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
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條件,如何讓學生從傳統(tǒng)的“聽眾”轉變?yōu)檎n堂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來適時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以達到師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1.從知識的邏輯性引導學生動腦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追根溯源的過程,存在一定的因果關系,生物學上的很多知識在前后銜接上均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就可以讓學生抓住偵破新知識的線索,最終理解新知識形成的過程。
如在進行基因重組的新課教學過程中,可根據(jù)概念中的有性生殖、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重新組合等
關鍵詞,提出如下問題:(1) 基因重組發(fā)生在什么樣的生殖過程中?(有性生殖過程中);(2) 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區(qū)別是什么?(是否存在精子、卵細胞的產(chǎn)生和受精的過程);(3)基因重組發(fā)生在哪種細胞分裂方式中?(減數(shù)分裂);(4)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屬于哪一類基因?(非等位基因);(5)這類基因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什么時期?這與哪一種遺傳定律相吻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與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相吻合);(6)基因重組還可以發(fā)生在哪個時期? 請畫示意圖說明。通過對上述具有邏輯性很強的、層層遞進的問題探究,就很容易地使學生明白基因重組主要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結果(即孟德爾自由組合定律),其次還可以發(fā)生在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現(xiàn)象。
再次在試題求解過程要讓學生思考答案是怎么來的?可在評講卷過程中強調其中的關鍵詞,而切不可急于出示其相關的答案,而應重在于著力于學生錯誤根源的分析之中,與學生一起分析試題中的設問與答案之間的因果關系、邏輯關系,讓學生嘗試著歸納出正確的答案,還可以讓學生講出答案的不同表達形式。
2.利用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動手
在做中學,能讓學生親身體會到新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因此,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絕不要代勞,做個“懶”一點的教師,老師要“懶”動手,以解放學生的雙手,即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多動手,在動手中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明確新知識的來源和形成的過程。
對于計算類試題,一定要求學生親自算一算,教師不要陶醉于自己在黑板上的扮演或精彩的分析,自以為很簡單而匆匆一帶而過,殊不知大多數(shù)學生滿頭霧水,看似聽懂了教師的分析,真正到了考試時再進行解答過程中,又不知所措,特別是最令師生頭疼的遺傳類試題,學生總是“屢錯不改”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平時只是注重于教師的講解,而很少動手再算一遍。教師也會以課時緊為堂而皇之的借口,不留給學生再次演算的機會。此外,還有DNA相關的計算試題,在教師分析完之后,要讓學生獨立動手計算,再讓犯不同錯誤的學生將其解題過程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分析,以減少此類錯誤的再犯。
生物學試題中常?疾閷W生的繪圖能力,如繪制某細胞分裂時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數(shù)目,光合作用中改變條件之后光合速率曲線的變化,細胞膜結構的繪制、實驗結果用餅狀圖、柱形圖、表格的繪制等等,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對上述圖形的繪制非常“感冒”懼怕心理很重,大多情況下要么隨意繪制要么留下空白的遺憾,實際上有些圖形的繪制卻很簡單,如給出實驗結果,要求學生用餅狀圖或柱狀圖或曲線圖描述,只要學生繪出相應的圖形,表明其含義即可得到不少于2分的分值,學生解題時之所以不畫或隨意畫一畫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平時訓練太少,測試中卻經(jīng)?嫉,得分率又相對極低,從而在心理上形成了懼怕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維定勢,遇到就迅速“投降”。因此,在平時教學過程,在對教材中插圖解讀之后,還可嘗試著讓學生在草稿紙上畫一畫,還要讓學生感覺到此類試題得分并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此外,對于需要模型構建的知識點,教師可提供一定的材料,并給出一定的實驗要求,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模型的構建,不同組別的模型可進行比較分析,分析成敗的原因,如在進行必修一中“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的教學過程中,提前發(fā)給學生:每人各發(fā)代表五碳糖、磷酸基團、含氮堿基的泡沫片各兩個,同桌兩人發(fā)11個牙簽,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第28頁與29頁的基礎之上,多媒體給出模型構建的要求:(1)每人要求構建一個核苷酸以及兩個核苷酸相連的模型;(2)前后桌四人為一組,將所有的材料連接成一段脫氧核苷酸長鏈。在學生進行模型制作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進行錯誤的糾正與制作指導,提出典型錯誤,并請學生勘誤,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思考:(1)各小組制作的脫氧核苷酸鏈是否完全相同?請嘗試著說出異同點,從而有助于學生理解遺傳信息的多樣性;(2)若用手上的材料制備RNA的核苷酸長鏈,應如何進行改進。繉W生通過對該問題的思考,再結合自己對教材內容的預習情況,可完成對DNA與RNA的初步比較。在學生比較、討論之后,教師可利用實物投影儀,將其中兩組不同的脫氧核苷酸長鏈投影到大屏幕上,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修正。
3.在回答問題中要求學生動口
生物學知識中有很大部分是需要學生記憶的,需要學生閱讀,而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即使是朗讀課上,學生自主閱讀中能堅持下去的時間很短,隨之就在漫不經(jīng)心中度過的,筆者采取的是先明確學生此次閱讀的知識范圍,然后提出一定數(shù)量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并要求學生在閱讀教材內容的過程中相互討論;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本的過程中,思考在考試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題型,這樣會提高學生閱讀的針對性和積極性。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問題鏈導學,即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嘗試著說出自己對該類問題的思考,學生在動口之前必然會動腦思考,從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主動思考問題的本質,不再消極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動起來】相關文章: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與人交往03-07
如何讓3歲的寶寶學英語06-07
動起來作文08-12
工作中如何拒絕別人06-18
如何戳穿論辯中的虛假成分03-08
難忘的引導作文10-26
我們動起來作文11-08
讓愛動起來作文11-06
城市中遇到洪水該如何自救02-28
怎么引導寶寶說話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