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訴與訴的標的若干問題探析
「內容提要」訴不同于法律制度,也不完全等同于訴訟行為或手段。請求是訴的本質。任何一個有法律意義的訴,都包含兩個必備的因素:訴的標的和訴的理由。由于訴的標的直接體現(xiàn)當事人訴訟目的和案件性質,因而是使訴明確化、特定化的重要標志。國外關于訴的標的理論大致有三大流派:傳統(tǒng)訴訟標的理論,新訴訟標的理論,新實體法理論,他們各有所長,又各有缺陷。由于把訴的標的放在訴的要素中統(tǒng)一考察比較符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習慣,那么關于訴的標的理論,也應放到整個訴的理論之中去研究。「關 鍵 詞」訴/訴訟目的/訴訟標的
訴與訴權是民事訴訟法學中理論性很強的問題,被有些學者稱之為民訴理論上的“歌德巴赫猜想”。之所以如此,除了其理論本身比較抽象、有一定難度之外,古往今來的研究者眾說紛紜,人為地使之復雜化,也不能不說是一種原因。無論是理論本身的因素,還是人為的因素,總之其中確有許多至今仍懸而未決的問題,需要人們去進一步探索,逐一解決。
一 關于訴的含義之辨析
我國民事訴訟理論界對民事訴訟中的訴有各種各樣的表述,諸如“請求說”、“制度說”、“手段說”、“聲明說”等等。盡管在表述上有許多差異,但大都把訴理解為一種請求。如訴“是當事人為維護自己實體權益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訴訟請求”;訴是“民事權利主體認為自己的民事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fā)生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出給予法律保護的請求”;訴“是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保護其民事權益的請求”;訴“是一方當事人將其與對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糾紛以及如何處理的訴訟主張,提交法院依法予以審判和處理的請求”。筆者認為“請求說”比較接近訴的本質。首先,訴不同于起訴。當事人進行訴訟目的是為了通過法院運用審判程序解決爭議,保護自己的民事權益。然而法院不可能自然地了解當事人的愿望,也不可能主動地開始審判程序。審判程序的啟動,需要有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當事人只有行使訴權,運用起訴手段才能與法院發(fā)生訴訟關系。在這個過程中,訴并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意思表示,一種請求。起訴才是一種訴訟行為。這表明,訴是當事人的目的和愿望的概括,它只能通過起訴行為才能得到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說,起訴行為是訴的形式,又是訴的動態(tài)表現(xiàn)。請求是訴的實質,是訴的靜態(tài)表現(xiàn)。請求不能離開起訴行為而獨立存在,而起訴行為離開請求也就會因為缺乏實質內容而失去實際意義。由此可見,民事訴訟中的訴是一個綜合性概念,是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體。正因為如此,司法實踐中有時對“訴”與“起訴”未加區(qū)分,如“訴諸法院”,既意味著起訴,也意味著向法院提出請求。其次,從訴與訴訟法律關系之間的關系來看,人民法院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都是訴訟法律關系的主體。訴訟法律關系的客體一般指主體之間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指向的對象。這種對象包括民事案件事實、當事人實體權利的請求或主張等訴訟事項。訴與民事案件事實及實體權利有密切聯(lián)系,是當事人對法院的一種意思表示,包含著當事人的訴訟目標和內容,而不是主體本身。因為有了訴,訴訟主體之間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才有了指向。也可以說,訴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客體的核心內容。同時,分立性和統(tǒng)一性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特點之一,雙方當事人是各自同人民法院發(fā)生訴訟關系,同時圍繞著同一案件、同一訴訟程序進行訴訟活動。這一特點表明,當事人雙方之間并不能直接提出訴或者接受訴,當事人只能向法院要求保護,提出訴。因為訴所反映的是當事人與法院的聯(lián)系。再次,訴與訴訟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為解決民事案件而依法進行的全部訴訟活動的總稱。包括著訴訟活動過程和訴訟關系。訴的內容包含在這種活動的目的對象之中,但并不等同于訴訟活動及其過程本身。因而在訴訟理論上,“訴”與“訴訟”有嚴格的區(qū)別,不能用“訴”代替“訴訟”,也不能以“訴訟”取代“訴”。最后,從訴與訴的法律制度的關系來看,也有區(qū)別。訴的法律制度是有關訴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和,既包括訴訟法律制度,又包括實體法律制度。實體法關于保護民事權益和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的規(guī)定,訴訟法關于進行訴訟、實施
[1] [2] [3] [4]
【訴與訴的標的若干問題探析】相關文章:
蔬菜的苦訴05-02
關于訴的作文08-06
訴酒(訴酒)04-29
訴陳(訴陳)04-29
訴屈(訴屈)04-29
諂訴(諂訴)04-29
傾心的訴_750字05-02
讓百姓訴心聲04-28
父愛難訴優(yōu)秀作文04-27
刑訴實習報告撰寫要求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