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悼文
悼亡詩,是悼文的一種,是古代文人用以祭奠妻子或心儀女人,以及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撫思的一種詩詞體裁。
悼亡詩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里,到了六朝時期,悼亡詩已經(jīng)成為一種專門的詩體呈現(xiàn)在詩壇上。之后,詩人們創(chuàng)作了感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千古名篇。
潘安:開悼亡詩之先河
潘 安
潘安本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字安仁,滎陽中牟人,曾任河陽令,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民間對潘安最熟悉的是作為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據(jù)《晉書》記載:“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也就是說他長得美,女人們扯手圍住他,不讓他走。歷史上以“貌若潘安”來稱贊潘安的'美色,也是中國人對于一位男子外貌的最高褒獎。
自古才子皆情鐘,從來名士都風流?膳嗽来_是例外。他雖然貌美驚世,才華出眾,家境富裕,世人翹首企望,女緣遍地。卻不曾三妻四妾;也不曾有過“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外遇。他忠貞不二,一生只娶了楊圓姬一人。潘岳之妻是晉代大書法家,戴候楊肇之女楊圓姬,她是一個美麗多情,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的才貌雙全的女子。潘岳與妻子楊氏12歲訂婚,晉武帝秦始9年(公元274),兩人完婚,那時他27歲。兩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琴瑟和鳴,比翼齊飛,相愛終身。
潘岳52歲時,楊圓姬逝世。他為她寫下三首悼亡詩:
一
荏苒冬春樹,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黽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仿佛,翰墨有馀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霤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莊缶猶可擊。
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jié)闌。凜凜涼風生,始覺夏衾單。豈曰無重纊,誰與同寒霜?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朦朧。輾轉盻枕席,長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塵,空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彷佛睹爾容。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三
曜靈運天機,四節(jié)代天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奈何悼淑儷,遺容永潛翳。念此如昨日,誰知己卒歲。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寄。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彌相愍。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馀。
逝者長巳矣,生者徒傷悲。潘岳的三首悼亡詩情誼真摯,纏綿無盡,表達了自己的悲哀和痛苦。而且潘岳在楊氏逝世后,并未再娶,彰顯了對楊氏的忠一和深情,更成為千古佳話,歷史上有“潘楊之好”的評價。
潘岳的悼亡詩激情、哀怨、深切,可謂為悼亡詩體奠定了基礎,擎舉了悼亡詩這面大旗,在中國文學史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朱熹:生不同時死同穴
朱 熹
朱熹(1130——1200),宋建炎四年庚戌九月十五日誕生于福建尤溪縣的鄭氏草堂(即“南溪書院),南宋思想家、哲學家、詩人、理學家,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11月13日,朱熹時值47歲時,其妻劉清四不幸病逝。朱熹一向對自己的妻子十分敬重。其主要原因是其妻的父親劉勉之既是他的養(yǎng)父,又是泰山,更是恩師。朱熹14歲時,其父劉松臨終托孤,囑咐朱熹“從勉之學”。劉勉之看到朱熹天資聰穎,十分篤學,便對朱熹“愛之如子,而以女妻之”。中年喪妻,給朱熹精神上很大打擊。為使“生不同時死同穴”,朱熹親自將妻子劉氏的棺欞送到黃坑大林谷下葬。
宋慶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這位病入膏肓的理學家、詩人在陰冷的春雨中溘然長逝,享年71歲。朱熹在他臨終前還抱著病體,咬緊牙關,握筆為亡妻劉清四寫下一篇表達他至死不忘夫妻情的《墓祭文》:“歲序流易,雨露既濡,念爾音容,永隔泉壤。一觴之,病不能親,諒爾有知,尚識予意”?梢娬媲閾磹垡缬谖闹。朱熹逝世后,于當年十一月二十日,他的家人、門生將他的棺槨運至唐石里(今黃坑鎮(zhèn))后塘九峰山下大林谷,與24年前去世的妻子劉清四同葬一墓,實現(xiàn)了他“生不同時死同穴”的愿望。
上一篇: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意見和建議 下一篇:祝福領導升遷短信
【古代悼文】相關文章:
古代05-09
古代傳說01-16
古代情詩01-18
古代經(jīng)典詩詞10-28
古代經(jīng)典對聯(lián)02-10
古代諺語01-10
古代座右銘01-18
古代經(jīng)典名言07-15
經(jīng)典古代座右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