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資料
菲力普和我在香港生活了兩年,從他的14歲到16歲,
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他對我和朋友們的談話議題興趣很濃。有一天,一群朋友剛離開,他說:“媽,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你的朋友的特征?”我說沒有。
他說:“就是當他們要問我什么問題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是看著你的,而且就站在我面前,卻用第三人稱‘他’來稱呼我。”
我其實沒聽懂他的意思,但是我們接著做了一次實驗。就是觀察下一次朋友來的時候所做的舉動。結果是這樣的:
教授甲進來,我介紹:“這是中文系甲教授,這是我兒子菲力普。”
他們握手。然后甲教授對著我問:“好俊的孩子。他會說中文嗎?”
我說:“會,說得不錯。”
甲教授問:“他幾歲?”眼睛看著我。
我說:“15歲。”
甲教授說:“他讀幾年級呢?”眼睛看著我。
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我說:“你問他吧,
資料
《彎下腰去和他說話》(http://www.stanzs.com)。”甲教授這才轉過去看菲力普。
但是沒說幾句,又轉回來了,“他懂幾國語言啊?”
菲力普在一旁用偷笑的眼神瞅著我。
這個實驗發(fā)生了之后,我也變敏感了。16歲的菲力普,在我們做過多次的實驗后,曾經(jīng)下過這樣的觀察總結,他說:“媽,我覺得,差別在于,歐洲人是看年齡的,譬如在德國學校里,你只要滿14歲了,老師便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人看的不是年齡而是輩分,不管你幾歲,只要你站在你媽或爸身邊,你就是‘小孩’,你就沒有身份,沒有聲音,不是他們講話的對象。所以他才會眼睛盯著你的媽或爸發(fā)問,由‘大人’來為你代言。”
菲力普做這總結的時候,我真的傻了。
此后,即使站在朋友身邊的孩子只有醬油瓶子那么高,我也會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彎下腰去和他說話 -資料】相關文章: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
清西陵 -資料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