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全感的概念
安全感與神經(jīng)癥的關系
Asdhaffenberg明確提出了不安全感的概念,并且認為不安全感與神經(jīng)癥的產(chǎn)生有密切的關系。其后,K.Schineider(1958)發(fā)展了這一關系,并提出了“不安全感人格類型”,認為代償性的過分追求安全感,可以解釋多種多樣的神經(jīng)癥行為。我國學者,如鐘友彬、許又新教授等人強調(diào)不安全感與神經(jīng)癥發(fā)病有密切關系。鐘友彬教授特別指出:強迫的核心是恐懼和不安全感,如對傳染病恐懼的強迫性洗手,和對門鎖的反復性檢查,均是出于對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的擔心和缺乏安全感。
我們認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系,即基本人際信任,才能積極地發(fā)掘自身的潛力,才能有人性及價值的較充分的實現(xiàn)。不安全感是人類普遍具有的基礎心理特征,當它在比較一般的范圍內(nèi)的時候,就不被當作是病態(tài)的表現(xiàn)。不安全感是許多心因性精神障礙最根本的人格基礎,沒有安全感,就沒有自我接納,就沒有人際信任,更不可能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導致精神障礙。
不安全感是所有神經(jīng)癥的共同人格基礎。
出現(xiàn)不安全感卻找不到恐懼對象的時候,表現(xiàn)為焦慮癥;當它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緊張恐懼和逃避的時候,輕則是社交焦慮,重則是社交恐怖癥;當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極度沒有把握的時候,就表現(xiàn)為疑病癥;在感到極端不安全并通過各種方法進行控制結(jié)果失敗后仍未放棄的時候,就表現(xiàn)為強迫癥,在控制不讓客體喪失的意志努力失敗后導致絕望的時候,就可以表現(xiàn)為抑郁性神經(jīng)癥。通常,人們試圖通過各種手段來緩解心中的不安全感,從而獲得安全感,甚至是過度控制(over-control)的,包括在思維和行為方面,通過利用科學、宗教、迷信、自我發(fā)明的個人迷信、思維(包括意義的理解和解釋)和行為控制等方法來實現(xiàn)。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一些個案,由于早年生活經(jīng)歷中缺乏足夠的愛和安全感,導致成人之后面臨著許多情緒的困擾,而這些情緒的困擾多來自于他們并不滿意的人際關系,包括與父母、同伴,甚至成人以后與戀人、配偶的關系。他們要么是退縮、回避,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要么強硬、固執(zhí),很難與人形成親密的人際關系。表面上看來,他們有著強烈的自尊,極要面子,實際上,這種自尊是虛假的自尊,更多的表現(xiàn)為他尊,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尊重、自我接納和認為自己有價值。人際敏感是顯而易見的結(jié)果,相應的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
【安全感的概念】相關文章:
化學基本概念02-29
到底什么才叫安全感03-10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么03-10
怎么給12星女安全感12-15
缺乏安全感的男生性格12-17
如何做個有安全感的男人08-11
化學基本概念經(jīng)典(9篇)02-29
女人的安全感需要的三樣東西05-19
場景式營銷的概念及特點解析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