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福壽為先
《尚書·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在我國傳統五福中,壽是排在第一位的。
按照傳統,五十歲以前的誕生日一般稱為“過生日”,五十歲以后才是名正言順的“做壽”。傳統的壽文化源遠流長,與民族、宗教、禮儀等有密切關系,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今仍對人的生活具有較大影響。
壽星
現代人們在舉行壽慶活動時,往往把被祝壽人稱為“壽星”,年紀大的稱老壽星,還稱男的為“壽公公”,女的為“壽婆婆”,年紀小的則稱小壽星。
壽星,顧名思義,原是星的名稱。一說壽星即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星,為東方蒼龍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之一。每年五月初的傍晚,壽星便帶著長壽的吉祥之光出現在東方。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壽星即南極老人星。據說,天空中只要出現壽星,天下便平穩(wěn)安定,所以自漢代起,人們就祭拜它,以祈禱福壽。唐代時將角、亢與南極老人星都當作壽星,并設壇合祭,從此兩種壽星崇拜遂合而為一。
壽星的人神化與祭祀風俗有關。東漢時每到仲秋之月都要舉行敬老與祭祀壽星的活動!逗鬂h書·禮儀志》說,仲秋之月,“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者九尺,端以鳩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國都南郊老人廟”。王杖即鳩形手杖。傳說鳩是一種胃口常開的“不噎之鳥”。老人使用鳩杖,寓有進餐可防噎的意思。朝廷賞賜王杖給七十以上的老人,是古代尊老敬老、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的標志,也是我國尊老養(yǎng)老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于祭祀壽星與敬老活動相結合,壽星遂定格為一拄長杖的老人形象。南宋時的壽星像是“扶杖立”,“杖過于人之首,且詰曲有奇相”。明代,壽星長頭短身的形象逐漸突出!段饔斡洝匪枥L的壽星形象是:“手捧靈芝飛藹繡,長頭大耳短身軀。”
關于壽星的特號大腦門,還有一則傳說:壽星母親懷上壽星九年,尚不能分娩。母親十分著急,竟然問腹中的孩子:“兒啊,你為什么還不出來?”壽星在娘胎中說:“如果家門口的石獅雙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這話被隔壁的屠夫聽到了,就用豬血涂在石獅雙眼中,結果壽星就急急忙忙從母親腋下鉆了出來。由于未足年份,壽星的頭就變得長而隆起了。
年畫《壽星圖》是民間喜愛的吉祥物,圖上那位慈眉善目的壽星老人滿足了人們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祈望,人們看到他便心曠神怡,從中得到一種心理的滿足和精神的安慰。《壽星圖》四周還點綴有松、鶴、龜、桃、靈芝、葫蘆等表示長壽吉祥的動植物。這就更增添了吉祥的氣氛,突出了長壽的主題。
壽面
在我國,凡遇到生日,請親戚朋友或者同事鄰居,吃上一碗壽面,是最常見也是最普通的祝壽禮儀。吃壽面的習俗起源很早。傳說漢武帝有一次與大臣們開玩笑說,人的壽命長短與人中有很大關系,誰的壽命長,那么他的人中一定也很長。此時東方朔便接口說,那么彭祖活了八百多歲,他的人中一定很長,他的面孔更是不知有多長了。此說本是諷刺漢武帝的戲言,但經過長期流傳以后,人們卻真的以為人中長、面孔長的人壽命也一定長了。由于“面孔”的“面”與“面條”的面諧音,于是民間便以為吃了面條就
[1] [2] [3]
【五福壽為先】相關文章:
福壽全04-29
福壽螺04-29
須彌福壽之廟04-29
洱海周邊福壽螺分布調查05-02
孝為先作文09-06
雙星:誠信為先05-02
沱江內江段福壽螺中重金屬調查04-26
以德養(yǎng)心,以德為先05-01
英語學習,情趣為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