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優(yōu)選8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傳熱比賽》是冀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第14課,本課研究的是活動一。本課是學生在認識了什么是熱,熱在冷水和熱水中怎樣傳遞之后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認識熱傳遞的性質而設計的。這課與前面的《冷水和熱水》及后面的《保溫與散熱》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可以完善上節(jié)課的內容,并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點和知識特點及熱傳遞的特征和實際應用。通過難點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和整理信息得出結論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
作為科學教師,在新課標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于通過觀察、實驗等各種探究活動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體驗。在學法上,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自行探究。同時,注意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有關熱傳遞的廣泛應用,讓學生了解到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方便。熱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而新的課程標準更加強調要突出實驗教學。因此,本課始終都是讓學生在實驗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導學生去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結構。在探知的過程中,啟迪出新的問題,帶著問題進一步完成探究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
三、學生分析
本課的教學,都是以兒童生活經(jīng)驗為線索來研究的。因此,根據(jù)學生喜歡自己動手,愛提問的情感和行為特征,展開相應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制定計劃,觀察、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思考與歸納,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學思路
1、教師引入,激發(fā)學生探究
教師演示趣味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學”中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教學內容和時空開放課堂內外有機結合。
2、沿著熱傳遞的主線,設計各種各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加之教師因勢利導,適時點撥,讓學生親歷科學,以達到教學目標多維度,課堂教學高效能。
3、增加學生的自主性。
自主選材、各盡所能、滿足喜好、團結協(xié)作。
五、教學方法
實驗法自主探究 引導觀察
六、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熱傳遞的特點,并能區(qū)別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能理解熱傳導的特點。
能力:能設計實驗要研究的問題,并能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能舉出生活中更多的熱傳導的例子。
情感:能意識到熱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能與同學合作交流,體會探究的樂趣。
STSE: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方便。
七、教學準備
實驗材料和裝置、課件等。
八、課時課型
實驗探究課一課時
九、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一把小勺,讓學生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2、學生猜測后摸摸。
3、對比實驗:老師把勺子放到熱水里,過一會兒在摸摸勺把兒,有什么感覺?
4、提出問題:勺把兒是怎樣變熱的?
5、講述:熱水把熱傳到勺把兒上,那么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ㄔu:根據(jù)學生年齡的特點,我首先做了一個演示實驗,讓直觀的感受把學生引入一種問題情境。學生看到這種現(xiàn)象,迫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趁機提出:你覺得熱是怎樣傳遞的?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嗎?)
(二)猜想假設 設計方案
1、猜想: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2、設計實驗方案
3、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ㄔu:學生帶著問題,展開探究兒童天生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學生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途徑。我讓每個學生都帶著問題去獨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實驗方案。結果學生們想出了許多種實驗方案,充分體現(xiàn)了實驗材料和方法的多樣性,給學生更大的空間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這樣,學生通過共同交流,互相補充,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三)實驗操作 觀察匯報
1、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2、實驗操作
3、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ㄔu:接著,根據(jù)方案,分共和作,實驗驗證,填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利用老師與學生進行比賽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用三腳架、易拉罐等各種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熱是否沿著物體傳遞,調動學生的設計實驗并進行操作的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利用多種教學媒體設計實驗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還保證了實驗操作的質量。同學們成功設計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這個實驗,這時,教師將計就計,給予了學生特殊的肯定)
。ㄋ模┯懻摲治龅贸鼋Y論
1、分析:火柴為什么從一端依次掉下?
2、討論:熱在物體中是怎樣傳遞的?
3、總結實驗結論
熱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4、播放課件:熱傳遞。
(評: 通過分析學生實驗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順序,整理歸納,最后得出結論:熱是從溫度較高的部位傳到溫度較低的部位。為了提升結論我播放了一段熱傳遞的視頻。)
5、聯(lián)系生活,解決問題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體現(xiàn)了物體傳熱這種性質?
。ㄔu:讓學生觀察生活中有關熱傳導的事例,討論匯報或查資料,使他們知道科學知識不僅可以通過實驗能得到,還可以通過生活、查資料等來獲得。這樣,把科學探究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和科學素養(yǎng)。)
科學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qū)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chǎn)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區(qū)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性能源,開發(fā)新能源。
重點難點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一、導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并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chǎn)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了解能源的來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guī)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么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并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并匯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chǎn)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后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chǎn)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占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jīng)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并且多開
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當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是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第四課。這一單元的第一課:認識到所有的物質都是變化的;第二課:知道變化有兩種,即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第三課: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的化學變化;第四課:化學物質的變化。這是一堂典型的培養(yǎng)學生描述能力的課,先描述小蘇打和白醋的外形,緊接著描述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實驗現(xiàn)象,再描述“氣體檢驗”的實驗現(xiàn)象,最后從現(xiàn)象描述基礎上抽象得出化學變化的概念。
二、教學背景:
學生對醋的認識多一點,對小蘇打的認識可能不多,對這兩種物質混合后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對小蘇打和白醋的反應,學生是沒有經(jīng)驗的。
本課讓學生觀察到小蘇打和白醋的劇烈反應過程,體會到化學變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課中,當學生混合醋和小蘇打時,它們將會看到明顯的化學反應現(xiàn)象,例如看到氣泡的產(chǎn)生和聽到嗤嗤聲。這一化學反應的發(fā)生是因為小蘇打包含有碳酸氫根,當醋酸與小蘇打反應時,一種新的物質——二氧化碳就生成了。
對二氧化碳的確定,不是采用直接告訴的方式,而是通過實驗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該氣體的一些性質,從而做出初步的判斷,再結合教科書提供的資料,確定產(chǎn)生的物質是二氧化碳。這是一個嚴謹?shù)姆治、推理過程,它可以提醒學生,分析、推理的結論是否正確,必須經(jīng)過實驗驗證。
三、教學設計:
。ㄒ唬┛茖W概念:
1.知道小蘇打和白醋會發(fā)生化學反應,產(chǎn)生新的'物質。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分析和閱讀資料得出正確結論。
。ㄈ┣楦,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jù)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難點重點:
1.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時現(xiàn)象的觀察、描述。
2.新產(chǎn)生氣體特征的判斷。
難點:
新產(chǎn)生氣體特點的檢驗方法。
教學準備教具學具說明與提醒
火柴、細竹棒、蠟燭、玻璃杯、毛玻璃片、小蘇打、白醋、三只玻璃杯、毛玻璃片、細木棒、火柴、蠟燭、記錄紙蠟燭點燃后要放入玻璃杯內,玻璃杯要盡可能的小
教學流程
觀察:實驗:驗證:小結、
小蘇打和白醋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基礎設計個性設計
。ㄒ唬┯^察:小蘇打和白醋
1.認識小蘇打和白醋,討論觀察方法。
。1)師:同學們,你們桌上放著兩種物質,你們看是什么?(學生根據(jù)瓶外的標簽來認識)
。2)簡單介紹“小蘇打”。(出示:食品中一種應用最廣泛的疏松劑,用于生產(chǎn)餅干、糕點、饅頭、面包等)
。3)師:對這兩種物質,你打算怎樣來觀察呢?(看、聽、摸、嘗、聞等)
師:今天的這兩種物品都是安全無毒的,所以我們可以放心地運用多種感官對它們進行觀察,但如果以后遇到不知名的物質,可不能輕易地嘗試。
。4)學生分組觀察、記載。
2.交流匯報。(從顏色、形狀、氣味、味道等方面)
。ǘ⿲嶒灒盒√K打和白醋的變化
1.猜測混合后現(xiàn)象,討論混合方法。
。1)猜測:如果把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根據(jù):物理、化學變化)
。2)小組討論實驗步驟及注意點。
師:剛才大家做出了許多猜測,那我們該怎樣利用桌上的材料來做這個實驗?又該注意些什么呢?四人小組先討論一下。
。3)交流匯報。(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要點)
a放要小心;b看變化;c摸外壁;
d聽聲音;e整材料;f記現(xiàn)象
2.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xiàn)象,作好記錄。教師指導。
3.交流匯報。(聽到聲音、冒出氣泡、溫度下降等)
。ㄈ、驗證:產(chǎn)生了什么氣體
1.猜測: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的大量氣體會是一種什么氣體呢?(板書:氣體?)老師也很想知道,我們先給它取個名,叫“不明氣體”。書本中向我們介紹了兩種檢驗它的方法。請大家快速地默讀一邊。
2.學生自學書本中介紹的兩種方法。
3.請學生上臺演示。
要點:點燃火柴,伸進不明氣體中,觀察現(xiàn)象;再點燃蠟燭火焰,放到玻璃杯內,將另一瓶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4.學生分組實驗。
。ǔ鍪緦嶒灥姆椒白⒁恻c)
點燃火柴和蠟燭后再移開毛玻璃片
不把火柴梗丟進杯內,不把杯內液體倒出來
5.交流匯報,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xiàn)象,根據(jù)匯報板書。
。1)師:大家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火柴在不明氣體中立刻滅了;不明氣體倒在蠟燭火焰上,蠟燭馬上滅了。)
。2)師:根據(jù)這個實驗現(xiàn)象我們可以推斷這種不明氣體有什么特點?(板書: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
。3)師:我們找到了這種氣體的兩種特征,現(xiàn)在能判斷這是一種什么氣體了嗎?(不能,符合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的氣體不僅只有二氧化碳。)
6.確定產(chǎn)生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1)師:雖然我們收集到的證據(jù)還不足以判明產(chǎn)生的是什么氣體,不過,科學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實驗,最終才得以確定這種氣體就是二氧化碳。(板書:二氧化碳)
(2)簡單介紹二氧化碳的用途。(出示)
(四)、小結、拓展延伸
1.得出“化學變化”。
(1)師:這節(jié)課我們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生成了一種新的氣體——二氧化碳。這種變化屬于什么變化呢?(板書:化學變化)
。2)師: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玻璃杯中留下的物體:剩在杯中的無色透明的液體仍是白醋嗎?誰能用簡單的方法來證明?(再放一勺小蘇打、聞一聞等方法)
。3)師:白色的沉淀物還是原來的小蘇打嗎?你能有什么好辦法來證明,請同學們課后再去思考一下。
2.小結。
除了小蘇打和白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物質混合后會發(fā)生化學變化,我們在后續(xù)的活動中將會繼續(xù)研究。
板書設計
小蘇打和白醋的變化
化學變化
不支持燃燒
氣體(二氧化碳)
比空氣重
課外活動在生活中尋找更多物質混合后會發(fā)生化學變化的事例。
生成預見1.學生對小蘇打比較陌生,因此,應對它作較為具體的介紹。
學生對二氧化碳其實并不陌生,早在四五年級,就已經(jīng)多次接觸過,所以當猜測產(chǎn)生的氣體時,多數(shù)學生都會認為是二氧化碳,教師一定要指出:“我們的實驗證據(jù)還不足以證明產(chǎn)生的是什么氣體!币寣W生明白,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比得出一個結論重要的多。
課堂評估將產(chǎn)生的氣體像流水一樣倒到蠟燭火焰上,這一個實驗學生能否做成功。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學生能否推斷出產(chǎn)生的氣體具有兩種性質:不支持燃燒、比空氣重。
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掌握測量容器的科學使用;發(fā)現(xiàn)不一樣大小的容器和測量結果的關系;愿意與同伴商量,合作進行操作記錄。
重點:
能掌握測量容器的科學使用;
難點:
發(fā)現(xiàn)不一樣大小的容器和測量結果的關系;
準備:
米、碗18個、大小不同的杯子兩種各9個、筆(兩人一份);記錄表9張;統(tǒng)計表三張;調羹每組一個。
過程:
一、談話,激發(fā)興趣。(2分鐘)
1、出示裝有米的碗。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很多米,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知道里面有多少米?”
2、幼兒討論,啟發(fā)幼兒用杯子量。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老師今天有帶杯子來,那我們今天就用杯子當量具,你們幫我看看,杯子可以怎么幫助我們量出筐里有多少米?”(舀米過程示范一遍,提醒)
3、教師示范并提醒:“唉呀,我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可不能將米撒到外面去啦!”
二、幼兒操作,探索量米的科學方法。(27分鐘)
。ㄒ唬┑谝淮尾僮鳎河變鹤杂捎帽邮
1、操作要求:1、將幼兒分成9組,兩人一組,一人操作一人數(shù)杯數(shù),數(shù)的人看同伴舀一杯就在相應的空格里畫上一根棒,最后記錄下小棒的.總數(shù);2、操作時,動作要快,還不能將米撒漏在外面,也不能使框中有遺留的米粒,這都會影響實驗結果。3、完成后拿著記錄表回到位置上等待。
2、集合統(tǒng)計,觀察記錄表,分析操作結果。
師:“看看你們的記錄結果。有xx,有xx,結果好像有不一樣。”
師:“其實,今天老師帶給每一組的米都是一樣多的,給你們的杯子也是一樣大的,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果呢?”
3、啟發(fā)幼兒思考。
師小結:“因為每個人盛米的時候有多有少,這就影響了你們最后的結果,那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每杯米盛的一樣多呢?”
幼兒討論。
師:“將杯子在米中舀一舀,然后用手在杯子口上輕輕地劃過,將多出杯子口的米撥掉,讓杯里的米跟杯口一樣平,就可以啦!老師給每一組提供一個調羹,把硬硬的調羹柄架在杯子口上,輕輕的劃過。
示范:那如果米太少了呢?(最后的時候用調羹舀米)
。ǘ┑诙尾僮鳎阂笥每茖W的方法量米
1、操作要求:1、還是兩人一組,一人操作一人數(shù)杯數(shù)(交換),數(shù)的人記住要一邊數(shù)一邊做記號在第二格;2、用公平的方法舀每一杯米。
提醒:把米運回到原來的筐里。
2、集合,觀察記錄表
師:“我們用了這種公平的方法,又一次量了米;看看,最后你們的結果怎么樣?”(萬一不一樣,自己演示)
總結:原來用同樣的杯子,方法,測量的結果(基本上)是一樣的。
。ㄈ┑谌尾僮鳎河帽仍瓉硇〉谋觾煞N盛米
1、出示小杯子。
師:“那如果我們用這種杯子來操作呢?最后的結果會增多還是減少?那再小一點的呢?我們試試看吧!”
2、要求:還是兩人一組,這次又交換一下;一半用中號杯子,一半用小號杯子;還是用這種公平的方法量米;把你的結果記錄在相應格子里。
3、觀察記錄表,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我們用同樣的方法,結果會發(fā)生變化?
4、小結:原來,杯子越大,杯數(shù)越少;杯子小,杯數(shù)越多。
三、結束活動:啟發(fā)幼兒用更多不一樣大的杯子進行實驗,觀察結果。(1分鐘)
1、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用杯子、用很公平的方法來量米,這是一種測量的方法,其實我們生活中的測量方法還有很多,小朋友回家也可以找一找,量一量,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自己的老師、同伴。
2、收拾桌面操作材料。
科學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從現(xiàn)象入手,指導學生進行模擬觀察和實際觀察,并能夠進行有計劃的、較長期的觀察活動和記錄,從而發(fā)現(xiàn)自然界的一些規(guī)律。本節(jié)課教師要充分提醒學生認識觀察月相變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適時地幫助學生調整,從而提高科學觀察的效率。本課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課堂教學。主要通過畫月亮、排月亮、觀察月相盒里月相的變化,對月相由初步的認識。第二部分:課外觀察。通過連續(xù)觀察一個月(或兩個月)里的月相的變化,探究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通過交流日記,讓學生體驗觀察過程,這個過程比他們得到月相變化的知識更為重要。
教學目標 :
1、能夠畫出多個月相圖,并能夠按順序排列,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
2、連續(xù)長期的觀察月相,養(yǎng)成實事求是觀察記錄的習慣,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記錄紙、月相日記表等。
學生準備:課前觀察月相變化情況,要求記錄下每天觀察的時間、地點、天氣情況、月亮的變化等,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猜一猜
1、猜謎語:“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保ù蛞惶祗w)
2、學生思考后匯報:月亮。
3、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月亮。(板書)
二、研究月亮的各種各樣形狀
1、動手畫月亮。
師:大家說說月亮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請你們畫出月亮的樣子。
。l件允許的學校,老師可以給每組準備10張24開的白紙,發(fā)給學生畫月相的紙盡量做到大小相同,最好能在紙上先畫出一個虛線的圓。這樣可以方便比較、排序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學生畫月亮。
師:一眨眼工夫,一個個月亮在我們手中誕生了!哎呀,畫得多美呀!誰拿自己畫的月亮到上面來向大家介紹一下呢?
2、組織交流。(教師可相機介紹不同的月相所出現(xiàn)的不同時間。)
生:我畫的月亮是一個圓月,這是月半的月亮,很亮很亮的。
生:我畫的也是圓圓的月亮,不過,我的月亮上有許多環(huán)形山。
生:我畫的月亮是姜黃色的,很細很細,彎彎的,像一只小船,蕩漾在銀河里。(這是月初或月底時看到的月亮)
生:我畫的月亮只有半個,還有一半我們看不見了。(這是初八左右或二十二左右的時候看到的月亮)
3、研究月相。
師: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月亮,同組小朋友互相看看,這些月亮有什么不一樣呢?大家畫出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月亮,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
(學生分組把10個不同的月亮排起來,并在課堂上交流、討論,有不同的意見)
提醒學生:盡可能按時間排。
師生交流,得出正確的月相排列方法。
。ǹ赡軙霈F(xiàn)右蛾眉月在前還是左蛾眉月在前的爭論,這個留在后面通過實際觀察,給月亮做日記來解決)
4、制作月相盒。
教師介紹制作方法:在一個圓形的盒子上開8個圓形的觀察孔,盒蓋的內部懸掛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電筒,就可以從每個觀察孔觀察到模擬的月相的變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狀一樣。
設計意圖:通過畫月亮、排月亮兩個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學生成為科學課堂研究的主體。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制作月相盒,使學生由感性的認識向理性的分析過渡,教給學生用模擬實驗來發(fā)現(xiàn)科學道理,便于學生掌握科學思維的方法。
三、作業(yè):連續(xù)觀察月相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畫月亮、排月亮來認識月相的,你們認為,怎樣才能更準確地認識月相呢?
生:實際看月亮。
師:看月亮需要很長時間的,能不能堅持到底?怎樣記錄?
教師提示:
1、不同的日子月亮出現(xiàn)的時間不同,要適當了解當晚的月亮大約什么時候出現(xiàn),做到定時觀察。
2、要注意天氣狀況,陰雨天看不到月相。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教師教育學生要有耐心和恒心,用一個月的時間完成觀察,并填寫下表。
農歷時間 | 月相圖 | 學生活動 | 教師引導 | ||||
初一到初十 | 交流觀察到的情況。 | 月相為什么回發(fā)生變化的? | |||||
十一到二十 | 預測后再觀察,并進行比較。 | 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區(qū)別。 | |||||
二十一到月底 | 寫觀察小論文。 | 總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 |||||
設計意圖:在學生親自觀察月相的過程中,學生最大的收獲就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和月亮能夠這樣地距離親近,他們親身體驗了月相的變化,這種經(jīng)歷是學生最為寶貴的財富。在這種狀態(tài)下,科學課堂變成了一種交流的場所,學生在這里交換情報,收集信息,產(chǎn)生新的問題,同時也促成學生進行新的持續(xù)的探究。
相關鏈接
月亮位于日地之間時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們看不見它,這便是農歷三十、初一。朔以后一、二天,傍晚時分,鐮刀狀的新月在西邊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時成了半圓形,這時的月相稱為“上弦月”,日落時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后,月球的亮面逐漸增大,我們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滿月),月亮同太陽遙遙相對,我們看到一輪明月于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時落下。滿月后,月亮的圓輪部分日益虧損,但還是超過一個半圓,我們叫它凸月,到農歷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圓形,于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東,黎明時掛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后,半圓繼續(xù)虧損,成為掛在東方的一輪殘月。這樣依次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殘月——再回到新月。它們的周期叫做一個“朔望月”,等于29.5天。
科學教案 篇6
多姿多彩的天氣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會描述不同天氣現(xiàn)象的特點,湘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能用游戲等方式來表現(xiàn)天氣對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欣賞美麗的天氣。
知道我國古代就有了天氣現(xiàn)象的各種記錄。
科學知識
知道各種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體驗到天氣對人類工作、生活的影響。
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圖像資料;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課件);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卡片與之相適應的人們生活、生產(chǎn)活動的卡片。
一.教學導入:
1.課件出示:古代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記錄。
2.提問:我們知道有哪些天氣現(xiàn)象?
二.活動欣賞天氣現(xiàn)象
1.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并描述其特點。
(1、)課件出示:教材第16的插圖。
要求:仔細觀察,認識各種天氣現(xiàn)象。
(2.)提問: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天氣的特點。
(3.)組內同學互述。
(4.)指名全班描述。
(5.)教師總結概括不同天氣的特點。
2.收集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與成語。
(1.)課件出示教師搜集的有關天氣現(xiàn)象的詩歌、成語。
(2.)學生欣賞,教師針對資料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此環(huán)節(jié)能實現(xiàn)科學與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
(3.)布置學生課后收集資料并編成小報進行傳閱與展示。
三.活動我們與天氣
1.布置任務:設計用游戲來表現(xiàn)天氣與人們生活、生產(chǎn)的關系。
2.指導學生看教材的兩幅圖,提問:從圖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3.交待游戲規(guī)則與注意事項。
4.學生游戲。
四.小結
1.總結不同的天氣現(xiàn)象及其特點。
2.評價在每一環(huán)節(jié)中表現(xiàn)好的小組和個人。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水果,能準確的說出兩種水果的名稱。
2、懂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ppt水果實物、切好的果盤、神秘袋兩個、美猴王頭飾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神秘客人,大家猜猜他是誰?(出示美猴王頭飾)美猴王呀今天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禮物呦!你們看。
1、摸一摸老師出示神秘袋
師:“寶貝們,看。今天老師帶來兩個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師:“那你們知道里面裝的什么好吃的嗎?”(通過引導,幼兒說出水果的名稱,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桔子)
師:“呀,這是什么?桔子。那xxx猜對了沒有?拍拍手吧。
師:“誰能告訴我這個桔子是什么顏色的呀?它長什么樣子的?”(如圓圓的、長長的)。
運用此方法,逐個拿出認識蘋果,香蕉。
2、觀看PPT,認識更多的水果及水果顏色、形狀。
3、嘗一嘗師:“你們今天表現(xiàn)得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樣才可以吃啊?”(蘋果洗洗吃、桔子剝皮吃,香蕉剝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過程中,引導幼兒復習水果的名稱。)
師:“老師這兒給你們準備了洗干凈、切好的水果,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聞一聞,看看他們是什么味道的!
二、小結師:“寶寶我們今天認識了這么多水果,你們開心嗎?美猴王還要帶我們去果園摘果子,我們坐上火車去吧!”和幼兒去戶外,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本活動是大班科學教育內容——“紙的故事” 主題活動的衍生。紙是幼兒熟悉的物品,他們常用來寫字、畫畫、做手工;紙的種類繁多,功能各異,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的價值與作用。從紙巾、紙盒到紙袋,從書籍、報紙到海報,紙不僅是我們物質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紙在幼兒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設計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初步了解現(xiàn)代紙的運用,并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傳統(tǒng)手工造紙工藝的基本流程。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構樹造紙傳統(tǒng)工藝的基本流程;
2.掌握構樹造紙的關鍵步驟——打漿、澆紙;
3.培養(yǎng)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意識,體驗成功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紙制玩具、紙床、紙模、小木捶、紙漿… …
2.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 …
3. 白綿紙2張。
活動難點、重點
1.構皮造紙的.基本流程(重點);
2.澆紙環(huán)節(jié)的把握(難點)。
活動過程:
一、用“神奇的魔盒”導入
師:劉謙是一個很厲害的魔術師對吧,今天老師也要像劉謙一樣做一回魔術師,這是… …
從“魔盒”里“變出”風箏、孔明燈、白綿紙,引出主題。
二、認識白綿紙
。1)名稱
師:別看它一點都不起眼,它可是珍貴著呢。它是… …
。2)特征
顏色泛黃,表面比較粗糙。
(3)用途
白綿紙有很多我們不太了解的用處,有很多的人喜歡它呢?剛才大家看到的風箏、孔明燈一級包裝普洱茶的紙用的久是它,其實,它還有別的用處呢?一起來看看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認識白綿紙的用途。
三、白綿紙是怎樣造出來的?
師:永德縣永康鎮(zhèn)忙石寨就是老師的家鄉(xiāng),那里住著勤勞、美麗的傣族人民,寨子里的人們直到現(xiàn)在還一直在用一種傳統(tǒng)的造紙術制造白綿紙。來,跟著老師一起到寨子里去看看他們是怎樣造紙的?
播放課件,讓幼兒初步了解構皮造紙的基本流程:采料、曬料、浸泡、拌灰、蒸煮、洗滌、搗漿、澆紙、曬紙、砑光、揭紙。
三、幼兒分組操作
1.激發(fā)興趣
師:看完了傣族阿婆的造紙術,你們是不是心癢癢,想做一張白綿紙了吧?
2.教師示范
師:老師來咱們臨滄之前阿婆就交代好了,讓我一定要把她的這個技術傳授給你們,讓你們也學會造紙,你們可不能辜負阿婆的希望啊。
教師示范造紙術:搗漿、取適量紙漿放入紙模里,用手把紙漿攪勻,待紙漿沉淀到紗布上面再慢慢豎起紙模,瀝水。
3.幼兒操作
打漿、澆紙、曬紙… …要求每組幼兒合作完成1——2張白綿紙的制造。
教師巡回指導,指導要領:
。1)適量的紙漿;
(2)將紙模里的紙漿用手拍打均勻。
四、結束部分
帶幼兒到戶外曬紙,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10-0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10-15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科學教案02-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