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渡荊門送別的詩意
渡荊門送別的詩意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原文: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4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注釋:
1、荊門:位于今湖北省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山形上合下開,狀若門。
2、遠:遠自。
3、楚國: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其地春秋、戰(zhàn)國時屬楚國境域。
4、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5、江:大河。大荒:廣闊無垠的原野。
6、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下:移下,下來。
7、海樓:海市蜃樓,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8、仍:頻頻。
9、萬里:喻行程之遠。
詩意:
遠道而來渡過荊門之外,來到楚地游覽。
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xiàn)逐漸消失。
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下來的一面天鏡,
云彩升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
我還是憐愛故鄉(xiāng)的水,流過萬里送我行舟遠行。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時年25歲。這次出蜀,可謂壯游:經(jīng)巴蜀,出三峽,直沖荊門山以外,飛駛至楚漢之間。詩人親歷巴山蜀水之險惡,有“群山萬壑赴荊門”的驚詫,亦不乏“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歡欣。詩人敘事抒情:“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充滿新奇、驚喜。那連日來跟在詩人身邊的兩岸群山逐漸消退殆盡,開闊的江面撲入視野,奔騰咆哮的江水向遠方流去,直到那水天相連的荒漠遼遠的原野,何其壯美。夜半時分,俯瞰江面,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的一面明鏡:白晝晴空,遠眺天邊,云蒸霞蔚,變幻無窮,又似海市蜃樓一般奇妙。江山多嬌,思緒萬千,忽而生發(fā)思鄉(xiāng)之幽情,乃悟“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之玄。讀到這里,方知詩人所指的送別者竟然是故鄉(xiāng)之水!正是這故鄉(xiāng)水,不辭萬里把詩人送上生活道路的遠大前程。“故鄉(xiāng)水”這個藝術(shù)形象多么感人。全詩以啟程遠游起筆,以途中所見景色為干,最后以惜別作結(jié)。結(jié)構(gòu)嚴謹,過渡自然,氣勢磅礴,情思綿長。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雄偉奇麗的畫面并不是簡單的組合和隨意的拼湊。荊門外的所有景色都與長江密不可分:群山是長江兩岸的群山,平野是長江流經(jīng)的平野,月影是長江水中的月影,行云是長江上空的行云,“萬里送行舟”的故鄉(xiāng)水也是長江之水。它們以長江為中心,共同和諧地構(gòu)制成一幅雄偉奇麗的江景圖,這個背景對于表現(xiàn)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氣可謂相得益彰。(www.stanzs.com)“情樂則景樂”,“景語亦情語”。毫無疑問,《渡荊門送別》所寫的景物全染上了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色彩,進入詩人眼中而又形諸詩人筆下的荊門外雄壯奇?zhèn)サ淖匀痪吧,與這位青年詩人初離故土,投身到更廣闊的天地,去追求那不平凡事業(yè)的廣闊胸懷和奔放熱情的情調(diào)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說,李白初次離開從小生活的蜀地到楚國游歷為壯游的話,那么,與“故鄉(xiāng)水”的離別乃是壯別。
全詩意境高遠,想象瑰麗,形象奇?zhèn),語言精美,具有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及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等描摹同樣膾炙人口!霸孪嘛w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一聯(lián),何其瑰麗,“下”與“飛”之配搭,“生”與“結(jié)”之合用,把水中月影的變化過程及海市蜃樓的奇特幻象寫活了,令人嘆為觀止。
【渡荊門送別的詩意】相關(guān)文章:
渡荊門送別改寫05-26
山中送別的詩意10-23
渡荊門送別擴寫作文(通用17篇)10-10
送靈澈上人的詩意10-18
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09-26
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解析06-24
芙蓉樓送辛漸的詩意賞析07-25
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賞析09-13
送元二使安西的詩意(2)08-2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詩意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