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義”初語二冊作文教學建議
[作者] 金建基
[內容]
“九義”初語二冊教材安排的作文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寫記敘文的能力。其體例和整套教材一樣,按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階梯分布,每項用行為描寫法列出,具有可操作性。要完成新教材所規(guī)定的寫作任務,教師既不能無視每次作文訓練的重點又不能依賴課本上為理解訓練重點安排的內容,放棄對學生的具體輔導。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學課文、讀短文、議例文、做準備活動,采課本知識之“石”又要從分析研究學生的寫作過程入手,加強基礎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的實踐指導,設計出指導學生雕琢自己采來之“玉”的合理方案,完成知識遷移的任務,逐步提高學生寫記敘文的能力。否則,不僅難以落實訓練重點,而且也無益于以后的寫作訓練。筆者經(jīng)過反復實踐,認為下列方法具體可行。
一、回顧舊作,讓重點成為熱點
根據(jù)“九義”初語新教材安排,初一每學期學生練習寫“放膽文”。當時學生對寫作理論不大留意,即便習作中曾使用過某些技巧,也多出于不自覺狀態(tài)。學習了二冊中一個單元的課文及其后的寫作知識后,學生對于該單元要求掌握的寫作技巧,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寫作構思時,由于受“放膽”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還是先考慮情節(jié)、語言等因素。當根據(jù)單元寫作訓練內容,要求他們著意運用一種寫作技巧時,有的學生覺得作文的框框多起來了,產(chǎn)生畏難情緒;有的認為已使用過這種技巧而掉以輕心。對此,如不調動全體學生主動掌握該種技巧的積極性,落實訓練重點就會成為任課教師“一頭熱”,收不到滿意的效果。因此,每一次寫作訓練之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翻閱自己以前的習作,回顧以往是否運用過這種技巧,運用得恰當與否,教師根據(jù)批改作文的記載或當堂挑選了運用這種技巧成功的作文和不會運用這種技巧的典型例文,結合知識短文講評。這樣以理論文,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對一種技巧運用得成功與否,決定著自己作文的成敗。運用過這種技巧的學生,如同著裝得體,受人羨慕一樣,會更自覺更嫻熟地加以運用;沒有運用過的學生,也如查出自身病灶,積極健身,以便盡快掌握本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