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計劃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計劃
高中地理的學習不同于初中,通過一學期的學習,相信同學們都能體會到地理學習的一點心得。地理的學習,不同于政治歷史的文科知識點的背誦應用,也不同于數(shù)學化學物理純理性思維的考察,而是介于文理之間,要在充分理解各章節(jié)的知識概念的基礎上,對圖形計算類題型再加以剖析,通過一定的計算分析得到答案。尤其是必修一,計算和理解的內容偏多,要求同學們必須熟記知識點。相對于其他的文科科目,地理的知識點相對少很多。所以,想要做好期末的復習工作,同學們必須要理好各章節(jié)的知識點網(wǎng)絡。另外,地理的學習不能脫離圖形,俗話說,無圖不地理,所以,地圖對于地理科目來說,是重中之重。在這里,要求同學們,以書上和地圖冊上的圖形為核心,以老師接下來給大家總結的提綱為指導,以平時的練習為輔助,進行全方位的復習工作。下面,我總結了必修一各章節(jié)的知識要點網(wǎng)絡,希望能對同學們的復習有個整體指導作用。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tǒng)級別:河外星系←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2、太陽系中距太陽由近及遠的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產(chǎn)生生命的基本條件:外部條件包括太陽穩(wěn)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運行軌道;自身條件:(1) 地球有適中的質量體積,所以地球周圍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2)由于日地距離適中及地球大氣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適中的溫度;(3)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可以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生物活動和變化的主要動力,可以影響人類的生產(chǎn)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還可以通過人為轉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陽活動的標志包括黑子和耀斑。當太陽活動比較劇烈時,可以形成磁暴和極光現(xiàn)象,造成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可以誘發(fā)水旱災害和地震等自然災害。
3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自轉周期若以太陽為參照物大約為24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日;若以遠離地球的某一恒星為參照物,則大約為23小時56分4秒,叫做一個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其公轉周期大約為365天6小時9分10秒,叫做一個恒星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轉,形成了(1)晝夜更替現(xiàn)象;(2)不同經(jīng)度出現(xiàn)了不同的地方時,即東邊的時間比西邊的時間要早;(3)形成了地轉偏向力,即水平運動的物體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地球公轉與自轉軌道的夾角叫做黃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5、由于黃赤交角的存在,產(chǎn)生了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以及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變化等。
6、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
6月22日(節(jié)氣: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回歸線;
9月23日(節(jié)氣:秋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
12月22日(節(jié)氣: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回歸線;
3月21日(節(jié)氣:春分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
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周期:大約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叫做一個回歸年。
7、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1)夏至日越向北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晝,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xiàn)極夜;冬至日越向北晝越短,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xiàn)極晝,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xiàn)極夜;春分日、秋分日則全球晝夜等長。(2)北半球夏至日晝長最長,冬至日晝長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晝長最長,夏至日晝長最短;赤道全年晝夜等長
8、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規(guī)律:(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guī)律: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guī)律: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角分布規(guī)律:由赤道向南北兩側逐漸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 地球的圈層結構
1、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水圈、大氣圈、生物圈。
2、圖中1表示地殼,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巖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部分,即地殼和上地幔頂部頂部。4、水圈是一個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圈層。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氣
§1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1、大氣的根本熱量來源是太陽輻射,但大氣最直接的熱量來源是地面。
2、大氣對太陽輻射具有削弱作用,對地面具有保溫作用。
3、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過大氣逆輻射還給地面的熱量越多,即保溫作用越強。
4、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是:地面冷熱不均→大氣垂直運動→水平氣壓差異→大氣水平運動
在圖中繪制出空氣運動的方向、標注出地面氣壓的高、低。
5、空氣水平運動(風)的方向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風力越大。
§2 氣壓帶和風帶
1、知道各氣壓帶、風帶的名稱,會畫出風帶的風向。
2、氣壓帶中是由于熱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由于動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風帶是從高壓帶吹向低壓帶帶,并考慮地轉偏向力形成的。
3、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規(guī)律是無論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切斷了副極地低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壓;北半球7月(夏季),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切斷了副熱帶高壓帶,從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壓。
5、東亞地區(qū)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對氣壓帶、風帶的影響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陸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季風現(xiàn)象。(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
6、氣壓帶、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3 常見天氣系統(tǒng)
1、圖中1表示冷鋒,2表示暖鋒。其中冷鋒在我國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
2、鋒面天氣系統(tǒng)
3、圖中的1表示高壓,2表示低壓。
4、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出氣流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方向。
5、圖中1形成的天氣特點是晴朗少雨,如我國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氣爽等天氣。2形成的天氣特點是云雨天氣,如我國夏秋季的臺風現(xiàn)象。
§4 全球氣候變化
1、全球氣候變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原因。現(xiàn)代氣候變化最主要的趨勢是全球變暖。
2、在我國,氣候變暖現(xiàn)象由空間上看,北方地區(qū)十分明顯,由時間上看,冬季比較突出。
3、產(chǎn)生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的破壞、人口的增長
4、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1)導致海平面上升;(2)改變水循環(huán),產(chǎn)生洪澇、干旱等災害;加劇水資源的不穩(wěn)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緯國家,使其農(nóng)業(yè)增產(chǎn)(生長期延長);不利于低緯國家,使其農(nóng)業(yè)減產(chǎn)(洪澇與干旱加劇)。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 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
1、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其中儲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
2、
(1)圖中1是蒸發(fā),2是降水,它們組成了海上內循環(huán)循環(huán);
(2)圖中3是蒸發(fā),4是降水,它們組成了陸地內循環(huán)(內陸循環(huán))循環(huán);
(3)圖中5是蒸發(fā),6是水汽輸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徑流,9是下滲,10是地下徑流,它們組成了海陸間循環(huán)循環(huán)。
(4)能夠更新和凈化陸地水資源的是海陸間循環(huán)。
人類在利用水循環(huán)過程中對地表徑流的利用和影響最大。
3、水循環(huán)的意義:
(1)維持全球水體的動態(tài)平衡;
(2)促進全球的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
(3)塑造地表形態(tài);
(4)對陸地水資源具有更新、凈化的作用。
§2 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
1、形成洋流的主要動力是盛行風,另外地轉偏向力和陸地形狀也可以影響洋流的方向。
2、洋流的主要類型有寒流和暖流。
3、能繪制出洋流的模式圖。
4、洋流的影響:
(1)影響高低緯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
(2)對沿岸氣候的影響:暖流起增溫增濕作用,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氣候氣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如沿海地區(qū)受寒流影響可能形成荒漠。
(3)對漁場的影響: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匯形成北海道漁場;由于上升流的影響在11處形成秘魯漁場。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計劃]
【高一地理期末復習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語文期末復習計劃08-25
高一期末復習計劃08-02
高一數(shù)學期末復習計劃10-20
地理中考復習計劃08-15
地理中考復習計劃08-01
高考地理復習計劃09-12
期末復習計劃07-20
高一期末考試復習計劃07-05
高一語文期末考試復習計劃安排10-29
期末復習計劃的作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