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的思考論文
摘要學生評教作為一種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監(jiān)督機制,正越來越多的在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監(jiān)控中采用,其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積極意義值得肯定,筆者通過對其他兄弟院校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結合本校開展學生評教工作的實際,對如何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學生評教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信息反饋
學生評教的對象是課堂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責任人是教師,因此學生評教也就是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其以問卷的方式征集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通過對學生評價的匯總獲得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顯而易見,學生評教活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要素:(1)評教問卷,即能夠客觀、準確的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指標體系的構成;(2)學生參與,即組織學生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填寫評教問卷;(3)評教問卷的收集和統(tǒng)計;(4)評教結果的反饋。鑒于以上情況,每一個構成因素的質量,勢必影響學生評教的質量,提高每一個構成因素的質量也就成為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的突破口。
一、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評教的優(yōu)勢
學生作為評教的主體,是課堂教學的面向對象,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教育的質量,學生親歷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因此,學生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合理性。而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又有其局限性: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具有互動關系,這種連續(xù)的互動必然導致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一定的感情評價,而評教本身應該是理性的行為,這種混雜著感性的評價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2、評價指標體系是針對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制定的,其科學性體現(xiàn)在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準確描述與規(guī)范評價上,而由于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評價等能力的限制,其對評價指標體系的項目、信息以及內涵理解存在不足或者偏差,勢必影響學生評教的準確性;3、學生并非完全理性的主體,學生評教時容易受到教學條件、環(huán)境、課程性質以及學習狀態(tài)和動機等因素的影響,不自覺的將自己對學校整體教學狀況的感受融入對教師的評價,從而降低了評價結論的信度。
通過以上的分析,以往通過手工問卷方式組織的評教顯然受到參與人數(shù)和統(tǒng)計誤差的制約,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網(wǎng)絡化的學生評教系統(tǒng)的應用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評教中來,且強大的計算機統(tǒng)計功能避免了統(tǒng)計誤差,提高了統(tǒng)計結果的準確性。
二、科學的制定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指標體系是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根本依據(jù),同時也能夠對課堂教學起到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因此,評價指標體的建立應緊密結合課堂教學實際和學生評教的特性,為開展有效地學生評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茖W制定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應遵循以下原則:
1、客觀性原則。所謂客觀性,就是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當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環(huán)節(jié),每一個評價指標的設計都應當與課堂教學實際緊密聯(lián)系。例如教師的科研能力就不能客觀的反映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而教師是否能將科研的成果有機的滲透到課堂教學內容中間就能體現(xiàn)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再如板書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要件,而隨著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課件和板書作為課堂教學的表達方式存在著交錯或者互補,因此單純的設定對板書的評價是不客觀的,而對課件和板書的規(guī)范性及教學表達效果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更顯的客觀和合理。
2、全面性原則。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堂表達、課堂實踐、課后作業(yè)及答疑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對每一環(huán)節(jié)的評價并非是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而課堂教學質量的綜合評價是建立在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的基礎上的。由此可見,在設計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針對課堂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做到一一準確對應,評價內容全面完整。
3、準確性原則。評價指標應準確對應相應的環(huán)節(jié),并能準確的反映該環(huán)節(jié)的觀測內容,只有這樣才能讓評價者準確的依據(jù)事實參照,做出客觀評價,因此,評價指標的設計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論證,確保每一評價指標的準確性。例如課堂表達是教師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很多學校的評價指標設計中都主要包含普通話標準和板書規(guī)范兩層意思,而筆者認為,結合當前課堂教學的客觀實際,準確的評價指標應該包含以下三個內容:(1)普通話標準,表達準確;(2)板書或者課件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清楚、準確;(3)教學表達具有獨特性,能感染、吸引學生,效果好。
4、可評價性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是為實施評價服務的,因此,好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具備科學性的基礎上,更應具備可評價性?稍u價性與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理念有著重要的關系,據(jù)調查,各高校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評價指標標題化,語言高度凝煉、簡潔;第二種類型是在評價指標標題明確的基礎上,進行有機的觀測點劃分,并對觀測點內容進行明確解釋。筆者認為,對于學生評教而言,第二種類型更具有可評價性,因為學生評教與專家評教不同,專家對教學理論和概念有一定認識和理解能力,而學生評教是根據(jù)上課的感受來進行的,其對教學理論和概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理解,專業(yè)化的語言描述過于晦澀,不便于學生真正的理解指標的內涵和導向,更談不上準確的評價了。
三、做好學生的動員和宣傳工作
學生評教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廣泛參與是獲取更加準確的宏觀評教結論的重要條件,廣大學生的認真參與是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的根本。在學校中,由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夠成熟、理性認識欠缺,其對評教活動的認識有其局限性,有些人不關注或者不愿意關注評教,有些人認為自己個人的評價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與壞是杯水車薪的關系,還有些人沒有很好的途徑了解評教活動及其相關指標體系的內涵。因此,開展學生評教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各個管理層面,通過開辟校園網(wǎng)專欄、組織專題動員會、開設新生入學專題培訓、發(fā)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做好宣傳和動員工作,一方面,讓學生關注評教活動,認識到參加評教是學生的權利體現(xiàn),也是督促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其最終受益者是自己;另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和理解評教活動開展的程序以及相關評價指標體系的準確內涵和導向。
四、客觀的統(tǒng)計、分析評教結果
對評教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是獲取評教結果的關鍵步驟,盡管網(wǎng)絡化的評教模式借助于計算機的強大計算功能,避免了數(shù)據(jù)誤差,但統(tǒng)計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還依賴于正確的統(tǒng)計思路。
1、在學生的評教過程中,不排除極少數(shù)學生在不理智的情感因素支配或者不負責任的心理狀況下,做出不負責任的評價,例如在以往手工操作的評價問卷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全部項目一致的最差或者最佳。鑒于以上情況,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時,去掉一定比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再進行統(tǒng)計,而百分比的設定應該在抽查一定數(shù)量的評價課堂的問卷基礎上做出,這樣得出的評價結果就會相對客觀和準確。
2、課堂教學局限于課堂,如果課堂內學生人數(shù)過于膨脹,勢必影響教師授課信息的傳達,不利于教師組織提問、討論、答疑、作業(yè)批改等活動,而學生也會因為人數(shù)過多而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整體課堂教學效果就會降低。以上情況是學校教學安排的客觀原因造成的,而非教師所愿,因此在對評教結果進行分析時,應將人數(shù)差別較大的課堂進行分類比較,否則就有失公平。
五、有效的評教信息反饋
學生評教作為一種教學質量監(jiān)控活動,其根本目標就在于通過信息反饋幫助、引導、督促教師完善自我、提高水平,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而如果評教結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反饋,這種質量監(jiān)控活動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應當重視評教結果的反饋,不但要做到反饋,而且要做到合理反饋。首先,應把每一位教師的評教結果完整的向全校公布,讓教師了解被評結果,及時結合工作實際尋找問題、改進提高,而教師間也可互相借鑒、學習;其次,大力表彰評價優(yōu)秀的教師,而對于結果較差的教師,應結合學校的管理制度,給與一定懲戒,包括限制承擔教學任務、職稱評定掛鉤、責令停課培訓等,樹立評教結果的權威性。
六、建立健全學生評教的制度規(guī)范
規(guī)范是行為的依據(jù),也是行為的肯定性保障。學生評教作為一項具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質量監(jiān)控活動,不能沒有規(guī)范的管理和制度的保障。對于學生評教而言,制度規(guī)范的建立應包含以下內容:首先,明確學生評教的積極性和組織要求,確保評教活動定期、正常開展;其次,明確學生評教活動的組織管理機制,確保該項活動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切實發(fā)揮各級管理部門的主動性,積極開展組織、宣傳、動員工作,讓廣大學生能夠積極、認真的參與到評教中來;第三,明確學生評教結果與任課教師的關系,確保評教結果的權威性,充分實現(xiàn)學生評教這一質量監(jiān)控活動對教師的幫助、引導和督促,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杭玲.高校學生評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江蘇高教,2002;(6)
2.張健.公開學生評教結果建立質量監(jiān)控內在動力機制.中國高等教育,2002;(6)
3.姜國平.論學生評教權的行使.教育評論,2003;(4)
4.李建芬,饒國軍.高校學生評教的有效性及改進措施.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0)
5.王婉萍.“學生評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第2期(總第130期)
6.李欣.大學“學生評教”的現(xiàn)狀分析與準確定位.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
7.陳國良,張萍.高校學生評教的可行性、局限性分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第6期(總第146期)
【提高學生評教的信度和效度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04-29
交際策略問卷信度和效度的研究04-28
仿真模擬測評技術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04-30
顧客滿意度測量探討:量表設計、信度和效度04-27
測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GHQ-20的結構及其信度和效度04-29
青少年自我同一危機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