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cè)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shù)拈L羽后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出沒于林區(qū)內(nèi)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中國。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huán)境 生活習性 分布范圍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中華秋沙鴨全長約49-63厘米。嘴長而窄,呈紅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長而明顯,成雙冠狀。雄鳥的頭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雜以黑色斑紋;尾灰色;大覆羽、三級飛羽和初級飛羽組成的翼鏡白色;長而窄近紅色的嘴,嘴形側(cè)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鉤,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黑色的頭部具厚實的羽冠。下體近白色,兩脅羽片白色而羽緣及羽軸黑色形成特征性鱗狀紋。腳紅色。胸白而別于紅胸秋沙鴨,體側(cè)具鱗狀紋有異于普通秋沙鴨。 雌鳥的頭和頸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漸變?yōu)榛疑,并具白色橫斑;尾黑褐色,沾灰色;下體白色,肩和下體兩側(cè)具鱗狀斑。色暗而多灰色,與紅胸秋沙鴨的區(qū)別在于體側(cè)具同軸而灰色寬黑色窄的帶狀圖案。 虹膜褐色;嘴桔黃色;腳桔黃色。 兩脅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鱗紋是這種秋沙鴨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鱗脅秋沙鴨。后來,鳥類學家發(fā)現(xiàn)它們的.原產(chǎn)地是中國吉林省長白山地區(qū),分布范圍狹小,只有零星個體偶爾飛到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qū)境內(nèi),所以才改稱它為中華秋沙鴨。此外,像鳳頭一樣,腦后有兩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標志。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1025-1170g,雌性800-1000g;體長雄性542-635mm,雌性491-584mm;嘴峰雄性50-58mm,雌性40-54mm;翅雄性226-265mm,雌性216-245mm;尾雄性92-146mm,雌性108-141mm;跗蹠雄性47-63mm,雌性40-53mm。 (注:中華秋沙鴨圖冊網(wǎng)址)
棲息環(huán)境中華秋沙鴨出沒于林區(qū)內(nèi)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據(jù)在另吉林省長白山的觀察,它們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達山區(qū)海拔1000米的針、闊混交林帶。
生活習性通常,中華秋沙鴨都是以家族方式活動,只在遷徙前才集成大的群體。春季遷徙到長白山后,它們很快就由集群狀態(tài)分散開,以家族和雌雄配對的方式活動,家族和家族之間通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亞成體和沒參與繁殖的個體會選擇水流相對平緩的河段棲息,而已經(jīng)成功配對的成體則會選擇距離他們的巢位不遠的河段活動,通常岸邊有很多粗壯的老齡闊葉樹。它們很少鳴叫,不像綠頭鴨和斑嘴鴨那樣喧鬧。它們的身體具有更好的流線型結(jié)構(gòu),因此飛行速度要比其他鴨科動物迅速。 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性機警,稍有驚動就昂首縮頸不動,隨即起飛或急劇游至隱蔽處。常成3-5只小群活動,有時和鴛鴦混在一起。覓食多在緩流深水處,潛水前上胸離開水面,再側(cè)頭向下鉆入水中,白天活動時間較長,捕到魚后先銜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魚類、石蠶科的蛾及甲蟲等。 中華秋水鴨是中國蘇州地區(qū)的冬客,深秋時自北方南遷到太湖流域的葦塘里來避寒越冬,它們與各種野鴨匯成數(shù)以萬計的大群,漂浮游蕩在湖面上,嬉耍和捕食游魚,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就像是一個規(guī)模宏大而喧囂熱鬧的鴨類集市。它們目光敏銳,警惕性高,稍感異情就迅即游向湖岸隱身躲藏起來;夜間露宿在葦叢中或岸邊的樹上,把頭轉(zhuǎn)向后方插入翅膀下,神情悠然而自得。
分布范圍分布于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緬甸,泰國。可能滅絕:越南。 繁殖地在西伯利亞、朝鮮北部及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帶嶺永翠河,湯旺河,南岔河,長白山,泰來,紅花爾基。 越冬地在中國的江蘇沿海,洞庭湖,貴州平塘,都勻,掌布,臺灣屏東。日本及朝鮮;偶見于東南亞。遷徙經(jīng)于東北的沿海,偶在華中、西南、華東、華南和臺灣越冬。
【中華秋沙鴨】相關(guān)文章:
鴨綠沙塘鱧胚胎殼膜結(jié)構(gòu)的電鏡觀察05-02
沙,沙張籍,沙的意思,沙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沙畫05-01
中班音樂沙啦沙啦教案03-31
玩沙05-01
沙溪館,沙溪館趙嘏,沙溪館的意思,沙溪館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沙皮的作文09-18
玩沙的作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