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jīng)典詩文是先人智慧的結(jié)晶,是中國文化的傳承。中國經(jīng)典古詩詞和散文主要是對“人倫道德”的教育。如下是中國人才網(wǎng)給大家整理的中華品德教育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1、孔融讓梨 孔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年幼時,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總是拿一個最小的。父親問他原因,他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yīng)該吃小的。”后來,“孔融讓梨”成為團(tuán)結(jié)友愛的典范。
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孔子要向他傳授高深的理論,曾子本來坐著,聽了便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達(dá)了他對老師的充分尊重。
3、三顧茅廬 東漢末年,劉備為求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三次到其住處請他,最后才等到諸葛亮!叭櫭⿵]”后來成為形容求賢若渴的著名典故。
4、程門立雪 宋代時,程頤的學(xué)生楊時、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頤家求教問題。來到老師家時卻發(fā)現(xiàn)程頤睡著了。他們不忍打攪,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dāng)時天寒大雪,當(dāng)老師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俺涕T立雪”后來成為廣為流傳的尊師典范。
5、王恭身無長物 王恭是東晉時的名士。他從會稽當(dāng)官后回家,同族的一個長輩看他坐在一張竹席上,說,你從東邊回來,應(yīng)該有不少這種東西,可不可以給我一張。王恭將席子送給他,自己之后卻只能坐草席了。那人聽說后非常驚訝,對王恭說,我本來以為你還有很多的竹席。王恭則回答,我為人平日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
6、李士謙樂善好施 李士謙是北朝魏齊時人,他家中十分富有。有一年他把幾千石糧食借給鄉(xiāng)親,但當(dāng)年災(zāi)荒,借糧的人無力償還,他便將借契全部燒掉。第二年莊稼豐收,借糧的人來還糧,他仍然堅決拒收。這也成為樂于助人的典范。
7、張良拜師 張良在成為劉邦軍師以前,有一天在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讓張良把鞋撿起來給他穿上。張良照做后,老人高興地稱他孺子可教,并給他一本《太公兵法》。張良仔細(xì)研讀,終于成為一代軍師。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尊敬老人的典故。
8、崔樞還珠 崔樞是唐代人,他趕考時曾和一個商人住在一起。后來商人得了重病去世,送給他一顆價值萬貫的珠寶。崔樞埋葬了商人,卻沒有收下珠寶,而是將其一同埋進(jìn)墳?zāi)。他的不貪錢財后來被傳為美談。
9、千里送鵝毛 唐朝時,云南一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lǐng)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xiàn)天鵝。在路上,緬伯高不小心讓天鵝飛走了,只剩幾根鵝毛。到長安后,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奉上鵝毛并附詩“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比喻禮物單薄,情意卻異常濃厚。
10、車胤囊螢 車胤是晉朝人,自幼聰穎好學(xué)卻家境貧寒,常無油點燈。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螢火蟲,用以照明夜讀,學(xué)識與日俱增,成為知名學(xué)者!败囏纺椅灐币渤蔀榍趭^學(xué)習(xí)的典故。
11、荀巨伯舍身救友 荀巨伯是東漢桓帝時的賢士。一次他去探望病重的朋友,恰逢胡兵圍攻城。他不肯獨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生命代替朋友的生命。胡兵大受感動,率軍撤回,全城都得救了。荀巨伯對友情的忠誠也流傳千古。
12、管鮑之交 春秋時,鮑叔牙是齊桓公的謀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經(jīng)在齊桓公敵人的門下做事,失敗后被俘虜。齊桓公讓鮑叔牙做相國,他反倒大力推薦管仲。最終管仲做了相國,鮑叔牙則成了他的手下,這段友誼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13、許衡不食無主之梨 許衡是元代理學(xué)家。有一次他在盛夏時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邊有一棵梨樹,別人都爭著摘梨吃,唯有許衡獨自端坐。有人問他,他說,梨樹沒有主人,我的心卻有主人。別人所遺失的東西,即使有絲毫不合乎道義也不能接受。
14、晏子朝駑馬 春秋時,齊國國相晏子上朝總是乘弊車駑馬。齊景公多次派人送給他豪華大車,他都謝絕了,認(rèn)為自己管理百官,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勤儉節(jié)約,為百官和百姓作出表率。
15、范式張劭交友重誠信 東漢時,張劭和范式一同住太學(xué)里讀書,是很好的朋友。學(xué)成離別時,兩人約定兩年后的中秋節(jié)中午在張劭家再見。兩年后中秋,張劭殺雞備飯,正午時范式果然從數(shù)千里外趕來。兩人交友誠信的典故也由此流傳。
16、緹縈救父 西漢時,官吏淳于意被判肉刑,被押送上京。他的小女兒淳于緹縈堅持一路隨父親進(jìn)京,為救父親向漢文帝上書,最終令漢文帝廢除肉刑,成為著名的孝順典故。
17、趙柔賣犁 趙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賣犁。有個人要買趙柔的犁,趙柔要價二十匹絹。另一人見他要價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絹來買。趙柔卻說,與人交易,一言便定,其可以利動心。后來,趙柔還是把犁賣給了第一個人。
18、孟母三遷 孟子幼年時,家附近的環(huán)境不好,其母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懊夏溉w”后成為父母用心良苦培育孩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