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春水杜甫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水杜甫,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春水
作者: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
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
翻譯:無
春水字詞解釋:
同上年。江淹《別賦》:“春水綠波!
三月桃花浪①,江流復舊痕②。朝來沒沙尾③,碧色動柴門④。接縷垂芳餌⑤,連筒灌小園⑥。已添無數(shù)鳥⑦,爭浴故相喧。
。ā队⑷A》作:不知無數(shù)鳥,何意更相喧。上四春江水漲,下四春江景事。水深則線短,故釣須接縷。水高則近岸,故車可連筒。鳥浴聲喧,得水為樂也。)
、佟稘h·溝洫志》:來春桃花水盛。注:《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蓋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波瀾盛長,故謂之桃花水。桃花水又見《杜欽傳》。趙曰:《韓詩》于“溱與洧,方渙渙兮”注云:“謂三月桃花水下時也!雹谕豸釉姡骸奥时私,爰逝靡期。”③曹毗賦:“飛鷺下乎沙尾!雹堋秳e賦》:“春草碧色!雹荨饵S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⑥李實曰:川中水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zhuǎn)與物同春之意。分明是沂水春風氣象。⑦朱超《獨棲鳥》詩:“寄語故林無數(shù)鳥,會入群里比毛衣!
作者資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賞析
杜甫的《春水》一詩,宛如一幅細膩的春日畫卷,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
首聯(lián) “三月桃花浪,江流復舊痕”,詩人開篇點明時間為三月,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春江水漲,一個 “浪” 字賦予江水以動態(tài)美,“復舊痕” 則暗示著江水隨著季節(jié)的更替回歸到以往的水位,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循環(huán)與變化。
頷聯(lián) “朝來沒沙尾,碧色動柴門”,清晨時分,江水淹沒了沙灘的邊緣,那碧綠澄澈的江水仿佛一直流淌到柴門之前。詩人通過細膩的觀察,從視覺角度為我們呈現(xiàn)出江水的浩渺以及春日江水獨特的碧色,給人以清新之感。“動” 字更是用得精妙,將靜態(tài)的景色寫出了動態(tài)感,仿佛江水有了生命,主動前來親近柴門。
頸聯(lián) “接縷垂芳餌,連筒灌小園”,詩人的筆觸從自然景色轉(zhuǎn)向生活場景。前句寫垂釣,用絲線連接魚餌,展現(xiàn)出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后句描繪用竹筒引水灌溉小園的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這兩句體現(xiàn)出詩人在春日里的閑適生活,也讓我們看到他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
尾聯(lián) “已添無數(shù)鳥,爭浴故相喧”,江面上增添了無數(shù)的鳥兒,它們在水中嬉戲、沐浴,相互鳴叫,喧鬧不已。此句從聽覺角度著墨,將春日里生機勃勃的景象推向高潮。鳥兒的喧鬧不僅沒有破壞春日的寧靜,反而更添一份活力與歡快,讓整個畫面更加鮮活起來。
杜甫的這首詩,用詞精準,畫面感極強。通過對春水、柴門、垂釣、灌園、飛鳥等意象的巧妙組合,營造出了一種清新自然、閑適恬淡又充滿生機的氛圍,讓我們在領(lǐng)略春日美景的同時,也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自然和諧的贊美之情。在詩人的筆下,春日的江水不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他情感的寄托與生活的寫照。
【春水杜甫】相關(guān)文章:
冬至杜甫賞析-冬至杜甫05-06
對雪 杜甫 主旨-對雪 杜甫 答案05-06
他如杜甫 杜甫如他04-28
登樓杜甫翻譯-杜甫登樓賞析05-06
春水曲,春水曲張籍,春水曲的意思,春水曲賞析 -詩詞大全03-13
梔子 杜甫05-06
佳人 杜甫05-06
杜甫的名句05-06
立春 杜甫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