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銜接的探討論文
高中地理知識是初中地理知識的延伸和提高,但不是簡單的重復,這就需要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銜接“低起點,小步子”,減緩坡度,使學生的學習不產生“斷層”的感受。
一、正確認識,尋找差異
初中地理教材整體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的順序構建的基本知識。高二地理則分為兩大塊: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礎知識,以人地間的關系為主線,介紹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規(guī)律,人地和諧地可持續(xù)發(fā)展 。初中、高中地理教材內容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①初中地理教材中具體地理事實,地理材料較多,高中地 理則側重于揭示地理事物運動發(fā)展的原理、規(guī)律。②初中地理以區(qū)域地理為主,講述世界各地區(qū)和主要國家的自然和經濟特征; 高中地理是系統(tǒng)地理,主要論述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關系。③初中地理以感性 知識為主,高中地理則上升到理性知識;前者是基礎和依據 ,后者則是前者的加深和 拓寬,兩者相輔相存。
從內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進,廣度拓寬,梯度增強,角度多維。這正是高二學生難以適應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中地理講地球表面大氣運動的規(guī)律時,教師通過“ 近地面的氣壓帶和風帶”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并記住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的名稱、所處的緯度位置及范圍,而高一學生則還要在教師引導啟發(fā)下運用熱力環(huán)流形成的特點,深入探討這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的形成過程、移動規(guī)律及對氣候的影響。
在高中地理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地理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發(fā)現一般性的地理規(guī)律,同時介紹大量的相關資料,延伸地理內容,拓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地理現象到一般地理規(guī)律的抽象概括能力; 通過各種方法訓練學生多角度多視野觀察和分析問題,得到正確的結論。
從教學方法看,初中地理教學活動通常以具體的地理事實及相關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傳授基本的地理知識和訓練基本的地理技能為主要目的,對教學活動控制程度比較高,老師就像學生的拐杖,學生的依賴性較大。而高中階段側重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更高層次思維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要使學生養(yǎng)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品質; 需要學生靠自己的頭腦去自主思考解決以前沒有遇到的很多問題。
二、有效銜接,發(fā)展學生
1.基礎知識點的銜接鞏固
初中階段,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點學習得比較多,但每一個地理知識點都屬介紹性的,每一部分知識只介紹其中的一個點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很少談及,沒有進行較具體的運用,未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學生容易淡忘。進入高二后,學生要回憶起初中部分基礎知識會比較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預習舊知的工作,并請學生把初中教材在上課時帶著,課堂中進行初中知識點的復習,以此來引出高中的知識,“ 溫故而知新”,這樣的課堂效果是比較理想的。如高二“ 地球運動的意義”部分,較完整和系統(tǒng)地講授了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而初中階段只突出羅列了“晝夜交替”。新授時可以從“ 晝夜交替”的原因入手,請同學思考,再從結論“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哪些現象,降解難度。這樣,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識點有效地穿插起來,形成一線,也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2.讀圖技能的銜接
學習地理學科的有效捷徑就是讀圖、用圖的技能。在初中階段只要求學生“ 學會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等”,高中階段還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初步掌握“ 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有關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yǎng)目標在不斷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階段停留于圖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較少探究為什么。初中學生在探究“ 為什么”中讀圖、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還未能深切體會到,而進入高中后,這一有效方法運用得好,那么學習地理就會感到輕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是重點又是難點,有效利用讀圖方式從初中所學知識入手,引出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生不再感到難點“難”學,而且利用圖示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以后的學習中,將圖作為一種得力的學習工具,逐步做到觀其“ 圖”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3.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地理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從某一方面看待問題,而高中地理需要從多角度、多方位、不同的層次去看待問題,也是將初中的知識“點”過渡到高中知識層“ 面”進而形成知識網”所必須經過的途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學生學習劃分地球內部圈層的依據”部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認為內地核物質是固體狀態(tài)? 依據是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解決這一問題。有同學提出: 在“地震波速與地球內部圈層構造”圖上,內核只有縱波通過,無橫波,則排除液態(tài),可能是氣態(tài)或固態(tài)。也有同學通過上網查找,發(fā)現這一情況,縱波在 5149千米深度處也有可能轉化為橫波,所以 說內核部分是固態(tài),圖上在深度5120——6371千米之間如能添繪一小段橫波,這樣就更完整…… 通過合作研究,不僅張揚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同時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使地理學科學習充滿了樂趣與生機。
4.評價方式的銜接
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的好勝心理,即較注重結果。學生習慣上的評價比較注重分數等。進入高中,對于學生地理學習評價應有一個良好的銜接,進一步激發(fā)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分數確實能體現一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運用,但并不全面。如把評價進行類型的細化,可以分成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人內差評價,并且注意這三種評價方法的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又如把評價內容進行擴展,可以分成地理知識掌握狀況的評價、地理技能形成狀況的評價、地理能力發(fā)展狀況的評價和地理情意發(fā)展狀況的評價等。注重考試結果的同時,也側重平時學習的過程: 課堂學習的思維度,課后作業(yè)的理解度,研究性學習的參與度,實踐活動的合作度等。多方式、多手段地去評價一位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情況,使評價起到真正的作用,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初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銜接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漫談初高中化學銜接論文05-02
談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論文05-02
新課改初高中數學銜接論文04-27
初高中數學銜接的實踐體會論文04-27
關于初高中數學銜接的實踐體會 論文04-30
知識融合與高職課堂教學探討的論文04-27
全方位準備做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論文05-02
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05-01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探討論文04-27
初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討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