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下冊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物理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物理下冊教案1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道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能用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簡單現(xiàn)象。
2、 初步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的實例,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和合作學習,關心機械能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樹立將機械能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守恒。
教具準備:
小鋼球、彈簧、細繩、鐵鎖、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二、合作探究
1、 情景導入
降落的小鋼球 開始靜止無動能但具有勢能,落下的過程中,勢能減少,速度由靜止轉變成運動,動能增加
2、 提出問題:小鋼球減少的重力勢能和增加的動能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
3、 學生討論得出初步結論: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4、 老師引導探究:
教師演示實驗:懸掛的金屬小球,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松手,小球做往復來回運動。
教師引導:從小球最高點,動能為0,重力勢能最大,到最低點時候,重力勢能最小,動能最大。從這個過程來看,重力勢能的減少帶來了小球動能的增加。結論:重力勢能轉化為了動能
從最低點到另外一側的最高點,重力勢能增加,動能由最大減少到0。結論:動能轉化為了重力勢能。
學生探討課本71頁圖11、4—2想想做做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師生綜合分析:動能、重力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師演示實驗:鋼球固定在彈簧的一端,彈簧另外一端固定 ,把鋼球水平拉伸一定位置放手,發(fā)現(xiàn)小球水平做往復運動。
教師引導分析:
松手時刻:彈性勢能最大,動能為O
彈簧的自然伸直位置:彈性勢能為0,鋼球速度大,具有動能。
彈簧被壓縮至最短位置,小球靜止:小球速度為0,動能為0,彈簧被壓縮,具有彈性勢能。
綜上分析:小球水平運動過程中,小球所具有的彈性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
教師歸納:從以上兩個實驗可以看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動能和彈性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即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引入新概念: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總和為機械能。
學生分組討論72頁圖11、4—3鐵鎖擺動時會碰到鼻子嗎?
實驗表明鐵鎖不會碰到鼻子,距離鼻子的距離變大,這表明鐵鎖的機械能總量變小
由此可見,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可能會減小
問:鐵鎖的機械能總量為什么會減小呢?
學生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鐵鎖在運動的過程中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導致機械能的總量減小
大量的實驗表明: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是不變的即機械能守恒
注意:實際生活中,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機械能總和減小
三、鞏固提高:
發(fā)揮學生主動性,通過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規(guī)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出它們相互轉化的具體事例:
教師引導:奧運賽場上的蹦床比賽、射箭比賽用的弓,蹦極游戲、兒時的玩具:彈弓、玩具不倒翁等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應用實例:
風能和水能的利用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它具有動能,通過風機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動能又用來發(fā)電等。
水在高處有重力勢能,在從高處落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就會轉化成水的動能,流動的水通過沖擊水力發(fā)電機的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進而帶動水力發(fā)電機發(fā)電供人類來使用。
四、拓展延伸:
1、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機械能轉化
2、課后作業(yè)
3、提問學生:說說我國有哪些水電站?(三峽葛洲壩等)拓展考察學生認知能力。
五、教后記
物理下冊教案2
第七章 力
第1節(jié) 力
整體設計
生活中力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學生在學習本章之前已經有大量關于力的“概念”的認識,學生似乎對力是很熟悉的,但力是一個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物理內涵,有豐富的物理內容。因此教學中要使學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從學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產實例為基礎,讓學生從感覺力的作用效果人手,通過探究活動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一概念。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力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教學要求不宜過高,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會逐步深化。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舉例、分析、討論,概括出以下三個有關力的實質性的內容:
(1)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所產生的效果: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物體的形狀。
科學歸納就是要對各種不同的事物進行認真觀察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和共性。力的概念的形成就是科學歸納的一個好案例。本節(jié)的重點是對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學活動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分析,發(fā)現(xiàn)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形狀發(fā)生改變時,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從而得出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和形狀改變的原因。本節(jié)的難點是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教學中引導學生歸納時,可以對歸納的方法進行一些點撥和提示,也可以在形成力的概念之前先做一些鋪墊。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3、知道力的三要素,會作力的示意圖;4、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圖片或生活、生產中的力現(xiàn)象,以及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從而認識力的作用效果;2、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3、通過探究活動感悟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和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2、在經歷從許多與力相關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中歸納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和歸納能力;3、通過作力的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嚴謹、規(guī)范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1、認識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以及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學生實驗、小組合作學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彈簧、磁鐵、小鐵球、鐵塊、小車、多媒體等。
學生準備:旱冰鞋、氣球、橡皮筋、水桶。
導入新課 問題導入
1、分組實驗:每組同學吹好氣球,怎樣使它破裂?學生列舉的辦法有很多:扎、擠、吹……
2、生活中什么時候用了力?事例:背書包、提重物、蹬自行車……
3、請同學們拍桌子、兩手互拍、掰手腕、拉橡皮筋……體會一下施力和受力的感覺。你對力產生了什么認識?
情景導入 用多媒體設備投影下列圖片,并提出思考問題,幾個情景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上述事例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在力的現(xiàn)象中,會涉及幾個物體?發(fā)生力的作用時兩個物體是否必須接觸呢?
物理學中,人們常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認識和描述力。
推進新課
一、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學中所說的力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它。
。ㄒ唬┗顒优c探究探究要求:請用你桌上的器材,設計如下幾個活i動,然后觀察思考。
。ㄆ鞑臏蕚洌盒≤嚒⒋盆F、鋼球、彈簧、橡皮泥、氣球等)
1、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用力擠壓氣球,橡皮泥和氣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發(fā)生了什么改變?展示多媒體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在力的作用下,物體發(fā)生的變化。
(1)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ㄔ诶Φ淖饔孟拢瑥椈傻拈L度伸長;在壓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縮短)
物理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確地測量時間、距離,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儀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體會設計實驗、實驗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的總過程。
、.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科學態(tài)度和正確、實事求是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的嚴謹作風。
教學過程;
師:在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把銅絲作為斜面,讓滑輪滑下來)滑輪在前半程滑的快,還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師: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樣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時間,路程用刻度尺來測,時間要用表來測,那具體應測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們就要用實驗的方法測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從而來驗證斜坡上自由滾下的物體在前半程快還是后半程快。板書課題:平均速度的測量。
實驗器材可從實驗臺上選取。要求同學們以組為單位,先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畫出實驗表格,進行分組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論。請同學們拿出實驗報告,分組討論并完成實驗報告上的第4、第5項內容,時間為5分鐘。
拿出一組同學的實驗報告在展臺上展示。
師: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時間如何測量呢?生答。
總結:可以用總時間減去前半程的時間。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學知道呢?生答。
總結:很好,按一下開始計時,再按一下停止計時,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長針走一圈是30秒,長針走兩圈里面的短針走一格是一分鐘。我們會使用秒表了,下面就開始進行實驗并收集數(shù)據(jù),把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里。時間為10分鐘。開始:
實驗結束把一組同學的報告展示出來。
師:哪位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數(shù)據(jù)有什么問題沒有?
很好,長度測量的結果要有準確值和估計值,他們這一組同學沒有寫出估計值。長度測量寫出估計值的同學請舉手。你們的路程測得怎么不一樣呢?生答。你們是怎么測量的呢(找學生演示他們是如何測量木板的長度的)?我們通過這個實驗就驗證了,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來時,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們能比較出哪一組的小車滑的快嗎?不能,有什么辦法嗎?有同學說比速度,怎么比呢?請同學們完善你們的實驗方案,算出小車在斜面運動時全程的平均速度,時間為2分鐘。
再拿兩組實驗報告比較一下,哪一組小車滑的快。
【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確地測量路程、時間,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如何測出1路公共汽車從河師大到火車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業(yè)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塊手表,怎樣既方便又較正確地測出從你家門口到學校門口的路程?簡要說出測量步驟。
§2—1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習目標:1、知道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
2、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的傳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見的聲現(xiàn)象。
重、難點:(重)1、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過程的'探究。
(難)2、設計探究的實驗。
3、聲現(xiàn)象的分析、解釋。
關鍵:指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總結結論。
教學過程:
導學達標:
學生觀看第一部分錄像——各種各樣的聲音。引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
1、聲音的產生
演示實驗:(1)、敲打音叉——音叉振動,發(fā)聲。
(2)、握住振動的音叉,聲音馬上停止。
(3)、放一段聲音的錄像。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4)、擴展:錄制聲音
2、聲音的傳播:
(1)、得出:固體、氣體可以傳播聲音。
(2)、實驗14頁圖1-4示:得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指導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
學生活動:月球上的宇航員如何交談?
學生活動:如何證明液體可以傳聲?
(3)、聲波:利用錄像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聲波?同水波進行對比。
3、聲速:不同介質中的聲速是不同的。
學生活動:(1)、看15頁的表格內容
(2)、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中的速度誰快?
15℃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學生活動:對著遠處的高山喊可以聽到回聲,為什么在教室里講話聽不回聲?
4、回聲:聲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結:
小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目標,強調重、難點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本節(jié)內容,因內容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課外練習。
四、課后活動:
動手動腦:1、2、3題。
教學后記:
在課堂上對聲音的知識不能擴展太多,這只是聲音的第一節(jié)課,可降低難點。
要測一測學生的接受情況。
物理下冊教案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定滑輪和動滑輪。
2.知道使用滑輪的好處,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作用。
3.會根據(jù)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會根據(jù)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4.掌握滑輪組的規(guī)律及公式,能應用做題。
1.2過程與方法 :
1、經歷“探究滑輪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點”過程,運用實驗歸納法得出結論。
2、通過將定滑輪抽象成等臂杠桿、將動滑輪抽象成省力杠桿的過程,感受建模的科學方法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真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shù)乃季S習慣
2.通過了解簡單機械的應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1.理解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
2.會根據(jù)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會根據(jù)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3.掌握滑輪組的規(guī)律及公式,能應用做題。
2.2 教學難點
1.會根據(jù)滑輪的掛線判斷省力情況,會根據(jù)要求正確組裝滑輪組
2.掌握滑輪組的規(guī)律及公式,能應用做題
教學工具
彈簧秤、鉤碼、動滑輪、定滑輪、繩、小木塊
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定滑輪在生產、生活中比較常見,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時就要用到滑輪。目的就是要改變動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國旗升到旗桿頂。
生活中的定滑輪:旗桿的頂端、起重機、打樁機等。
6.2 新知介紹
【師】情景創(chuàng)設:
工人要裝修三樓的房子,他們需要把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工人甲在底樓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樓。他們都想利用一根繩子和一只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該怎么使用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該怎么使用滑輪,將貨物從地面運到三樓?
【生】可以用滑輪。
【師】那么用什么滑輪呢?我們剛看到的升國旗,是人站在地面上,把國旗升到上面去了,那么剛剛說的,如果人也在上面呢,這個時候怎么把貨物運到上面呢?
所以我們不能用定滑輪,但是可以使用動滑輪。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滑輪的幾種類型:
1 定滑輪
、俣x: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
、趯嵸|:定滑輪的實質是:等臂杠桿。
、厶攸c: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軐硐氲亩ɑ(不計輪軸間摩擦)F=G。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 (或速度vF)=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師】探究使用定滑輪的特點
1.按右下圖所示方式組裝定滑輪。
2.在它的左側掛鉤碼,右側豎直向下拉彈簧測力計,觀察比較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彈簧測力計拉力的方向,再進行觀察和比較。
4.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
5.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師】綜上,定滑輪的好處就是能改變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那么現(xiàn)在,如果沿著不同方向拉繩子,一樣可以將物體勻速舉高,那么力的大小會一樣嗎?
【生】通過分析力臂,在斜拉的時候,力臂仍然是等于滑輪半徑,所以力臂不變,力也不變。
【師】結論:
定滑輪特點:①F=G,即不省力,也不費力;②s=h,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③作用:改變用力的方向,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的杠桿。
2.動滑輪
【板書】
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趯嵸|:動滑輪的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芾硐氲膭踊(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 F=1/2G;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F=1/2(G物+G動)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vF)=2倍的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vG)。
【師】生活中的動滑輪:起重機、打樁機等。
探究使用動畫滑輪的特點
1.按右圖所示方式組裝動滑輪。
2.豎直向上拉彈簧測力計,使鉤碼保持平衡態(tài),讀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并思考這個示數(shù)與鉤碼所受重力的關系。(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3.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重做上述實驗,進行觀察和比較。
4.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是:
【板書】動滑輪實質上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桿
動滑輪:①F=G/2,即使用動滑輪省一半力;②s=2h,即動力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兩倍,動滑輪是一種費距離的機械;③不改變力的方向
分析:當提起重物的時候,支點在哪里?
在繩子和輪接觸的地方這是動力作用線,這是阻力作用線,(邊講邊用手比劃)把動力臂和阻力臂畫出來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為動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為阻力臂。(先用手比劃)動力臂等于直徑,阻力臂等于半徑,即l1=2l2。
3 滑輪組
【師】我們已經學過了定滑輪與動滑輪,生活中的吊車(下左圖)其實就是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其示意圖如下右圖。
【師】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動滑輪由兩根繩子共同承擔重物,因此每根繩子各承擔物重的一半。定滑輪的好處是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動滑輪的好處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變動力的方向,怎么辦呢?
【生】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我們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稱它們?yōu)榛喗M。
【板書】定義: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組合裝置稱為滑輪組。
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1.確定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shù)n的方法
在動滑輪與定滑輪之間畫一條虛線,將它們隔離開,只計算繞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shù)。
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1/nf物。
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1/n(f物+f動)。
2.拉力通過的距離s與物體移動高度h的關系
利用滑輪組提起物體時,動力F通過的距離s與物體被提高的高度h的關系是s=nh(n表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
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動的速度VG。
3.省力情況的確定方法
1)滑輪豎放時,在不考慮摩擦及動滑輪受到的重力的情況下,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根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重物的幾分之一。
2)滑輪組橫放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拉著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大小就是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幾分之一。不計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時,F(xiàn)= f物,此時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與物體移動的距離S物的關系為:S=nS物
4.組裝和設計滑輪組
【板書】由省力情況判定繩的固定端位置
1. 利用F= G總,求出承擔總重的繩子股數(shù)n,然后根據(jù)“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2. 判定繩子固定端位置:n為偶數(shù),則繩子固定在定滑輪上;n為奇數(shù),則繩子固定在動滑輪上
3. 動滑輪個數(shù)為N,和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shù)為n=2N或n=2N+1時,使用的動力最小,即最省力
課后小結
定滑輪特點:
、貴=G,即不省力,也不費力;
②s=h,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圩饔茫焊淖冇昧Φ姆较,定滑輪實質是一個等臂的杠桿。
動滑輪特點:
、貴=G/2,即使用動滑輪省一半力;
、趕=2h,即動力移動的距離是物體移動距離的兩倍,動滑輪是一種費距離的機械;
③不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特點:將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組合裝置。
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利用滑輪組提起物體時,動力F通過的距離s與物體被提高的高度h的關系是s=nh(n表示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
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動的速度vG
物理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簡單的磁現(xiàn)象。
2、通過實驗,認識磁極和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3、知道什么是磁化。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指南針,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激發(fā)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磁化現(xiàn)象。
教具準備:銅棒、鐵棒、鐵屑、玻璃板、條形磁體、細線、鐵釘.鋼針、多媒體課件。
新課引入:播種季節(jié),小明的爸爸有一件很頭疼的事情,就是他家的種子中混有一些雜草的種子.但兩種種子在外表面上是不同的,農作物的種子比較光滑,不易吸附小顆粒物,而雜草的種子表面有許多絨毛,能夠吸附靠近它的小顆粒物.怎么把它們很快分離?正在束手無策的時候,機靈的小明很快利用一些鐵屑和一塊磁鐵就把種子和雜草的種子分離開來?你能說出他是怎么做的嗎?其中所含的物理道理是什么?從中導入新課。
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幾個磁概念
活動1:如圖所示為兩個外形完全相同的鐵棒和銅棒,小組之間交流、討論,如何將它們區(qū)分開?
活動2:小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有不同方案的加以補充。
總結:將它們分別靠近磁鐵,看能否被吸引,能夠被吸引的為鐵棒,不能夠被吸引的為銅棒。
歸納總結:
磁性:能夠吸引鐵鈷鎳這類物質的性質稱為磁性。
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稱為磁體。
歸納總結:
。1)磁體上的不同位置,磁性強弱不同;
。2)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為磁極。磁體上有兩個磁極。指北的為北極(N極)、指南的為南極(S極)。
。3)磁體具有南北指向性。
知識拓寬: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是利用磁體的磁極具有指向性制成的,最早的指南儀叫司南。
活動5:教師按照如圖所示給學生演示,讓學生說出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交流、討論所闡明的物理問題。
歸納總結: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典例剖析為了得出條形磁鐵的磁性兩端強、中間弱的特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各自設計了一個實驗,其中能達到目標的是:
A、將實驗中的條形磁鐵平移靠近三顆小鐵球
B、將實驗中的兩根條形磁鐵相互平移靠近
C、將實驗中的'條形磁鐵從掛有鐵塊的彈簧秤下向右移動
D、將實驗中放在一堆大頭針的條形磁鐵提起
【自主解答】
【方法歸納】(1)條形磁鐵的磁性兩端最強,中間最弱,為了判斷這個特點,可以用兩端和中間部分吸引其它磁性材料進行判斷。(2)磁鐵磁性強弱無法直接觀察,要通過磁鐵對磁性材料的作用來反映,這是一種轉換法。
探究點二磁化
演示1:拿兩個同樣大小的鐵釘去靠近磁鐵的某一極時,兩鐵釘?shù)囊欢吮晃,讓學生觀察兩個鐵釘?shù)呐帕星闆r,試解釋這一現(xiàn)象。
演示2:如圖所示,AB為一鋼針,拿一條形磁鐵用圖中所示的方式進行摩擦,摩擦后,讓其鋼針再接觸鐵屑,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解釋這一現(xiàn)象。鋼針如果是磁體,能否判斷出它的磁極?
。盒〗M之間討論、交流,闡明自己的觀點,不同意見的小組,再補充闡明。
歸納總結:
(1)當鐵釘靠近磁鐵時,鐵釘會在磁鐵磁場的作用下被磁化,被磁化后的鐵釘,其上端均為S極(與磁鐵的N極異名),則下端均為N極,由于同名磁極互相排斥,所以就會張開。
。2)拿磁體的N極在鋼針上從左向右摩擦,相當于把部分小磁元方向調整至最終被N極吸引的方向,B應為S極,A是N極。
歸納總結:
。1)我們把像鋼棒一樣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做磁化。
。2)磁化的結果是磁化出異名磁極。
板書設計
第1課時簡單的磁現(xiàn)象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用生活中分種子為問題情景導入,讓學生分析原因引入本節(jié)磁現(xiàn)象。在授課的過程中,我通過大量的實驗,給學生演示,讓學生在體驗、和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過程中得出幾個磁概念。磁極間的相互作用的實驗探究使學生通過磁極間的自由組合,和對結論的分析歸納,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關于磁性,教師補充除鐵以外的鈷、鎳這些鐵磁性物質,使學生認識更完善。常見的磁體采用多媒體展示更形象直觀。磁化以兩個演示實驗導入,讓學生采用手邊的器材找到使物體的磁性由無到有的方法:接觸和靠近磁體或在磁體上沿某一方向摩擦。從演示實驗中得出磁化的概念和特點。
物理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道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實驗的目的、方法和結論。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
3.會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計算有關浮力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難點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
一、復習提問:
1.浮力是怎樣產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
2.如何用彈簧秤測出浸沒在水中的鐵塊所受浮力的大小。要求學生說出方法,并進行實驗,說出結果。
3.物體的浮沉條件是什么?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是什么?
二、進行新課
1.引言:我們已經學習了浮力產生的原因。下面來研究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下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這一問題。
2.阿基米德原理。
學生實驗:實驗1。
、俸喗橐缢氖褂茫簩⑺谷胍缢校娴竭_溢水口。將物體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體排開的這部分水從溢水口流出。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體積和浸入水中物體的體積相等。
、诎幢竟(jié)課文實驗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凈,不要有水。
、蹖⑺鶞y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課上出示寫好的小黑板)并寫出實驗結論。
資源庫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軐W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說明:如果換用其他液體來做上述實驗,結論也是一樣。即使物體不是浸沒,而是一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學生實驗本節(jié)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有什么關系?
、趯嶒灢襟E按課本12-7進行
③將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并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
資源庫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軐W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菘偨Y:
幾個實驗小組分別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教師總結得出:漂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
說明:實驗表明,木塊漂浮在其他液體表面上時,它受到的浮力也等于木塊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4.教師總結以上實驗結論,并指出這是由20xx多年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書:“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教師說明: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計算浮力大小的數(shù)學表達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紹各物理量及單位:并板書:“F浮=G排液=ρ液·g·V排”
指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強調物體全浸(浸沒)在液體中時V排等于物體的體積,部分浸入液體時,V排小于物體的體積。
例1:A、B兩個金屬塊的體積相等,哪個受到的浮力大?
教師啟發(fā)學生回答:
由于,F(xiàn)浮=G排液=ρ液·g·V排,A、B浸入同一容器中的液體,ρ液相同,但,VB排>VA排,所以FB浮>FA浮,B受到的浮力大。
例2:本節(jié)課本中的例題。
提醒學生注意:(1)認真審題、弄清已知條件和所求的物理量。
(2)確定使用的物理公式,理解公式中每個符號所代表的物理量。在相同的物理量符號右下角寫清角標,以示區(qū)分:
(3)解題過程要規(guī)范。
5.教師講述: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體積是1米3的氫氣球,在空氣中受到的浮力等于這個氣球排開的空氣受到的重力。
板書:“2.阿基米德原理也適用于氣體。
浸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氣體受到的重力!
②按本節(jié)課文實驗進行實驗。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燒杯”。教師簡介實驗步驟。說明注意事項:用細線把石塊拴牢。石塊浸沒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塊觸及杯底或杯壁。接水的小桶要干凈,不要有水。
、蹖⑺鶞y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課上出示寫好的小黑板)并寫出實驗結論。
資源庫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⑤總結:
由幾個實驗小組匯報實驗記錄和結果。
總結得出:浸沒在水中的石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相等。
說明:如果換用其他液體來做上述實驗,結論也是一樣。即使物體不是浸沒,而是一部分體積浸入液體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3.學生實驗本節(jié)課文中的實驗2。
①明確實驗目的:浮在水上的木塊受到的浮力跟它排開的水重有什么關系?
②實驗步驟按課本12-7進行
、蹖嶒灁(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并寫出結論。(出示課前寫好的小黑板)
物理下冊教案7
—、活動:
探究影響物體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
1.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
2.提出猜想
1.設計實驗
2.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得出結論
5.交流與評價
二、判斷重力的方向
三、重力勢能
四、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討論圖8-12至圖8-14提出的問題,找出其共同原因是地球對物體的吸引作用,引出重力的概念。
根據(jù)圖8-15介紹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重力的方法
提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
指導學生對實驗方案進一步修正。
結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它的質量成正比。
關系式:G=mg
g=9.8N/kg
對學生的探究結果給予一定的評價
例題:質量是450g的物體所受重力是多大?
通過演示課本圖8-17實驗,讓學生明確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演示被舉高的物體在下落過程中能對其它物體做功,而具有重力勢能參與體驗,參與討論。
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所受的重力,并正確讀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
猜想1:可能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猜想2: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3:……
根據(jù)所提供的器材設計一個簡易實驗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小組交流探究結果
已知:m=450g=0.45kg
求:G=?
解G=mg=0.45kg×9.8N/kg=4.41N
答:物體所受的重力是4.41N.
體驗豎直方向是與水平面垂直,與斜面不垂直
物理下冊教案8
聲的利用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現(xiàn)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xiàn)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
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xiàn)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xiàn)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yè):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物理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了解沸騰現(xiàn)象,知道什么是沸點。
3、知道蒸發(fā)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
重、難點:
1、蒸發(fā)、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xiàn)象。
教學器材:
燒杯、水、溫度計、酒精燈、鐵架臺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xxxx熱。物質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的過程叫xxx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guī)律是什么?
3、晶體溫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tài)是什么?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提出問題
。ǎO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ǎM行試驗
數(shù)據(jù)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shù)據(jù)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guī)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沸騰,沸騰時溫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fā):
。1)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
。2)蒸發(fā)只發(fā)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fā)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fā)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ㄆ膬煞N方式)
5、液化(放熱):
舉例說明:降低溫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溫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結:
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液化、汽化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
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物理下冊教案10
教材分析:重力的知識對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本節(jié)由“重力的由來,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點”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學生必須經歷感知描繪和測量等過程,最終形成對重力的整體認識,同時,這又對第一節(jié)認識力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培養(yǎng)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培養(yǎng)一定的實驗能力,利用數(shù)學模型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3.通過了解重垂線及重心的應用,培養(yǎng)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xiàn)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課堂上的觀察分析活動,養(yǎng)成善于觀察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2.通過了解生活實際中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強學習物理、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3. 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養(yǎng)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
重力的方向,通過觀察分析明確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彈簧測力計 刻度尺 細線 小石塊
教學方法 實驗法 圖像法 歸納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觀察實驗導入新課(展示ppt課件)
思考圖片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1.學生實驗一:
用手拉住用繩子系住的鐵塊,使鐵塊在空中 做勻速圓周運動。手有什么感受
學生分組實驗,討論交流
小石頭在繩子的拉力的作用下不遠離開,手感覺到繩子的拉力的作用
2.你還能舉出幾個例子來證明重力的存在嗎?
學生舉例
3.如果沒有重力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重力(展示ppt課件)
1.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產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重力的施力物體是什么?
3.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三、重力的大小
1.依照生活經驗思考重力大小的相關因素:(展示ppt4)
思考:物體的重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2.實驗探究重力大小的相關因素:(展示ppt5——展示ppt7)
大量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用什么工具測量重力?
彈簧測力計
如何測量重力的大?
把已知質量的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鉤碼所受的重力大小。
3、學生分組實驗二
逐次增掛鉤碼,分別測出它們所受重力,并記錄在表格中
質量 m/kg 0.05 0.1 0.15 0.2 0.25 0.3
重力 G/N 0.5 1 1.5 2 2.5 3
4、學生作圖象討論分析總結:
結論:物體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
物重跟質量的比約等于_______。
四.重力的計算(展示ppt課件)
1.計算公式及意義的理解:
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2. g= 9.8 N/kg。它表示質量為1 kg 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為計算方便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 =10 N/kg
3.例題選講(展示ppt9)
4. g= 9.8 N/kg。它表示質量為1 kg 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為計算方便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 =10 N/kg
例題1.一塊質量為0.5千克的冰,它所受的重力為________N.若它遇熱熔化成水,水受到的重力將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例題2. 一輛汽車的質量是3 t,則這輛汽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10 N/kg)
分析:已知:m=3 t=3 000 kg g=10 N/kg 求:G
解:汽車的重力
G = mg=3×103 kg×10 N/kg=3×104N
答:質量為3 t的汽車重力是3×104 N。
五、重力的`方向(展示ppt課件)
觀察圖片并思考:重力的方向是如何描述的?
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力方豎直向下向的應用:(展示ppt11)
鉛垂線水平儀等
3、思考想想議議問題:(展示ppt12)
我們平時說的“下”,到底指的是什么方向?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指向地心
六、重心(展示ppt課件)
1、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圖片略)
2、質地均勻形狀規(guī)則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注意: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就在物體上。
練習:畫出下面物體的重力的示意圖(展示ppt課件)
七、重力的由來 (展示ppt課件)
1.牛頓研究后提出: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
注意:重力和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不是一回事。即重力不等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
八、課堂小結(展示ppt課件)
重力的定義,大小,方向,作用點,由來。
九、鞏固練習
教材后練習題
十、板書設計:
、濉⒅亓Χx及物理符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㈡、重力產生的原因:地球的吸引.
1、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重力不是地球的吸引力。
2、地球表面及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大小
1、計算公式及意義的理解:
2、物體所受的重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3、 g= 9.8 N/kg。它表示質量為1 kg 的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為計算方便在粗略計算時可取g =10 N/kg
、琛⒅亓Φ姆较
1、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2、重力方豎直向下向的應用:
鉛垂線水平儀等
㈤、重心:重力的作用點叫重心
㈥、重力的由來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
十一、教學反思 :
在學習了力和力的測量基本概念后,來學習重力這種常見的力。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覺學生對重力的現(xiàn)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接受重力的概念不難。 重力也是力的一種,要從力的三要素來理解這個力,教材上面的這部分內容不多,我就另外舉例,尤其還是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豐富學生的視野,使他們對重力了解更深刻。
或 G=mg
展開更多
收起↑
物理下冊教案11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能分析簡單情況下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2) 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兩種作用效果;
(4)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演示、講解、討論與分析過程。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以及物體間力的相互性。
演示實驗:手握握力計、折彎銅條、棒擊小球、彈簧拉鉤碼。以上實驗可用投影儀展示,以利于學生觀察。
引導學生記錄,分析情況。提問:以上實驗都有哪些特點?你們還能舉出哪些這樣的例子?觀察老師演示實驗,觀察投影儀展示試驗情況。引導學生討論得出結果:以上實驗都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它們有的外形發(fā)生了變化,有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學生再舉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運動員舉重、踢足球、拉車、折樹枝 ……通過觀看實驗與學生討論發(fā)言,使學生明白: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學生明白力的概念。帶領學生總結上面實驗,對實驗結果以及學生舉例結果進行歸類。學生對上面實驗結果進行總結歸類,最后歸于兩類:一種是物體的外形發(fā)生了變化,另一種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老師對學生的結果進行總結: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伸長、縮短、彎曲、扭轉等),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動到靜、靜到動、 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變等)。提問:你們還能舉出哪些形變的例子,以及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例子?形變例子:擠壓氣球(變扁)、拉長彈簧(伸長)、折彎銅條(彎曲)、扭轉塑料尺(扭轉) …… 運動狀態(tài)改變:踢球(靜到動)、守門員撲球(動到靜)、火車剎車(快到慢)、火車啟動(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變) ……演示實驗:帶有橡膠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裝滿水,手握,水上升。提問:瓶子是不是發(fā)生了形變?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得出結論:瓶子發(fā)生了形變。老師總結:生活中有很多形變很微小,用肉眼觀察不到。學生對形變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
(1)磁鐵吸引鐵釘;
(2)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吸引紙屑。
請學生觀察,思考討論。提問:以上兩個實驗有什么共同特點?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分析得出結果:
以上實驗中兩物體之間都沒有接觸。老師總結: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fā)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fā)生力的作用。
提問:你們還能舉出哪些這樣的例子?學生舉例:有些衣服吸引毛發(fā),在毛發(fā)上摩擦過的塑料尺同樣吸引紙屑 ……老師演示實驗:木板上有一鐵釘,木板后有一磁鐵(隱藏),移動磁鐵,鐵釘運動。提問:鐵釘為什么會運動?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分析得出結果:鐵釘運動是因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測 ( 木板后有磁鐵 )。老師肯定學生的猜測,總結:當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必然有物體對它施加了這個作用。學生知道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教材圖8-1-1中誰是受力物體?誰是施力物體?學生通過分析,對施力物體及受力物體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老師做實驗:
(1) 彈簧拉鉤碼。
多媒體放映:
(2) 小車撞擊繃緊的橡皮筋。
(3) 兩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
帶領學生討論、分析。提問:誰是施力物體?誰是受力物體?觀看實驗:彈簧拉鉤碼時自身也被拉長;小車撞擊橡皮筋時自身運動方向改變;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當彈簧是施力物體時,鉤碼是受力物體,反之,當鉤碼是施力物體時,彈簧是受力物體。其他也是這樣。老師通過大量實例使學生明白:兩物體發(fā)生力的作用時,每一個物體即是受力物,同時又是施力物。它們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對出現(xiàn)的。 學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通過觀看實驗、投影、錄像、思考、討論、交流。使學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兩種作用效果!鞍l(fā)展空間”中的練習
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力的作用的現(xiàn)象做一個調查。通過調查,使學生認識到身邊力的現(xiàn)象的普遍,同時將自己在課堂學到的物理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增加其對物理科學的興趣。
教學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的過程。探索是經過某些活動完成的,教師的教學過程應當是設計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本節(jié)可通過設計觀看有關力的作用的演示實驗、錄像以及學生自己動手的活動,提高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觀察中思考、學習。學生的課堂反應積極主動,學習輕松活潑,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物理下冊教案12
初二物理下冊第八章:電和磁知識點
課程標準的要求:
1.能用語言.文字和圖表描述常見物質的物理特征.
2.能用實驗證實電磁相互作用.
3.通過實驗,探究通電螺線管外部磁場的方向.
4.通過實驗,了解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會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及磁場的方向都有關.
5.通過實驗,探究導體在磁場中運動時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全章內容概述:
1.磁場 磁場及磁感線的概念.
2.電生磁 電流周圍的磁場及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是什么樣的?
3.電磁繼電器 揚聲器 如何用小電流控制大電流,低電壓控制高電壓?揚聲器是怎樣工作的?
4.電動機 影響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的有關因素,電動機的換向器的作用,電動機和人類生活的關系.
5.磁生電 什么情況下磁生電?什么是交流電?
教材內容分析及建議
本章內容是電磁的基礎,應重視學生的感悟與實驗,重視實際利用,重視與生產生活的聯(lián)系,以學生的動手動腦來體會:學習物理有用。注意指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學習探究物理奧秘的方法。
章首圖:它是一幅激光圖片。它是地磁場使得來自太陽的高速粒子飛向地球的兩極,與空氣中分子原子作用形成絢麗的極光。教師可引導學生齊讀章首語,通過閱讀可以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研究磁場的問題中來。
初二物理下冊第八章電和磁:第一節(jié) 磁場
本節(jié)的'重點是磁場及磁感線。教材通過從古代歷史入手,即中國人利用手中羅盤在公元843年,開辟了從浙江溫州到達日本嘉值島的航線。導出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指南針。讓學生通過閱讀指南針的發(fā)明,來進一步明白指南針的作用。
關于磁現(xiàn)象學生是比較熟悉的,雖然對場比較陌生,但對身邊有磁場的物體都比較熟悉,尤其對讀過小學自然的同學來學習這部分內容,相當于是復習的性質。教師可通過讓學生閱讀磁現(xiàn)象有關內容及想想議議來學習。讓他們自我閱讀、看圖填空,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興趣。
磁場:教材先給出了磁場定義,接著讓學生通過想想做做的實驗探究來研究磁體的磁極,感知磁體周圍的磁場、磁場的方向。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感知條形磁體的磁場的分布。通過P48 圖⒏1-6 ⒏1-7 類比聯(lián)想找出磁感線分布規(guī)律。
地磁場:學生通過前面的實驗不難發(fā)現(xiàn)小磁針靜止的指向的規(guī)律性不易推斷出周圍有磁場對它的作用,即地磁場教材中明確指出了地理地磁兩極并不重合。至于地磁場產生的原因還是一個秘密,還沒有滿意的結果。教材把希望寄予在同學門身上
磁化:課標中雖沒有明確要求,單磁化內容在日常生活中多見,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安排了一個探究性的實驗,來研究磁化問題,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大致了解到使一根鋼針磁化的方法,后面又讓學生利用自己自制的磁化鋼針制作一個指南針,實驗容易成功。這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茖W世界可引導學生閱讀。
物理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道大氣有壓強;
2、知道大氣壓數(shù)值的測量方法以及估測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測量大氣壓的方法;
2、知道大氣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設計多種方法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2、測量大氣壓大小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導學案
教學方法
先學后教,學案導學,合作達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xiàn)象或故事在發(fā)生著:患有關節(jié)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xiàn)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fā)現(xiàn)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了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xiàn)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fā)現(xiàn)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一、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目標
1.引入:從生活走向物理。
我們生活在大氣“海洋”底層,其中,有許多看似意外卻是真實的現(xiàn)象或故事在發(fā)生著:患有關節(jié)炎的人會在陰雨天(氣壓明顯變化)感到疼痛;生活在高原處的人知道水加熱到80℃左右就沸騰了……
實驗演示: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請同學們猜測瓶子倒過來后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2.怎樣知道大氣有壓強?
演示:
(1)“被吸住”的乒乓球:將礦泉水瓶裝滿水后把一個乒乓球放在瓶口,用手按住乒乓球,瓶子倒過來后,松開按乒乓球的手,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想一想為什么?
。2)“覆杯實驗”:將玻璃杯裝滿水,用硬紙片蓋緊倒過來或朝向各個方向,你又看到了什么?
。3)“吸盤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用兩個吸盤相對用力擠壓,再往外側拉,你的感受怎樣?這是什么原因?
(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其原因。
(2)教師小結:大氣有壓強即大氣壓。
那么,你還能列舉哪些現(xiàn)象或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呢?師生共同舉例說明。
問:大氣壓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思考回答,也可做演示說明。如在“覆杯實驗”中將紙片朝向各個不同的方向,發(fā)現(xiàn)紙片不掉下來,從而得出: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說明:由實驗設疑,引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互相討論來認識大氣壓的存在和特點,并盡可能解決活動中碰到的問題]
3.怎樣測量大氣壓?
教師演示作鋪墊,學生觀察思考。
。1)先用玻璃杯裝滿水倒插入水槽中,再慢慢往上提(杯口不離開水面,下同),觀察杯中水是否充滿?接著換用量筒和細長玻璃管,重復上述過程。
(2)學生討論: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水總是充滿的?怎樣做才能使水不充滿呢?
經過討論之后,使學生認識到:水充滿的原因是由于大氣壓大于管中的水壓,只有管內水壓等于外界大氣壓時,把管子再加長的話,管內水面就不再上升充滿整個管子了,這時它的上方成了真空。
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大氣壓的思路:可以利用液體壓強間接測量大氣壓。但是由于水的密度太小,要求玻璃管太長,所以,人們就選擇了密度大的液體汞(水銀),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
學生閱讀:托里拆利實驗。
提問:(1)開始時,汞為什么會下降?什么時候停止下降?
。2)玻璃管內汞柱上方為什么是真空?
。3)如何計算大氣壓的值?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并強調:
P0=ρ汞gh=1atm=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學生閱讀:氣壓計并了解其作用。
動手做實驗,估測大氣壓。
學生討論可用哪些方法?(可以參考課本)
4.大氣壓與人類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1)學生閱讀相關內容,了解:大氣壓與天氣的關系;高壓鍋與宇航服。
。2)思考:我們生活在大氣層的底層,為什么沒有感到難受或被壓癟呢?再得出結論。
。3)實驗演示:液體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液體液面上方的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氣壓越小,沸點越低。
(五)小結
(1)大氣有壓強嗎?它有什么特點?你可以做哪些實驗來證明?你還可以列舉哪些事例說明大氣壓的存在?
。2)你會估測大氣壓嗎?有哪些方法?說一說。
。3)托里拆利實驗中,應注意的哪些問題?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值。
。4)大氣壓有什么應用?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jié)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二、總結梳理,內化目標
1、回顧本節(jié)學習內容
2、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物理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壓力,會畫壓力示意。
2.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3.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帕)。
4.經歷測量人體對地面壓強的過程,培養(yǎng)樂于和他人合作進行探究的團隊精神,初步掌握測量,計算,表達能力及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6.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定量計算。 教學設想 重點:通過探究知道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壓強定義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壓力的概念。會畫壓力示意。
教學教法
實驗探究式 教學準備 一端削尖的鉛筆、小桌子、沙盤等。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沒有:[出示釘]釘?shù)拿弊幼龅糜执笥制,而釘頭卻又尖又細;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卻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這些現(xiàn)象看起來簡單,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學道理卻是很深刻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就準備解決這些問題。
二 講授新課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對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為地面,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壓力,可見地面受到杯子的壓力,誰來畫一畫地面受到的`壓力?)同樣的道理,釘對墻面也有壓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塊對斜面也有壓力,請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學生板演)
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壓力,說明壓力的方向始終和接觸面相垂直。(學生觀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雖然我們知道了壓力的定義,但是壓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關呢,我們用實驗來探尋答案。
[實驗1]將壓力小桌正放入沙盤,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個重物,比較兩次小桌陷入沙盤的深度。(學生觀察)
壓力作用的效果和壓力大小有關。(學生回答)
[實驗2]將壓力小桌分別正放和反放入沙盤,比較兩次小桌陷入沙盤的深度。(學生觀察)
壓力作用的效果還和接觸面積大小有關。(學生回答)
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進了壓強的概念。
、哦x: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大。。
這一個概念就包含了壓力作用的兩個效果。
、乒剑簤簭=壓力/受力面積 p=F/S
受力面積是指作用的兩個物體接觸的那一部分面積。
、菃挝唬 牛/米2=帕斯卡 符號Pa
、任锢硪饬x:物體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
實際應用:
為什么坐沙發(fā)比板凳舒服?(學生回答)
在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可以減小壓強(例如拖拉機和坦克的履帶;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壓強(例如菜刀的刃;釘尖等)。
在受力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增大或減小壓力可以改變壓強(學生自己舉例子)。
三 小結:建立起正確的壓強概念;理解壓強公式,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估算;
結合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控制壓強。
四 相關學生練習:
1.關于壓力和壓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壓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B.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體的重力越大,對支持面的壓力一定越大 D.壓力大,壓強一定大
2.質量相同的正方體實心銅塊和鐵塊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較它們對桌面的壓強和壓力 () A.壓力相等,銅塊對桌面的壓強較大B.壓力相等,鐵塊對桌面的壓強較大 C.壓強相等,銅塊對桌面的壓力較大 D.壓強相等,鐵塊對桌面的壓力較大
3.下列事例中,能夠減小壓強的是 ( ) A.把書包帶做得寬些 B.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軟包裝飲料盒內,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細線切割濕軟的肥皂30 N的壓力作用在1 cm2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強是如果保持壓力不變,要產生5×105Pa的壓強,受力面積應是質量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腳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少?
物理下冊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
(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電阻與那些因素有關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
二、教學建議
。ㄒ唬、課前預習:
。ǘ⒄n內探究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電阻是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并且有大小之分,那么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讓我們來一起探究。
<一>、實驗探究,合作交流
閱讀14頁演示實驗,利用桌上的器材完成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探究問題:導體電阻的大小與橫截面積的關系。
設計實驗:
1你選擇的器材有:
2在實驗中通過什么現(xiàn)象判斷導體電阻的大?
3實驗步驟:(1)根據(jù)要求設計電路圖
。2)根據(jù)電路圖連接實物圖
(3)閉合開關,進行實驗
進行實驗并收集證據(jù):(各小組根據(jù)所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并做好記錄。)
分析論證:(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結論:
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是
評估:(請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回顧、分析)
<二>、整理反思,歸納梳理
<三>、當堂達標,反饋提升
【物理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物理下冊教案11-19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11-02
初二物理下冊教案7篇01-09
八年級下冊物理的教案01-31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01-31
八年級物理下冊《浮力》教案11-27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教案10-27
八年級下冊物理功教案08-26
物理教案高二年級下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