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孝老愛親的好兒媳
黑黝黝的賈塬村,剛露出一抹似有似無的微曦,城市尚在黎明前的酣睡中。朦朧的校園里,出現(xiàn)幾個模糊的人影,隨即“沙啦——”“沙啦——”掃把掠過地面的聲音,此起彼伏輕輕柔柔,驅(qū)走了清晨的靜謐。一支獨特的經(jīng)典晨曲唱響在湍流不息的金陵河畔。
當(dāng)學(xué)生們隨著起床鈴聲,三三兩兩走進洗漱間時,早起的晨掃者們已清理完了園區(qū)衛(wèi)生。他們顧不上喘口氣便魚貫進入三層綜合大樓,拽拖把,揮笤帚,端簸箕,拖大廳,掃臺階,抹桌凳……在六點早操前,數(shù)千平米的校園操場,樓內(nèi)的多個大廳過道,百十級臺階,20多間辦公室,教室,廁所,飯廳已全部打掃的干干凈凈,清爽一新。
這些早起的晨掃者,既不是常人眼中的清潔工,亦非學(xué)校聘請的員工,他們是陜西省寶雞市殘疾人職業(yè)培訓(xùn)中心的專職教師。特珠教育面對的都是殘疾人,因為身體,心理上的種種障礙,殘疾人是生活和生存的弱者。特教賦予園丁們不僅僅是為人師表傳道授業(yè)的教師天職,更多的是人類呵護弱者的愛心,佑護殘障者的道義。自2007年建校來,1400多個日日夜夜,這些耕耘在特教園地里的老師們,上自年近古稀的老校長,下到普通園丁,人人身兼數(shù)值職,竭誠奉獻,課堂上是老師,教室外當(dāng)父母;上班任園丁,班余就是心理師,清潔工,志愿者。特教老師們以無償?shù)母冻。用濃濃的愛筑起大家庭的溫暖,讓每一個殘障學(xué)生,沐浴著師愛的陽光,沉浸在大愛鑄就的人間真情里。
如果說每天早晨的清潔工作是特教園地里愛之歌的序曲,那么,一日三餐則是這首樂符的高潮。當(dāng)80多名殘疾學(xué)生在餐廳排起長隊時,悶如蒸籠熱氣騰騰的灶間里,唯一的灶夫手忙腳亂難以招架。剛放下教案本的老師們一齊上陣,添碳燒鍋、夾饃上菜、撈面澆湯……學(xué)生們圍著飯桌吃上了可口的菜肴。老師們才自己舀點殘湯剩菜,站在鍋邊或就著案板,有滋有味地咀嚼起師生共餐的“大鍋飯”……
三尺講臺,為建立快捷文檔的簡單應(yīng)用技術(shù),老師連講七八遍,個別智障學(xué)員仍一知半解……
自習(xí)課上,代課老師仍堅守崗位,為跟不上教學(xué)進度的學(xué)生逐人單獨輔導(dǎo)……
鍵盤前,手把手教盲人熟悉鍵位,熟記功能……
桌案上,一對一指導(dǎo)聾生臨摹、繪圖……
宿舍里,一招一式教智障學(xué)員疊被子,洗鞋襪……
洗手間,為弱智學(xué)生系褲帶、整衣裳……
水池邊,替侏儒學(xué)員洗碗筷、擦嘴巴……
半夜查宿舍關(guān)窗戶,凌晨掖被角續(xù)蚊香……
愛是人類共同的語言,愛不是空泛的說教,愛在日常生活的瑣碎中。師愛是人類最圣潔、美好的情感。為師之道愛為本,殘障世界愛無疆,特教園地愛長存。樁樁件件普通而平凡的小事,連成一串跳動著的鮮活音符,匯成愛的樂章,守護著特教園地里的殘障學(xué)生。高唱出陳倉大地感天動地的大愛樂歌。
陵塬在聆聽,金陵河在共鳴,賈村塬在默記。
生命因愛而精彩!
生命因愛而美麗!
【愛的密碼】
從家里裝上座機電話那天起,母親就對電話本著了迷。
電話本被母親戲噓為“密電碼”。
至今記得,當(dāng)我首次整理好電話本,正要收起時,一直目不轉(zhuǎn)睛跟在身旁的母親伸手?jǐn)r住了:“林兒,給娘瞧瞧吧!
“娘,你又不識字,電話本有啥看頭呢?”我大惑不解的問。
“娘就想揣著好好瞧瞧哩!”母親低低的辯解。
瞧就瞧吧,老年人童趣十足,母親肯定出于好奇心,對小巧精致的電話本產(chǎn)生了興趣,再說80歲的母親一字不識,能看個啥名堂來?
我沒再多想,遂了母親心愿。
數(shù)月后,大哥家的座機電話升至7位,我得訊后趕緊向母親要來電話本重新抄錄,廝跟在身旁的母親不解的問:“咋回事兒?老二的號號剛換了,老大的又長出一截兒?”
母親的話讓我吃驚不小,自始至終一言沒發(fā),母親咋知道是大哥的號碼?難道母親認(rèn)得字了?
謎底是在一月后揭開的,二姐又一次換了手機號,我只得重新整理電話本,守在一旁的母親率先叫起來:“娘剛瞧出點眉目來,二丫頭咋又換號啦?”
驚駭中我問:“娘,你認(rèn)得我二姐的姓名啦?”
母親扭捏了一下。“嘿兒”“嘿兒”笑出了聲:“娘是不識字,可琢磨了大半年,還是理出點頭緒兒,二丫頭名字后頭那個字踢出一腿,你大哥頭一個字冒出個尖兒!
電話本上沒寫姓氏,大哥名字頭一個字是“有”,二姐名字后面一字是“俠”。
我一下被母親獨創(chuàng)的記字方式,驚得目瞪口呆。隨即心服口服,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母親雖說能辨出來每個兒女的姓名,但對后面的一串串阿拉伯?dāng)?shù)字,好多年始終記不住一個,漫漫時日,就只能揣著電話本,守在座機旁,被動地接聽兒女們來自天南地北的問候。
母親不止一次戲噓:“這么些號號,一長串一長串的,跟小蝌蚪一樣游來游去,冷不丁還長出一截兒,真像戲里頭的密電碼,老叫人琢磨不透!”
我每次聽了都一笑了之。老年人生活單調(diào),有個事兒牽著,或許能充實些。但事情的發(fā)展出乎我的預(yù)料,隨著身體不斷衰老,母親對電話本的著迷,越來越甚,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甭說平日的閑暇,即使一日三餐的飯桌上,母親進食時也要將電話本攤在碗邊,吃一口飯,筷子就要在那些一串串的阿拉伯?dāng)?shù)字上指指戳戳,沒牙的癟嘴磕磕碰碰,念叨不休:“1,010,021”“138,158,188”……
有時我實在于心不忍,打斷母親的念叨:“娘,你想哥哥還是姐姐,要給哪個打電話,我替你撥號!”
母親在尷尬中連連擺手:“你倆口兒打工種地,成天忙忙的,娘還是自個琢磨吧!
記不清有多少次,母親在半夜里敲門喊我:“林兒,起來一下,這個號數(shù)是6還是9、娘看不亮清啦,你給咱重抄上一遍,字弄大點!
我只得揉著睡眼爬起來,強打起精神尋筆找紙,像小學(xué)生一樣用大一號的字體將電話本重抄一遍。
粗略估計,從家里裝上電話8年間,被母親視為密電碼的電話本,在一家三口不厭其煩地輪番上陣中,至少更新了十次。
但難以逾越的衰老現(xiàn)狀和越來越渾濁的記憶力使年過80的母親,如何熬費苦心,也破解不了那一串串深奧的密碼。
夏收結(jié)束后,我像往常一樣收拾行裝準(zhǔn)備出門打工,去向母親告別時,母親又捧出電話本:“林兒,你給娘能不能再抄上一遍,字再弄大點。”
急著出門的我實在有點不耐煩了:“娘,你想打電話,家里天天有人,何苦折磨自個哩!”
或許我的嗓音比平日大了一點,母親驚得打了個顫栗,隨即怯怯的瞥了我一眼,耷拉下白發(fā)蒼蒼的腦袋,囁囁嚅嚅著說:“兒哇,娘活了一輩子,還沒自個兒打過一會電話哩,娘只想著在手腳還能動彈時,給你姊妹六個一人打上一個電話……”
這一瞬間,我像當(dāng)頭挨了一記悶棍,自責(zé),懊悔,內(nèi)疚,讓我痛心徹肺。
從打工離家的那天起,像所有漂泊在異鄉(xiāng)的游子們一樣,我只記得按時給家里打去問安的電話,從沒有想到過,孤守老家的母親,也有和兒女們通話的強烈愿望。更沒料到,如今91高齡的母親,面對城鎮(zhèn)化進程中不斷升位的座機號碼,面對兒女們?yōu)楣ぷ鳛樯缃粸榉N種堂而皇之的理由,隨心所欲不時更換的手機號碼,數(shù)千個日日夜夜,熬費苦心與衰老抗?fàn),破解著那一串串深奧的密碼。我突然間明白,普普通通的阿拉伯?dāng)?shù)字,已不是人所共識的電話號碼,而是天下父母思念兒女的愛的密碼!
沖動中,我將白發(fā)蒼蒼的母親緊摟在懷中,任男子漢的熱淚洶涌而出。為我勞苦功高的母親,為這愛心密碼,為天下父母永不枯萎的愛心!
【殘軀托起一片天】
膴膴周原,韋水河畔,人們傳頌著下肢重殘的農(nóng)村女人王蕊琴幾十年服待婆母,照管癡呆老人的感人事跡。
王蕊琴是岐山縣鳳鳴鎮(zhèn)鞏寺村三組一位普通農(nóng)婦,今年46歲,自幼下肢殘疾,只能靠一根木拐艱難挪步,她上有90高齡的婆婆,下有一對正在上學(xué)的兒女,且丈夫是個耳不能聽口不能言的聾啞人,全家五口老的老小的小,夫妻雙雙殘疾,這樣特珠少見的多重殘疾人家庭,生存之路何其不易何其艱難。
王蕊琴嫁到丈夫家時,婆婆年逾古稀生活勉強自理,丈夫雖說四肢健全,因為與人交往困難,又沒學(xué)下任何手藝,只能轉(zhuǎn)鄉(xiāng)做些苦力活,家里全靠5畝坡地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為擺脫困境養(yǎng)家糊口,王蕊琴拖著殘腿,養(yǎng)豬喂雞,栽樹種菜,從娘家借錢辦起小賣部,經(jīng)過幾年辛勤操持,讓一個困境中的殘疾人家庭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來她家買東西的鄉(xiāng)鄰都夸她是個身殘志堅的能女人。
2000年冬,王蕊琴80歲的婆婆突發(fā)老年癡呆,先是神智不清胡言亂語,不久就意識喪失無法辨人識物。一個下雪的夜晚,王蕊琴被女兒的哭聲驚醒來,出門看時,婆婆披頭散發(fā)只穿著內(nèi)衣在雪地里念叨要回家,對面的臥室燈光敞亮,柜開箱倒,衣物被褥拋灑一地,女兒嚇得哇哇大哭。王蕊琴顧不上哄女兒趕緊將婆婆勸進屋中坐上熱炕,給老人服了感冒藥后,見婆婆凍得渾身發(fā)抖嘴唇烏青,熱乎乎的土炕也不起作用,她沒容多想脫自己的衣服鉆進被窩,緊摟住老人冰涼的軀體直到暖熱……
隨著年齡增高,婆婆的病越來越重,幾乎像個頑皮的幼童,古怪的行為讓人防不勝防:明明剛打折了鍋,卻嚷嚷著還沒吃飯。半夜跑進廚房,又是和面又是剁菜說要包餃子。大冷的冬天,一眼沒看住就把衣服脫。走路不許任何人跟著,看見了掄起拐棍就打。發(fā)現(xiàn)孩子碗里的菜比她的多一點,就絕食抗議吵架鬧事。天天嚷著要回家,稍不留神出門就走,擋住就坐地下撒撥耍賴……一次王蕊琴帶著婆婆去村醫(yī)療站做體檢,走著走著老人小跑起來,邊跑邊喊:“快走,你爸在前頭里,追上那挨刀的!”同行的老者哈哈大笑,王蕊琴卻嚇出一身冷汗。因為丈夫早說過,公公已去世四十多年了。
雖說時時跟著婆婆,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天傍晚,王蕊琴招呼老人吃過飯,去廚房洗了碗出來婆婆不見了,找遍前院后院沒尋著,攆到街道看見婆婆在前頭走著,可她靠木拐挪步的殘軀怎也追不上健全的婆婆,無奈只能喊叫讓路人擋住。跌跌爬爬攆過去,連哄帶勸說盡好話老人坐在地下就是不聽,反而掄起拐棍劈頭蓋腦一通亂打,腿腳不便的王蕊琴躲避不及被當(dāng)場打倒在地,額頭起泡鼻血長流。好心的鄉(xiāng)鄰看不下去,紛紛上前幫她用架子車把老人拉回家,才了了一樁麻煩。這樣的遭遇對王蕊琴來說可謂是家常便飯,但她從沒怨言。
面對如此病態(tài)的生命,孝老的付出有多難!
2010年,婆婆病情加重,一度大小便失禁,尿在褲子里拉在炕上是常事。在丈夫下地打工不在家的日子里,王蕊琴既是兒媳,又當(dāng)兒子女兒,一天數(shù)遍為婆婆換洗衣裳被褥,擦洗身子。老人患病多年,前來探望的親友鄉(xiāng)鄰從沒在房間聞到過一絲異味。有一次娘家姐姐來看妹妹,正碰上王蕊琴給婆婆擦洗屁股上的屎尿,老人不配合不說還將剛洗凈的半邊屁股又?jǐn)?shù)次跳蹭臟,折騰出王蕊琴一身大汗。年過花甲的姐姐流著淚水幫妹妹為老人收拾干凈,抱著小妹失聲痛哭:“天下的親生兒女也少見這樣伺候老人的!”
王蕊琴不但孝老愛親遠近聞名,她家辦的小賣部還是十里八鄉(xiāng)出名的“農(nóng)家書屋”。除了自己多年積存的上千冊書刊報紙,她在省吃儉用中常年堅持自費訂閱七八種黨報黨刊,義務(wù)宣傳黨的新政策,為村民提供致富信息,活躍了鄉(xiāng)村文化生活。在耳濡目染中,王蕊琴忙中偷閑學(xué)著寫起文章,去年她發(fā)表在《寶雞日報》上的通訊《殘疾人家庭無憂愁》榮獲“民生蛋糕"征文一等獎,受到有關(guān)部門的表彰獎勵。
如今,王蕊琴91歲的婆婆雖然意識全失,生活多年無法自理,但卻依然身板硬朗安享著晚年。親友鄉(xiāng)鄰都說:老人能活到今天,多虧有個孝老愛親的好兒媳!
【孝老愛親的好兒媳】相關(guān)文章:
孝老敬親作文07-23
孝親敬老的故事03-09
孝親敬老作文07-18
孝親敬老的作文07-25
關(guān)于孝親的故事03-14
孝親敬老的故事(精)03-14
[優(yōu)]孝親敬老作文07-20
孝親敬長作文05-26
孝親敬老作文(熱)04-07
孝親敬老作文25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