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山海關長壽山 -資料
??長壽山景區(qū)位于山海關城東北10公里處,它東起黃牛山,經(jīng)后角山(又稱圍春山)、鷹窩山、肖山至燕塞湖東岸,長達6.5公里,總面積為175公頃,山海關長壽山
。這里奇峰聳峙,怪石林立,古洞藏幽,清泉涓涓。其中包括壽字碑林、擎天掌、駱駝石、蓮花石、子母龜石等;懸陽洞、魚眼洞、仙人洞、葫蘆洞、杏仙洞等洞穴;長壽河為石河分支,水清見底。長城象一條巨龍蜿蜒于群峰眾壑之間,增加了山的高峻,谷的險要,明代范志完曾游此山,在懸崖絕壁上刻下了"百二山河"等幾個大字。長城倒掛 三道關長城是山海關附近10大關隘之一。第一道關在澗口,依山傍崖,筑以石墻,大有鎖口若瓶之勢。雖大部傾圮,但遺址尚存。第二道關雄跨崇山狹谷之間,長城沿山蜿蜒而下,而后又爬山而上,懸崖峭壁,險峻難行,山頂亂石,雄視四方。第三道關截谷砌塞,高筑于約50米的懸崖絕壁之上,僅有一石門,可以通行。站于關下,舉目仰望,三關由低而高,層層向上,越上越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長城倒掛于絕壁,如鐵鏈堅扼關隘,形成一幅險要而又壯觀的畫面。
懸陽洞 又名"長城石窟",它深藏于黃牛山中,為花崗巖巖洞。懸陽洞在黃牛山腰,此洞系天然洞穴,高13米,寬14米,進深37米,洞內(nèi)石壁平滑,綠苔遍布,洞壁上鐫有歷代游人留下的碑刻:"紫塞桃源"、"地海天視","通天幻境","清虛凌空","別有洞天" 等。洞內(nèi)石壁上還塑有釋迦牟尼及十八羅漢彩塑像,神態(tài)各異。主洞內(nèi)側(cè)有一小洞,拾級而上,洞愈窄,光漸暗,再行則黑不見五指,又行50步,始見光從洞頂射來,仰而視之,但見洞頂有二孔,日光直射洞中,古人稱之為"懸洞窺天",懸陽洞由此得名。懸陽洞之奇在于洞中有洞,洞外有洞,洞頂有穴。出后洞口,抵山門,門額書"紫陽宮",外寫"黃牛山"。走數(shù)十級臺級,即達關帝廟舊址。這里背靠崇山,下臨河谷,有兩株高30 米、粗3米的古松,巍巍挺立,蔚為壯觀。
神醫(yī)山 在黃牛山北。懸崖峭壁,目前已在石壁上開鑿了巨大的石窟群,被稱為"神醫(yī)石窟",
資料
《山海關長壽山》(http://www.stanzs.com)。每個石窟高約10米,寬約4米左右, 石窟之中雕有我國古代名醫(y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等人的石像!石門勝景 過懸陽洞,沿長壽河岸千回百轉(zhuǎn),偶遇高山阻擋,疑為絕路。躊躇時,忽見山體有縫,遂前往,方知乃人力開山劈路,洞穿其山,人稱小石門。穿小石門,舉目仰望,兩壁刀削斧切,藍天為線,頗為壯觀,此景即為"石門一線天"。小石門臨谷而鑿,對岸是先人留下的石城遺址,隱沒于灌木叢中。順坡而下,至谷底右行,不遠則是大石門,大石門前,有一池清水,終年滿盈,游魚暢游其中,稱為"瑤池",傳說為王母娘娘所用。池中有一石,薄如刀刃,形似河馬。對面,有高數(shù)百米的瓢山,其上刻有"百二山河"4個大字。 每逢雨季,數(shù)百條山泉從山頂瀉下,形成飛瀑!
燕塞湖 位于山海關城西北7.5公里,水域面積4.5 平方公里。"燕塞湖"湖面開闊,水質(zhì)清澈。湖內(nèi)中心有一個島,名"洞山劍峰"。島上建小亭,可供游客小憩和欣賞湖光山色。坐上游艇沿河道上行,可體會山重水復、曲徑通幽之妙。其河道婉轉(zhuǎn),湖岸多懸崖峭壁,還有各種象形石,如駱駝峰、神女浴日、青嶺銀屏、金蟾戲水、龜石千秋等,栩栩如生,維妙維肖! 砂肚土⒌膽已拢h處矗起的峰巒,峽谷間兀立的大壩,擁著這一泓碧水。三峽之壯,桂林之秀,盡在其中。因此,譽為"北國小桂林"。 (
九門口長城 原名一片石關,位于山海關城東北18 公里處,與遼寧省綏中縣交界。南接山海關城,西連長城要塞義院口和界嶺口,是華北東北相通的咽喉關口之一。九門最早修筑于北齊,擴建于明初。位于九門河 (又名九江河)北側(cè)的山坡上,這里地勢險竣, 長城自角山西下,橫跨九門河。上建跨河長城,下建9座券門(涵洞),為防河水沖刷,券洞低層鋪設大塊板石。長城越河上山,內(nèi)附"一片石"關,城高8.33米,周100米, 設東西二門,西門額曰"京東首關",東門為邊城關。 西北向不遠處,有一個圓臺,是當時的教軍臺,高10米, 臺中有古松一棵。這是軍事訓練之地,名曰"點將臺"或 "子母臺"。
【山海關長壽山 -資料】相關文章:
五指山海南民族博物館資料11-30
天壇資料08-15
泰山資料10-20
苦難的歷程 -資料03-13
樹的故事 -資料06-01
梅花的品格資料11-14
成功語錄 -資料03-13
婚姻的天條 -資料06-01
黃河介紹資料10-07
襄樊旅游 -資料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