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5個部分: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tǒng)計。第八單元的數學廣角的內容屬于擴展學生數學思維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相應內容的復習。
總復習的編排注意突出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注意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達到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鞏固計算熟練程度的作用。
單元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課時安排: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P102、105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法、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筆算的方法;實際運用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礎知識
1、問:筆算加法和減法時我們應注意什么?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反饋,歸納小結。
4、鞏固練習,第105頁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筆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二、發(fā)展練習
1、完成105頁第2題。并抽幾題指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2、完成第4題:先估算再筆算。
先估算并說說估算的方法;再筆算。教師多面向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多給予他們輔導和機會,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3、□里能填幾。(補充練習題)
5□75754□
+□6-3□-3□+25
7□4□3□6□
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學生能填出幾種就幾種,都應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練習,讓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在體驗學習成功的同時發(fā)展思維的靈敏性,培養(yǎng)學習的自信心。
三、實際應用
1、完成107頁第10題。
學生先獨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繩:
小明
小紅
小東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幾下?
。2)、小明和小紅一共跳了幾下?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并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課本P69例2、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究立體圖形的形狀、位置關系和交換的過程,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和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fā)展形象思維。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難點:學生會辨認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觀察物體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一個圓柱和一個球(學具的大小應達到正對一個面看過去看不到其他面)。
請學生自己確定觀察的順序,輪流在不同的位置觀察上述立體圖形。
全班交流:
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正方體和球從不同的位置看上去都是一樣的;長方體和圓柱從不同的面看過去是不一樣的。
2、學習例3
教師出示圖片:正方形
有一個立體圖形,它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立體圖形是我們學過的,它有可能是什么呢?
學生猜測、交流
一個面是正方形,有可能是正方體;還有可能是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指導學生完成課本P70練習十六第2題。
2、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3、完成練習十六第5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課本第24頁練習四第5-8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鞏固對乘法的認識。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加法的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3+3+3+3()×()=()
2+2+2+2+2+2()×()=()
2、談話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乘法的認識,今天我們再上一節(jié)練習課?纯赐瑢W們掌握得怎樣。
二、練習
1、練習四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獨立完成練習四第6題,指名板演。
3、練習四第7題。
。1)出示第1小題圖,提問:每堆有幾根胡蘿卜?有幾堆?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提出:這道題是求幾個幾的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2)獨立完成第2小題,集體交流時提問:求一共多少個草莓就是幾個幾的和?為什么用乘法算?
4、練習四第8題
。1)出示第8題圖,提問:圖中畫了些什么?
。2)你能列出多少個乘法算式?學生獨立完成。
。3)集體交流,匯報結果,每一道乘法算式都要求學生說出是求幾個幾的和。
三、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板書設計:
練習四
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乘數×乘數=積
教學反思:
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的活動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新中得到新發(fā)現,獲取新知識,感受成功的喜悅,體會成長的快樂。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課本第79 ~ 80頁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
2、 培養(yǎng)學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滲透轉化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春游情景圖、多媒體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開火車
2、看圖列式,并說想法。
看看大家乘與除的本領學得都很不錯,今天我們就用乘與除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乘與除
二、新課探究
1、出示 “秋游”情景圖。
。1)請學生說說從情景圖中收集到的信息。
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在草地上野餐?)
生匯報師板書:8×3=24(人)
答:一共有24人在草地上野餐.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共有24人在野餐,誰能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一道除法應用題?四人一小組討論:
匯報:
、俨莸厣嫌24個小朋友在野餐,每組有3人,可以分成幾組?
列式:24÷3=8(組)
答:可以分成8組。
說意義:也就是求24里有幾個3?
、诓莸厣嫌24個小朋友在野餐,平均分成8組,每組有幾人?
列式:24÷8=3(人)
答:每組有3人.
說意義:表示把24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幾?
小結: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把一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所以說乘除法是一對好朋友.
3、題2
師:野餐開始了,小丁丁為了活躍氣氛出了一道有趣的應用題,請看大屏幕:
桌上有一本故事書和一本字典,故事書厚2厘米,子典厚8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書的幾倍?
(1)學生列式解答(強調求倍數)。
。2)師:如果要把這道除法應用題改編成一道乘法應用題,應怎樣改?
一本故事書厚2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書的4倍,一本字典厚多少厘米?
2×4=8(厘米)
想:2的4倍是8,所以2 ×4= 8
同一幅圖,我們編出了8是2的幾倍,2的4倍是幾,真聰明,那老師給你們一個愛的鼓勵。
生活中還有一些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你們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戰(zhàn)?
三、應用
1、出示題3
好,野餐之后,小朋友還帶來了飲料和面包,你們仔細看著三個壺,哪個最大?一起說。這個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老師也想到了一種方法,咱們來看一看,邊看邊想,你知道了什么?請你來說說你的發(fā)現。
。1)2壺茶可以倒?jié)M__個杯子?
算式:
。2)4個牛奶壺和3個橙汁壺哪個容量大?
看來我們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樣我們討論一下,結合剛才我們知道的那些數學信息,來想一想到底哪個壺的總量最大。
匯報:
4壺牛奶 4×2=8(杯)
3壺橙汁 3×4=12(杯)
因為:8杯〈 12杯
所以:3壺橙汁量多。
我們剛才把不一樣大小的壺轉化成了一樣的杯子,然后再進行比較,就能準確地比出誰多誰少。
2、出示題4
分完了飲料,咱們再來分面包,看看他們是怎么分的?
女生說:我們女生領18個面包
男生說:我們男生領4盒面包
現在比一比,是女生領的面包多還是男生領的面包多?這次我們獨立思考,看看到底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本子上試一試。(已完成的擊掌一次坐正)
①把盒轉化成個
4×6=24(個) 24個>18個
答:男生領的面包多。
②把個轉化成盒 18÷6=3(盒)
3(盒)<4盒
答:男生領的面包多。
一個用乘,一個用除,都比出了男生領的面包多,那么這兩種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把個變盒,把盒變個)。
小結:不管怎么比,都要把剛才不一樣的面包的個數和面包的盒數轉化成一樣的。因此,我們小朋友在進行比較時,如果不能直接比較,就要根據已知條件把它轉化成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然后再比,明白了嗎?
3、出示題5
小魚兒也來湊熱鬧,從這幅圖中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來說說看。
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條魚?你們會嗎?
6+7+8=21(條)這個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乘與除,你能用乘法計算嗎?(小組討論)
匯報:
① 把第3個魚缸里的魚多放一條魚給第1個魚缸。
3×7=21(條)
② 3×8-3=21(條)(乘減)
、 3×6+3=21(條)(乘加)
這三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
小結:當我們做不相同的'數時,你要想辦法把它轉化成相同的數,就能用乘法計算了。
四、拓展與提高
師:今天野餐后的節(jié)目是:跳長繩,請看大屏幕
。1)二(1)班有35名同學參加冬季早鍛煉。如果每9人一組跳長繩,一共可 以分成幾組?還剩幾人?
。2)如果剩下的同學每2人一組打乒乓球,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組?
反饋:
。1)35÷9=3(組)……8(人)
答:一共可以分成3組;還剩8人。
。2)8÷2=4(組)
答:一共可以分成4組。
。3)擺圓片驗證。
。ㄍㄟ^這道情景題的探究,讓學生體驗有余數的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妙用,也體會到乘、除法等運算恰到好處地運用是解題成功的關鍵)
四、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我會用乘與除編題目。
2、單位不一樣要化成統(tǒng)一的單位,再進行比較。
3、我會了乘加,乘減。
4、有的題目方法不一樣。
小朋友們的收獲真大,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數學問題希望我們小朋友做小小有心人,進一步的去發(fā)現這些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五、作業(yè):
略
六、板書設計:
乘與除
8×3=24(人) 24÷3=8(組) 24÷8=3(人)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組合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感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比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討論事物組合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簡單事物的組合規(guī)律。
難點:理解排列和組合的不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排列”。
用數字卡片能擺出幾個不同的`兩位數?
學生匯報:能擺出兩個不同的兩位數,是12和21。
(2)引出“組合”。
討論:如果說把這兩張卡片上的數字相加,和會有幾種?
學生討論匯報。
小結:因為是求兩張卡片的數字的和,調換位置和都要是3,得數只有一種。
這種不愛位置影響的方式叫“組合”。(板書:組合)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三個數的組合:5、7、9
出示教材例題2。
有3個數5、7、9,任意取其中兩個求和,得數有幾種?
、偻肋M行合作,一人擺卡,一人記錄。
②匯報自己的方法和結果預設。
③評議方法。
看哪種方法。
。2)比較“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擺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字可以擺出6個兩位數,求和時3個數卻只能求出3和,這是怎么回事?
小結:擺數與順序有關,擺數交換位置,就變成另一個數了,求和與順序無關,位置換一下求的和還是這兩個數,只能算一次。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打乒乓球。
①想一想:每兩個人打一場比賽,那么三個人至少要打幾場呢?分別是誰與誰比的?
、趯W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課件演示比賽方法。
小結: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組合。
。2)搭配衣服。
翻開課本第99頁,用連線的方式幫他們搭配衣服。(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會重復,不會遺漏。
。3)回家乘車付錢。
。4)教材98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大家都委愉快,同學們說說學到了哪些知識,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組合的區(qū)別嗎?
板書設計
組合
排列:1221相同:不重復、不遺漏,有序的思考方法
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慮順序
組合不要考慮順序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名稱,并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計算、比較等活動,讓學生經歷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除法橫式和除法豎式之間的關系,感受有余數的除法的多種表征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恰當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明白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之后進行教學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與橫式進行對比,了解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寫法,知道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稱,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重點:
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以及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難點:
對照操作過程,使學生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復習導入。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有余數的除法)
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內容。
。ㄔO計意圖: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了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明白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之后進行教學的。這里的復習,既是為了對舊知的鞏固,也是為了學生能夠銜接前后知識,為新知鋪墊。)
活動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課件出示例3: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
教師:請同學讀一讀,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學生讀題,說說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教師:“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每4根分一組”是什么意思?
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教師:那么結果會怎么樣呢?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方法?
學生暢談想法。(畫一畫,擺一擺等)
2、教師:現在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在小組里交流方法,看看結果都一樣嗎,其他同學是怎樣解決的。
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3、匯報結果。
預設1:采用畫一畫的方法。
教師:請用畫一畫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同學上來展示你的結果。
指名學生上臺展示,并說明是如何操作的,結果是怎樣的。
將小棒4個一組畫在一起,一共畫了3組,還剩1根。
預設2:采用擺一擺的方法。
教師:請用擺一擺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同學上來展示你的擺法。
指名學生上臺展示,并說明是如何操作的,結果是怎樣的。
先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就擺一組,一共擺了3組,還剩1根。
預設3:采用列式計算的方法。
教師:老師巡視的時候看到有同學用列式計算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請用列式計算方法的同學上來展示你的算式。
指名學生上臺展示算式。
13÷4=3(組)……1(根)
教師:你為什么想到列除法算式?(平均分)你能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嗎?算式中13、4、3、1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4:其他方法
教師: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指名學生展示,只要合理即可。
。ㄔO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不同的表征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三:教學除法豎式寫法和各部分含義。
1、教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可以分成3組,還剩1根。上一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用算式如何表示有余數的.除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用豎式該如何表示。
板書:除法豎式
2、教師黑板演示豎式計算過程。
先用直尺畫,在這個符號里寫被除數13,表示要分的13根小棒;外面左側寫除數4,表示每4根一組。
教師:剛才同學們把小棒分成了3組,這個“3”寫在哪里?
請同學們猜一猜,教師引導糾正,說一說為什么寫在個位上。(分成3組)
教師:13根小棒,分成3組,現在已經分掉了多少根?(12根)
讓學生體會,從豎式中我們可以用商乘除數,也就是3×4表示12。
教師:這個“12”寫在哪里?(寫在要分的13的下面,要求相同數位對齊。)
教師:從活動中我們知道,還剩1根小棒,想一想在豎式中如何表示。
教師演示畫 ,引導學生發(fā)現,13根小棒分掉12根后,用13-12正好表示剩余的1根小棒。
3、回顧梳理。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剛才是如何寫豎式的?對比除法算式13÷4=3(組)……1(根)看看豎式中每個數表示什么意思?小組里說一說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
。ㄔO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演示講解,結合分小棒的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及各部分表示的含義。除法橫式與豎式的比較,加深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理解。)
4、鞏固練習一。
完成教材第62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學生匯報交流。
活動四:遷移對比。
1、教師:如果我們有16根小棒,每4根一組,結果會怎么樣?豎式怎么寫?請同學們先動手分一分,然后寫出橫式和豎式。
小組里交流比較,再請學生上臺展示,說一說是如何想的,為什么這么寫?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正確的書寫方法。
2、教師:這道題和剛才的題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鞏固練習二。
完成教材第63頁做一做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學生匯報交流。
活動五:小結歸納。
教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背景】
為了進一步提高堂效率,提升學生學習力,逐步落實數學堂與“學習力”相結合的自學為主堂教學模式,提升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進步培養(yǎng)青年教師良好的教學能力。我們二年級數學組于XX年10月開展了全員賽活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教師努力及組內教師智慧,較能體現學校的主流教學模式,是一篇優(yōu)秀的案例。
【教材簡析】
本節(jié)的內容是數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例1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應用得很廣泛,是學生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這一數學思想方法時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
教材的例1通過2個卡片的排列順序不同,表示不同的兩位數,屬于排列知識,而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字卡片來排兩位數,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也有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益智游戲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處理了教材。整堂堅持從低年級兒童的實際與認知出發(fā),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這一教學理念,結合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經歷簡單的排列和組合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
2.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數字卡片。有關北京景色的、生字詞卡。
【課前預習】
預習數學書99頁,思考以下問題
1、用1、2兩個數字能擺出哪些兩位數?
2、用1、2、3這3個數字能擺出哪些兩位數?可以動手寫一寫。
3、想一想:你是怎么擺的,先擺什么,再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會不遺漏,不重復。
【教學過程】
1、合作探究排列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數學廣角樂園,數學廣角里給我們準備了這么多的闖關游戲,敢不敢試一試?(不怕)你們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們先來創(chuàng)第一關。
(出示:用數字卡片1、2、3可以擺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師:第一關,用數字卡片1、2、3可以擺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呢?
生匯報。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聽清要求。
同桌合作,一人擺數字卡片,一人把擺好的數記錄下來,寫好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實際操作,教師巡視。
板演反饋,同時匯報不同的擺法和想法。
無順序的匯報→正確的匯報→比較方法→學生說方法→師板書→起名稱
師:請把你寫出的兩位數讀出來(無序→正確,師板書,),比較一下誰的更全面一些?(提問其他的答案),為什么XX同學沒有完全擺對而這名同學卻擺得這么準呢?他有什么訣竅嗎?(生邊回答師邊數字板演示,并進行板書)
師:誰能給這個方法起一個名字呢?
誰還有其它的方法要介紹給大家?
象這樣因為數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組出了不同的兩位數,這樣的問題在數學上就叫排列。
師:大家都采用各種方法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真了不起啊!今后我們在排列數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順利過關,進入下一關
2、感知組合
師:同學們,第二關問題是:如果三個人握手,每兩個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師:大家看,我在和他握手,他也在和我握手,不管我們的位置如何變化只要我們的手不松開我們兩個人就是只握了一次手。
那三個人握手到底要握幾次?以小組為單位,組長記錄次數,其他三人演示,看看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師: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
。ò鍟故疚帐诌^程)
3、對比思考——追尋本質
師:老師現在有一個疑問,排數字卡片時用3個數可以擺出6個數,握手時3個同學卻只能握3次,都是3,為什么出現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結論:擺數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擺數可以交換位置,而握手交換位置沒用。
【反思】
本節(jié)體現了兩個特色
1、預設有效問題是進行數學思維的關鍵
“思”源于“問題”,要通過“問題解決”使兒童獲得知識、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發(fā)展,首先要有一個好“問題”。因為學生數學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及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在這節(jié)中,在每一個活動之前,教師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感興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呢?”、“三個人每兩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只有面對這樣的好“問題”,學生才能自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解決之中,才能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比較,對這些規(guī)律的觀察、感悟,對所得結論的描述、解釋。而這一過程又正是學生形成數學思考的過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有序思維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維的必要性就顯得猶為重要了。用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讓學生非常自然地、主動地進行猜數,并產生怎樣思考才能既不重復也不遺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用1、2、3寫(擺)兩位數”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寫(擺);交流討論,再說一說你是怎么寫(擺)的,它好在哪里?等問題,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著的數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后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得到了兩種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圖示法),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思考的價值并初步掌握方法。最后,抓住鼓勵表揚的握手游戲這一契機,突破教學的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們對其規(guī)律進行本質的探究,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排列與組合的不同。這里,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動,體會到思之要有“據”、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這不僅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更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
這節(jié)注重了排列組合的有序性,而對排列組合的合理性詮釋得還不夠到位。還有些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捕捉利用不夠及時到位等等。我想這在以后教學中還應多反思,多注意的。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信息收集。
2、圖式。
3、數學建模:加與減。
教學重難點
數學建模:加與減
教學過 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思考
1、引入(出示小貓撈魚圖)
師:貓媽媽準備請一些朋友到家中做客,它從魚缸里撈了一些魚出來,聰明的貓媽媽立刻想到了魚缸里的魚和桶里的魚之 間存在著數學問題。那么,魚缸里的魚和桶里的魚之間到底存在著哪些數學數學問題呢?老師請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后根據圖意口頭編應用題。你能編幾種就編幾種。
2、匯報交流:
A:魚缸里有17條魚,桶里有5條魚,魚缸中的 魚比桶中多幾條魚?(問題還可以問:桶中的魚比魚缸中少幾條?或魚缸中的魚與桶中的魚相差幾條?
師:哪些小朋友是這樣編的?你們和小巧編的是一樣的, 真不錯!小朋友 ,老師根據你們編的這道應用題,畫了線段圖。
建立圖式:
師:誰看懂了?誰愿意上臺指著線段圖說說圖意?(多請幾個)
師:再請大家將這道應用題與這幅線段圖結合起來看,要求魚缸中的'魚比桶中多幾條我們可以怎么想呢?(多請幾個)
建模匯報:魚缸里的條數-桶 里的條數=魚缸里比桶里多出的條數(出示)
算式:17 - 5 = 12(條)
答:魚缸中的魚比桶中多12條魚。
B:貓媽媽撈出了5條魚后,現在魚缸里還有17條魚,原來魚 缸里有幾條魚?
師:哪些小朋友是這樣編的?你們和小胖編的是一樣的,很好!大家想不想自己試著根據這道題畫畫線段圖?
嘗試畫線段圖匯報:
問:這題我們可以怎么想呢?
建模匯報:撈出的條數+魚缸里還有的條數=魚缸里原有的條數
算式:5 + 17 =22(條)
答:原來魚缸里有22條魚。
C:原來魚缸里有22條魚,貓媽媽 撈出一些后還剩17條,撈出幾條?
建模匯報:魚缸里原有的條數-魚缸里還有的條數=撈出的條數
D:原來魚缸里有22條魚,貓媽媽撈出5條后,魚缸里還有幾條?
建模匯報:魚缸里原有的條數-撈出的條數=魚缸里還有的條數
二、鞏固練習
先說說圖意,再列式解答。
白兔和灰兔共50只
阿姨今年27歲
選擇條件,補問題并解答。
A原來有19粒糖
B現在有9粒糖
C吃掉了10粒糖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42頁例1例2,試一試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在數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具準備:
12根小棒、8個圓片、學案、課件等。
教學重點:
經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過程: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動物王國里可熱鬧啦!讓我們跟著樂樂一家去郊游吧!
午餐時間,懂事的樂樂主動幫媽媽洗桃。他洗了6個桃,打算放在2個盤子里。你們猜樂樂會怎么放呢?
師:不著急,先請你們和同桌討論討論,看看誰想的分法多?
三種不同的分法。(并引導學生用規(guī)范語言表達)
把6個桃子分成2份,兩份都是3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5個
把6個桃子分成2份,一份2個,另一份4個
師:大家給出了三種分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我猜測,喜歡平均分的最多)
師:奇怪了,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第一種呢?
。ㄟ@樣公平、兩盤同樣多、都是3個、不多也不少)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添補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師:(指著另外兩種分法,問:那這兩種是平均分嗎?
生:不是。
師:為什么?
生:因為每份分得不一樣多。(找兩個學生回答)
師:也就是平均分必須要求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教師在同樣多的下面劃上著重號。
生齊讀2遍:每份分得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師:那剛才6個桃子我們是怎么平均分的?(每份分3個)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 教學案例《認識平均分》我們把這3個桃作為一份,圈起來,放在一個盤子里。(師每三個磁鐵外面加一個圈 ○○○ ○○○ )
師:樂樂的爺爺想給他出了個問題,6個桃子既然能平均分放到2個盤子里,還可以平均分放到幾個盤子里呢?(課件出示問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三維目標:
1、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意義,熟記口訣。并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難點
經歷編制8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生對口令。
三七()()十二五七()
2、搶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8的乘法口訣。
有一只快樂的小狗一蹦一跳地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它是怎樣跳的?
0 8 16它是怎樣跳的?自己填一填,說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據小狗連跳的情況,你能列出算式嗎?編出口訣嗎?想一想,把你編的口訣寫到練習本上。
匯報所編口訣,自由提問。
8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
2、快速記8的乘法口訣。
檢查口訣記憶情況,對口令、同桌接背,開火車背,正著背,倒著背。
完成書上80頁的填空。
三、拓展應用:
1、一只螃蟹八條腿,兩只螃蟹( )條腿,三只螃蟹( )條腿,四只螃蟹( )條腿,五只螃蟹( )條腿,六只螃蟹( )條腿,七只螃蟹( )條腿,八只螃蟹( )條腿。
2、口算比賽。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個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個茶杯?
4、( )×4=32 8×( )=56
( )×( )=24
5、開放題:出示183頁第十五題情景圖.
四、課后小結:
省略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復習表內除法。
2、鞏固除法的含義。
3、加深對除法兩種意義的理解。
2.教學重點/難點
乘除法含義的綜合運用
3.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標簽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說說你看到些什么?
生:回答。
師:小朋友們,這里面也蘊藏著許多數學問題。
師:今天我們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
二.探索與發(fā)現:
探究一:
1、()里最大能填幾?:
。1)師:同學讀一下題目要求,填一填下面的括號。
。ㄍ阑ハ嘟涣鳎
生匯報。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括號里最大能填幾,要根據表內乘法進行計算,要熟練背誦口訣。
。2)師:請一位小朋友說出其中一道題目的完成方法。
生回答。
探究二:
2、圈一圈,填一填。
。1)師:根據書上給出的圖片和下面的算式圈一圈,填一填。
生回答。
師:請你在圖上圈一圈。
生獨立完成。
探究三:
3、填括號。
師:同學們比比看,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生獨立完成。
師:45÷5+6=()4+9×6=()8-30÷6=()
這幾道題目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回答。
練習與鞏固提高:
1、先把乘法口訣填完整,再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師:我們一起先來回憶一下乘法口訣表。
集體背誦。
學生獨立完成。
找個別學生匯報回答。
2、在圈里填上“<”>”或“=”
師:看看誰是能夠全部填正確
生匯報。
3、看圖將一個數分拆為乘與加,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適的數。
師:請學生上臺圈一圈。
媒體演示學生完成的結果。
4、列式計算
師:讀題,讓學生說說每一道題目是怎樣思考的?
課堂小結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fā)現,不管是在做有余數除法,還是做分拆為乘與加,我們都要熟練運用乘法口訣。同時我們還要特別牢記,做有余數的除法,一定要注意余數要比除數小。
課后習題
四、課后作業(yè)
練習冊第42頁
提醒:
新學期軍訓、分班卷、課本同步試題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干什么?(數一共有幾只羊)
。3)他們都說了些什么?(有的說大概有100只,有的說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xù)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著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著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么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著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數是什么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紐扣)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紅色的紐扣有多少粒。綠色的.紐扣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么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說數字,再說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里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1.會編寫并熟記2的乘法口訣。
2.會用2的乘法口訣求積,能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2.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推算乘法口訣,掌握2的乘法口訣。
3.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4. 標簽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1、師:我們又來到了游樂場,看,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玩碰碰車呢?你會怎樣列式?
生:3×2=6(人)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就想2+2+2=6(個)
2、師:玩碰碰車的6個小朋友每人可得到游樂場贈送的2只氣球,他們共得到了幾只氣球?
生:6×2=12(只)
師: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生:想2+2+2+2+2+2=12(只)
或者:6×2=2×6=6+6=12(只)
師:做乘法時想加法,但有沒有更快的計算方法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2的乘法。
(出示課題)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
1、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和小青蛙玩跳遠的游戲。
看圖說一說,小青蛙是怎樣跳遠的?
動畫:小青蛙跳遠
生:從0開始,跳了3次,每次跳2小格,表示有3個2。
師:用算式可以怎樣來表示呢?
生:3×2=6
師:小青蛙繼續(xù)2格一跳,你能將小青蛙跳的情況照樣子記錄在數射線上嗎?
學生在書上24頁完成題1。
2、匯報
師:根據小青蛙跳遠的情況,用乘法算式來表示。
生:1×2=2
2×2=4
3×2=6
4×2=8
5×2=10
6×2=12
7×2=14
8×2=16
9×2=18
師:觀察這些乘法算式,它們之間有什么小秘密呢?
生:第一因數的加倍就是積。
師:原來2的乘法就是一個數的加倍。
探究二:
1、師:為了使計算更快、更準確,我們還可以編乘法口訣。
1×2=2
師:口訣怎么編呢?參考一下我們已經學過的乘法。
生:一二得二
師:還有哪個算式可以用“一二得二”這句口訣呢?
生:2×1=2
2、師:請同學們根據算式,編一編2的乘法口訣。(小組活動)
幾個2 交換
1個2 1×2=2 一二得二 2×1=2
2個2 2×2=2 二二得四 2×2=4
3個2 3×2=6 二三得六 2×3=15
4個2 4×2=8 二四得八 2×4=20
5個2 5×2=10 二五一十 2×5=10
6個2 6×2=12 二六十二 2×6=12
7個2 7×2=14 二七十四 2×7=14
8個2 8×2=16 二八十六 2×8=16
9個2 9×2=18 二九十八 2×9=18
師:為了讀起來順口,我們把比較小的因數放在前面讀。依據乘法口訣對應兩道乘法算式。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讀口訣, 再用你喜歡的方法熟記口訣。
(2)老師和你對口令。
(3)你和同桌對口令。
練習二
師:
(1)下列兩個乘法算式是用哪些乘法口訣來計算?
3×2=6(人)
6×2=12(只)
生:二三得六
二六十二
師:通過今天2的乘法的學習,我們又一次證實了除了用連加算式求積,用乘法口訣求積更快、更準確。
師:乘法口訣和乘法算式是一對形影不離好朋友。
(2)根據乘法口訣,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
二五一十
二九十八
二二得四
練習三
師:先獨立算一算,再在小組內交流 星號題。
* 0×2= 0=( )×2 0×2+2=
6×2= 10=( )×2 2×2+1=
7×2= 18=( )×2 3×2-5=
2×4= * 20=10×( ) 2×8-3=
師:0×2=,你是怎么考慮的?
師:20=10× 怎么考慮?
生:可以想已經學過的10的`乘法,2個10是20,2×10=20,它的交換題是10×2,所以橫線上填2.
可以想9×2=18,再多一個2就是20,10個2是20。
練習四
師:學會了2的乘法口訣,它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呢!
(1)2個櫻桃一串, 8串櫻桃共有幾個?
問:需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怎樣解決?
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是怎樣算的?
。}目告訴我們有8個2,可以用乘法計算。算式是8×2或者2×8。因為二八十六,所以8×2=16或者2×8=16。)
生:2×8=16(個)
答:一共有16個櫻桃。
(2)小胖要買7個冰淇淋,每個2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學生獨立完成。
生:7×2=14(元)
答:一共需要14元。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3)汽車到站,有2人下車,上車的人數是下車的4倍,這一站共有多少人上車?
生:2×4=8(人)
答:一共有8人上車。
師: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要先想清楚用什么方法,并且解答要完整,也就是要寫上單位名稱和答句。
拓展練習
師:在○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學生獨立完成。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匯報。
課堂小結
我們學會了編2的乘法口訣,知道了用乘法口訣計算,又快又準確。
2的乘法,其實就是與2相乘的另一個因數的加倍。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8、89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
。2)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測量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和合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測量實物。
教學難點:
掌握測量的方法。
教法學法:
嘗試指導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測量工具,長方形的紙,能輸入數據的統(tǒng)計表,學生分為3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選擇測量工具
。1)認識各種尺。講述:請把你帶來的尺拿出來,在小組內看一看。
指名學生介紹學生尺、米尺和卷尺。問:你用學生尺、米尺和卷尺測量過長度嗎?量的什么?
(2)認識自己身上的“尺”。
介紹 “拃”、“步”和“庹”的長度。
二、進行實地測量
。1)量長方形的紙。
講述: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用學生尺分別量出四條邊的長。
學生各自測量、填寫。
把這張紙對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長,你發(fā)現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方便嗎?
學生交流得出結論:由于這張紙的邊長或折痕長都比較短,所以用學生尺來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反而更麻煩。
小組活動:自己選擇物體進行估測,把結果填寫到教科書第89頁的表格里。
三、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參加了哪些活動,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約寬30厘米 一條鱷魚身長6米
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點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課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這一課旨在通過學生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通過實際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想大致知道物體的長度的需求,激發(fā)學生認識天然尺子的欲望。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第4課時 練習十
教學內容:
課本第66-67頁。
教學目標:
1、加深學生對米和厘米的認識,提高學生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讓學生養(yǎng)成仔細解題的習慣,并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形成估測技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我們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生:厘米和米)
一般情況下,“厘米”用來表示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距離,“米”用來表示較長的物體長度或距離。你能舉出例子嗎?(學生舉例)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什么情況下用厘米作單位,什么情況下用米作單位?
二、課堂練習
1、我會填:
填“米”或“厘米”
床長2( ) 粉筆盒高8( ) 黃瓜長20( )旗桿高15( )
2、我會畫:
。1)先估計紅習十第3題兩條線段的長度,再實際量一量,集體交流反饋。
。2)完成練習十第7題,學生進行實際測量后完成書上的填空。
3、我會算:
完成練習十第5題、第6題。
第5題,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后進行解答。
第6題,引導學生觀察第二排的圖,讓學生說說它表示是由哪兩個物體摞起來的,怎樣知道這個物體的高是多少厘米。然后學生填空,并說明理由。
4、學生動手,完成長方形紙的測量,教師進行指導。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練 習 十
估計實際物體得長度,并進行實際測量。
教學反思:
結合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鮮明的'表象,就能正確地運用米進行估測,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引導學生之間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造分享、相互學習的機會,提升學生生活經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08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4-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01-16
【熱】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3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門】12-31
關于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9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09-26
(優(yōu))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6-25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熱)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