。
文中五重教學法講到:情感。它包括兩個方面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我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于老師在書中舉到了教孩寫字的例子,對比我自己的寫字教學,我覺得我自己沒有像于老師那樣教好學生。一堂課中的寫字指導之后,對于學生生字抄寫本上寫得不好的字都有點出來,都要讓孩子達到規(guī)范,這是我以后教學中要注意的。
二、教語文,其實很簡單。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育不能只讀一本語文書;教學藝術是處理教材的藝術加善待學生的藝術,走近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比處理教材、傳授知識更重要;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決定著語文教育的質量。
于老師談“簡單語文”的實質是按照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去做,它不純粹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常態(tài)語文。簡單語文是指教學目標簡約,教法簡潔,它強調的是讀和寫,一個人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字詞句的訓練有了,語感訓練有了,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能力有了,人文性也就在其中。在讀的過程中,要會品味,即品詞、品句、品段、品篇。簡單語文簡單不是粗糙,不是簡單化,它仍然追求教學的高境界真實、扎實、樸實。簡單是一個相對概念,有簡單就一定有復雜,只有復雜作為前提,這樣的簡單才會有保障,才不會淪落為簡單化。語文教學要得法于課內,激趣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如果學生的確讀了很多書,而且邊讀邊想,精彩處要記憶,那么,他的語言積累會豐富的,語感會強的,寫作能力也會提高的,不要強迫學生看書,強迫,即使看了,也是沒有用的,興趣是最重要的。
三、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課本里有人文性,老師這本書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師身上的人文性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于書本里的人文性。要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點燃心中的夢想,使學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眼睛不要只盯著“語文”,還要盯著“人”。教學時,一只眼睛盯著“語文”,一只眼睛盯著“人”,這才叫完整的語文教學。我的語文老師的經(jīng)驗告訴了我什么?我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語文教學教的不是課文而是語文!我教語文,第一,十分重視朗讀。第二,十分重視寫字。第三,我特別喜歡教作文,我的語文老師告訴我:要善待學生。不蹲激勵是激發(fā)興趣的偉大法寶,不斷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哪怕是一點一滴的),是穩(wěn)定并使興趣持久。
學語文是個慢活,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有遠見卓識的語文老師,都有自己的課程,他們的眼睛絕不只盯著一本語文課本。
寫字的規(guī)律是什么?是描紅、仿影、臨帖,而且要天天描紅、仿影、臨帖。無論是硬筆字、軟筆字,概莫能外。
朗讀的規(guī)律是什么?是“跟我讀”,是讓學生聽老師讀、跟老師讀。老師讀不好,反復聽別人的錄音也可以。和音樂老師教唱歌一樣,要范唱、領唱。教低年級小朋友,必須領讀。不要怕某些理論家譏笑我們“抱著學生走”。該抱不抱,是不負責任。
教作文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讀寫結合”。讀是基礎。書,是最好的作文指導老師,每篇文章都在告訴你怎樣寫作文。因此,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包括朗讀),重視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培養(yǎng),同時要關注表達。要“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重視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要引導學生關注“怎樣表達”。
語文課本里有人文性,老師這本書里更要有人文性。而且老師身上的人文性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于語文書里的人文性。要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點燃心中的夢想,使學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四、 教語文,其實很有趣
教學生寫字,老師要喜歡寫字,對書法略知一二;教學生讀書,老師要是喜歡讀書,會讀書,能讀出課文奧妙之所在;教學生作文,老師要是能寫點文章,知道一點寫作知識,那么,教語文就更不難。
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反思,我懂得了,學生是千差萬別的,世界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學生。承認差別,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并千方百計地使其在各個方面都得到發(fā)展的同時,盡量發(fā)展他的特長,把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個”的人,這就是我的學生觀,也是我的教育觀。通過學習和反思,也是我認識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需要人去做。
所謂“趣”,就是可要上的油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此不疲。不要以為熱熱鬧鬧才算有趣,戴上頭飾表演表演、做個“課件‘演示演示才算有趣。這樣理解就淺了。
五、語文教學中的“讀”
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讀到“其言皆出其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備課不等于寫教案,我是把功夫花在鉆研教材上。備課于心是最重要的。至于寫教案,因課而異。對熟悉的,特別是教了多遍的語文,往往只寫個提綱,記下新的體會、新的方法;新接觸的課文,編寫的具體一些。寫的最多的是自己的新感受、新體會、新方法和自己滿意的作業(yè)設計等。
先說語言的積累。第一,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讀和背,要按照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教學。對那些“不必解”的東西,我堅決做到“不饒舌”;對那些小學生目前還“不可解”的,我常常強調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駁”;對那些學生一生都用得著的東西,不但要求熟記,而且要想辦法讓他們記得快、記得牢。這樣做,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學生應該積累的時候,盡可能多地、愉快地記下他們應該記住的“精品”,為他們打好“終身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底子。第 二,重視課外閱讀。試驗已經(jīng)證明:只有學生的閱讀來能夠達到課本的4.5倍時,才有可能形成語文的自學能力。重什么,抓什么,學生便會什么。做讀書筆記也是一種重要的積累手段,我這樣做嘗到了甜頭,于是也要求我的學生這樣做?傊,語文老師要有積累意識,語文教學要重積累,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如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六、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
由此我覺得,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老師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并引導學生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睆?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睂W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課文的內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xiàn)出來,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老師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深深地打動他們,學生的朗讀能入情入境,并博得大家的掌聲,能說不是亮點嗎?
于永正老師的《我是怎樣教語文》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借鑒于老師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力爭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2
近期,我拜讀了于老的《我怎樣教語文》一書。于永正老師是我國小學教育界泰斗級的人物。他敢為人先,以語文教學改革為突破口,他的“五重教學法”,抓住了語文教法的關鍵,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融合,為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樹立了一面旗幟,也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語文教學天地,下面我就“五重”教學法談談自己的感悟。
“五重教學法”指的是: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反復品讀 “五重教學法”,文中的每一句話都是于老師心靈的獨白,那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于老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書中所講述的一些現(xiàn)象與問題,與我們的實際教學生活是那樣的貼近,所以讀起來感受頗多。
一、 重情趣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師“五重教學法”中的第一部分,也是于老師語文教學的最大特色,更是能引發(fā)我產(chǎn)生共鳴的地方。每每讀起這一章,我的心靈總會生出不同的感慨。這里的“情”一方面是指對學生有情,另一方面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
于老師提出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最需要老師的同情、理解。他從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學生,因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學生,量出來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憤怒。所以,于永正老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從不企圖把全班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人”。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我們避免不了會有偏愛個別優(yōu)生,厭惡個別差生的念頭。俗話說,“愛自己的孩子是理所當然,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尚”。于老師不是圣人,但他關愛每一位學生,為每一個孩子都準備了不同的尺子,將自己深厚的愛溫暖每一位學生。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學中,對于某些差生的表現(xiàn),我們?yōu)槭裁瓷鷼、憤怒,甚至出現(xiàn)了不理智的行為,就是因為忽略了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結果。
所謂“差生”,只不過在學習上比別人遜色一些,在其他領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許多“差生”在成人后變得很有出息,而且對老師也很有感情。我們班就有一個姓梁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塌糊涂,但這個男孩特別地樂于助人,看見老師抱著一摞本子走出辦公室,他會主動上前迎接;看見班上女同學抬不動課桌,他會主動去幫忙。每每看到這些,我心里都會感動不已。因此,我們做老師的也要像于老師那樣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才能徹底改變對“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位學生跟著我們學習都能感到快樂,都能得到應有的進步和發(fā)展。
作為語文教師,不愛語文教學就教不好語文,更要緊的是上課要有情,只有關注了教材和學生才能體現(xiàn)一個“情”字,課堂教學,是老師、學生和教材三者之間的對話。課前,先生總是找準文章的感情基調,一遍又一遍地練讀,不把課文讀得聲情并茂決不罷休。我們外出聽課或看錄象,于老師每次范讀總是繪聲繪色,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會陶醉其間,流連忘我。于老師認為,教學藝術首先是善待學生的藝術,是在師生之間的情中。因此,在他的課堂上,我們總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生把自己的責任定位于組織教學,是引導、是點播、是鼓舞、是激勵,因為,他清楚地知道,在兒童的世界里,偉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
二、 重感悟
書中所講到的“重感悟”就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體會,領悟其義,悟其情,悟其法。于老師在這一部分的講述中著重講解了他在教學中是怎樣體現(xiàn)一個“讀”字的。于老師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一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
三、重積累
沒有讀到“五重教學法”之前,我以為學生積累的內容無非是課內與課外的語言積累,而于老師所說的“重積累”,不僅指的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的積累。語言的積累主要靠讀和背,生活和感受的積累則需要引導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親密接觸,搞好實踐活動。
另外,于永正老師還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積累,他認為現(xiàn)在學生生活單調,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在加上讀書少,這樣一定會影響他們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他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博物館、軍營、工廠,常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們了解農村,讓農村的孩子們了解城市……
四、重遷移
于老師認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讀的遷移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去讀報紙、雜志。于老師特別重視課外閱讀,他想方設法地對學生進行號召、示范、檢查、鼓勵,引導學生看課外書,要求讀過的書要留有痕跡,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除此之外,于老師十分重視作文訓練,他先從模仿開始,根據(jù)學習的課文,進行片段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筆答課后的某個問題等等。這不正是一種由讀到寫的遷移嗎?所以, 我非常贊同于老師“重遷移”的說法。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運用。
五、重習慣
讀到這一章節(jié),不禁使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格,品格決定命運!
于老師所談的習慣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他特別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最大的成功。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指:愛讀書報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而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yǎng)成。于老師還特別重視“身教”,他常把自己買的書帶到學校里讀,故意把自己的讀書筆記落在講臺上讓學生看。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我們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才可讓他們受用一生。
讀完書后,我對于老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學的態(tài)度,對語文教學的深刻認識以及深入淺出地剖析語文教學的種種現(xiàn)象等,欽佩不已。合書深思,為什么于老師會對語文教學能夠如此高瞻遠矚?歸根結底,我想還是緣于對語文教學的摯愛,對學生的摯愛,對教育事業(yè)的摯愛吧!因此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像于老師一樣胸懷大愛,愛自己的教學,愛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愛輻射到周圍每個人,這樣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3
《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從家里拿到學校,再從學校拿到家里,只要有點空閑,便認真讀上幾頁。于永正老師倡導“教語文,其實很簡單”,但我們都知道所謂“大道至簡”,只有真正掌握了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才能達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的境界。于老師的書風格亦是如此,平實的文字娓娓道來,所說的道理卻切中要害,引人深思。猶如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老者,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向晚輩逐條敘說,希望能給后者以真切的幫助。
印象最深的是這句話——我不斷告誡自己: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一想到孩提時的我,我對學生就會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寬容。我會對學生交出這樣一張“名片”——“名片”的正面寫著兩個大字:微笑;下面書寫著三個關鍵詞:尊重、理解、寬容!懊钡姆疵鎸懼鴥蓚大字:負責;下面也書寫了三個關鍵詞:嚴格、頂真、耐心。微笑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名片,何況是對于這6、7歲的孩子。但是我覺得這方面我做的真的不夠,班里孩子也多,特別是講課時,我總是急于想把自己備好的課都教給孩子們,孩子小有時會坐不住,我就有點急躁,總忘記微笑這件事,但吵的效果又是比較差的,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每每下課,我總后悔自己怎么又忘記了微笑,下定決心下次務必換種溝通方式。
我要記住的第二句話:失敗是成功之母!钡恼f法,對于孩子來說并不適用。對于孩子來說,更恰當?shù)?說法是“成功是成功之母!笔浅晒o了孩子動力,是成功激發(fā)并維系著孩子持續(xù)不斷的學習興趣。對于孩子來說,成功來自哪里?很大一部分來自老師,來自老師的激勵。所以,夸獎孩子、激勵孩子,這是老師應有的善舉。
于老師給這樣一個語感不好的孩子的家長開出的“藥方”:從今天開始,您的孩子必須完成一項家庭作業(yè)——讀課外書。您要為孩子多買點好書,例如國內外著名童話,專為青少年改寫的古典名著,等等?傊幸欢ㄇ楣(jié)的,這樣能引起孩子的讀書興趣。要出聲讀,不是默讀。每天堅持讀半小時。累了,聲音可以輕一點。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您的孩子讀書很流暢了——特別是讀從來沒有讀過的文章——這就告訴您,他的語文水平上來了。開始,沒有興趣以前,可以強制他讀,時間可以短一點,比如說十分鐘、二十分鐘。是啊,不能只教一本語文書,課外書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孔x書長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有后勁,更不怕考試。
繪本是一種用比較直觀的圖畫和簡單的文字講述故事的書,喜歡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利用繪本很容易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我選擇了很多適合他們現(xiàn)在閱讀的繪本,每人一本繪本,每人一張讀書清單,讀過的繪本讓家長在讀書清單上面簽字,每月匯總一次,評選出本月的閱讀之星,F(xiàn)在孩子們形成了換書習慣,直接自己換書,中午一次下午一次。現(xiàn)在孩子們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識字量明顯變多,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4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談話。這幾天,我讀了十幾頁《我怎樣教語文》,就像參加了于永正老師主講的語文學科培訓。書中共有四輯,明確的教學理念,典型的課例細節(jié)處理,對語文課的寫字、閱讀和作文教學都有醍醐灌頂般的.指導。讀其書如見其人,于永正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么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二十二年,我一直都在反思,怎樣去上好語文課?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我作為語文老師,要向于永正老師學習,從平時教育教學的點滴中去反思,更容易理解。語文教育,到底能給學生留下了什么?于老師回憶上過的十幾年語文課,已經(jīng)忘記老師上過的內容。但他的語文老師給他留下了語言,認識了近4000個漢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語言資料詞匯,留下了較好的語感,使他不假思索地綴字成文;留下來認識和情感;留下了初步書寫的能力和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教的不僅僅是課文,而是語文。用教材教識字、教寫字、教讀書(包括朗讀)、教表達,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因此,于永正老師十分重視朗讀。是朗讀讓學生喜歡語文,是朗讀讓他們有了悟性。他還十分重視寫字,重視讀寫。不管是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習慣,于永正老師都用盡心思去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這是最大的法寶。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的識字與寫字能力。識字與寫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至關重要。于老師抓住這個基礎,扎扎實實地教小學生識字和寫字。當然,要想學生把字寫好,教師必須自己練字,給學生做好正確的示范,同時再進行細致的寫字指導,效果會更好。寫好字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
寫字就是育人,學寫字就是學做人,可以修身養(yǎng)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內心狀態(tài)。這更加堅定了我?guī)ьI孩子們練字的決心,教學中,我要時刻以于老師為榜樣,注重加強對學生書寫的指導。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5
四年級上學期開學第二周,碎片化的時間讓我真?zhèn)人都沒了條理,這周我讀了《我怎樣教語文》。拿起這本書,看到封面于永正先生那慈祥的笑容不禁感傷起來,于老師是小語界的一顆璀璨明珠,為小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離世是小學語文界的遺憾。這本書是于永正先生的壓箱封筆之作,如今才開始讀實在羞愧難當,帶著自責悄悄的走進這本書,讓我后悔為什么不早點看到這本書?
打開書迎面的是于先生的書法和課堂瞬間,我知道于先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會京劇和胡琴,喜歡書法和寫作,他說這些好習慣豐富了他的情感世界,守護了他的精神家園,成就了他的教育人生,一個人,一旦成了讀,寫的“奴隸”,他收獲的就不僅僅是語文。
其中一句話讓我眼前一亮“寫,讓我變成了一條獵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張開鼻孔嗅四周,豎起耳朵聽動靜。干什么呀?搜尋生活中的真、善、美呀”“讀與寫是“洗潔劑”,經(jīng)常洗去自己頭腦中的污垢:讀與寫也是“充電器”,不斷為自己的大腦注入新的理念和動力。讀與寫的過程,是不斷肯定自己,激勵自己的過程,同事也是不斷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往復循環(huán)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實踐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的越來越正了,越來越值了!
一個新詞讓我印象深刻———“消化生活的胃”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深切的體察和深刻的認識,才能概括出規(guī)律的東西,F(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很快,人們被社會逼著往前走,走著走著,大踏步的往前走就成了習慣,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一個消化生活的胃是一盞燈塔讓我們在繁忙之中找到心靈棲息的港灣。學會反思自己教學過程的同時要思考、要感受。
一個新視角: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這個視角跟開大會是楊校長提出的倡議不謀而合。自己也曾孩提過,一想到孩提時的我,我就會對學生多一份最終、理解和寬容。
一個新思想:于永正先生提出:語文教育,應該為孩子留下什么?于先生說要為孩子們留下語言、留下較好的語感、留下認識和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這本書是于先生的封筆之作,他不禁感慨:年輕的時候,不會教;會教了,又老了,退休了。
一些精彩的句段。張慶說:“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說話、作文、習慣是小學語文的七大教學目標。”講授“左右逢源”這個成語時,于先生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第一筆———橫有什么不同,原來“左”的一橫短,“右”的一橫長。這里,如果老師不指點,許多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注意的。
越讀越想讀,這周忙于瑣事之中,僅讀了這本書的一小部分,實在慚愧。下周會再接再厲。于永正先生的這本《x我是怎樣教語文的》實屬名篇佳作,我一定會堅持讀完的。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6
這本書是于永正老師從教五十多年來對教育觀、語文觀、學生觀,們從各個角度認識語文教學的真諦,了解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進入簡單高效的語文教學之門。讀完此書,我頗有啟發(fā)和感觸。
讓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本書的第二輯《我教語文,其實很簡單》。于永正老師在文章開頭寫到:“實踐使我知道了教語文其實并不那么復雜,就是教學生扎扎實實地識字、寫字、讀書、作文。我就是這么教語文的,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學生寫字,老師要是喜歡寫字,對書法略知一二……教學生讀書,老師要是喜歡讀書,會讀書,能讀出課文奧妙之所在;教學生作文,老師要是能寫點文章,知道一點寫作知識,那么,教語文就更不難。”如果說在過去,當看到這樣的觀點時,我會毫不遲疑地反對。語文千頭萬緒,知識繁瑣,一篇課文字詞句段篇哪一方面不得顧及?上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教學設計需下很大功夫,哪怕一個字、一個標點都得推敲琢磨,教語文怎么可能很簡單?這幾年,不斷地接受新的課改理念,參與語文課題研討,嘗試語文課堂的改革,也確實在自己的思想上產(chǎn)生了巨大轉變,更是認同了這樣的觀點。
永正老師認為,教語文概括起來就是四個字:多讀多寫;教學生多讀書,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只要抓住“讀寫”兩條線不放,即按照教語文的規(guī)律去做,誰都可以把語文教好,誰的學生都會有好的語文素養(yǎng)。讀什么?就是讀書,大量閱讀課外書,從孩子識字起就開始閱讀,并在閱讀中識字,讀經(jīng)典、誦美文、背詩文、儲備語言。學會多種閱讀方式,默讀、朗讀、精讀、泛讀、跳讀等。寫什么?就是寫字、寫作文,寫一手漂亮的鉛筆字、鋼筆字、毛筆字,宏揚傳統(tǒng)文化。寫作文訓練從一年級就可以開始進行了,低年級寫話,中高年級寫段、寫篇。而且要做到大量讀寫,讀寫結合,這就是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從這一角度來看,語文課真的很簡單,只要我們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課標語),抓住“讀寫”兩線不放松,就能把語文教好,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能提高。
讀書跟做任何事情一樣,良好的習慣是基礎。而好習慣的養(yǎng)成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實現(xiàn)的,教師在這當中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做好監(jiān)督和檢查。要求學生在上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要做到讀懂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并提出問題。如果教師的指導和督促到位,持之以恒,學生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應變“教課文”為“教語文”,要以課本為例子,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方法,引導學生讀更多的文章,而不是把課文的內容當做教學的主要目標。現(xiàn)在我們程永麗名師工作室正開展“小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題研討,正迎合了這一思想,也正是體現(xiàn)了“簡簡單單教語文”這一理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了興趣,再大的誘惑也起不了作用!币虼,我們平時要重視對學生讀書的引導,注意激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在孩子們成長的黃金時期,一定要讓他們多背誦、多積累!吧倌曛,如石上之刻”,孫雙金老師總結說:“12歲以前的語文是童年的語文,積累的語文,種子的語文,經(jīng)典的語文,綜合的語文;是不求甚解的語文,是逐步的語文,是為一輩子奠定的語文!边@給我很大啟迪,我們借專家的研究,實踐自己的教學,簡簡單單教語文。用活動 吸引學生就是個好辦法,我們除了引導學生讀好課文外,還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 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
讀于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感受最多的還是那句話:少做題,多讀書。語文教學最大的成功,應該在這里。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7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收獲了很多,更讓我在實踐中明白,做事要打出提前量的重要性,暑假不僅讓我有了放松調整的時間,也給了我充電學習、為下學期工作打出提前量的機會,假期中我認真閱讀了《我怎樣教語文》一書,可以一邊讀,一邊琢磨,好不愜意!本書從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么;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關于作文教學四個方面,闡述了于永正老師獨特的見解,真是為我們年輕教師指出了一條語文教學的明路。
一、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看了這本書后,我才明白對語文教學存在誤區(qū),如果一味的緊抓成績不放,課后運用習題查漏補缺,教師累,學生更是辛苦。于老師指出:“語文能力哪兒來的?是在大量的讀、寫實踐中形成,不是教出來的。”讓學生大量的讀和寫,才是語文教育的根。
語文教的不是課文而是語文,要把校內外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用于閱讀和寫作。我現(xiàn)在認識到了這一點,就會及時改正和補救。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會從“少做題,多讀書”為出發(fā)點,縮減寫生字等機械性作業(yè),把空出來的時間用于閱讀。以學校的學年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書單為目錄,積極鼓勵孩子們閱讀。
二、有的學生就是不愛讀書怎么辦?
在之前和家長的溝通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孩子不喜歡閱讀,問我該怎么辦?這個問題也讓我一籌莫展,但在書中我也找到了答案。
于老師鮮明地指出:強迫他讀!當然背后還有許多工作要跟上。后面的工作包括:第一,要求人人做讀書筆記,以摘抄為主,定期檢查。第二,要及時表揚讀書好的。第三,要讓學生嘗到讀書的甜頭和樂趣。第四,老師為學生做出表率。針對本班情況,下學期讀書安排如下:
1、每天增加20分鐘左右的閱讀作業(yè)。
2、每天的閱讀作業(yè)都會留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需要學生作答。
3、充實班級讀書角。
4、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
5、設置讀書金星學生。
6、家長、老師、學生三方周評比金星學生。
7、為孩子營造我愛讀書的環(huán)境,積極動員老師家長參與進來,以身作則!
希望下學期通過各個方面的努力,學生能真正喜歡上閱讀,暢游書海,收獲知識與快樂!好習慣的養(yǎng)成好比在銀行里儲蓄,孩子可以終生享受它的“利息”,感受到文字的美麗和生命力。
三、萬事開頭難——寫作
一轉眼孩子們已經(jīng)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寫作也開始慢慢的走進了他們的語文學習的范疇,但回想孩子們一年級的看圖寫話,部分孩子總有畏難情緒,很多時候不知該寫些什么。學生握著筆,緊鎖眉頭,絞盡腦汁想著,寫出的話還是容易出現(xiàn)不知所云或者是流水賬等問題。寫作的指導也成為了語文教學中壓在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但通過這本書讓我明白,作文教學也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肯花心思,是有出路可走的。
于老師認為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一盆盛開的鮮花、電動玩具狗、扔在地上的面包……入情入境,學生的語言隨之豐富。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也皆“文章”。
如何讓學生喜歡作文?于老師是這樣說的,學生喜歡他的作文課。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他喜歡作文。因為于老師對作文的情有獨鐘,經(jīng)常動筆寫,動腦想,用心感悟,因此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就更得心應手。第二,于老師從讀初中就養(yǎng)成了動筆的習慣,因而也就養(yǎng)成了觀察、思考的習慣。老師發(fā)現(xiàn)得多,為學生提供的素材多;老師思路開闊,學生的思路就會開闊。在此基礎上,于老師還很重視作文批改和作文評講,批改的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作文的閃光點。
為了能使作文有效提升,于老師也竭力提倡寫“下水文”,讓學生了解作文的難易,怎樣寫才能好。寫植物,方法很多,如比喻、擬人、對比等?菰锏膬热莩尸F(xiàn)在面前,難以內化為自己的血肉。理科生出身的我,聽到下水文其實也有畏難情緒,對于寫作我一直玩笑的說,只能寫說明文。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但是看了于老師的書,我有了勇氣,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我就需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現(xiàn)在我想說:“下水文,水不管多深,我想試試!
四、微笑就是陽光
記得剛開始上公開課的時候,劉校長給我評課最先說的一點一定是你太嚴肅了,上課的時候要對孩子多笑笑,這可一度難倒了我,朋友們對我最多的評價就是理性,可能就是理性這兩個字,讓我的表情缺多了分淡然少了分微笑,但是一年的時間,我要感謝孩子們,孩子們用他們最純的愛和最燦爛的笑臉深深地打動了我,現(xiàn)在的我會因為孩子們的小天真被逗得哈哈大笑,也會因為孩子淘氣被惹的淚流不止,微笑也漸漸的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我們的生活,現(xiàn)在的課堂上我們的笑聲越來越多,孩子的思路也越來越開闊。
于老師崇尚“微笑教學”,認為這是教學的最佳境界。正是那燦爛的笑容,還能在古稀之年成為“孩子王”。面對學生的犯錯,拉下臉,提高嗓門,還是以批評為主,笑容早已埋藏在烏云中。學生耷拉著腦袋,心靈之門早已關閉,再多的言語也是徒然。
教師的微笑需要什么做支撐?于老師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寬容的品格、善良心地、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寬廣的胸懷和詼諧的談吐。于老師的答案也讓我非常信服。
對孩子來說,批評本是壓抑的一件事兒,不茍言笑的老師往往拉長了臉進行“狂轟亂炸”。挨批后對老師產(chǎn)生了距離,如何能夠進一步教育呢?微笑面對,問題也就引刃而解,它展示了教師的美德,是知識和能力的結晶。寬容對待學生,他們才會由衷喜歡上老師,學科成績的提高更是在情理之中。
“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睂τ谖叶裕獙W習的太多。有人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應該有一桶水”,漸漸我們明白如果一桶水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身為教師的我們要有長流水。相信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還會不斷的讀書,不斷的讀各種類型的書,充實我的教學,我的人生。
這本書的第一遍我已經(jīng)讀完了,那感覺就像一個走在沙漠里的人發(fā)現(xiàn)了綠洲,發(fā)現(xiàn)了水源,我咕嚕咕嚕的喝了一大碗水,可是還沒有解渴,這本書的營養(yǎng)我還需要慢慢的汲取,我相信我還會讀第二遍,第三遍,相信每讀一遍都會收獲滿滿。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8
終于用了差不多兩周時間把于永正的《我是怎樣教語文》這本書看完,相信讀過這本書的同仁都知道這本書真是語文教師的良師,它和那些國外大教育學家的著作不一樣:于老師文中提到的語文教學的觀點很平實,很接地氣。它沒有高深的理論,有的只是平實的例子,有效的方法。
其中有關朗讀和錯別字的論述給就讓我受益匪淺,因為這兩個問題困擾我已經(jīng)很久了。今年帶的這屆學生著實令人頭疼:已經(jīng)是四年級的孩子了,卻不能正確流利的讀好一篇課文;答起題,寫起作文錯別字連篇。
語文的本質,說到底是讀和寫。讀既包括默默地閱讀,也包括大聲地朗讀。于老師說,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就是每個學生都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連學過的課文都讀不流暢的學生,語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究其原因:因為他的語感不好。文中于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一個男生剛轉到于老師班時,語文水平很差,一個長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讀完。后來,于老師給他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yè)——每天讀課外書,要大聲讀,每天堅持半個小時。不到一年,大見成效。
聯(lián)系到班級學生的朗讀情況:每次提問學生讀課文,不是加字、減字,就是讀錯字。如果不看他讀的內容,單聽他朗讀你根本不知道他讀的內容的到底是什么。我還發(fā)現(xiàn)這些不會讀書的孩子都是背書困難戶。即使會背了,也是結結巴巴漏字添字。他們并沒有理解意思,只是在背一些文字的累積。我一直認為是因為孩子識字量不足,看書太少,所以不斷強調多認字,多看書,結果還是收效甚微。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白紙黑字、清清楚楚,他們作為四年級學生居然把文章讀的支離破碎?現(xiàn)在我才明白:他們是語感不好造成的,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大聲讀書,培養(yǎng)語感。語感強了理解能力也隨之提高,背書速度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字詞方面的教學中很多老師更包括我都奇怪:如果孩子下功夫的話,一個詞一個詞地默寫,錯別字不多,可是一結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運用字詞時,就會寫出成串的錯別字。好多錯別字往往也是老師們的反復強調的'字詞。于老師認為,主要是由于小學生的字學得多而且快,而實踐太少的緣故。面對這個問題,于老師一方面教育學生看書寫字時要細心;另一方面則采取了別樣的聽寫方法:每節(jié)語文課都利用五六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聽寫幾句話,這些句子中含有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字。每次聽寫完了,讓同桌之間互相檢查,允許爭論,實在拿不準的,向書本或老師請教。這樣得出來的正確答案,印象特別深。顯然這種:融詞于語境、互為人師、爭論、探究的方法不失為一種簡易高效的好方法,這在我們教學生甚至教育自己孩子時都能用得上。
古人說:“開卷有益”。勤于閱讀必是對的。他人的智慧,旁人的經(jīng)驗往往能讓我們少走彎路。作為教師多讀教育書籍,從名師身上學教學技巧,武裝自己。讓自己以最快速度成長起來,能夠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更好的詮釋: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9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的“源頭活水”源自于書中的“涓涓細流”。
——題記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談話。捧讀《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真的是如沐春風,如望秋月。打開這本書,就像打開了簡單高效的語文教學大門,它帶著我從各個角度認識語文教學的真諦,了解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讀了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中的五重教學法讓我感觸頗深。“五重教學法”指的是: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反復品讀“五重教學法”,文中每一句話都是于老師心靈獨白,那一句句樸實話語,看似平淡,實則蘊含著于老師多年教學經(jīng)驗。書中所講述一些現(xiàn)象與問題,與我們實際教學生活是那樣貼近,所以讀起來感受頗多。
一、重情趣
“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這是于老師的教育座右銘之一。于老師說的“情”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于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從不企圖把全班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人”。
特別喜歡于老師為學生精心準備的高帽子。他喜歡把芝麻說成西瓜:“這個問題很難,你居然思考出來了,了不起!”“這段課文讀好不容易,你只念了兩三遍就這樣出色,不簡單!”……在學生的眼里,老師的一份寬容和善待,一聲同情和勸慰便是偉大,它是老師心中藏著的愛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這種流露便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教學風格和令學生感動的教學藝術。
。ㄒ唬⿲W生有情
我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要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要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在教學中,教師不想學生之所想,不急學生之所急,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和藹可親,學生也不會有較深刻的感受。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最需要老師的理解、同情。我從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學生。用一把尺子量,量出來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憤怒。我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差異,從不企圖把全班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人”。
。ǘ⿲φZ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
不愛語文教學當然教不好語文。這且不說,要緊的是上課要有情。課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學。課堂教學,是老師、學生和教材三者之間的對話。我非常注重課前,老師要做到和教材對話,把教材讀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達的意思、感情體會出來,并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不把課文朗讀得聲情并茂,我是決不罷休的。進入課堂,則是三者對話,更多的是老師在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和教材對話。這時,我關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學生。課堂上,我的責任是組織教學,是引導,是點撥,是鼓舞,是激勵。情是互逆的,趣也是互逆的。老師愛學生,對學生有期待,必然會贏得學生由衷的愛,學生也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老師的課上得有趣,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我也清楚地認識到,情感是在認識過程中產(chǎn)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就越強烈、越深厚。
如何把語文課上得有趣味性,讓學生愿意學,樂此不疲呢?于老師認為決不是憑著課件、教具、表演以及各種形式的合作來體現(xiàn),他指出教師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沉入文字之中尋“趣”;其次要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使其有新意;還有一點是教師要有幽默感,幽默是教師強有力的助手,它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能使師生在愉悅的交流中融為一體。于老師對語文教學的情有獨鐘和獨特見解,實在令人耳目一新、欽佩不已!
二、重感悟
重感悟,就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去領會。悟其語,悟其義,還要悟其情,懂其法。于老師在這一部分講述中著重講解了他在教學中是怎樣體現(xiàn)一個“讀”字。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于老師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
于老師為了讓每一位學生能在讀中自悟,不厭其煩地范讀、領讀,體現(xiàn)了于老師強烈的責任心和足夠的耐心!于老師不僅授人魚且授人漁,讓我讀后猶如醍醐灌頂:朗讀真的是語文老師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課堂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老師自己先要學會朗讀,教師只有備足朗讀,讀出門道,讓學生聽得眉飛色舞、潸然淚下,才能給學生帶來朗讀的欲望,帶來美的享受,從而產(chǎn)生學習、探究的需要和興趣,得到自己的感悟。
三、重積累
沒有讀到“五重教學法”之前,以為學生積累內容無非是課內與課外語言積累,而于老師說的積累,不僅是語言的積累,還有生活的積累和感受的積累。語言積累主要靠讀和背,生活和感受積累則需要引導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親密接觸,搞好實踐活動。原來,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不僅需要引導孩子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積累語言,積累習作技巧;還要向于老師學習,注重學生積累生活和感受,我們要引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觀察和體驗生活,平時,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開展不同的積累展示活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親身體驗,解決心中沒有材料可寫的困難,讓習作成為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四、重遷移
遷移就是舉一反三,就是運用。于老師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
由課內到課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就是讀的遷移。運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這樣做,一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二能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平時我在監(jiān)督學生讀書時做到對學生:號召、示范、檢查、鼓勵;對家長,兩個字:動員。對一些不愛讀書的學生,便請家長多買童話和故事情節(jié)緊張、有趣的書讀,以便吸引孩子;對粗心的學生,則看他們的讀書筆記,常常和他們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故事,請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平時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讀寫結合,重視寫的訓練。通過讀寫課題的.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作文練習實際上就是由讀到寫的遷移。根據(jù)學習的課文,進行片斷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等等。例如在學習《刷子李》一課時,著重學習外貌描寫,課后的練筆就設計成根據(jù)課文寫作方法,學寫一個人的外貌,也為單元習作埋下伏筆。
五、重習慣
于老師說:“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是呀,小時候,人是習慣的主人,長大后,人是習慣的奴隸。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于老師所談的習慣,包括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主要指愛讀書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關于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yǎng)成。
我在平時教學時也非常注重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運用習慣,但是有些同學沒有自覺性,也很抵觸,就對個別同學采取“強制性”。讀書時在書中進行圈畫,找出不認識的生字標上拼音,在覺得有趣的地方進行批注式閱讀。剛開始學生很不愿意,完成的人數(shù)也比較少,但是堅持下來,一部分學生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在自己的習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積累的好詞好句,大部分同學的閱讀量也在不斷提高。
閱讀,可以為我們教師打下精神底色,增加教育智慧,也會讓我們從書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力量,從而提升文化素養(yǎng),塑造更好的自己。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們是孜孜不倦的追夢者,追尋著教育的詩意和遠方。有了書的潤澤,我們的人生將更加豐盈。讓我們時時與書相伴,我們的課堂將充滿智慧,我們的教育將一路書香!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0
生活是個大舞臺,于老師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從教40余年,他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音樂、書法、繪畫、戲劇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于老師說語文教學很簡單,無外乎是讓學生多讀多寫。
。ㄒ唬⿲懞米
識字與寫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至關重要。于老師抓住這個基礎,扎扎實實地教小學生識字和寫字。當然,要想學生把字寫好,教師必須自己練字,給學生做好正確的示范,同時再進行細致的寫字指導,效果會更好。寫好字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這學期,我承擔著三年級硬筆書法教學,他們正處于從使用鉛筆向使用鋼筆過渡的關鍵階段,教學中,我時刻以于老師為榜樣,注重加強對學生書寫的指導和要求,現(xiàn)在,同學們對書法練習的熱情和自我要求越來越高,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同學們的書寫一定會越來越好。
。ǘ⿲懞梦
寫作對于學生來說,本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于老師巧妙地把練筆和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讀寫的正向遷移。在寫作訓練中,于老師也極具藝術性,他以課文為載體,采取續(xù)寫、補寫、補段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既是想象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
現(xiàn)在的我,剛剛走上教師崗位,卻也深切地體會到研讀文本的重要,三年級的學生處于由寫段向寫一篇完整作文的'過渡。除了園地和書后的小練筆,我們完全可以從文本入手,捕捉學生可以寫、有的寫的東西加以訓練。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差,就像米主任在教研中說的,可以把每篇教材當做閱讀題,教師有意識地加以訓練,相信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中,看到閱讀題就不會再畏懼。
。ㄈ┳x好書
于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他說:“一切講解在朗讀面前都是蒼白無力的”。在朗讀中,文本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是信息的載體,是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憑借它入情入理,接受熏陶;另一方面,朗讀時,學生還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在朗讀教學中,于老師是這樣做的,拿到一篇課文先備朗讀,散文要讀出意境,詩歌要讀出韻味,童話要讀出情趣,說明文要讀得明白,課文中的對話要讀誰像誰,不論什么課文都要讀出標點,學生讀得好的地方,他會給予很高的評價,如果讀得不到位,他會親自領讀、范讀,課文讀得聲情并茂了,很多道理就會從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這是自發(fā)的,而不是教師長篇累牘地灌輸和外在強加。師生都能讀得入情入理,課堂則會充滿情趣和靈性。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1
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時,是在于永正老師去世一周之后,只看書名,我以為是一位資深語文名家從專業(yè)的理論角度向讀者闡釋語文之教法,對于高深的理論性的東西,我內心有些抗拒。但真正翻開時,才感受到這是名家作為一線教師立足生本課堂積累下來的最樸素又最難得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句段篇章,從俗不從雅,從易不從難,行文之淺顯如涓涓之細流沁入心田。
于老將自己從教以來的點滴感悟簡單的分成了四部分呈現(xiàn)在這本書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亮點"在哪里》。小學階段的課文篇目相對固定,現(xiàn)在的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在我上小學時的課本中出現(xiàn)過,同一篇課文被不同的老師反復的講過。怎樣導入、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拓展延伸、哪里可以"多元解讀"……當我拿到一篇文章時,我能想到的能出彩的點,似乎別人全部都想到了。要想上出"新意"、講出"亮點",對于一個菜鳥級別的老師來說難上加難。就像書中所說,一堂課沒有亮點意味著什么?它雖不能和失敗畫等號,但至少意味著平庸。
除去用花架子來制造亮點,語文課真正的亮點究竟在哪里呢?于老師在這本書中給出了答案: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里,再說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里。字詞句段篇是我們學習語文的載體,聽說讀寫則是要語文課程應該留給孩子的基本的素養(yǎng),但四者又不是平起平坐的,要以讀寫為重。
指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很重要,講解是分析,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是綜合,能躍出紙外,能賦予作品生命,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授課老師能指導學生把文章讀好,這節(jié)課就成功一大半了。怎樣才能讀出亮點呢?
第一:強化初讀,要求人人把課文讀順,把握文章情感基調,讀出人物的輪廓。
第二:通過提示語、標點符號、語氣以及表情等能夠傳情達意的元素來讀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老師范讀,讓學生聽出人物對話的弦外之音。第四:關注人物身份、性格、年齡。如此朗讀,學生通過大量朗讀再結合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便能將文章中需要意會的地方讀出自己的感悟。文貴自得,有些知識老師講也講不清楚,但學生讀多了,見多了,自然會懂。
讀懂了,就要會用,體現(xiàn)在書面上,那就是寫的.能力的展現(xiàn)。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一定有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然而苦于課堂容量以及上課時長的限制,拓展延伸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但這種課堂上生成性的知識,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最能展示學生的風采和授課老師的功底。于老師在書中呈現(xiàn)的用"關心"進行造句訓練的片段,頗引人深思。他首先出示一副"老師家訪圖"并對圖中的人物身份進行假設,減少學生造句時不必要的麻煩。然后讓學生造句,并引導學生根據(jù)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身份造句。最后,要求學生用上"關心"來寫一段話。從詞到句到段的過渡,依托一幅形象的圖畫就能變得行云流水,妙趣橫生,也很好地解決了低年級學生因襲和干巴的問題。
總之,語文課要想上出亮點就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多琢磨,多鉆研。小學語文不需要上的多么花哨,簡單為好,但讀寫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扎實,扎實,再扎實。
語文很簡單,它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來源于社會的方方面面。于老師這些讓我們拍案叫絕的語文教法似乎也沒有太高深,讀罷反求諸己:這么簡單的方法我怎么沒有想到?我如果能多想一步就好了……要知:這一小步如攀山之頂峰,舉步維艱。
大道至簡。語文也是如此。教之能力需要自己去修煉,教之方法,還需自己去參透。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2
陽光灑在身上,在這個漫長的冬日,我翻開了葉圣陶、夏丏尊兩位先生的《我怎樣教語文》,我應該怎樣教語文?帶著疑問,細細品讀……
還未品讀,封面上的文字“深入淺出的大師經(jīng)典,歷久彌新的語文教學實用心法”就已讓我非常期待。《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精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和夏丏尊多年教授語文的心得,從教學指導、閱讀方法、寫作教學和寫作提升四個方面,系統(tǒng)展示了教育大師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技巧,解答了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根本問題。比如,語文教學應該有怎樣的理念、閱讀是什么、怎樣閱讀、寫作是什么、怎樣寫作等。教學案例豐富詳實,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了精辟而實用的指導。
書中的教學實例雖然大多取材于三四十年代的.語文教學內容,但所講的有關教學理念具有很強的前瞻性。書中沒有艱澀難懂的文字,大多是像拉家常的一樣話語,可讀了卻讓人有一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許多不曾明白的或者困惑的問題突然之間在此找到了答案。大師的語言,三言兩語便能切中肯綮,便可指點迷津。
葉老在文中強調,“學習國文該認定兩個目標:培養(yǎng)閱讀能力,培養(yǎng)寫作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深刻的感覺到現(xiàn)在學生缺乏的就是閱讀能力。多多閱讀,多多寫作。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多鼓勵學生閱讀各類書籍,讓學生隨時動筆,課后的小練筆,寫日記,寫信,寫筆記,寫自己種種想要寫的。葉老在文中說到“在課堂里教語文,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使學生養(yǎng)成這樣一種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能閱讀”,我就想著在課堂上要多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
《我怎樣教語文》第一章第一篇是“認真學習語文”。葉老對語文怎樣教,如何學這些非,F(xiàn)實的問題,在鞭辟入里的教育經(jīng)典論述中對此做出了本真、樸素但最根本的明確闡述。這一篇文章共有5個小標題。分別是:學習語文很重要、對學習語文要有正確的認識、學習語文不能要求速成、學習語文要練基本功、認真不認真,是學得好不好的關鍵。所講內容其實就是學習認知、學習要求和學習態(tài)度三個方面。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就是兩個方面:閱讀和寫作,前者是吸收,是進,從外到內,后者是表達,是出,從內到外。無論做什么工作都是經(jīng)常需要吸收和表達兩件事。
“學習語文目的在于運用,就要養(yǎng)成運用語文的好習慣!薄傲晳T是從實踐里養(yǎng)成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全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一定要把知識跟實踐結合起來,實踐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導實踐的作用!
學習語文要練的基本功有四:識字寫字、用字用詞、辨析句子、文章結構。所有的要求是“正確”,字要念得正確、寫得正確熟練、用詞用得正確貼切、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要合理正確、文章思路要清晰。還強調:“要多讀,才能廣泛地吸取。要多寫,越寫越熟,熟極了才能從心所欲。多寫,還要多改!
學習語文要樹立正確的態(tài)度:認真!罢J真”是我們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一種態(tài)度。我們經(jīng)常說:只要你認真了,再差都會有進步。這里的“認真”,是真的認識到踏實學習的重要,是真的做到從學習的每一個細節(jié)入手,是真的養(yǎng)成了積累的一點一滴知識的良好習慣……認真朗讀,認真聽課,認真書寫,認真寫作,認真說話,認真積累……所有的“認真”加在一起,就是美好的語文人生,溫暖的學習人生。
葉圣陶、夏丏尊兩位大師的這些語言淺近,語氣溫和,娓娓道來的深刻見解和真知灼見,對我的語文教學有極大的啟發(fā)作用。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3
這段時間在讀于永正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這本書,時至今日,已經(jīng)讀完,在這本書的開篇,于老師所說的"人生要留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他對寫作的執(zhí)著,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懷有"作家夢",就如于老師一樣。用他的話來說"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自己寫教學隨筆,寫教學反思,寫"下水文",指導學生寫作,并且隨時隨地他都能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并且很好的利用,引導學生寫作。他經(jīng)常開玩地說:"寫,讓我變成了一條獵狗,睜大眼睛看世界,張開鼻孔嗅四周,豎起耳朵聽動靜。干什么呀?搜尋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看到他對讀書的執(zhí)著,他教的每一篇課文,在課堂上,除了讓每一個孩子讀好每一篇文章外,還引導學生讀課外書,做讀書摘錄。他自己也大量閱讀,堅持閱讀,讀出人物的年齡,說話的語氣,此時的心情,甚至讀好標點符號。
他留給我的還有他對教育的執(zhí)著。他始終秉持著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他的課上得很有意思,他的課堂就是孩子們所喜歡的課堂。他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他就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老師。于老師自己說道:"和孩子共處時間長了自己便成了孩子",五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一個孩子。他時時告誡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
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育問題,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顯然于老師是成功的,他對教育的種種執(zhí)著都源于一個字"愛":他愛教育事業(yè),愛語文,愛孩子!他給我們留下了的這個大大的"愛"字,時刻激勵著無數(shù)的語文人。
讀于老師的這本《我怎樣教語文》,給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讓我明白了怎樣讓人生留痕。
一、腳踏實地地做
于老師說:"好文章是做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都說實踐出真知,讀于老師的《我怎樣教語文》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對于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要腳踏實地做,不得有半點馬虎。面對那幾十個嗷嗷待哺的學生,我們要認真教學,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因為"一日難再晨",她們擁有著人生最美的年華,理應接受實實在在的知識,對于課堂,我們不能有半點虛假,要讓孩子明亮的眼眸里看到真善美。對于備課,不能有經(jīng)驗主義,經(jīng)歷的不同、年齡的不同、知識積累的不同,對相同的文本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深層次的理解。
二、簡簡單單地教
看于老師的課堂,簡單到倆字"讀寫",把書讀好,把字寫好,把文章內容揉碎了教給學生,學生能深入把握文本內容。我們平時總想著自己的課堂上有"亮點",于是大談與文本相關的寫作背景等等,卻忽視了文本本身內容。就如北大教授漆永祥所說的,教師就一節(jié)課所講內容應該重點突出,將關注點放在文本內容上,而不是其他。
于老師所說的.簡單教首先應該在朗讀上。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就得讀。"張?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看來缺少了"讀",對一篇文章的學習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了。張?zhí)锶粝壬f:"評價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首先看全班學生是否把課文讀熟了。"學生讀的情況更多在于老師的指導,很多時候,很多老師都做不到這一點,當然包括我自己。因為迫于教學成績的壓力,過多的研究做題策略,反而忽視了語文最基礎的東西,總是覺得光"讀"怎能出彩?殊不知,"讀"是需要真功夫的,是需要充足時間的,是需要真正"以生為本"的。
于老師說,總之,語文教學的亮點在"語文"里,再說具體一點,是在"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里。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不正是語文所應該教和學的內容嗎?這也是語文教學的"保底工程"呀!所以亮點就是基本保底的部分。
寫到這里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學,之前對于一篇文章的開頭總是用過多時間放在背景和作者介紹上,以為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思想內容,仔細想來,這樣難免會嘩眾取寵,容易誤導學生,將他們的注意力遷到文本之外,以后要將更多講解放到文本本身上,更適應學生所需,教學目標也容易實現(xiàn)。
三、堅持不懈地思
于老師說:"我多年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就是寫反思。多則長寫,少則短寫,不可不寫。"反思的過程是又一次對自己教學的梳理,是對自己課堂得失的總結,是對自己專業(yè)化成長的提升。但是我們在上完課后,很多時候有思沒寫,或者是上過不思。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用筆記錄下思考,在思考中進步。
輕輕合上這本書,于老師的話又在耳邊回蕩"人生留痕"。也希望自己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能有更大的收獲,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4
一堂語文課到底如何上,要達成什么目標,怎樣達成目標,評價一堂語文課究竟應該用什么樣的標準?今天讀于老師的書里的《熏鍋屋》及《<倔強的小紅軍>教學實錄和評析》,我初步厘清了于老師的理念和實踐方法。
一堂課不是孤立呈現(xiàn)的,其背后是教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熏鍋屋》一文,從沒有熏不黑的廚房談起,闡明了學生語言學習全靠熏陶的道理。幼兒時口語的得來,并不需要家長過多的講解,日日熏陶中自然習得。那么,教者上課也需日日熏陶學生,并不需要繁瑣的講解。任何人的語文能力都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自己“在大量的長期的讀與寫的實踐中形成的!辈贿^,重難點地方不但要講,而且要講深講透。
由于《熏鍋屋》涉及到了課例《倔強的小紅軍》,所以我對該課例做了細致的研讀。
該課用了兩課時。大體上按下面的步驟。
一、反復朗讀,初步整體把握小紅軍的品質和性格。
二、學生個別讀,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結合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
三、抓住前后照應,突破課文難點內容。
四、開拓課文意境,尋求寫作題材,請學生續(xù)寫。
那么,于永正老師認為教師的四大任務,到底得到落實了沒有?
第一、寫一手好字。于老師在課題板書的時候,“一邊板書,一邊指出這些字怎么寫才規(guī)范,才好看,并讓生跟著寫一寫。”
第二、會閱讀。這自然應該包括朗讀和閱讀理解。初讀時,學生讀了三遍。個別沒有讀懂大意的,讀了四五遍。直到他們都能說小紅軍給自己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個抽起來發(fā)言的,恰恰是讀書最困難的女同學。
理解詞語的時候,學生逐段朗讀。突破重點難點的'時候,學生前后聯(lián)系著去朗讀和理解。整個過程,在讀的數(shù)量和質量上都很豐足。尤其是在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上,更注重“授之以漁”: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根據(jù)前后照應去讀書。
第三、會寫作。于老師讓學生在讀的時候,注意寫法的指導。“看人家的提示語寫得多么精彩!再仔細讀讀,讀進去,記住了,你寫對話時,也就會寫提示語了!弊詈罄m(xù)寫,由于學生情感飽滿,內容熟悉,寫作興趣高昂,寫得很精彩。
第四、養(yǎng)成讀寫的習慣。整堂課,體現(xiàn)的是學生讀和說為主。根據(jù)課文尋找寫作題材。寫、讀、評、改,循環(huán)往復,天天堅持。
從課例可以看出,于老師的執(zhí)行力很強,完美地達成了目標。語言訓練是重心!岸虏蛔》爆嵎治龅穆,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痹绞遣畹暮⒆,越是要讀書,尤其是要讀課外書,要朗讀。語感上來了,語文就上來了。
記住,“運用語言文字是一種習慣,確實也就沒有多少道理可講;即使有,也沒有太多的必要去講。”大量地去讀,認真地去讀,大量地去寫,認真地去改,語文就學好了。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5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高尚的人談話。這幾天,我讀完《我怎樣教語文》,就像參加了于永正老師主講的語文學科培訓。書中共有四輯,明確的教學理念,典型的課例細節(jié)處理,對語文課的寫字、閱讀和作文教學都有醍醐灌頂般的指導。讀其書如見其人,于永正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語文教育,應該為學生留下什么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十年,我一直都在反思,怎樣去上好語文課,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作為語文老師,要向于永正老師學習,從平時教育教學的點滴中去反思,更容易理解。語文教育,到底能給學生留下了什么?于老師回憶上過的十幾年語文課,已經(jīng)忘記老師上過的內容。但他的語文老師給他留下了語言——認識了近4000個漢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語言資料——詞匯;留下了較好的語感,使他不假思索地綴字成文 ;留下來認識和情感;留下了初步書寫的能力和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教的不僅僅是課文,而是語文。用教材教識字、教寫字、教讀書(包括朗讀)、教表達,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習慣。因此,于永正老師十分重視朗讀。是朗讀讓學生喜歡語文,是朗讀讓他們有了悟性。他還十分重視寫字,重視讀寫。不管是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習慣,于永正老師都用盡心思去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興趣,這是最大的法寶。
二、 重積累、重反思
于永正老師教了近40年的小學語文,提出了“五重教學”,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反復品讀文中的每一句話,于老師那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似平淡,確實于老師多年教學中寶貴的經(jīng)驗。書中提及的一些現(xiàn)象、教學中的困擾,正是我們一線老師所面對的。所以“五重教學”,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甚至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去實踐。下面和大家分享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
1、重情趣
于永正老師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人文精神太少,尤其缺情趣。他說的情,有兩方面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對學生有情,是關愛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則要關注教材,關注學生。課前,老師要和教材“對話”,把教材讀懂,掌握好,這是關鍵。課前功夫要下足,才能在課堂上引導、組織學生與教材對話。他說的趣,就是上課上得很有趣味,讓學生愿意學?傊,“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2、重感悟
于老師認為,感悟就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會。怎么悟呢?一個字:讀,一邊讀一邊想。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個“讀”字,什么語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于老師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妙處,一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為止。
3、重積累
要做到有效積累,于老師認為有三要點:第一,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讀和背,要按照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教學,對那些“不必解”的'東西,堅決做到“不饒舌”;對那些小學生目前還“不可解”的,常強調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咽”后“反芻”;對那些學生一生都用得著的東西,不但要求熟記,而且還想辦法讓他們記得快、記得牢。第二,重視課外閱讀,只有當學生的閱讀量達到課本的4.5倍時,才有可能形成語文的自學能力。第三,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積累,F(xiàn)在孩子對大自然、社會接觸太少,再加上讀書少,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理解,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
4、重遷移
于老師認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讀的遷移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去讀報紙、雜志。于老師特別重視課外閱讀,想方設法對學生進行號召、示范、檢查、鼓勵,引導學生看課外書,還要求讀過的書要留有痕跡,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他還特別重視作文訓練。從模仿開始,根據(jù)學習的課文,進行片段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筆答課后的某個問題等等?傊,語文教師要有積累意識,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
5、重習慣
在教學中,于老師特別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他認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最大的成功。于老師所談的習慣包括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學生的學習習慣只要是指:愛讀書報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而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復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yǎng)成。 于老師還特別重視“身教”,常把自己買的書帶到學校里讓學生讀,和學生談論時事新聞,談論讀書所得、書中人物。從小培養(yǎng)好這樣的習慣,可以受用一生。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6
四年級上學期開學第二周,碎片化的時間讓我真?zhèn)人都沒了條理,這周我讀了《我怎樣教語文》。拿起這本書,看到封面于永正先生那慈祥的笑容不禁感傷起來,于老師是小語界的一顆璀璨明珠,為小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離世是小學語文界的遺憾。這本書是于永正先生的壓箱封筆之作,如今才開始讀實在羞愧難當,帶著自責悄悄的走進這本書,讓我后悔為什么不早點看到這本書?
打開書迎面的是于先生的書法和課堂瞬間,我知道于先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會京劇和胡琴,喜歡書法和寫作,他說這些好習慣豐富了他的情感世界,守護了他的精神家園,成就了他的`教育人生,一個人,一旦成了讀,寫的“奴隸”,他收獲的就不僅僅是語文。
其中一句話讓我眼前一亮“寫,讓我變成了一條獵狗,瞪大眼睛看世界,張開鼻孔嗅四周,豎起耳朵聽動靜。干什么呀?搜尋生活中的真、善、美呀”“讀與寫是“洗潔劑”,經(jīng)常洗去自己頭腦中的污垢:讀與寫也是“充電器”,不斷為自己的大腦注入新的理念和動力。讀與寫的過程,是不斷肯定自己,激勵自己的過程,同事也是不斷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過程。在這樣一個往復循環(huán)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實踐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使自己的路走的越來越正了,越來越值了!
一個新詞讓我印象深刻———“消化生活的胃”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深切的體察和深刻的認識,才能概括出規(guī)律的東西。現(xiàn)在生活節(jié)奏很快,人們被社會逼著往前走,走著走著,大踏步的往前走就成了習慣,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一個消化生活的胃是一盞燈塔讓我們在繁忙之中找到心靈棲息的港灣。學會反思自己教學過程的同時要思考、要感受。
一個新視角:不要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這個視角跟開大會是楊校長提出的倡議不謀而合。自己也曾孩提過,一想到孩提時的我,我就會對學生多一份最終、理解和寬容。
一個新思想:于永正先生提出:語文教育,應該為孩子留下什么?于先生說要為孩子們留下語言、留下較好的語感、留下認識和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包括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了興趣和習慣。這本書是于先生的封筆之作,他不禁感慨:年輕的時候,不會教;會教了,又老了,退休了。
一些精彩的句段。張慶說:“識字、寫字、讀書、背誦、說話、作文、習慣是小學語文的七大教學目標!敝v授“左右逢源”這個成語時,于先生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第一筆———橫有什么不同,原來“左”的一橫短,“右”的一橫長。這里,如果老師不指點,許多人恐怕一輩子也不會注意的。
越讀越想讀,這周忙于瑣事之中,僅讀了這本書的一小部分,實在慚愧。下周會再接再厲。于永正先生的這本《我是怎樣教語文的》實屬名篇佳作,我一定會堅持讀完的。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 17
最近閱讀了于永正老師寫的教育隨筆《我怎樣教語文》,深有感觸,在他的闡述中,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許多的不足,并得到了許多方法,收獲頗多。我想就其中的幾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么?留下較好的語感,能不假思索的行文,留下認識和情感,留下初步的書寫能力,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留下興趣和習慣。教學時,眼睛不要只盯著語文,還要盯著人,一只眼睛盯著語文,一只眼睛盯著人,這才叫完整的語文教學。寫字就如同做人一樣重要。字如其人就是這么來的。強調是老師配合學生,不是學生配合老師。這種師生關系才是正確的。
語文教的不是課文而是語文,要把校內外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用于閱讀和寫作。認識到了這一點,為時未晚。接下來的日子里,從“少做題,多讀書”為出發(fā)點,縮減抄寫生字、詞語等機械性作業(yè),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于閱讀。過去的教學中,我在課堂里講得太多,以致學生學語文不是那么地道。重全部學生,留時間給學生。
文中還講述了非常出名的五重教學法,我對其中的重情趣一節(jié)感觸比較深。從文中真正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受到了對待差生應當持怎樣的態(tài)度。
文中講到:情是什么?是情感。它包括兩個方面意思:一是對學生有情,二是對語文教學有情,上課有情。我關愛每一位學生,尤其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我尊重每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到我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在教學中,不想學生之所想,不急學生之所急,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即使我表面上“和藹可親”,學生也不會有較深刻地感受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最需要老師的理解、同情。以前總是把差生,好學生分的很清楚,現(xiàn)在逐步克服了頭腦中的偏見,走向成熟。教師除了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還要蹲下來看學生。蹲下來看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蹲下來,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孩子的淘氣、好動、好玩。才能體會出為 什么冰心說“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沒有理解和寬容,也談不上愛學生。
于老師崇尚“微笑教學”,認為這是教學的最佳境界。正是那燦爛的笑容,還能在古稀之年成為“孩子王”。面對學生的犯錯,拉下臉,提高嗓門,還是以批評為主,笑容早已埋藏在烏云中。學生耷拉著腦袋,心靈之門早已關閉,再多的言語也是徒然。教師的微笑需要什么做支撐?于老師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寬廣的胸懷和詼諧的談吐。一直以來我也試圖用微笑解決問題,師生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讓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充滿陽光的老師。
語文教學大有群雄逐鹿中原的氣魄,關注點不同,內容有區(qū)別。我們初學者取其可以用的,采集對學生發(fā)展有利的,哪怕一點,扎扎實實,實踐下去,學生和教師都會有收獲。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筆記(精選11篇)08-01
《于永正: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08-20
《我怎樣教語文》讀書心得1000字04-28
我怎樣教語文讀后感04-30
關于我怎樣教語文于永正讀書心得07-09
怎樣教作文05-06
怎樣教寶寶吃飯?05-02
怎樣教聾生識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