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儒佛之際與宋初性無善惡說
漢唐儒家"罕言性命"導致長期的頹勢,與善惡判斷直接聯系的性三品說解決不了"天何不平乎"的問題,宗密圍繞"本源"對佛、儒優(yōu)劣的評判暴露了儒家的窘境.從李翱到歐陽修,<樂記>、<中庸>的資源受到重視,"人生而靜"和"天命之謂性"開始結合,先天本性無善惡為學者所接受,并由此展開了儒家的"復性"之路.性無善惡的思考開始于佛教,從惠能到延壽,明確提出了"性無善惡,能生善惡"之說,使理論的重心從千年來著眼于善惡判斷的人性論,向性體與善惡相狀相互作用的本體論轉化.歐陽修奮起反佛,彰顯禮義以作為"勝佛之本";契嵩批駁歐陽修的辟佛論而大倡儒佛和合,但在性無善惡的問題上,二人實際上又走到了一起.以佛家為先導的性無善惡的主張,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哲學以性為本觀創(chuàng)建的開始.
作 者: 向世陵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孔子研究院,北京,100872 刊 名: 東岳論叢 PKU CSSCI 英文刊名: DONGYUE TRIBUNE 年,卷(期): 2005 26(1) 分類號: B244 關鍵詞: 性命 性情 復性 性善論 性無善惡【儒佛之際與宋初性無善惡說】相關文章:
佛說緣分的句子04-25
佛說人生的意義語錄11-04
儒佛交流對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啟示04-27
無俗念 論性,無俗念 論性尹志平,無俗念 論性的意思,無俗念 論性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燕子反思性說課04-28
無失效數據可靠性進展04-27
試探陽明之心體與善惡04-27
深秋之際作文08-09
離別之際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