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周國平散文哲理片段
周國平[1]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哲學研究者,是中國研究哲學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以下是unjs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歡迎借鑒與閱讀!
周國平散文哲理片段
1、人性意義上的偉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贏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
2、也許,人是很難真正改變的,內核的東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場景中呈現(xiàn)不同的形態(tài),場景的變化反而證明了內核的堅固.
3、我聽到一場辯論:挑選一個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個更重要?雙方各執(zhí)一端,而有一個論據(jù)是相同的.一方說,人品重要,因為才智是可以培養(yǎng)的,人品卻難改變.另一方說,才智重要,因為人品是可以培養(yǎng)的,才智卻難改變.
4、在任何專制體制下,都必定盛行嚴酷的道德法庭,其職責便是以道德的名義把人性當作罪惡來審判.事實上,用這樣的尺度衡量,每個人都是有罪的,至少都是潛在的罪人.可是,也許正因為如此,道德審判反而更能夠激起瘋狂的熱情.
5、驕傲與謙卑未必是反義詞.
6、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fā).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7、一個人對于人性有了足夠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會變得既深刻又寬容,在這樣的眼光下,一切隱私都可以還原成普遍的人性現(xiàn)象,一切個人經(jīng)歷都可以轉化成心靈的財富.
8、人是情感動物,也是理智動物,二者不可缺一.
9、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10、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我們必須抓緊時間生活,因為即使是一場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終止生命.
11. 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時所說的“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一語,在我看來是道出了哲學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12. 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于愛一切,包括甚于愛生命.
13. 蘇格拉底的結束語是:“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學家的幽默和達觀躍然眼前.莫洛亞引哲學家桑塔耶那的話說:“愛情的十分之九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
14. 對于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愛和孤獨都是享受.莫洛亞這本書的結尾句是說得很精彩的:“若將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時,亦可見它是由斗爭與苦惱形成的,唯此斗爭與苦惱永遠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15.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蘊藏著大自然賦予的創(chuàng)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記當作注解;聽別人發(fā)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說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16. 幾乎一切創(chuàng)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記懷著本能的警惕.蒙田談到“文殛”,即因讀書過多而被文字之斧砍傷,喪失了創(chuàng)造力.叔本華把讀書太濫譬作將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愛默生也說:“我寧愿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衛(wèi)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17. 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
18. 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后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
19. 愛默生說的漂亮:“當一個人能夠直接閱讀上帝的時候,那時間太寶貴了,不能夠浪費在別人閱讀后的抄本上.”
20. 有兩種自信:;一種是立志上的狂妄自大,永遠自以為是,自我表現(xiàn)感覺好極了.
21. 半人半神走了,神就來了.
22. 人類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惡、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嚴肅若輕浮.
23. 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24. 正經(jīng)不是嚴肅,就像教條不是真理一樣.
25.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但仔細玩味,發(fā)現(xiàn)這話的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chuàng)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26. 靈性是心靈的理解力.有靈性的女人天生慧質,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諦.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
27. 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我們無家可歸,但我們有永恒的歸宿.
28. 藝術境界和魔術境界都近乎游戲.區(qū)別僅在于,在藝術境界,人像孩子一樣忘情于游戲,現(xiàn)實融為一體.在魔術境界,兩者的界限是分明的,就像童心不滅而又飽經(jīng)滄桑的成年人一邊興致勃勃地玩著游戲,一邊不無悲哀地想,游戲只是游戲而已.
29. 誠然,和歷史、宇宙相比,一個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萊說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國興衰、王朝更迭又算得了什么!”
30. 一味執(zhí)著也和一味悲觀一樣,同智慧相去甚遠.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tài)度,執(zhí)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占有的態(tài)度.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我們寧愿懷著從容閑適的性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31. 不過,深刻更在于,無論獲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內心蘊藏的悲觀,因而終能以超脫的眼光看待這成功.如果一種悲觀可以輕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斷定那不是悲觀,而只是膚淺的煩惱.
32. 我們心不在焉,百事無心,覺得做什么都沒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為我們有精力,只是茫無出路.并不是看頭了,因為我們有欲望,只是空無對象.
33. 人,永遠走在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經(jīng)辭別獸界,卻無望進入神界.他不甘于純粹的生存,卻達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卻沒有超出生存的目標.他尋求,卻不知道尋求什么.人是注定要無聊的.
34. 由此可見,無聊生于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膜的心境.
35. 生命害怕單調甚于害怕死亡,僅此就足以保證它不可戰(zhàn)勝了.它為了逃避單調必須豐富自己,不在乎結局是否徒勞.
36. 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著的蕓蕓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大全,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并不能成為一個神,用愛默生的話說,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周國平散文哲理片段]
【周國平散文哲理片段】相關文章:
周國平散文07-15
周國平散文經(jīng)典語句摘抄06-23
周國平散文安靜原文08-03
周國平散文集摘抄09-10
余秋雨散文中的精彩片段10-18
生活哲理散文05-19
人生哲理散文10-25
片段摘抄07-03
回憶的片段10-10
經(jīng)典文章片段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