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性與幸福:康德對亞里士多德
本文譯自《難以描述的日常性:哲學的可能性之研究》(The elusiveness of the ordinary:Studies in the possibility of philosophy,Yale University Press,2002)第三章:"康德和海德格爾:對亞里士多德的先驗替換".作者認為,亞里士多德及其后繼者非常關心幸;蛑粮,把它當作人類努力的最高實現(xiàn),康德在這點上與亞里士多德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盡管他以配享幸福來代替幸福.但是,雖然他承認幸福是人類努力的一個基本目標,他對幸福論的攻擊則為19世紀突顯的諸如以滿足(黑格爾)與工作(尼采)來替代古典的幸福觀作了準備.我們可以滿足于我們已盡了最大努力以配享幸福,即便我們不能肯定因而也不是真正幸福的.滿足無疑低于幸福,而工作則意味著在無盡勞作這有限意義上的滿足.在20世紀,幸福被代之以焦慮(克爾凱郭爾已經(jīng)討論過并把它從屬于宗教的拯救或永福)與本真性(海德格爾).作者認為,幸福觀的這種沒落史與實踐哲學的持續(xù)敗壞,和它在現(xiàn)代數(shù)學與經(jīng)驗科學圖景下的轉型有關,而加速其沒落的,則是本體論與認識論的興盛,更不用說行為理論與更時髦的人工智能哲學了.在這一章中,作者讓亞里士多德分別與康德和海德格爾這兩位現(xiàn)代大哲對質,意在讓我們看到完全免于先驗論或本體論意圖的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如何不同于先驗論或本體論意圖的理解.亞里士多德與康德的對質點在于從日;蚯袄碚撋钪行纬沙龅滦缘姆绞讲煌,而另一對質的要點則在于把日常生活變形為本體論,倫理與政治于是從對"日常性"的考慮中被清除掉了.譯者認為,作者所努力的方向,即把現(xiàn)代大師放在更廣大的背景特別是古典的視野中進行考察,對于我們如何以適當方式繼承自康德以來的現(xiàn)代哲學傳統(tǒng),意義重大.本文所翻譯的是這一章的前半部分,題目是譯者所擬.
作 者: S.羅森 成官泯 作者單位: 刊 名: 世界哲學 PKU CSSCI 英文刊名: WORLD PHILOSOPHY 年,卷(期): 2005 ""(2) 分類號: B82 關鍵詞: 康德 亞里士多德 德性 幸福【德性與幸福:康德對亞里士多德】相關文章:
亞里士多德的德性論探析04-26
論亞里士多德的幸福觀04-26
德性人格與情;理;法04-27
論儒家誠與德性的關系04-26
康德崇高美之我見04-27
康德論自由與權利04-26
試論康德的審美無利害04-27
非主流美學與康德美學04-27
康德道德哲學詳解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