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孩子的教育(通用7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孩子的教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孩子的教育 篇1
孩子的出生,意味著父母將面臨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考驗。對每一位家長來講,看著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是非常驕傲與自豪的,每個孩子都是聰明、優(yōu)秀的,每個家長也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可以側重以下幾方面:
一、不可忽視的早期教育
如果說孩子的教育非得要等到入學后才開始,實際上已經(jīng)錯過最佳教育時期。因為感覺器官是人類感知外部世界的生理基礎,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能夠促使大腦各部分機能積極活動。愛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1-3歲時期我們都是由著她“不怕臟,不怕累,不知危險”的天性任她發(fā)展,充分地刺激孩子的大腦,嬰幼兒時期跳皮的表現(xiàn)其實是大腦飛速發(fā)育的信號,我們不能因為臟或是看似危險的行為而強行干預。
二、打好性格基礎,努力提高情商
重視教育的父母們都知道“情商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并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等能力是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后最終是創(chuàng)建輝煌人生,還是成為一個平庸的人的法寶?傊,養(yǎng)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養(yǎng)更高,行為更規(guī)范,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它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習慣決定性格,習慣主宰人生。每一個習慣在開始形成的幾天特別重要,因此,我教育孩子每做一個決定之前先想好該不該做,一開頭就要堅持做下來,不能半途而費。
為了強化自制力,我經(jīng)常帶孩子逛超市,但前提是不允許買東西,不管如何哭鬧都是不能破壞規(guī)定的,做到不輕易地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孩子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愿與小朋友分享的,我告訴她不要在小朋友面前眩耀,不然就和小朋友一同分享,獨吞是不正常的,不要讓小孩養(yǎng)成浪費金錢、追求虛榮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
在她小學三年級時,我因工作上的不順利,心里十分委屈。她當時不知道我為什么難過,而且又不理睬她,于是她出門上學時塞給我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媽媽,是不是上班出了什么事?沒關系的,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們都要勇敢地去面對事實,笑一笑吧。媽媽,不要難過了,壞事不一定就是壞事,它會轉變,別難過了,把事情說出來,俗話說“有難同當”說出來就沒事了!毙⌒∧昙o就能用這樣思維考慮問題,正確處理問題,還能激勵別人,已初具體貼他人、樂觀的品性了。這張紙條至今都完好地保存著。
三、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靠自己,學習要獨立,家長只能是起到提醒的作用。
尊重學習時間
從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意地培養(yǎng)一種“學習時間神圣不可侵犯”的觀念。學習一開始必須專心,不允許做任何雜事,如喝茶,說話,下位,上廁所等,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攪孩子。
作業(yè)必須獨立完成
學習是自己的事必須由她自覺地把學習搞好,我們只用抽查的辦法來監(jiān)督,這種辦法有利于培養(yǎng)她學習的自覺性。
克服惰性
先看書,再寫作業(yè),遇到不懂的自己先思考,后盡量查閱權威工具書,避免養(yǎng)成不懂就依賴別人給答案的惰性。每天有計劃地安排預習、復習各門功課,不要等到要考試了才臨時抱佛腳,事倍功半。
進入初中,初中生活和小學生活完全不同。功課的緊張,生理的變化,一時間她很不適應,手忙腳亂,成績看著走向滑坡。為了不讓她在初中階段走彎路,我們一次次地把失敗擺在桌面上找原因,找短板。一次次地安慰、鼓勵,剔除小學的學習方法,制定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也許是小時候奠定的那種不服輸,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她很快成績開始有新的起色。
其實,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孩子以外,還要對孩子的失敗與進步多給予鼓勵,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四、青春期教育
初中階段,青春期逆反心理不經(jīng)意地就會表現(xiàn)出來,隨著現(xiàn)代社會信息等的發(fā)展,影響孩子的因素就更多元化了,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少受到外界不好行為影響的機率就大,這個時候家長應多用心溝通交流。孩子一天的時間大部分都在學校度過,晚上回到家又忙著寫不完的作業(yè)。所以我們無論多忙,都應該抽時間更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了解孩子的點滴變化,做到心中有數(shù),讓孩子正確、輕松地度過青春期。針對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我們還應主動地調整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
講平等
由于青春期逆反的抗拒心理,家長命令式的態(tài)度已經(jīng)過時,對孩子不單單只是要語言上的平等,而是行動上、內心深處的平等。
做朋友
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和孩子談話,這樣和她相處時就不會無所顧忌而是會講究談話的時機和長短了。大大減少了發(fā)生爭執(zhí)的機會,談話變得更有效,也更愉快。
有限的滿足,抓大放小,盡量放權
青春期孩子追求獨立,對這種心理我們要把孩子有把握做好的事都交給她自己去管,出現(xiàn)原則問題時家長既要講原則,又要講方法,往往方法比原則更重要,因為方法不對,傷了感情,原則再正確也賣不出去了。但也不能維護感情,在重要原則上讓步。
五、不做書呆子
過高的期望值使當今的孩子無形中背負著沉重的壓力,無情扼殺了孩子們自由輕松快樂活躍的天性,做為家長,要及時地舒緩孩子的壓力,在假期盡量安排孩子出外游玩,放松之余又能淘冶情操,鍛煉身體,還能學到許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社會實踐知識。
父母是孩子的教科書,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會隨著周圍環(huán)境與父母的言行潛移默化。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僅僅端正認識,提高素質,營造良好學習生活環(huán)境是遠遠不夠的,孩子教育還需要與學校,與老師相互配合,溝通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做為家長,我們愿意與學校積極配合,盡到子女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論孩子的教育 篇2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在推崇素質教育的今天,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我由哀地感到一種光榮和自豪感,通過教學,讓音樂溶入孩子的心田,為純真的孩子播下音樂的種子,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一、與學生共唱1、2、3
唱歌教學需要用音樂形象感染和教育學生,這就需要提高學生的音樂趣。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給他們的必要條件!庇绕湓谛W教育中,各年齡段學生的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
為此,在音樂課上,對低年級學生,我找簡潔、形象的帶詞練聲曲,指導學生練、唱,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愿望和熱情。在教學中采用音樂、游戲、唱游的動感形式來感染小學生。如“貓捉老鼠”的音樂游戲中,力圖用琴聲表現(xiàn)小貓屏息凝視著老鼠洞口,老鼠四散逃竄的情景。使孩子們感受到音樂中表現(xiàn)小貓的形象是英勇威猛的聲音較多,而表現(xiàn)老鼠的音樂是較雜亂,節(jié)奏較快的,當學生學到了唱名1、2、3后,我就編“貓捉老鼠”的練聲曲,讓學生唱2/4。
學生邊唱邊表演,再歡樂的氣氛中體會1、2、3三個唱名加上節(jié)拍編成練聲曲的趣味。通過歌曲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學生的目的。
二、音樂聲中的生日
音樂的`語言是微妙的,也是強烈的給人以豐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弛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節(jié)奏,塑造出音樂的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樂渲染情境,從而陶冶人的情感,進行美感教育。如第三冊教材《生日》一課,我請小朋友在音樂課上過生日。漂亮的蛋糕帶著閃閃的燭光,小朋友們尤其的開心,于是我彈奏起鋼琴,行云流水般的琴聲隨即容入孩子們甜甜的歌聲,那認真的樣子,投入的神情,是二年級學生難得一見的。
一位學生的生日得到全班同學的祝福歌聲,心中會產(chǎn)生一股股暖流,體會到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激發(fā)學生關心、團結集體的情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美感。凡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格的歌曲,我就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體會歌曲表達的意境。
三、美與樂的旋律
音樂有著久遠的歷史,他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情感表達。而情感是體驗美感的最基本的特征,他貫穿與美感心理的全過程?陀^事物存在的差異,各種事物美的內容和形式的差別,產(chǎn)生了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
音樂教學要時時閃爍誘人的魅力,使兒童感到“美”,感到“樂”,才能動于情,感而奮,進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操。兒童對故事,對童話特別喜歡。所以在教育和教學中運用音樂故事,音樂童話常能取得說教所不能取得的效果。如在欣賞音樂童話《龜兔賽跑》和《彼得與狼》時,孩子們喜形于色,欣喜若狂,他們被親切的解說吸引著,被優(yōu)美音響、生動的節(jié)奏、豐滿的配器、柔和的音色深深的感動著,聽的是那么的投入。一篇優(yōu)美的音樂童話故事,猶如涓涓細流注入兒童的心田,把他們帶進美好的音樂王國。又如欣賞《國歌》、〈歡樂頌〉和教唱〈我們多么幸!禃r,向學生介紹作曲家聶耳、貝多芬、鄭律成的生平事跡和他們的故事。當孩子們聽了音樂家的事跡及故事時,被音樂家的事跡像一首首優(yōu)秀的革命歌曲,煥發(fā)孩子們的愛國熱情,激勵他們以前輩為榜樣,獻生音樂藝術的信心和決心,在孩子們幼小心靈里播下了理想的種子。
論孩子的教育 篇3
愛是幼兒心里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愛使孩子感到安全和滿足。實踐證明,一個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確而有理智的愛的孩子,總是充滿信心、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但由于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小皇帝”、“金太陽”,不知如何才能疼得夠,總是“拿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睙o時無刻不在緊緊地呵護著?傻阶詈,父母費盡心血,卻使自己的孩子變得弱不禁風,自私自利,沒有責任心,沒有同情心,為所欲為。
我們在幼兒園常常目睹這樣的一些事實:一個尿急的孩子要拉尿卻不懂得要把褲子拉下來;一個喜歡吃雞蛋的孩子卻不知道雞蛋有殼;一個想睡覺的孩子沒有大人的撫摸卻不能入睡……等等。報紙上也曾報道:重慶醫(yī)科大學兒童醫(yī)院近日收治的一名患兒,已經(jīng)3歲仍然不會咀嚼食物。這位小朋友被家長送到幼兒園后,只會喝稀飯、豆?jié){等流質食物,干飯和蔬菜卻不會咀嚼。一個月下來,他的體重下降了2.5公斤。他的父母說,因為老怕孩子噎著,所以總是給孩子喂牛奶等流質食物,即使是水果、蔬菜和肉類,也用粉碎機打成汁后用奶瓶喂。
這時父母們都會說:“我們那都是愛孩子呀,怎么卻反而害了他呢?”難道父母愛孩子是一種錯誤嗎?不是的,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父母愛孩子,天經(jīng)地義,錯的是那些父母愛孩子的方式過于盲目,讓那盲目的愛絆倒了孩子。那么,父母應該如何去做、去愛,才是給予孩子最真正的愛、健康的愛呢?
一、愛而不嬌寵,松而不放任。
有句著名的話說:“愛子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币馑际钦f,如果不以正確的道德準則愛兒女,那恰恰在此時是害了他們。
我國的革命前輩吳玉章也曾說:“正確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認為最主要的應該是愛和嚴相結合。在生活上既要給子女適當?shù)母改钢異郏谡紊嫌忠獓栏褚笏,特別是要舍得讓他們到艱苦環(huán)境中去鍛煉,在風雨中成長。這才是真正的愛!痹谌毡,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去“赤身鍛煉”和“赤腳鍛煉”。孩子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時間幾乎赤裸著身體——只穿一條短褲在室內外活動或者是光著雙腳在操場上行走或跑步。隆冬季節(jié),仍赤身在戶外站隊活動,家長認為:為了使下一代有強健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必須讓他們從小經(jīng)受磨練。就像古人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由此可鑒,愛孩子,但不必時時、處處滿足孩子的一切欲望,無需給孩子過分的呵護,而要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孩子獨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引導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他們通過勞動鍛煉,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無規(guī)則不成游戲!焙⒆尤狈ψ晕铱刂坪捅鎰e是非的能力,加上模仿性強,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習慣。因此在信任、尊重的基礎上要給孩子立點規(guī)矩,讓他懂得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許做,使他的行為有個準則,從小在心中放上一把尺子,養(yǎng)成守規(guī)矩、講文明的良好習慣。
二、愛得理智,愛得適度。
愛是教育的必須手段,它是一把開啟孩子心靈的鑰匙。愛孩子乃是人的天性?墒侨绻麗鄣倪^分的話,反而會招致惡劣的結果。蘇霍姆林斯基說:“生活證明,如果孩子只會享受愛,他的心就可能變冷漠無情,對一切都無動于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家長總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負,阻止孩子尋找同伴,不準孩子出去玩;怕孩子吃虧,事事替孩子做主,孩子穿什么、吃什么、讀什么、想什么、玩什么,均由父母包辦,孩子毫無自己選擇的余地;怕孩子受累,為孩子承擔著一切,總是包辦代替,孩子說:“我自己來”,父母卻說:“你不行”,總是不讓孩子動手,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究竟怎樣才能掌握好愛的“尺度”呢?有位優(yōu)秀的家長曾在《藏起一半的愛》一文中寫道:“我說對孩子要藏起一半的愛,不是說只給孩子一半的愛,不是說要減少對孩子的愛,而是說家長應理智地愛孩子,賦予愛更廣博,更深刻的內涵。” 我覺得作為一名家長,在幼兒時期最重要的`不是給予孩子多少愛,而是應該教會他如何去愛,這才是家長對孩子最真正的愛,最理智的愛。
三、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赜绊懼⒆。例如:當孩子看到父母細心照顧生病的奶奶時,他也從中學會如何關愛長輩;當孩子看到父母幫助別人時,他也從中學會幫助他人……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們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學。因此,父母必須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做好表率。通過對孩子進行愛的熏陶,從而讓孩子學會如何去關心人、同情人和幫助人。
四、家園共育,形成愛的合力。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輛車,那么家庭和幼兒園就猶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只有同向同速的轉動,才能讓車子跑得平穩(wěn)快捷。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在幼兒里有禮貌、尊重老師、關心同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喜歡幫助別人,可到了家里卻對父母發(fā)脾氣,蠻不講理,吃飯非要大人喂等。因此,父母必須與教師密切配合,家園達成共識,協(xié)調教育方法,統(tǒng)一教育要求,這才是培養(yǎng)、鞏固孩子愛的情感的重要保證。
愛是人類最重要的情感,也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父母對子女的愛更是深切而真摯。然而你不注意愛的方式,只是一味盲目地去愛,那“愛”將會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把孩子絆倒在路上,那是害了孩子,同樣是父母的失職。只有愛而不嬌,愛得理智,愛得適度,愛得深沉,愛而不露,才是愛的真諦。
論孩子的教育 篇4
在當今經(jīng)濟、科學發(fā)展迅速的時代,要求學校、幼兒園培養(yǎng)出的學生是綜合素質好,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有責任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賞識孩子——教育成功的良方。如何使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材,關鍵在于教師和父母是否轉變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教育的過程中,學會用賞識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去促進其好的方面得到鞏固,繼續(xù)發(fā)揚,糾正其不良的行為習慣,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記得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jīng)這樣說過:“一個舍不得贊美孩子的父母,往往會使孩子變得令他們無法贊美”。這句話時刻提醒著我。因為我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無邪、身心尚未發(fā)育成熟,知識貧乏但又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兒,但他們也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那么,什么樣的教育才能把這些具有強烈好奇心和強烈求知欲的孩子樂意接受?并能使我們教師和父母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教育呢?——那就是賞識教育。
賞識孩子,實質上就是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艽,可塑性很強,而自我評價能力卻比較低。賞識孩子,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獲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進取,爭當好孩子。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學會了賞識孩子,體會到賞識孩子是成功教育的“秘訣”。比如:前兩年,我們幼兒園有個叫寶寶的孩子,他原來在小班就讀,因為他的性格上有點偏激,愛打人、抓人,有時會突然怪叫,而且自理能力差,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上廁所大小便,有很多不良的壞習慣,上課、睡覺總是吵鬧不安,班上很多小朋友被他抓破了臉,家長投訴,被他抓過的孩子不愿上幼兒園。所以他班的老師就動員其家長退學,園領導跟我說了這件事,(當時我是帶中班的孩子)我就想到用賞識的方法去嘗試教育,就一口答應他轉到我班來就讀。剛來我班時,他確實是這樣,有很多不良的行為和壞習慣。我通過家訪知道了寶寶是個不足月的早產(chǎn)兒,又是個男孩,在家庭成員的寵愛、溺愛之下,養(yǎng)成了任性、偏激的性格,但我觀察了他,知道他愛聽歌,愛唱歌,我用了賞識的方法、手段去接近他,感化他,換句話說:我是師長,又是母親,也是同伴,更是家長的好朋友,我與其家長齊心合力,釋疑解惑,塑造行為;親切周到,悉心關懷,不厭煩;同時我又把自己看作是他的伙伴,以自己的兒童心、兒童情、兒童趣與他相伴相隨,取得了他的信賴和依戀,建立起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幼教之友《賞識孩子——教育成功的良方》。我贊美他的歌聲,還特意買回幾張幼兒歌曲的VCD碟,帶他到家里來玩,聽歌、唱歌,告訴他不聽話老師和小朋友都不喜歡,也不得到老師家聽歌。他自己經(jīng)常自言自語說:“不聽話不得到老師家唱歌”,他在集體活動中,突然激動怪叫時,我就做一個動作暗示他,他馬上領會而不再大叫大喊了,叫他給同伴唱歌,多給他掌聲,我經(jīng)常豎起大拇指,發(fā)自內心地告訴他:“你做得很好,你唱的歌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聽,要是你不打人、不抓人,就更好了”,還經(jīng)常親親他,撫摸他的頭,給他自信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寶寶再也不是那種吵鬧不安、打人、抓人、性格偏激的孩子,他已變成了一個跟同伴一樣,人見人愛,活潑可愛,愛唱歌的好孩子了。
又例如:有一個讀小班的孩子,名叫陳俊杰,他在班上是一個很調皮,很好動的孩子,甚至經(jīng)常咬人,同班的小朋友很多都被他咬過,家長很氣憤,小朋友也很怕他。后來園長把他安排到我班(當時我是教大班的),我也是用賞識的方法去引導他。我知道,要賞識孩子,我們必須接受孩子的全部,接受孩子的全部自然包括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其長處,應去尋找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閃光點充分燃燒。陳俊杰調皮好動,愛咬人,可他愛動腦筋,有很強的動手能力,我就從這兩點作為切入點,給他鼓勵和表揚,和他做朋友,激勵他去攀登,去改掉咬人的壞習慣,一有進步,馬上在班上表揚,讓他去體驗成功的歡樂。再與家長溝通,積極配合,他咬人的原因是身體的原因和習慣性的動作。我介紹了藥物給家長試用。經(jīng)過我們賞識的方法、手段,加上藥物的治理,不出一個月,小俊杰把咬人的壞習慣改掉了,變成一個活潑、聰明的小朋友,終于又能回到了本班同年齡的伙伴中去游戲和學習了。這就是賞識教育的鼓勵與贊揚,使他得到了老師的認可,得到了老師的重視和關注,所達到的效果。所以說:賞識所產(chǎn)生的激勵作用是巨大的。反之,假如老師和父母時常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天天批評他,每天都從復“你不要咬人,不得怎么樣怎么樣”,反過來是強化了他的缺點,容易使孩子形成消極的心態(tài)。
在當今社會,獨生子女物質生活條件優(yōu)越,在物質需求達到滿足后,他們更渴望精神需求的`滿足,渴望得到周圍的成人,特別是老師、父母的關注和賞識,經(jīng)常得到老師、父母肯定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強,信心也足。比如去年我任教的兩歲班小朋友,我和同班盧老師合作比較默契,充分認識到賞識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班的孩子,年齡雖小,在我們的賞識教育和引導、尊重和鼓勵下,孩子們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并激發(fā)了孩子的自信與潛能,使孩子在實踐中,獲得成功感,促使他們努力進取,化短處為長處。又比如:我有一個鄰居,家獲得成功感,促使他們努力進取,化短處為長處。又比如:我有一個鄰居,家庭條件非常好,在生活上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可是這個小男孩總是不肯親近父母,有什么話也不愿意跟父母說,反倒經(jīng)常有什么事都跟我說,跟我玩得很開心。因為他媽媽常常大聲嚷嚷:“瞧,人家XX孩子多乖多好,瞧你怎么那么差!”“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聰明,瞧你多笨!”這孩子總是悶悶不樂,經(jīng)常出現(xiàn)攻擊性行為,不是在陽臺上用玩具水槍往行人身上射水,就是躲在樓上用石子打人,在學校也是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去碰去撞同伴,總是挨投訴,他媽媽流著眼淚向我訴說:“我們就這么一個兒子,對他好,掙錢全為了他,可他卻不領情,整天闖禍,李老師,你說我該怎么辦?”我對她說,“您愛孩子,可是您的孩子不理解,因為您沒有表現(xiàn)出對他的愛和賞識。你老看他的缺點,你贊賞的是別人孩子。因為你的盲目比較使你的孩子失去了自信,你對孩子的暗示助長和鞏固了孩子的缺點,他的攻擊性行為只是想引起別人對他的注意和關心罷了!蔽疫跟她說,孩子最怕就是用別人的長處去比較他的短處,你應該一看到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要鼓勵他,引導他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這就是對孩子的賞識,肯定和鼓勵,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受人關愛,得到了尊重,自信心就會建立和曾強起來。其父母通過嘗試效果很好,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跟父母相處很觸恰,性格也開朗了,成績比以前進步,同學告狀也少了。
會賞識孩子,也要把握好賞識教育的時機,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當孩子遇上失敗時,當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缺乏信心時,當孩子在做一件似乎不可能做好的事時,教師和父母應該給予鼓勵,給他們一個擁抱,給他們一個微笑,告訴他:“你行,我相信你……”有了老師的鼓勵,孩子會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從而對自己充滿自信心。老師對孩子的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一次撫摸,一個親熱的眼神,都能給孩子對優(yōu)點與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強化。因為在幼兒心目中,老師是神圣而偉大的,老師說的話會被孩子接受,特別是老師對孩子賞識,更會對幼兒產(chǎn)生巨大的鼓舞。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不要吝惜表揚,應該由衷地肯定孩子的行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理解孩子”。而相信孩子、理解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尊重孩子,欣賞孩子,不僅是因為他們年齡小,需要關心和愛護,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個性。賞識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賞識教育是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教育,賞識教育是熱愛自己,熱愛他人、熱愛生命的教育,賞識教育是開發(fā)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教育。經(jīng)常得到老師和父母賞識的孩子,他們往往對自己充滿自信和自尊,而且能以更高的熱情去接受新的事物。讓我們學會賞識學生,賞識教育是教育成功的良方。
論孩子的教育 篇5
前言:現(xiàn)實生活中,小氣的孩子并不少見!靶狻彪m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如果是一個什么都不愿與他人分享獨占意識很強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
學會分享是孩子成長發(fā)展中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孩子可以從充滿童趣的分享活動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這對他們正確理解分享以及將來形成健全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對于心理發(fā)展水平還處于以自我中心為特征的幼兒來說,分享顯然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孩子的分享行為并非天生,而是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引導逐漸形成的。正因如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品質。
但令人遺憾的是,如今,孩子的分享意識和能力并不強。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缺少分享的對象。由于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成為家庭中的“獨占”主體。無論是玩具還是食物,孩子都習慣了一個人“享受”,父母和爺爺奶奶總是以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拒絕孩子分享的物品。由此造成孩子的獨占心理,認為什么物品都是自己的,什么事情都應該以自己為主。另外,由于現(xiàn)在居住環(huán)境的變化,居住于樓房的居民與鄰里間的交往越來越少,這無形中減少了孩子與同輩群體的交往,從而剝奪了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造成孩子自私的特點。
所以,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意識和行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利用家庭本身這一重要資源,讓孩子學會分享。家庭是孩子社會交往的第一個場所,是孩子走向社會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孩子分享行為的重要場所。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便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交往,這是最初的社會交往行為。家庭成員與孩子的每一次分享行為都是孩子分享意識和行為形成的過程。另一方面,家長要多帶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給他們創(chuàng)造在一起交流的機會,比如鼓勵孩子上學、放學與居住同一社區(qū)的孩子一起走,一起玩,一起做作業(yè),放學后讓孩子帶小朋友到自己家來玩;又如,幾個家庭帶孩子一起去郊游等。孩子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多了,關系越來越密切,逐漸就會懂得了分享。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往往并不能準確地解讀分享本身的含義,他們對分享的理解是通過與家長及他人的分享行為慢慢深化的,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內化過程。家長無意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會使孩子對分享本身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比如案例中的這個家庭,雖然家長在強化孩子分享意識的過程中注意到培養(yǎng)孩子尊老愛幼的優(yōu)秀品質,但這種分享卻僅僅限于口頭,流于形式。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往往并不能準確地理解分享本身的含義,他們對分享的理解是通過與家長及他人的分享行為慢慢深化的,是一種由外而內的內化過程。家長無意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會使孩子對分享本身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比如案例中的這個家庭,雖然家長在強化孩子分享意識的過程中注意到培養(yǎng)孩子尊老愛幼的優(yōu)秀品質,但這種分享卻僅僅限于口頭,流于形式。
我曾經(jīng)讀到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叫丁丁的孩子,從小就在家里受到尊老愛幼的訓練。比如每次買回蘋果來,家長都要讓丁丁效仿孔融讓梨的故事。丁丁可謂訓練有素,他每次都要揀最大的蘋果先給奶奶吃。奶奶照例笑著夸贊一番:“丁丁真孝順,好孩子,奶奶的牙不好,你吃吧!苯酉聛硎前职趾蛬寢,都有不吃大蘋果的理由。最后,丁丁抱著那個最大的蘋果獨享去了。一個實在算不上什么的蘋果,把一家逗得其樂融融。有一天,爸爸的上司來家里玩,懂事的丁丁立馬去果籃里找來一個大蘋果,送給客人吃。奶奶和爸爸媽媽見了,個個樂開了懷。那上司也說:“你們家的孩子真不錯!彪m說這位上司最不喜歡吃蘋果,但出于對丁丁禮貌的尊重,他還是接過了那只大蘋果。不料,他剛咬一口就惹來了麻煩,但見憤怒的丁丁用手指著客人說:“你為什么吃這最大的蘋果?你太嘴饞了!你太不要臉了!你太惡心了!”那位上司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弄得不知所措,咬在嘴里的蘋果咽不是,吐不是,一時間令他尷尬不已。
早期教育,故事中的丁丁可謂訓練有素,他每次都要揀最大的蘋果先給奶奶吃。奶奶每次都笑著夸贊丁丁一番。同樣,爸爸和媽媽也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吃最大的蘋果。最后,丁丁“只好”抱著那個最大的蘋果獨享。雖然這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生活片段,一次小小的分享過程,但這卻給丁丁傳遞了一個重要的錯誤信號,那就是大人不會吃的`,只是走走過場,最大的那個蘋果在成人之間轉一圈后最終仍然會成為自己的。長此以往,丁丁就形成這樣的一種認識,所謂的分享,就是虛晃一槍,最終最大的那個蘋果會回到他的手上?墒牵职值纳纤静⒉涣私膺@個家庭中的這種特殊“分享”行為,以至于在不喜歡吃蘋果的情況下還是出于對孩子的尊重咬了蘋果,最后弄得尷尬萬分。
另外,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行為時,還需要注意一點,即分享必須是孩子的自愿行為。一個孩子如果能自主自愿地與人分享并以此為樂,那么可以說真正具有分享能力。家長需要培養(yǎng)的就是這種孩子發(fā)自內心的自愿分享。但這種分享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從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入手,即讓孩子從他人角度出發(fā),體驗他人情緒、情感,從而學會理解,學會分享。比如,當孩子應家長的要求把好吃的東西分給家長吃時,他是真心以為家長需要或者喜歡這個東西,并且會因為與親愛的人一起分享而感到快樂。因此當孩子與家長分享物品時,家長在真正地接受孩子分享物品的同時,還要在整個過程中表現(xiàn)出快樂的情感,以便強化孩子分享過程帶來的快樂體驗。相反,如果家長像案例中的奶奶一樣,以各種理由謝絕孩子的分享,那么就會使孩子覺得你在“玩!,分享不是真的,而是假的。如果孩子一直把分享僅僅當成換取報答或取悅他人的手段,那么這種分享便是一種“虛假”現(xiàn)象了。就如同丁丁僅僅把蘋果當成取悅成人的工具一樣,當成人真的吃一口這個最大的蘋果時,他心里便難以接受。原因就是丁丁原來沒有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相反,如果從丁丁第一次分享蘋果時,奶奶和爸爸媽媽就真正地吃這個蘋果,也許當時丁丁可能心里有點難受,有些不愉快,但如此往復,他的這種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就會逐漸消失。如果家長再予以語言上的表揚和鼓勵,那么就會強化他的分享意識,增強其分享的快樂體驗。等到他人來做客分蘋果時,也不會出現(xiàn)案例中那如此尷尬的場面了。
所以,當家長們看見自己的孩子“小氣”,不會分享時,是不是要反思一下,究竟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還是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
論孩子的教育 篇6
一、德育教育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
古人有言:“有才無德,行不遠!笨梢,品德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通行證。齊抓共管如果缺少了德育,我們的孩子也許會知書,但卻很難做到達理;如果缺少了德育,我們的孩子必定會長大,但或許不會“成人”;如果缺少了德育的引領,我們的孩子將不會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絕不能做。近年來,未成年犯罪人數(shù)不斷攀升?纯茨切┓缸锓肿樱麄冎杏卸嗌偃艘驗槭欠遣环侄`入歧途,他們中有多少人因不懂謙和禮讓而對他人大打出手以至釀成慘禍,他們中又有多少人因怙惡不悛而悔恨終生。因此,一個人德育教育的好壞,關系到他的成長及未來。一個有道德沒知識的人,他還可以在不同崗位為家庭為國家做貢獻,但一個有知識沒道德的人,他的本事越大,他對家庭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
二、德育教育需家校攜手,齊抓共管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在學校接受道德行為的教育,接受“愛”的教育,我們也渴盼著在他們心底種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會公德的種子,但我們還需要家長的通力合作。曾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總是我行我素,老師教育他他還罵老師,老師問他在家里是不是就這樣對待父母,孩子說:“我在家里不罵我媽(他的媽媽是后媽),只罵我爸哩”。這難道不是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我們也經(jīng)常會看到學生的父母笑嘻嘻地對我們說:“我娃在家就不聽我的,你好好給我把他(她)管管!”不知別人聽了這話什么感受,作為教師的我們,每每聽完這話后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我們教師教育的是所有家庭的孩子、我們的學生。可聽聽現(xiàn)在家長們的話,看看家長們的態(tài)度,似乎所有的孩子倒像是我們教師自己的`了。即使我們按照家長的意愿在學校好好管束了他們那些目無尊長、任性自私、唯我獨尊的孩子,難道孩子回家后的所有時間也需要我們教師去好好管教嗎?如果我們在校嚴格教育,回家后又“放羊式管理”的話,我們的學校教育又會有多大的成效呢?
三、結語
所以說,為了塑造一個個人格健全的孩子,為了塑造一個個品行兼優(yōu)的孩子,為了塑造一個個人見人愛的孩子,我們的家庭必須和學校攜起手來,齊抓共管,共同努力。在今天的中國,要真正的抓好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為了我們民族的發(fā)展,為了我們所有家庭的幸福,為了我們所有孩子的未來,請重視孩子的德育教育吧。
論孩子的教育 篇7
小學音樂教學課程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音樂很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音樂課上,可以影響孩子的整個思想。音樂課它還可通過特定的手段使學生與音樂相互作用,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fā)學生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以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它注重在“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之間尋找到一個融匯點,通過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與共同發(fā)展。
那么,如何將教育技術運用于小學音樂教學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嘗試小學音樂教育方面談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幾點愚見。
一、教學媒體不是越先進越好,而是要根據(jù)教學和自身實際,選擇最能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媒體。
隨著教學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步入音樂課堂。提到媒體,很多人就會想到電腦和投影儀。那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tài)視覺,靈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讓孩子們學得開心,老師們教的輕松。那么,是不是媒體越先進,教學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學媒體都是“輔助”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沒有萬能的媒體,只有最適合的媒體,只有我們使用起來比較順手,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配合課堂教學的媒體,才是最好的教學媒體。比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用電腦播放音樂的效果就不比用錄音機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電腦播放的過程中,會增大學生的好奇心,導致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樂的旋律與美感,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生試唱的時候,教師用樂器伴奏的效果也要遠比使用電腦伴奏的效果好。教師用樂器伴奏,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可通過展現(xiàn)自身的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課前應結合課程內容,站在學生的.角度,組織教學資源,模擬教學過程。
我們通過分析,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可以得知學生的現(xiàn)有能力、主要學習動機和學習風格,從而確定教學難度和教學的速度,定制教學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激勵學生更加積極的學習,促進教學的進程;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利于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也利于教師教學的進行。
在學生特征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當前課程內容,我們就可以有目的地選擇黑板、電腦、投影儀、手風琴等教學媒體,選擇符號、圖片、音樂、影視、課件等媒體素材,通過有效的組織與設計,形成初步的教學思路,再通過不斷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比如,歌曲《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教學中,通過分析,學生都已參加過“六一”兒童節(jié),都聽過這首歌,部分學生已經(jīng)成為少先隊員,其他學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隊,總體積極性非常高。教學重點是準確演唱和感受、體驗歌曲富有朝氣、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風格,難點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現(xiàn)的少先隊員喜悅、自豪、勇敢、堅定等不同的情緒,并用歌聲和舞蹈進行情感表達。教師可根據(jù)需要采用播放視頻、手風琴伴奏、少先隊員領唱等方式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中,不斷運用和提高教學技能,加強師生互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告知學生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本節(jié)課的最終目的;通過復習以前的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的知識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講述生活經(jīng)驗等方式,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引導課堂氛圍,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xiàn)教學目標,課后要注意鞏固訓練以加深學生印象。比如,歌曲《丟手絹》的教學中,通過提問“你們丟過手絹嗎?”引起學生注意,通過回憶玩游戲的經(jīng)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直接告知學生學習目標,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
可以通過有趣的生活經(jīng)驗,增強感染力,形象具體,不空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身體要不僵不散,手勢傳達的信息要與口語表達相結合。通過微笑,讓學生感到有親和力、易親近。教師口語表達要盡量做到音調適中,抑揚頓挫,簡短明快,生動活潑,力求做到精煉而不學術化,生活化而不枯燥。思路要清晰,語言前后要有邏輯性,盡量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眼神可以關注某個學生,但不要盯著看,通過虛視讓全班學生都可以感受到你的目光。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總結和探索,不斷的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不斷加以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不斷的探索新方法,新理念,讓自己在不斷的教育改進中,不斷進取,求新解。
【論孩子的教育】相關文章:
論教育公正中的補償原則論文03-17
如何教育孩子10-02
教育孩子總結11-08
教育孩子的心得02-25
孩子的教育作文03-21
教育孩子心得12-01
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句子02-27
教育筆記-讓孩子做自主孩子07-09
初中孩子的教育心得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