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四冊第11課失街亭
失街亭
【導學新概念】
?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它以三國時代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了自東漢靈武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將近一百年的政治、軍事以及外交的斗爭故事!妒Ы滞ぁ饭(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95回和96回。它通過對魏、蜀兩國對街亭的爭奪戰(zhàn)役的描述,贊揚了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深謀遠慮,以及嚴肅執(zhí)法、勇于自責的優(yōu)良作風;批判了馬謖狂妄自大、脫離實際、言過其實、違反軍令的嚴重錯誤。
指導學生自讀《失街亭》,要結(jié)合單元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過哪些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語言來表現(xiàn)諸葛亮和馬謖這兩個人物性格的。
【資料顯示屏】
? 西江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卷首詞)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羅貫中在寫這本書時的歷史依據(jù),就是晉朝史學家陳壽的史書《三國志》,所以在明朝嘉靖元年,即1522年,《三國演義》首次雕刻印刷的時候,它的扉頁上題著兩行字:“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后學羅本貫中編次!碑斎,他們之所以這樣說,其另個目的是想讓人們相信,《三國演義》是用一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一段真實的歷史。
(解讀《三國演義》顧振彪、顧之川主編,京華出版社2001年版第6頁)
全部故事的基本輪廊和基本線索,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動,大體上同歷史記載相去不遠。但三國歷史只是一個骨架,作品的血肉部分則主要是創(chuàng)作者(其中包括長期以來特別是宋元時期人民群眾、民間藝人、下層文人)所創(chuàng)作、虛構(gòu)的,概括了更廣闊更豐富的社會歷史內(nèi)容。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683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陸游《書憤》)
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肅省莊浪東南。公元228年春天,諸葛亮出兵伐魏,派馬謖帶領五萬多人馬做先鋒,到軍事重鎮(zhèn)街亭去抵御魏軍。魏國的大將軍曹真派張?為先鋒,帶領五萬人來應敵。馬謖只知死搬兵書教條,不聽部下王平的建議,把軍隊安排在街亭沿線的山坡上,前后有十多公里長,成一條長蛇陣,結(jié)果被張?
包圍在山上,斷了水道,蜀軍不戰(zhàn)自亂,失了街亭。
(《解讀〈三國演義〉》,京華出版社2001年版第139-140頁)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 設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也是小說的卷首詞。歌聲高亢渾厚,意境深邃悠遠,但在它那明白如話的歌詞里卻包含著筆墨難盡的歷史滄桑。每當這首歌回響在耳畔,我們的思緒都會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那動人的畫面,引向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那動人心弦的爭霸故事。節(jié)選自第95回和96回的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早已膾炙人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了解《三國演義》第95回和第96回梗概。
1.需重點注意下列字詞
謖sù 睿ruì 偏裨pí 椅jǐ角 垓g。樾 文幾jī 殛jí 鯀gǔn 干系 疑兵 須 哨見 鼓噪
2.弄清眾多出場人物
列出蜀、魏雙方出場人物,弄清相互間的關系。
3.介紹《三國演義》第95和第96回梗概。
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節(jié),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第95回梗概:馬謖立下軍令狀,自告奮勇去守街亭。司馬懿指揮大軍把馬謖的軍營圍困在一座土山上,蜀軍不戰(zhàn)自亂,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也頻頻失利。司馬懿兵到西城,諸葛亮臨危不懼,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
第96回梗概:馬謖自縛后前來請罪,為了嚴明軍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然后又上表劉禪,自貶三級。曹休準備進攻吳國,鄱陽太守周魴到曹營詐降,以自刎、斷發(fā)之舉騙取了曹休的信任,結(jié)果曹休中計大敗。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點
思考:本文的線索是什么?作者如何圍繞線索把錯綜復雜的矛盾組織起來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這一過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捕捉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1.節(jié)選部分人物眾多,矛盾復雜。有蜀魏之間的矛盾。在蜀漢內(nèi)部,有諸葛亮和馬謖、馬謖與王平的矛盾;在曹魏內(nèi)部,有司馬懿和朝廷、朝廷和孟達間的矛盾。這些矛盾有的趨向激化,有的逐漸緩和。
2.圍繞這些矛盾開展的情節(jié)更加錯綜復雜。作者以蜀漢為主要方面,以諸葛亮為主要人物,以街亭的攻守作為線索,來組織這些情節(jié),前后反復照應,因此故事情節(jié)組織得井井有條。
?3.本文以街亭的攻守作為線索。第一部分寫馬謖立狀守街亭和諸葛亮周密部署,命令馬謖“謹守”,當?shù)老抡欢R謖卻違令拒諫,屯兵北上。第二部分寫司馬懿采取“圍山斷水”的戰(zhàn)術,奪取了街亭;諸葛亮布置退卻。第三部分主要寫因街亭失守而斬馬謖。這三部分始終不離街亭的攻守。
4.前后照應,主要集中在說明街亭的重要、“當?shù)老抡焙汀皣綌嗨边@幾個問題上。如“圍山斷水”,在第三、五、六、七、九自然段反復照應,使得文章脈絡分明,結(jié)構(gòu)緊湊。
四、鑒賞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這一設計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
明確:1.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現(xiàn)人物性格。
作品中的人物有正反、主次之分。正反對比,用次要襯托主要是本文描寫人物的一個重要手法。如將諸葛亮的知己知彼、小心謹慎,同馬謖的紙上談兵、狂妄自大對比;用次要人物王平的正確建議,襯托主要人物諸葛亮部署的正確。
2.通過生動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語言、情態(tài)表現(xiàn)人物性格。如馬謖的三次“笑曰”(①“笑”諸葛亮“多心”,②“大笑”王平“真女子之見”,③“大笑”司馬懿“彼若有命,不來
【高四冊第11課失街亭】相關文章:
英語第5全冊 教案04-25
小學語文第3冊教案04-30
小學語文第6冊教案04-30
小學語文第10冊教案04-30
人教版音樂第5冊教案第7單元《報春》教案04-25
教案童謠童畫第9冊04-28
浙教版小學語文第5冊教案04-30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6冊教案04-30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0冊教案04-30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12冊教案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