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樞密院的發(fā)展歷程
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wèi)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下面看下。
樞密院萌芽于唐朝中后期,經發(fā)展,鼎盛于五代,宋代時雖機構漸趨于完備而龐大,但權力已大大下降。樞密院的建立與發(fā)展,經過了幾大變化:一變于僖、昭宗時期掌樞密之宦官堂狀后貼黃,奪宰相之權;再變于后梁更用士人;三變于后唐專用武將,任重于宰相,宰相自此失職;四變于晉宰相兼樞密使,二者合一;五變于樞密使兼宰相再領節(jié)度使,自此樞密使權力達到它的全盛時期。
(一)唐代宗永泰以前政事堂簡述
中國封建王朝的宰相機構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備屢加變化。唐初為了進一步完善宰相制度,于貞觀時期設立了政事堂,做為三官議事的地方。政事堂開始設在門下省,后因裴炎從侍中遷為中書令,政事堂便遷至中書省。開元時期張說做宰相,又改政事堂為中書門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戶房;五曰刑禮房,分曹以主眾務焉!杜f五代史》卷149《職官志內職》條注樞密使,引項安世《家說》: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樞密房,以主曹務。這是樞密院作為一個機構的萌芽。所謂主樞密之曹務,即掌管皇帝的重要機密文書,這說明三省機構權力已經下降,樞密房由于它的特殊地位,毫無疑問會受到重用而日益顯赫。但在唐代宗以前,它只不過是政事堂一個小小的保管文書檔案的辦事機構罷了。
(二)唐永泰僖、昭宗時之樞密院
唐代樞密使之名始見于唐代宗永泰中,由宦官董秀職掌:唐代宗永泰中置內樞密使,始以宦者為之``````永太中宦官董廷秀參掌樞密事!锻ㄨb》載:宦官董秀掌樞密。胡三省注:是后遂以中官為樞密使。《通考》引《容齋洪氏隨筆按》:樞密之名始于唐代宗寵任宦者,故置內樞密使,使之掌機密文書,如漢之中書謁者令是也。《石林燕語》卷四也引《續(xù)事始》云:代宗永泰中,以中大董秀管樞密,因置內樞密使。
既然當時的樞密使僅一人,也談不上有什么機構,又無太大權力,只不過是處理一般的事務罷了。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其職掌惟承受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但由于樞密使地位之特殊,皇帝的詔令,大臣的奏章都由他傳上達下,加之隨著唐末宦官權力的惡性膨脹,樞密使權力也迅速膨脹起來。董秀職任樞密使時就與桂管觀察使陳少游內外引薦,貪污受賄。到憲宗元和時期,樞密使劉光琦、梁守謙兩人分掌上下兩院;僖、昭宗時樞密使是王知古、楊虞郎兩人,知古領上院,虞郎領下院。實際憲宗時樞密使的權力較代宗時大多了:堂后主書滑渙久在中書,與知樞密劉光琦相結,宰相議事有與光琦異者,令渙達意,常得所欲,杜佑、鄭絪等皆低意善視之。鄭余慶與諸相議事,渙從旁指陳是非。上怒諸將無功,辛已,命知樞密梁守謙宣慰,因留監(jiān)其軍。長安中,王守澄知樞密事,舊左右軍容多入為樞密,亦無視事之廳后。
這一時期的宦官既掌握了樞密院,又掌握了軍權,竟然達到任意廢君、弒君的地步!缎绿茣抡吡袀魍跏爻蝹鳌罚菏且,守澄與內常侍陳弘志弒帝于中和殿,緣所餌,以暴崩告天下,及與梁守謙、韋元素等冊立穆宗。俄知樞密事。唐代廢立皇帝都是由兼樞密使或護軍、中護軍等宦官司謀劃的。正如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所說:立君、弒君、廢君,有同兒戲,實古來未有之變也。推原禍始,總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樞密``````其后又有樞密之職,凡承受詔旨,出納王命,多委之,于是機務之重又為所參預。是二者皆極重要之地。有一已足攬權樹威,挾制中外,況二者盡為其所操乎盡管如此,唐代憲宗時,宦官司能弒君、廢君、立君,主要還是掌握兵權,容易接近皇帝之故。
此時的樞密使還不能直接參與宰相議事。但到僖宗、昭宗時,宦官楊復恭、西門季欲奪宰相權,乃于堂狀后貼黃,指揮公事,此其始也!缎绿茣抡邆鲊雷衩纻鳌罚罕彼竟┓罟僖钥枭澜o事,今執(zhí)笏,過矣``````樞密使無廳事,唯三楹舍藏書而已,今堂狀黃決事,此楊復恭奪宰相權之失也!缎绿茣鴹顝凸鳌份d:楊復恭自河陽監(jiān)軍入拜宣徽使,擢樞密使。僖宗出居興元,復為樞密使,制置經略,多更其手。復恭以諸子為州刺史,號外宅郎君,又養(yǎng)子六百人,監(jiān)諸道軍。天下威勢,舉歸其門。又《通考職官典樞密院條》講到當時的議事程序,若內中處分,則令內樞密使,宣付中書門下施行,則其權任已侔宰相,至僖、昭間,楊復恭、西門季之徒,至于視事,行文書矣。
這是唐代宦官、樞密使權力發(fā)展到最高峰時期,很明顯,樞密使權力的急劇擴張是宦官專權這一特殊現象與樞密使本身職權的重要性相結合的結果。
(三)五代后梁時之崇政院
早在唐昭宗末,朱全忠控制朝政,大誅宦官,以心腹蔣玄暉為唐樞密使,宦官統(tǒng)治樞密使的現象開始改變。到朱全忠篡位建立后梁,立志改宦官之弊,樞密院更用文人。同時,機構也稍有增大,人數稍多,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設崇政使、副使、崇敬院直學士。敬翔為院使,仍置判官一人,自后改置副使一人。二年十一月,又置政院直學士二員,選用政述文學者為之。史載敬翔好讀書,尤長刀筆,應用敏捷,曾舉進士不第,后當朱全忠鎮(zhèn)大梁時,敬翔被人推薦,在朱全忠?guī)は伦鲆幻±簦恢烊铱粗,軍謀政述,一以諮之。朱全忠篡位后,改樞密院為崇政院,以翔知院事。這就是崇政院用士人的最明顯標志。故《通考》也說始更用士人。
盡管后梁崇政使權力較大,但仍然是其備顧問參謀議于中則有之,未始專行事于其外也。樞密院的權力是受到一定限制的,還不可能超越宰相之上。
(四)后唐之樞密院
后唐莊宗篡位后,于同光元年改崇政院為樞密院,命宰臣郭崇韜兼樞密使,又置直院一人。郭崇韜與后梁的敬翔不同,是個典型的武將,敬翔不喜武職,求補文吏。而郭崇韜在回答莊宗的計將安出的提問時,說臣不知書,不能征比前古,請以時事言之。郭崇韜原是李克修帳下的親信,克修鎮(zhèn)昭義,崇韜累典事務,以廉干稱,崇韜臨事機警,應對可觀,莊宗嗣位,尤器重人。從此后,崇韜專典機務,艱難戰(zhàn)伐,靡所不從。莊宗即位后,就以崇韜為樞密使,后莊宗至汴州,因宰相豆盧革在魏州,便令崇韜權行中書事,又拜侍中兼樞密使,兼領鎮(zhèn)、冀州節(jié)度使,進封趙郡公,邑二千戶,賜鐵券,恕十死。當崇韜用事,自宰相豆盧革、韋悅等皆傾附之。由于兼領節(jié)度使始掌兵權,樞密使的權力已達到超越宰相的地步。后唐另一著名樞密使是明宗時的安重誨。安重誨也是個武將,知書不多,但深得明宗寵幸,任樞密使后,其權力不但遠高于宰相,而且勢侔人主,傾動天下。由上可見,后唐時樞密使達到了樞密院權力的又一高峰。故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卷24《安重誨傳贊》中說:樞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職也。
(五)后晉之樞密使
晉天福中,以桑維翰知樞密院事,其他人員設置可能與后梁、后唐同。后晉樞密院與以前不同的是樞密使由宰相兼任,又改后唐以武將任樞密使之舊例,重新任用文士。當時的樞密使桑維翰、李崧均為宰相。桑維翰就舉過進士及第,為河陽節(jié)度掌過書記。李崧幼聰敏,能文章,為范陽延光掌過書記。
但是桑維翰作樞密使的權力遠不如后唐郭崇韜與安重誨,做了三年樞密使,到天福四年就因受到讒毀而出為相州節(jié)度使,由劉處讓接任樞密使。但處讓在職,凡所陳述,多不稱旨。處讓丁母憂,高祖不復拜樞密使,以其印付中書而廢其職。故此,后晉曾短期地廢過樞密院。及出帝即位,時景延廣用事,與契丹絕盟,維翰言不能入,乃陰使人說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維翰不可。于是開運元年六月,敕依舊置樞密院,以宰臣桑維翰兼樞密使,從中書門下奏請也。又拜中書令,封魏國公,事無巨細,一以委之。
權力似乎已經很大,但好景不長,當時內客使李彥韜、端明殿學士馮玉用事,共讒毀之,出帝多次想罷黜桑維翰,由于大臣劉昀、李崧累勸,于是用馮玉為樞密使,不久又用馮為相,以分桑維翰之權,桑維翰被日益疏遠,最后終于得罪馮玉而復被罷黜。
由此看來,桑維翰、李崧作為樞密使的權力處處受到制肘,而且多次遭到讒毀而罷職。通過桑維翰第一次罷樞密使之事來看,握有重兵在手的節(jié)度使之實權遠大于宰相兼樞密使。這是五代時樞密院權力低落時期。
(六)后漢、后周時期之樞密院
后漢樞密使有郭威、楊邠,其中最著名者是后來作了后周開國帝的郭威。后漢樞密使從郭威始又可兼節(jié)度使,從而達到了樞密使權力的頂峰。
郭威曾是漢高祖帳下吏卒,掌軍籍,漢高祖累鎮(zhèn)藩閫,皆從之。及鎮(zhèn)并門,尤深待遇,出入帷幄,受腹心之寄,帝亦悉心竭力,知無不為。漢高祖即位,授權為樞密副使、檢校副使。乾祐元年,漢高祖生病,威又與蘇逢吉同受顧命。隱帝嗣位,便拜樞密使,加檢校太尉。恰逢當時各處藩鎮(zhèn)造反,而其他平叛者又屢屢失敗,故制授帝(郭威)同平章事,即遣西征,以安慰招撫為名,詔兩面諸軍,并取帝節(jié)度。時帝以北伐為患,委帝(郭威)以河朔之任,宰相蘇逢吉等議,藩臣無兼樞密使之例。史弘肇以帝受任之重,茍不兼密務,則難以便宜從事。竟從弘肇之議,詔河北兵甲錢谷,但見郭威文書,立皆稟立。舊制,樞密使未加使相者,不宣麻制。于是宣之,自帝始之。
至此,郭威的權力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故終于在乾祐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迫使?jié)h太后下令讓郭威監(jiān)國,到廣順元年春,又逼隱帝禪位,建立后周。
郭威即位后,后周的樞密使為王峻、鄭仁誨。
王峻也是歷來跟隨郭威,立有戰(zhàn)功而進為樞密使的。峻與太祖俱起于魏,自謂佐命之功,以天下為己任。凡所論請,事無大小,期于必行,或小不如志,言色輒不遜,太祖每優(yōu)容之。峻年長于太祖二歲,往往呼峻為兄,或稱其字,峻由是益橫。峻于樞密使兼宰相,又求兼領平盧,已受命,暫之鎮(zhèn),又請借左藏庫綾萬匹,太祖皆勉從之。又請用顏衎、陳同代李谷、范質為相,太祖曰:進退宰相,豈可倉卒當徐思之。峻論請不已,語漸不遜。
鄭仁誨原也是郭威親信。漢高祖之鎮(zhèn)河東也,太祖累就其第,與之燕語,每有質問,無不以正理為答,太祖深器之,漢有天下,太祖領樞務,即召為從職。及太祖西征,賞密贊軍機,太祖踐祚,旌佐命功,授檢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內都點檢、恩州團練使,尋為樞密副使。逾年轉宣徽北院使、右衛(wèi)大,出鎮(zhèn)澶淵,轉檢校太保,入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
從王峻、鄭仁誨兩人來看,也都是宰相兼樞密使并兼領節(jié)度使。當然鄭仁誨的權勢并不太大,這主要是他為人端厚謙損,造次必由于禮。及居樞務,雖權位崇重,而能孜孜接物,無自矜之色
【樞密院的發(fā)展歷程】相關文章:
關于小兒同情心的發(fā)展歷程05-04
細胞的生命歷程03-03
[薦]細胞的生命歷程03-04
心路歷程作文08-02
一次驚險的歷程作文11-15
我那段艱辛的挽回歷程04-30
心路歷程作文(精選20篇)11-24
心路歷程作文3篇(精選)11-05
發(fā)展著,發(fā)展著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