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能追上小明嗎教案
能追上小明嗎1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
2.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時間之間的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要求
1.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提高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這三種語言轉換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開放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精神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1] [2] [3] [4] [5]
能追上小明嗎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初中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七節(jié)的內容,共1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也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追及問題。雖然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簡單,但卻蘊涵著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類比、轉化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在教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層次差異較為顯著。在此之前,他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方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高,有較強的求知欲望,特別是對現(xiàn)實中的問題有濃厚的探索興趣;學生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識,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對現(xiàn)實問題的抽象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針對本節(jié)課的結構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對教材的內容及結構作了適當?shù)奶幚恚?/p>
、 在新課之前,增加了與追擊問題有關的路程、時間、速度之間關系的講解。
、 在新課的引入方面,沒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而是引用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拍、自導、自演的一段錄象。
、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指導。
三、設計思想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應用過程。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會學、愛學、樂學,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進步。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成敗的關鍵。
本節(jié)課我主要是通過學生拍攝的一段錄象來展開,再加以延伸,從中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再解決實際問題,再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整節(jié)課主要就是圍繞這段錄象來展開,消除了學生對新課、新知識的抵制心理和畏懼情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度都非常自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本節(jié)課。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從生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讓數(shù)學回歸生活的設計理念。
四、教學目標
針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目標分類理論,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能夠在現(xiàn)實中運用他們。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并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掌握這種思想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分析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抽象、探索、理解與運用,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方程的模型作用,提高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探索與交流以及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學生通過對數(shù)學問題的分析、解決,體會到成功的成就感,在學習中感受數(shù)學的無處不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把兩者充分地體現(xiàn)在過程與方法中。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熟悉追及問題中的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從文字語言到圖形語言、從圖形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化。
難點: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我一共分成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復習鞏固、獲得新知
先在黑板上寫出以下幾個題目,并讓學生舉手回答:
① 兔子每秒跑4,那么它5s跑 。
② 兔子4分鐘能從比賽的起點跑到終點(全長200米),那么它的速度是 /in。
、 假設比賽全程是1200米,兔子以4/s的速度從起點跑到終點需要 in。
、 以上題目涉及到的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以上四題都是關于路程、速度、時間的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是解決追及問題的前提,只有學生掌握了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解決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問題。前面3個小題都是基礎知識,學生很容易回答。至于最后一個問題是對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一個歸納總結。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2種情況:第一種是總結不出來。第二種情況是出現(xiàn)錯誤結果。那么我會針對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糾正,講解,讓學生徹底弄懂。
2、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學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材的情境性,要求教師設計具有引導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場景、問題情境,將知識、方法納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形成生態(tài)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情境來導入新課。
一個鏡頭
一個問題: 警察要追上小偷,與什么因素有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鏡頭是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拍、自導、自演的一段錄象。主要是說小明的媽媽被小偷搶了錢包,后來警察出現(xiàn)了,追及小偷,讓同學通過錄象思考追上小偷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一看到這段錄象就會很興奮,絕大數(shù)學生都可能會說與速度有關,少數(shù)學生可能會說與距離有關等等,那么在討論中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激情得到了升華,消除學生對新課、新知識的抵制心理和畏懼情緒,順利地導入新課。
3、引申提高、發(fā)展深化
在這里,引導學生分析剛才的錄象,在老師的提示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抽象出這樣一個問題:
警察追小偷,假設小偷的速度是4/s,警察的速度是6/s, 開始追時,警察與小偷相距300米(出事點距鬧市區(qū)1000米)
。1)警察追上小偷用了多長時間?
(2)追上小偷時,距離鬧市區(qū)還有多遠?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學生基于“數(shù)學現(xiàn)實”再創(chuàng)造。在本題中,我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引導學生思維,重點應該放在對題意的分析過程,以及利用“線段圖”再現(xiàn)題目情境。
關鍵在于找出等量關系、和線段圖的建立。其中的等量關系包含2個,一個是路程相等,一個是時間相等。
1、警察要追上小偷,他們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2、而小偷所走的路程分為2個部分,第一個是警察還沒開始追的時間段走的路程,第二個是警察開始追的時間段所走的路程,兩段加起來就是總共走的路程。
也就是說警察跑的路程=小偷先跑的300米+后來跑的路程
300 4x
6x
在這個過程中,蘊涵著數(shù)型結合的思想,教學時我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給予講解。
解:(1)設警察追上小偷用了x秒,由題意得:
6x=300+4x
解這個方程得:x=150
因此,警察追上小偷用了150秒。
。2)因為1000-6×150=100(米)
所以,追上小偷時距離鬧市區(qū)還有100米。
4、當堂訓練、應用強化
這里我設計了2道練習題:
。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堅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 如果他們站在百米跑道的兩端同時相向起跑,那么幾秒后兩人相遇?
、 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點處,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處,兩人同時同向起跑,幾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本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較難的問題。
。2)育紅學校七年級的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①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速度為4/h.②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h。前隊出發(fā)1小時后,后隊才出發(fā),同時后隊派出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斷地來回進行聯(lián)絡,他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2/h,
根據(jù)上面的事實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
新課標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需要進行一個自我評價和自我激勵,而練習是自我評價和自我激勵的有效途徑。所以,選題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練習來內化知識,讓學生經(jīng)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了解學習效果,改進教學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作過多的指導,只是做了適當、及時、必要的點撥和提示。
學生可能會問的問題有以下五個:
、、后隊追上前隊要用多長時間?
、、后隊在追前隊時,后隊派了一名聯(lián)絡員騎自行車不停地在兩隊之間來回進行聯(lián)絡,那么這位聯(lián)絡員行駛了多少路程?
、、當聯(lián)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后,往回走,當他和后隊相遇時,后隊離出發(fā)點多遠?
、、聯(lián)絡員跑第一個來回用了多少時間?第二個、第三個、…?
ⅴ、聯(lián)絡員一共跑了幾個來回?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目的在于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對于題目的理解、以及本節(jié)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中下水平的學生可能會提出第一、二、三問,而處在中上水平的學生可能會問最后2個問題。當然前面的問題都不難,很容易就能夠解決。對于后面的問題涉及到極限思想,講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的處理方式是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探討,當然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在于他們討論的過程所掌握的知識。老師所教的知識學生肯定不會完全掌握,還得留給學生自己發(fā)展的空間。
5、小結作業(yè)、梳理鞏固
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
(3)、談談你學習了本節(jié)課后的感想?
主要是通過以下3個問題進行小結。
在這里我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總結對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體會,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和能力。
作業(yè):
必做題:
一個自行車隊進行訓練,訓練時所有隊員都以35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突然,1號隊員一45千米/小時的速度獨自行進,行進10千米后掉轉車頭,仍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往回騎,直到與其他隊員會合。1號隊員從離隊開始到與隊員重新會合,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選做題:
給定方程2.5x+2.5(x+2)=55,你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編寫一道數(shù)學問題嗎?與同學探討,并負責講解。
(其中的必做題是為了照顧大多數(shù)同學,主要是為了掌握基礎知識。后面的選做題是為了讓成績好的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6、預案設計
在當堂訓練應用強化中,學生提不出問題怎么辦
提其他問題怎么辦
老師通過不斷的啟發(fā)誘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
六、教學小結與反思
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通過基礎知識的講解、例題分析、鞏固提高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同時,又將新課標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學生興趣、激情的提高。這樣做的好處是:大部分同學都能掌握基本知識,成績好的也有新的收獲,做到了各有所得。
整堂課主要是圍繞一個情境來展開,過度自然。在邏輯思路方面非常合理,層次安排得當。適應初一學生現(xiàn)在所處在的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實際學習情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進步,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能追上小明嗎3
教材分析
《能追上小明嗎》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
教材首先由一個實際事例“能追上小明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接著通過畫“線段圖”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模型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還安排了“議一議”,內容是讓學生根據(jù)事實提出問題并嘗試去解答,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啟迪、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梳理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重點:使學生能找出追趕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并找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難點:借助“截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利用“線段圖”解一些簡單應用題,前幾節(jié)課又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關知識。在這學期,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究與實踐的良好學風,學生間互相評價和師生互動氣氛較濃。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課程標準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赌茏飞闲∶鲉帷愤@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活動,并通過親身實踐,演示追趕過程,更進一步認識和體會方程的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感知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2.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方程模型的作用。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思考和簡單的事實推理。
3.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能追上小明嗎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你能證明它們嗎?09-29
夢能依舊嗎?12-03
牛蒡能生吃嗎04-08
懷孕能請假嗎08-19
蔗糖能燃燒嗎?10-11
能叫你“飯桶”嗎?12-13
時間能倒流嗎10-07
《追趕小明》教案(精選6篇)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