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說明文閱讀知識點
、說明文文體知識
1、說明文是以說明作為主要的表達方式,介紹事物的性質、特點(特征)或闡述事理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功能的特征,或闡述事理。說明文的范圍比較廣泛,如科普讀物、知識小品、解說詞、說明書等均屬于說明文。
2、閱讀一篇說明文首先要把握住說明的對象和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的對象往往是一個名詞(或相當于名詞的短語),說明對象的特征往往用形容詞來概括(或相當于形容詞的短語)。
抓住事物(即說明對象)的特征是說明文寫作的首要注意事項。閱讀說明文自然也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就是這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屬性。事物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于構造、形態(tài)、性質、變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說明文對事物特征的概括有幾種情況:一)是說明單個事物的特征,
二)是綜合說明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
三)是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征。
那么在閱讀說明文時怎樣找出事物的特征呢?
(1)從文中的語句中找出文章的說明要點,而這個要點往往就是該文說明對象的特征。比如《蘇州園林》,文中說:“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句正是的核心。它就是蘇州園林的總特征。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有的文章還常常用下定義的方法來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這個定義就是事物的特征。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以簡潔準確、概括性極強的語言,給“克隆”下了一個定義,揭示出克隆這一事物有別于有性繁殖的本質屬性,使“克隆”的基本特征明晰地展現(xiàn)了出來:“來自一個祖先,無性繁殖出的一群個體!
(2)從文中概括、提煉出事物的基本物征。文中如果沒有明顯交待事物的特征,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或提煉。為了弄清作者說明的事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介紹的,這就要求讀者自己采取逐層逐段地加以歸納概括的方法。
3、常見的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
(1)、人物簡介類:年齡、籍貫、學歷、經歷、性格、品質、特長、
(2)、書籍介紹類:作者、寫作時間、歷史背景、內容提要、寫作特點、社會價值。
(3)、序言類:寫作意圖、寫作過程、內容介紹、作品特點、社會意義的評價。
(4)、生物類:產地、類屬、形態(tài)、習性、生活環(huán)境、飼養(yǎng)和培育、益處和害處。
(5)、制品類:名稱、類別、原料、形狀、構造、制作方法、生產程序、規(guī)模型號、功能用途、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6)、自然現(xiàn)象及科學技術類:分類、形態(tài)、形成過程、性質、發(fā)展變化、益處害處及改進方法。
(7)、生產實驗類:原料、設備、工具、工藝、流程、操作方法、實驗結果、注意事項。
以上每項中的各點,在文章中不一定面面俱到。根據(jù)寫作需要,突出主要特征即可。
4、說明文的中心句由說明的對象加上說明對象的特征來構成。說明文的中心句有全文的中心句和自然段的中心句之分。
中心句的位置往往在全文或整個自然段的開頭或結尾。
中心句又叫總說。除了中心句之外的句子叫支撐句。支撐句又叫分說。
支撐句是以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詮釋的方式對中心句進行說明的。
5、說明文三要素:內容的科學性、說明的條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
1)、內容的科學性: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質和規(guī)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
2)、說明的條理性:按時間順序寫和記敘文相似;按空間順序寫需注意觀察點,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邏輯順序寫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現(xiàn)象到本質。
3)、語言的準確性:表示時間、空間、數(shù)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語言簡明,說明嚴密。
二、 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有三種形式:
1、總分式(1)、總說――分說 《蘇州園林》
(2)、分說――總說 《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3)、總分――分說――總說《看云識天氣》
2、遞進式。
各層之間的關系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如《萬紫千紅的花》一文,先說花有各種顏色的原因,第二步說明花變色的原因,第三步說明花與昆蟲的關系,
第四步說明花與人的關系,逐層深入,各層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向沙漠進軍》一文也是典型的遞進式結構。
3、連貫式。
各層之間按照事物過程安排層次,前后互相承接。
注意:“總——分”式結構常見于從概括到具體或者從整體到部分的說明文章,遞進式多用于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事理說明文,連貫式結構多用于時間順序的說明文,還有并列式的結構,多用于空間順序的說明文。
三、說明文的分類
1、按說明的對象來分,說明文分為實體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種。
以事物作為說明的對象,重點在于說明事物是“怎樣”的,介紹事物的性質、特征,把一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區(qū)分開來的說明文就是實體說明文。
以事理作為說明的對象,重點說明事理是“怎么樣”和“為什么這樣”的,把抽象的、難于理解的事理說得清楚明白的就是事理說明文。
2、按說明文的語言風格,說明文可以分為平實語言的說明文和生動語言的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兩種。
四、說明方法
1、下定義:就是用準確的、簡明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使這種事物和另一種事物區(qū)分開來的一種說明方法。
例如:1)笑是反映內心活動的一種面部表情。
2)石拱橋就是用石頭做拱圈的一種橋梁。
3)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shù)學方法。
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的格式:××是××
下定義的說明方法的作用: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作詮釋:就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
例如:1)如此浩蕩的海水中竟沒有魚蝦、水草,甚至連海邊也寸草不生,這大概是四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這段文字解釋了“死海”的“死”的含義:沒有生命
2)人們在這無魚無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總是浮在水面上。
這段文字解釋了死海不死的第二個“死”的含義:淹死。
作用: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3、分類別: 就是對復雜的事物進行分門別類的介紹的說明方法。采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要統(tǒng)一。
例如:1)文學作品按體裁來分可以分為四種: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文學。
2)風沙的進攻方式有兩種:一種可以稱之為陣地戰(zhàn);另一種稱之為游擊戰(zhàn)。 作用: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4、舉例子:就是用實際的事例把抽象、復雜的事物說得具體形象、生動的一種說明方法。
例如:《中國石拱橋》通過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作用:通過舉具體的實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5、作比較:就是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說明的一種說法。
例如:新疆建設兵團在天山南北建立國營農場,開溝挖渠,種麥種棉,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現(xiàn)在一片蔥蘢,儼然一片綠洲。
分析:以前是“不毛之地”同現(xiàn)在的“儼然一片綠洲”,進行
比較,表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作用: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打比方:就是以比喻的方式將進行說明的一種方法。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同時還可以認為是描寫的表達方式,一般是采用明喻,能把抽象、復雜的事物說的簡明生動,通俗易懂。
例如:1)石拱橋的橋洞呈弧形,就像虹。
2)大禮堂呈橢圓形,有兩成挑臺象兩彎新月,圍拱著主席臺。
3)燕子一會兒象箭一樣貼墻飛行,一會兒又垂直的直沖云霄。
作用:將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從而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7、引用:用有關的資料、名言、俗語、諺語來進行說明的一種說明方法。 例如:出現(xiàn)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xiàn)晚霞,表示最近幾天
里天氣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說法。
分析:引用諺語說明霞和天氣的關系。
作用: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
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
B、引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作用同列數(shù)字)
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 (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8、列數(shù)字:就是運用數(shù)字來進行說明的方法,可以采用確數(shù)、約數(shù)、倍數(shù)、百分比等。運用數(shù)字進行說明,必須準確無誤,符合客觀實際。注意采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時,表示約數(shù)的“大約”“上下”“左右”“多”等詞不能去掉,去掉的話,就使約數(shù)變成了確數(shù),不符合實際。表示推測語氣的“可能”也不能去掉,去掉的話,就成了肯定語氣。
例如:一只青蛙一晝夜能捕食70多只害蟲,一個月約吃2000只,一年吃掉害蟲15000左右。
分析:“多”“約”“左右”等詞不能去掉,去掉的話,就使約數(shù)變成了確數(shù),不符合實際。
作用:用具體的數(shù)據(jù)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9、列圖表:就是用繪圖和表格來說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用列圖表的方式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簡明更直觀。
10、摹狀貌:就是把說明的事物進行描寫的說明方法。采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可能同時還會帶有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是描寫的表達方式。
例如:霧像輕紗,撲朔迷離,充滿濃厚的藝術氛圍。輕輕的薄霧,使山城顯得格外親切。
作用: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形象。
注意:說明文中間的方法很多,在一篇說明文里可以以某一種說明方法為主,也可以同時運用幾種說明方法。但是不管運用那種方法,都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做到真實、準確、具體、生動,給人以科學的認識和深刻的印象。
五、說明文的順序
1.時間順序:按時間先后順序安排文章。說明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成長過程,說明物品的生產程序和使用程序,介紹人物傳略常常采用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物等靜物一般按空間方位的順序安排文章。首先要確定觀察點,或俯視、或仰視,或遠眺、或近觀,按一定方位,從前后左右,上下四方,內外中心來說明事物。
3.邏輯順序:按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安排文章。一般事理說明文多用這種順序。如因果關系、由現(xiàn)象到本質的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相關關系。
(1)、從整體到部分,如《中國石拱橋》中介紹趙州橋的特點時,就是從整體到部分地先介紹全橋,再介紹大拱、拱圈、橋上的石欄、石板。
(2)、從原因到結果,如《向沙漠進軍》中說明沙漠對人類的嚴重危害,揭示了為什么要向沙漠進軍,再說明怎樣向沙漠進軍。
(3)、從特點到用途,如《向沙漠進軍》中說明如何利用沙漠時,就先介紹沙漠日光照射特別強烈和日照時間特別長的特點,然后針對這些特點說明用途。
(4)、從主要到次要,如《蘇州園林》中在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征時,就按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由主到次地進行說明。
(5)、從概括到具體。
(6)、從現(xiàn)象到本質,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舉海水中各種礦物質的含量,說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質特征。
說明文常常綜合運用以上三種說明順序,如《蘇州園林》先從整體到局部,由蘇州園林“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個總的特征到“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這四個特征;由這一段的概括說明到以下各段的具體說明。在介紹“四個講究”中,又是按照從主要到次要的順序說明的。
此外,理清說明順序的方法還可以抓住一些在文中的關鍵作用的關聯(lián)詞語。如“···首先···其次···再次···”就是從主到次的順序,“由于···所以···”是從原因到結果的順序,見到“總之···”就要從具體到概括的順序上去考慮。
六、梳理說明文中經常出現(xiàn)的考點、考查類型及答題對策。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特征
[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對策:A、看題目;B、在首段中找;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考點之三:說明順序
[類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1.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說明文有三種寫作順序。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邏輯順序的具體分為:主到次、原因到結果、現(xiàn)象到本質、特征到用途、一般到個別(特殊)、概括到具體、整體到局部、總到分。
2.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說明順序對②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①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②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考點之四:說明方法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jù)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jù)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
答題方式: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
考點之五: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好在哪里?)
答題方式:用了“××”,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tài)(能還是不能)。(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shù)量。(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xx詞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對策:找出語言準確的詞句,然后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確數(shù)據(jù)的句子;②找有概數(shù)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類型5]:指示代詞的含義類型:指示代詞如“這些條件”“這種現(xiàn)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①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一般往前找)。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②找到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示代詞所在的句子中讀一讀,看是否合適。
【牢記】總之,無數(shù)次的考試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什么文體的閱讀題,我們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從文章中找到答案,說明文也不例外
總結:
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征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準確性的體會。
【中考說明文閱讀知識點】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閱讀說明文04-30
中考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06-26
中考說明文閱讀復習教案04-25
陜西中考說明文閱讀復習04-26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04-30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指導04-30
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綜合復習04-30
08屆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04-30
08屆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復習04-30
2010屆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指導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