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載語錄(2)
26. 道德性命是長在不死之物也,己身則死,此則常在。
27. 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則當以博大求之,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也。
28. 心茍不忘,則雖接人事即是實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則終身由之,只是俗事。
29. 人雖有功,不及于學,心亦不宜忘。
30. 凡人為上則易,為下則難。然不能為下,亦未能使下,不盡其情偽也。
31. 知之而不信而行之,愈于不知矣,學者須得中道乃可守。
32. 學未至而好語變者,必知終有患。蓋變不可輕議,若驟然語變,則知操術已不正。
33. 天資美不足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
34. 人多言安于貧賤,其實只是計窮力屈,才短不能營畫耳,若稍動得,恐未肯安之。
35. 學者所志至大,猶恐所得淺,況可便志其小,茍志其小,志在行一節(jié)而已,若欲行信亦未必能信。
36. 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須虛心,又須得禮,內外發(fā)明,此合內外之道也。
37. 人能不疑,便是德進,蓋已于大本處不惑,雖未加工,思慮必常在此,積久自覺漸變。
38. 學者既知此心,且擇所安而行之己不愧。
39. 道要平曠中求其是,虛中求出實,而又博之以文,則彌堅轉誠。
40. 君子不必避他人之言,以為太柔太弱。
41. 誠明所知,乃德良知,非聞見小知而已。
42. 德性所知,不萌于見聞。
43. 人謂已有知,由耳目受也。
44. 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
45.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絆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數次,己亦了此文義,二益也。對之必正衣冠、尊瞻視,三益也。嘗以因己以壞人之材為之憂,則不敢墮,四益也。
46. 有急求義理復不得,于閑暇有時得。益意樂則易見,急而不樂則失之矣。
47. 書須成誦。精思多在夜中,或靜坐得之。不記則思不起。
48.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譬之行道者,將之南山,須問道路之出。自若安坐,則何嘗有疑?
49. 人之好強者,以其所知可也。所知多則不自強滿。學然后知不足;有若無,實若虛,此顏于之所以進也。
50. 窮理亦當有漸。見物多、窮理多,如此可盡物之性。
51. 不盡材,不顧安,不由誠,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觀可及處,然后告之。
52. 人人有利欲之心,與學者正相背馳,故學者要寡欲。
【張載語錄(2)】相關文章:
論文評語大全(2)03-27
超越自我2篇12-31
高考病句類型詳細解析(2)03-27
實習報告模板2000字(2)03-25
空中乘務專業(yè)實習報告(2)03-28
企業(yè)年會創(chuàng)意節(jié)目(最新)(2)04-07
文員頂崗實習周記(2)03-27
銀行實習日記20篇(2)07-05
教師屆滿總結(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