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哲學與哲學的未來
[內容提要] 本文在闡述哲學的一般特征的同時,亦說明了各民族的哲學獨有的特質,譬如印度哲學近于宗教,希臘及西方哲學近于科學,中國哲學近于藝術,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印度與西方皆為“有言的系統(tǒng)”,中國則主要為“無言之境界”。面對當今人類的危機,我們當溝通西方的“哲人”與東方的“圣人”,重建哲學,重建信仰,復興人類的文化與文明。
[關鍵詞] 哲學、智慧、學問、宇宙、人生、文化、文明、反省、批判。
“哲”,古人解作明智,有智慧。譬如《書·皋陶謨》:“知人則哲!盵1] 故在其后加一“學”字,即“哲學”就被用于翻譯來自古希臘文的“philosophia”。因為后者的本意即是“愛智”,由此而進一步地發(fā)展為關于智慧的學問。人類曾經有過一個被稱為“黃金時代”或“軸心時代”的時期,也就是大約在紀元前五世紀前后,中、印、希三方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一大批偉大人物,通過他們各自獨立的創(chuàng)造,產生了至今都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文化與文明。我們所說的哲學也就是最早地誕生于那個時代。有人把這稱做“哲學的突破”(philosophic breakthrough),也就是“指某一民族在文化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對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與歷史上的處境發(fā)生了一種系統(tǒng)性、超越性和批判性的反省;通過反省,思想形態(tài)確立了,舊傳統(tǒng)也改變了,整個文化終于進入一個嶄新的、更高的境地!盵2]
一.什么是哲學?
這是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問題,但卻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自有哲學之日起,人們就從未有過一個關于什么是哲學的一統(tǒng)的定義。盡管如此,我們或許還是可以依據(jù)多數(shù)人所共同認可的內容,來就什么是哲學作一描述性的說明。
哲學,盡管各個民族的稱謂不盡相同,譬如印度人稱其為“達生那”(Darsana),意為“見”或“諸見”;而中國古代也曾稱作“仁學”、“義理之學”、“玄學”、“理學”、“心學”……。不過無論作何種稱呼,人們皆一致地認為:哲學是探求宇宙人生之本的最高智慧。
其次,哲學的產生皆起源于疑慮與驚訝。譬如屈原之《天問》:“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整整一部長詩,一百五十八問,皆是對宇宙人生的奧秘、對遠古神話的傳說的驚訝與疑慮。哲人正是由此開始了自己獨立的思索與探求。并且,驚訝與疑慮將始終伴隨著哲人的沉思。因此,人們一般認為哲學是從古老的神話之中掙脫而出。
再次,哲人首需寧靜的心境,并輔之閑暇的時日,方可作智慧的探求。這就是一般所說的“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對此,希土大哲亞里士多德亦有一段名言,他說:“如若人們?yōu)榱藬[脫無知而進行哲學思考,那么很顯然他們是為了知而追求知識,并不以某種實用為目的。……可以說,只有在生活必需品全部齊備之后,人們?yōu)榱藠蕵废膊砰_始進行這樣的思考。顯然,我們追求它并不是為了其它效用,正如我們把一個為自己,并不為他人而存在的人稱為自由人一樣,在各種學問中唯有這種學問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只是為了自身而存在!盵3] 因此說哲學是自由的學問!
第四.無獨立的思考,則無哲學的智慧。同時所謂智慧的靈感,哲學中的新觀念,新思想的出現(xiàn),亦需各種不同的觀念間的碰撞,哲人間的辯論與討論。哲人不可迷信任何權威,必須具有深刻的反思與超越的批判精神。哲學誕生的“黃金時代”,也正是反思與批判特別深刻廣泛,各種觀念尖銳沖突,哲人間大辯論、大討論的時代。因此說哲學是超越的反思與批判的學問。
第五.關于哲學與其它
[1] [2] [3] [4]
【哲學與哲學的未來】相關文章:
哲學與人類的未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與未來世界哲學的闡釋04-29
未來哲學的主題與新世紀哲學范式05-01
哲學的未來觀念(上)04-27
詩性哲學與哲學的詩性04-26
哲學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的哲學04-27
哲學對話與對話哲學04-30
神的哲學與人的哲學05-03
宇宙的哲學與哲學的宇宙04-29
哲學的解放與解放的哲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