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么提高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與社交經驗的關系如此密切,如果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人們的日常社交生活也會得到改善。人們不單可以減少與別人發(fā)生沖突,亦可以令自己和別人有更愉快的交往經驗。如何提高社交能力?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提高社交能力的方法:
有些人認為社交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特質或屬性。譬如,一個社交能力高的人天生較外向、善于交際。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要改變社交能力實比移山更為艱難。多數的心理學家并不贊同這種看法。反之,他們認為只要能辨認出可以預測社交能力的因素,便可以設計一些課程來培訓這種能力。
要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可循兩方面入手,一是對社會情境的辨析能力,一是提高對其他人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力。
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要有效地達到社交目標,便要因應情勢而作出相應的行為。社交環(huán)境瞬息萬變,交往的對象亦有不同的特質,要適應不同社交環(huán)境、人物,便非要有精銳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不可。
對環(huán)境的辨析能力是社交能力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情境間的細微不同之處加以區(qū)分,往往更能掌握社交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出合宜的行為,以適應不同性質、千變萬化的環(huán)境。
這種"因時制宜"的說法,并非只是近代西方心理學所提倡。其實在中國古代典籍中亦常被提到。例如《中庸》說:"國有道,共言足以興國;國無道,其默足以容。"這便說明了進諫及保持緘默都是合宜的處事方法,但朝臣采取那種方法才可產生較理想的后果,卻取決于他們身處的國家是有道還是無道之國。又以本章開頭提及的楊修為例,他是個機智的才子,但他所服侍的主公曹操是個性格多疑的人。楊修自恃聰明而多次道破曹操的心意,故招來殺身之禍。若他的主公是個寬宏大量,知人善用的人,楊修不但不會被殺,反而會被委以重任。雖然有人會慨嘆楊修生不逢時,但若以"因時制宜"的說法,楊修似乎只顧一時言語之快,卻忽略對方(曹操)的思想性格,因而說出一些合乎事實但不合對方心意的話,白白地把性命斷送了。由此可見,要成功地達成社交目標,便要審裁客觀情勢的變化,因時變通,以適應各種各類的社交情境。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采用了一些虛構的處境,然后問受測者在這些處境中會有什么反應。其中兩個處境是:
。1)你很怕見牙醫(yī),但現在卻要到牙醫(yī)那里修補牙齒。
(2)你被一群持械的恐怖x子脅持在一所公共大樓內。
人們在這兩種情境中,均可以選擇細心地觀察周遭的危險訊號。譬如,在第二個處境中,可以留心x怖分子有什么武器。他們也可以盡量分散注意力,不去注意一些會令自己緊張的危險信號。當然,在見牙醫(yī)的處境中,主動地監(jiān)察危險信號只會令自己更緊張,肌肉收得更緊,痛苦愈多。但在被脅持的處境中,留心危險信號可以提高逃生的機會。接受測試的人當中,有些人較能辨析兩種情境的不同,在見牙醫(yī)的處境中選擇分散注意力,在被脅持的處境中選擇觀察環(huán)境。有些人的辨析能力則明顯較低,在不同的情境中也選擇觀察環(huán)境。
我們的研究也顯示:辨析能力愈高的人,社交能力也愈高。他們在與父母、師長、朋友和不喜歡的人交往時,較能完成交往目標,并較能改進雙方的交情。
亦有證據顯示,辨析能力高的人,他們會遇上較多愉快的交生經驗,而他們也較少出現抑郁的情緒。
需要強調的是,"因時制宜"并非指盲目跟隨形勢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行為,亦不是指盲目順應對方的旨意。
辨析能力高的人不一定是社交變色龍,只懂得盲目附和。他們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而這些目標也可以是一些利他的目標(例如替某醫(yī)院籌款)。辨析能力高的人,在追求這些目標時,懂得審時度勢,既能夠完成自己起初不愿捐款的人解囊相助,并讓他們覺得捐款后心情愉快,這便是辨析才能的應用目標了。
對別人心理狀態(tài)的洞察力
洞察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社交能力重要的一環(huán)。一些人看到別人的行為時,不嘗試去了解對方做事時的處境和感受,便馬上從別人的行為去判斷對方是一個怎樣的人。這種重判斷而輕了解的取向,是社交能力發(fā)展的一大障礙。
在我們的研究中,曾向受測者描述一個人的行為,然后請他們將這個人的資料轉述給另一位受測者聽。在轉述過程中,有些人自發(fā)地加入了一些對故事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判斷(例如"他是一個賤x"),而有些人則主動地對故事人的的內心世界加入剖析(例如"因為他想取得律師資格,所以對有權勢的人所做的壞事視若無睹")。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也測量了受測者與父母、師長、朋友和不喜歡的人交往的成果,發(fā)現越傾向性格道德判斷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便越差。反之,越傾向作內心剖析的人,他們的社交能力也就越高。
既然主動地作性格判斷和道德評價對社交能力的發(fā)展有礙,而嘗試了解雖人的內心感受對社交能力有利,那么如何可以降低前一種傾向而加強后一種傾向呢?
我們的研究指出,一個人對性格和道德的看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些人覺得懷可和道德是不可改變的個人素質,相信每個人也有固定不變的道德水平和性格。因此,在與人交往時,他們的注意力便集中于從別人的言行舉止,來推斷對方具備哪種性格。也有些人相信性格和道德都是變數,認為一個人的道德和性格是可以改變的。因此,這些人在社交場合中,并不急于判斷別人的性可和道德水平。反之,他們會較留心于一些可變的因素和行為的關系。譬如,他們會較留心環(huán)境因素的改變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而心理狀態(tài)的改變,又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為。
在一項研究中,我們問受測者一些很簡單的問題。譬如,"甲旅行時給同事實了些紀念品,那很可能是因為--";"乙將一盒橙汁倒在同學的圖畫上,那很可能是因為--"。那些相信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較多提出"甲是一個善良的人,而乙則是一個無賴"等解釋。反之,相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較多提出"甲想取悅他的同事,而乙則嫉妒他的同學"等解釋。
由此可見,相信性格不可改變的人較重視評估別人的性格和道德,而相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則較留心別人的行為動機和做事的情緒狀態(tài)。
也有研究顯示,和相信性格可以改變的人相比,覺得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比較喜歡評鑒別人的行為。他們看到別人做了一件事情后,便有較大的傾向馬上評價這行為是好還是壞。由于他們專注于評估行為本身的好與壞,便較容易忽略行為發(fā)生的背景和行事者的心理狀態(tài)了。
這種傾向判斷行為的好壞和別人的道德性格的人,不但容易忽略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也較容易因為對人多作以偏概全的評價而產生偏執(zhí)和成見。已有研究證據證明,在美國相信性格是不可改變的人,比相信信性格是可以改變的人對社會上的少數族群成見較深。在香港地區(qū),我們也發(fā)現相信道德是不可改變的人,和相信道德是可以改變的人相比,較岐視內地人士。譬如,他們會覺得內地的人有較多負面特征,較少正面特征,他們也覺得內地的人在香港犯了法,應該受到較嚴厲的處分。
由此可見,對性格道德的看法,不單與社交能力有關,它也關系到社會上族群能否得到公平平等的待遇。
總括而言,要增進個人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對自己及別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細心觀察不同的情境和人物,分辨其中不同之處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強對千變萬化的社交環(huán)境的掌握。雖然心理學家認為社交能力是可以訓練提高的,但要真正的提高社交能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成功與否還是取決于一個人的動機、決心、努力與恒心。
[怎么提高社交能力]相關文章:
1.怎樣提高社交能力
2.職場社交能力提高方法
3.職場中如何提高社交能力
4.如何提高職場上的社交能力
5.如何提高職場社交能力
6.如何快速提升你的職場社交能力
7.說話技巧怎么提高
8.怎么提高職場情商
9.職場怎么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10.護士怎么提高工作效率
【怎么提高社交能力】相關文章:
教你怎么提高你的人生檔次08-28
考研英語復習怎么提高閱讀速度09-30
護士怎么提高工作效率07-08
怎樣提高學習的效率09-11
如何提高電腦的性能06-09
如何提高的電腦的性能06-24
如何提高電腦速度09-22
如何提高電腦音質08-26
如何提高電腦性能09-17
如何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