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現(xiàn)代媒介素質教育模式論文
在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主體途徑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首先是人文學科的教育,包括語言文學教育、歷史教育、哲學教育、藝術教育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等內容。因此,在高職高專院校以大學語文為核心,構建人文素質教育新平臺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試圖通過對在大學語文課程中有效利用和控制多媒體課件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建素質教育互動場景,創(chuàng)設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實踐性分析,探索建立科學有效的素質教育互動模式的可行性。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作為課堂教學信息呈現(xiàn)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數字處理和視聽技術,以計算機為中心,按照教學設計,將文字、語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實現(xiàn)對教學材料的存儲、傳遞、加工、轉換和檢索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這種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的教學手段,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主體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逐步轉化為以課堂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將多媒體手段科學地運用于大學語文的教學中,同時注意消除隱藏的弊端,在創(chuàng)建人文素質教育場景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堅持適度原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科學性與人文性并重,利用多媒體課件拓展語文課堂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讓教師節(jié)省板書時間,講授更多的教學內容,但多媒體課件傳遞信息的方式和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板書、授課中獨具個性的語言和情感表達等傳統(tǒng)的綜合性的信息傳遞方式有較大差別,若控制不好,容易造成一方面課堂教學信息量過大,學生難以做筆記,另一方面,教師也難以精確掌握學生的思維強度,導致講課節(jié)奏過快,致使學生精力不集中,影響教學效果。筆者認為,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輔助授課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多媒體直觀的表達手段和傳達方法,巧妙解說和強調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課件的制作上,應當從教學目標出發(fā),通過對教材的細致分析,找出教師授課或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構思、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在使用中,應當注重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配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為中心,注意將教學時間更多地分配于重點內容的詳細講解分析上,嚴格控制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和用時,避免以課件為中心的多媒體課件的濫用和誤用。
以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的課堂教學為例,在《孔子孟子與儒學》一講中,孔子有關君子“殺生以成仁”的觀念是學習的重點之一,因此教師重點選取了電影《孔子》中孔子在宋國境內遭司馬桓魋威脅,以及在前往楚國的路上被亂兵圍困,斷糧七天,孔子卻照樣講學、彈琴唱歌的片段,來凸顯孔子躬身實踐“仁”的理想的圣人形象,整個放映時間不超過7分鐘,長短適度,既起到強化作用,又沒有喧賓奪主,淡化教師的講解。而在這一講中,孔子有關“中庸”的思想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因此,教師在制作課件時,便選取了電影《孔子》中有關孔子和南子會面的片段,通過孔子對聲名狼藉的南子有禮有節(jié)的態(tài)度,表達“中庸”之“過猶不及”的涵義。這種活生生的畫面比傳統(tǒng)的教學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不但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因為視覺沖擊而印象深刻,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教師還應當通過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變抽象為具體的特點,拓展大學語文課堂的廣度和深度。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應同時包含兩方面的建構:即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和對新信息的意義的建構。因此,教師在設計課件時,應注意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針對不同的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并在設計課件時體現(xiàn)各種策略間的差異,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人文性。
如在講述《詩經王風君子于役》時,教師可以從詩歌的特性出發(fā)來設計課件,首先通過學生熟悉的現(xiàn)代詩歌《錯誤》的詩意,設計出符合該詩“閨怨”主題的江南、蓮花、柳絮、寂寞的城、黃昏的青石街道、緊掩的窗扉、穿城而去的騎馬人等富有詩意的畫面和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從課件中的畫面和動畫總結出“閨怨”這一主題,并由此自然過渡到對《君子于役》的講解,加深對該詩中原本簡樸的語句“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來,君子于役,茍無饑渴!”蘊含的詩境的理解。這種形式和內容結合緊密、突出重點的設計,遵循了建構主義的基本學習原理,使教師的教學目的明確,同時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強調課件的科學性。針對學生認知過程四個重要節(jié)點,即“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設計直觀感知———討論關鍵問題———整理思路———拓展閱讀四個板塊,并通過課件進行強化,使學生明晰學習目標和方向,主動配合學習,從而實現(xiàn)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結合,真正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
二、堅持實效性原則,有針對性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造立體學習情境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只能靠誦讀和板書來補充課本外的重要材料,一方面學生可能無法僅僅通過“聽”來理解,另一方面,由于課堂時間限制,補充難以完成。多媒體課件所具有的快速便捷的信息傳遞特點彌補了這個缺陷,它能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必要的補充材料,極大地擴大了課堂容量,使學生通過信息風暴的方式更全方位地理解課文。為此,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接受心理的特點,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微觀和宏觀的限制和集成性的優(yōu)勢,通過文字表述、圖像演示、音樂渲染、動畫模擬,憑借其圖、文、音、像并茂,色彩逼真、形象生動,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信息的獲取和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以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教學為例,在《離騷》的講述中,該校教師廣泛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在作者傳記部分,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介紹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于傳記中描寫的屈原的身世和性格、政治經歷和結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同時體會到其“九死其猶未悔”的理想主義作風,為之后理解其思想打下較好的基礎。在相關作品部分,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課本中未收錄的《橘頌》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屈原從小便追求的“獨立不遷”的性格的形成過程,更深刻地理解他成年之后的政治作為。在后世評價部分,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引用了唐代詩人文秀的詩《端午》,“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通過這首詩引導學生了解后世對屈原的評價,激發(fā)學生思考屈原悲劇產生的原因,不僅使教學更加立體,而且也促進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課文之外的深層次問題。在作者畫像部分。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屈原的畫像《屈子行吟圖》,有助于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對屈原的直觀印象,使屈原由一個概念變成一個具體的人。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形成詩文意境圖。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般是通過文字敘述的途徑去理解詩歌的意境和美感,但這種途徑常常因為學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薄弱或差異而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實物實景圖的形式,將抽象的文字轉變?yōu)楦挥谠娨獾膬?yōu)美畫境。如在講述道家思想時,可以向學生展示以《尋隱者不遇》詩歌為主題的畫作,通過詩畫的結合,使學生對道家那種閑散、自然的生存方式216《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高校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論卷(十三)產生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道家文化的理解。教師還應該充分發(fā)揮音頻文件的作用,F(xiàn)代醫(yī)學早已證明,聲波具有能改變人的腦波運動的作用。當人體律動與樂曲產生共鳴時,就會激活大腦貯存的各種信息,記憶就會因此得到加強和深化。比如,在講述道家的自然觀時,可以為學生播放傳統(tǒng)民樂《高山流水》,使學生通過音樂的刺激,去聯(lián)想那種身處自然的心境,從而更好地理解道家思想。教師還應該發(fā)揮視頻文件的作用。視頻文件因為是視覺和聽覺的聯(lián)動,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留下更深的印象。比如,在講解孔子時,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的教師較多地采用了播放電影《孔子》的片段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孔子作為“圣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理解。
三、堅持創(chuàng)造性原則,利用制作課件促進教師教學水平
由于多媒體課件的現(xiàn)代性特點,目前,許多課件的最終制作都是依賴較為專業(yè)的多媒體操作人員,但他們往往欠缺對教學工作的認知和了解,對教學內容和重、難點體會不深,多從技術性的角度出發(fā)制作課件,很難完整體現(xiàn)和反映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思想,因此制作出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梢,只有根據教材內容和授課對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教學目標,并針對目標制作的課件才能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才真正具有實用性,也才能實現(xiàn)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大學語文的課程教學中,應當大力提倡教師自己編寫制作多媒體課件,既有助于教師精通語文專業(yè)知識,熟悉教學規(guī)律,熟知課程標準及目標要求,又能促使教師更多地和學生交流,更加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便于因材施教切中重點、難點、疑點,還可及時獲知反饋信息。為此,要鼓勵教師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在鉆研語文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根據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設計教法的基礎上,選擇、制作精當的多媒體課件以備課堂運用。同時我們還大力提倡提高課件制作的效率和利用率,在保持教師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的同時,注意保持學生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
還應當注重多媒體課件內含元素的藝術審美功能。要鼓勵教師加強自身藝術修養(yǎng),在多媒體課件結構中盡量注重豐富的視覺、聽覺和視聽動感元素,以美的圖畫、美的音樂,配合完美的構設、藝術的銜接、妥帖的節(jié)奏,從美學角度出發(fā)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盡量避免單純強調系統(tǒng)嚴肅、理性和邏輯。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審美觀點出發(fā),使學生在藝術和諧的情景中激發(fā)起情感,從中獲得審美經驗感受,啟發(fā)學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學生的情感更豐富,審美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得以提高。我們相信,這將有利于為學生奠定藝術審美的素質基礎。
【語文現(xiàn)代媒介素質教育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媒介素養(yǎng)論文04-28
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模式04-30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05-02
淺析素質教育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論文05-02
大眾媒介-群體領袖現(xiàn)代形式04-29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探索論文05-01
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研究論文05-02
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思考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