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絲綢之路教后反思
絲綢之路教后反思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xiàn)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說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mào)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陜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群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xiàn)了兩國不同的禮節(jié)、文化及經(jīng)濟發(fā)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著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
根據(jù)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解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xiàn)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qū)W生呈現(xiàn)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jīng)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lián)系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并對絲綢之路產(chǎn)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把握閱讀要求,然后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nèi)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獲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著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學生在交流時,都不約而同地找出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一幕時,認為這一幕無論從字里行間來看都能體現(xiàn)了這是中西方的友好往來之路:安息國大軍列隊奏樂迎候來使,互贈禮品,彼此彬彬有禮,驚喜連連;這是一條經(jīng)濟、文化交流之路:中國的綾羅綢緞,西方的鴕鳥蛋、魔術(shù)表演,都代表著雙方不同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所以,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了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后,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jié)尾,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并說一說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lián)系。教學本課后,我靜下心來回顧我的教學過程,引發(fā)以下思考:
1、畢竟這是一條古代絲綢之路,而這條絲綢之路老師和學生都沒有見過,究竟當時的絲綢之路是怎樣繁榮,這條路的樣子是如何,現(xiàn)在都無能考究。雖然,我們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里感受,但是,在師生的頭腦中這條絲綢之路是模糊的,根本沒有印象的,即使我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也不能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xiàn)其清晰的樣貌,所以,學生只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加深理解,但這種理解是表面的,根本不深刻的。
2、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于這條絲綢之路發(fā)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
3、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我只是引導學生讀懂閱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通過交流、討論、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絲綢之路教后反思】相關文章:
《約分》教后反思03-09
《掌聲》教后反思10-06
《雨后》教后反思03-14
對教案的教后反思04-25
風箏教后反思04-28
《蝸牛的獎杯》教后反思08-01
《金色的腳印》教后反思08-04
《春望》教后反思09-04
《西沙漁人》教后反思02-29
《最佳路徑》教后反思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