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班主任工作的公平問題
班是學校教學工作和學生集體的基層組織,班主任的教學管理工作對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擔負著對學生全面的教育工作,和學生接觸最多,能夠全面關心、照顧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和生活。所以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的情況,掌握其規(guī)律和特點。在小學教育和教學工作中,班主任要盡量讓每個學生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資源,要讓每個學生享有應有的教育權利。但在實際教學操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重視班級的整體教育效果,忽視班級的個性教育效果。
班級活動中的管理主義對學生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
(一)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種管理主義片面強調(diào)學生社會化和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的社會方面的要求,在班級活動中,過分強調(diào)“聽話”和“遵守紀律”,不恰當?shù)赝怀霭嘀魅蔚臋嗤踔涟寻嘀魅卧诎嗉壔顒又械臋嗔^對化。卓越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在教育工作過程中估計到兒童的個性特征具有重大的意義。他說:“我們總應當記住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人,作為最抽象的概念,在我們心目中無論多么完整,然而作為教育的對象來看,人畢竟是非常多種多樣的材料,被我們所制成的產(chǎn)品也是多樣性的!盵4]
(二)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它所強調(diào)的是一種簡單的規(guī)范和服從,而不是一種個性和主動,它強調(diào)的更多是一種同一性,而不是差異性和多樣性。這樣缺乏個性和主動精神,沒有一種恰當?shù)那螽愋运季S和活動的取向,是不可能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問題是,班級活動中的管理主義不能為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或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好的環(huán)境,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實際上影響了班級活動的教育功能。
(三)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因為它所強調(diào)的是標準化、模式化、整體劃一,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是失去了一部分發(fā)展的機會,是對學生內(nèi)在潛能的遏制。實質上造成每個學生發(fā)展的不公平,是一種畸形的發(fā)展,最終造就的是表現(xiàn)服從、內(nèi)心對抗的“殘缺不全”的人。
班主任應關注班級活動中管理主義傾向的消極影響,將班級的整體教育效果和個性教育效果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平等的發(fā)展。當然,班級需要管理,而決不是放任自流。但不能把具有個性化、生動具體的班級管理活動絕對化,進而導致管理主義。從公平的角度來說,班級恰恰需要科學管理,班主任應重視學生在班級活動的中心地位。要確立學生是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學生作為一個個具有獨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識積累、興趣愛好、家庭教養(yǎng)等各自不同特點且客觀上存在差異的人。讓所有的學生都認識到班級活動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允許犯錯誤,形成一種真正民主、和諧和寬松的班級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蔡元培認為“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5]。蔡元培的“尚自然”、“展個性”的思想對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二、重視正式群體、忽視非正式群體。
(一)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的特征。
群體是由于某些社會原因而產(chǎn)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傾向,并以特定的相互關系和方式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人群或共同體。學生生活在群體之中。在每一個班級中,除了每一個學生都參加的班級群體以外,實際上還存在著若干比較正式的群體和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通常負責組織開展全班性的活動。此外,在一個班級中還有為配合開展班集體活動,完成某一方面任務而組織起來的學生小組。如知識類小組,文娛類小組,實踐類小組,這些學生小組也屬于正式群體。正式群體的目的任務明確,成員穩(wěn)定,有一定的組織紀律與工作計劃,經(jīng)常開展活動。非正式群體是學生自發(fā)形成或組織起來的群體,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關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學生群體。非正式群體的特點是自發(fā)性、相容性、不穩(wěn)定性和易變性。非正式群體與正式群體共存,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班主任重視正式群體,忽視非正式群體的不平等現(xiàn)象。正式群體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和領導,非正式群體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視,甚至產(chǎn)生歧視。
。ǘ┌嘀魅螒_對待非正式群體。
班主任應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它確有活力,是學生進行學習、娛樂、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彌補正式群體之不足。每個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之余,都需要過一些非正式的小群體生活。這不僅是人的需要,而且能使班集體生活充滿友誼與歡樂。當然,非正式群體也有盲目性、消極性。例如有的過分熱衷于小群體活動而不關心班集體,不愿擔負班級工作;有的具有排他性,不團結同學;有的甚至會制造惡作劇、不遵守紀律。不過,只要班主任真誠地關懷和幫助他們,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就可縮小其不良影響,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且可采用“槍打出頭鳥”、“團結多數(shù),打擊少數(shù),分化瓦解”等簡單粗暴作法。要認真地調(diào)查研究,摸清底細,有的放矢地進行細致的工作。如果班主任不能正確認識非正式群體,只看到非正式群體的負面影響,把它視為小圈子、小集團,橫加指責,那將人為地迫使它與正式群體對立,嚴重影響班集體的活動及其發(fā)展。班主任要公正、熱情地對待各種學生群體。不可偏愛正式群體、歧視和打擊非正式群體。班主任要了解、接觸不同的學生群體,要善于引導非正式群體的發(fā)展,使它與正式群體的奮斗目標一致起來。為了班集體的共同目標和利益,積極地發(fā)揮各自的作用。
三、重視處境優(yōu)勢的學生,忽視處境不利的學生。
。ㄒ唬┨幘硟(yōu)勢與處境不利的學生的范圍。
由于學生們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心理狀況等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加之不科學、不公正的教育評價觀推波助瀾,所以在班級中部分學生占據(jù)優(yōu)勢位置,部分學生處于不利地位。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重視處境優(yōu)勢的學生,忽視處境不利的學生,這樣就形成了教育資源不能共享的現(xiàn)象,最終導致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局面。小學中處境不利的學生,主要包括家庭經(jīng)濟貧困生、心理不健康者、“學困生”以及人際交往中的“孤星”。這些學生處于劣勢地位,容易被班主任所忽視。班主任不能只看到處境優(yōu)勢的學生,關注處境不利的學生,也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班主任應堅持“無歧視原則”。不管兒童來自何種文化背景,不論貧富、男女、正常殘疾,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而不應受到任何歧視或忽視。[6]熱愛學生是人民教師的基本品質和應盡的責任,特別是班主任更要以深厚的感情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循循善誘,誨人不倦,關心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全心全意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千方百計地把學生教好,對學生全面負責。
(二)班主任對處境不利的學生總體上應堅持“無歧視原則”。
班主任要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做到以上的公平,就要細心的揣摩孩子們的心理,認真研究、學習班級管理中的各種知識,多在實踐中探索,為孩子們有一個公平的學習成長環(huán)境而努力。
1
【談班主任工作的公平問題】相關文章:
公平的作文07-19
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02-28
公平的見證作文07-18
上帝是公平的作文10-06
公平與正義作文01-23
上帝是很公平的作文10-02
上帝公平作文07-28
上帝是公平作文09-07
也談如何樹立班主任威信03-03
不公平作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