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科學教案模板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尋找兩個圖形集合交集中元素的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表達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二、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胸飾獎牌每人一塊,共16塊。
3、在室外場地上畫一個較大的由紅色方形與綠色方形形成的交集圈。
三、教學過程:
。ㄒ唬┮鹋d趣。
1、運用多媒體課件游戲一:引導幼兒思考:這些圖形寶寶有什么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
2、下面請你們將圖形寶寶送回家,一個圓圈里住正方形的圖形寶寶,另一個圓圈里住紅顏色的圖形寶寶。
3、出示綠顏色正方形。這個圖形寶寶應該住在哪兒?為什么?(它是正方形又是紅色的,所以它應住在兩個圓圈的中間)
。ǘ┎僮。
幼兒操作游戲二和三,根據某一分類標準在交集圈中擺放合適的圖形,教師巡回指導。
。ㄈ┯螒颉
1、給幼兒掛上獎牌,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獎牌的'不同。
2、帶領幼兒來到室外,請幼兒根據教師口令尋找合適的家。
3、檢查幼兒的站法是否正確。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夾子的仿生學原理和妙用。
2、通過探索,了解夾子不同著力點與用力大小的關系。
3、在了解夾子用途和使用的基礎上嘗試進行藝術化創(chuàng)作。
二、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夾子(如碗夾、發(fā)夾、報夾、饅頭夾、衣服夾、氣筒等);被夾人手一個。
2、拍攝夾子的非常規(guī)用途的錄像、“夾子舞”音樂。
3、卡紙的幾何圖形紙。
三、活動過程:
(一)夾子的仿生學原理:
1、出示螃蟹,觀察它的兩只大手:看著螃蟹的大手,你會想到我們生活中經常用的什么東西?
2、介紹夾子的來歷:人們就是看到了螃蟹等動物的大手會夾東西,就發(fā)明了夾子,使我們做一些事情變得很方便。
(二)夾子的用途:
1、提問:你認識這些夾子嗎,是干什么用的?(幼兒討論后回答。)
2、看錄像,了解夾子的非常規(guī)用途。
(如下雨天用夾子夾住雨披,可以防止被風吹飄:開袋的餅干用夾子夾住,可以防止受潮:騎車時褲管太大,用夾子夾住,可以防止卷進車子里等。)
3、聽快板兒歌,小結夾子的用途。(兒歌附后)
“夾子的本領真大。老師把小朋友講的夾子的用途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老師還用這被夾來打節(jié)奏呢!”
(三)夾子的杠桿原理:
1、幼兒第一次嘗試探索:“小朋友用過夾子嗎?今天我們來使用被夾!保ò褗A子比喻成“魚”,讓“魚”咬在自己的身上。)
2、幼兒第二次嘗試探索:“夾子還有一個小秘密,請你比一比:在‘魚’的'尾巴處按和在‘魚’的身體上按,手的感覺怎樣?”(讓幼兒用一只手和兩只手分別按來感受。)
3、教師小結夾子的秘密。
(四)夾子的藝術化創(chuàng)作:
1、介紹材料,提出創(chuàng)作建議!皠偛糯蠹叶紝W會了省力使用夾子,也知道了夾子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今天我們就用各種各樣的夾子和圖形寶寶(把卡紙裁成各種幾何圖形)來做成你喜歡的東西。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和幫助。
3、幼兒自己在黑板上展覽作品,請幼兒來做自我介紹。
(五)夾子王國開“舞會”。
1、討論:我們現在變成一個夾子,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可以做成夾子一開一合的樣子?
2、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
附兒歌:夾子本領大
夾子種類真不少,它的本領更不小,夾衣服、夾報紙,夾頭發(fā)、夾被子,夾餅干,夾菜碗、緊急情況更有用,大家不要小看它,有了它,我們的生活真方便,有了它,我們的生活真正美,真正美!(——繆敏燕)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對提出的疑問喜歡動腦筋探究
2、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去探索發(fā)現“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試著總結出“聲音是通過物體的震動而產生的”這一理論。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參與小組和同伴的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科學發(fā)現室、實驗記錄本、筆。
活動建議:
1、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想去探究的興趣
2、教師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實驗,并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要求:
1)以每個小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個負責的組長,把組員觀察發(fā)現到的問題和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可用圖來表示。每個組的成員要積極的動腦筋找答案,配合組長。
2)用驗法來摸一摸、做一做、聽一聽、想一想,找一找聲音到底是怎樣產生的,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發(fā)聲。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發(fā)現到的結果,找到的答案。
小結: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其實啊,聲音是物體通過震動而產生的,我們如果不去敲打它,不去碰它,物體自己在那是不能發(fā)出聲音的。知道了這個原理以后,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哪些物體可以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也叫樂音;哪些物體發(fā)出來的聲音很刺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叫做噪音。
4、活動可以繼續(xù)延伸,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進一步探索,讓幼兒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發(fā)現磁鐵的秘密,感知磁鐵的特性。
2.愿意參與探索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3.初步感知磁鐵的磁性與生活的關系。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實驗器材:磁鐵、帶回形針的紙小魚、水彩筆、螺絲帽、棉簽、螺絲釘、扣子、別針、發(fā)夾、橡皮筋、紙片、回形針、小棒、塑料玩具、硬幣、氣球一人一份。
2、觀察記錄表一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釣魚游戲。
二、大膽的猜想。
1、認識實驗材料。
2、想想哪些會被磁鐵吸住,哪些不會被吸住?
3、學會把自己心里想的記錄在記錄表的第一排中
三、大膽嘗試磁鐵吸吸吸。
1、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2、與小伙伴交流結果。
四、大膽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五、拓展經驗,了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沒有全面的考慮到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及場所,以至于在活動的過程中實驗過程的混亂和超時。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上課之前沒有做到保密,我準備了一幅小熊過橋的圖,我直接粘在了黑板上,沒有給幼兒帶來該有的懸念。
(2)在給幼兒變魔術小熊過橋并引出磁鐵過后沒有讓幼兒自己來嘗試這個魔術,馬上就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感覺時間太緊,幼兒都還沒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出來,馬上又進入下一個。
(3)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去尋找磁鐵的好朋友時,沒有把目標明確的跟他們說讓他們用磁鐵去吸一吸,粘一粘,所以讓幼兒不知道怎樣動手去找,幸好在巡回指導時有提出來。然后沒有考慮場所的原因,使過程有點混亂。
3:如果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再導入部分加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幼兒來感受一下小熊過橋的樂趣。在活動過程中,我一定提出明確的目標,讓幼兒更能很快的進入角色,并且在尋找磁鐵好朋友時,我會讓他們小組比賽,激發(fā)他們進入這個活動的興趣。
4:這節(jié)課上了下來自己就感覺我說的太多,幼兒說的很少。我相信通過這次的活動反思,我會把我這些不足之處慢慢改掉,以幼兒為中心,老師起引導的作用,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動物的翅膀,學習使用觀察記錄表。
2、激發(fā)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3、幼兒能大膽想象,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有關動物翅膀的資料、卡片等,布置“動物翅膀”展。
2、實物投影儀。
3、觀察記錄表若干。膠棒、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參觀翅膀展,初步觀察,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1、參觀動物翅膀展。(幼兒搜集的資料圖片、手工、玩具、圖書)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動物翅膀展,在參觀的時候我們要仔細觀察它們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特點。
2、引導幼兒分析討論。
提問:“剛才你看到了哪些動物?”“它的翅膀是什么樣子的?” “它會飛嗎?”
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原來,動物們的翅膀是不同樣的,有的'有羽毛,有的沒有;有的有兩對翅膀,有的只有一對;有的會飛,有的不會飛。現在我們再去仔細地觀察一下,然后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二、第二次參觀,學會使用觀察記錄表。
1、出示、介紹觀察記錄表“首先請小朋友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將它們的小圖貼在左上角,然后根據你觀察的內容分別記錄在下面”。
第一:“它的翅膀上有羽毛嗎?如果有,我們可以做一個什么樣的標記?沒有又可以用什么來表示呢?”(幼兒討論,回答)
第二:“它有幾對翅膀呢?我們可以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幼兒討論)
第三:“它會飛嗎?可以做什么標記?”(幼兒討論)
2、幼兒自由觀察記錄,教師在旁給予指導和幫助。
“現在我們就拿上記錄表,選擇你感興趣的動物去觀察吧!”
3、集體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用實物投影儀放大幼兒的記錄表,請幼兒到前面來向大家介紹自己記錄的結果。
三、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
1、“動物有翅膀就一定會飛嗎?”(不是)“哪些會飛哪些不會呢?”(雞、鴨、鵝等不會飛,鳥、蜜蜂、蝴蝶等會飛。)
2、“哪些動物的翅膀有羽毛?”(雞、鴨、鳥等有羽毛,蜜蜂、蝴蝶等沒有。)
3、“哪些動物有一對翅膀,哪些有兩對呢?”(鳥、雞等有一對,蝴蝶、蜻蜓等有兩對。)
4、“你還知道有那些動物也有翅膀呢?它們的翅膀又是怎樣的?”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回答。
四、幼兒自由想象“假如我有一雙翅膀”。
“如果我們人也有翅膀那該多好呀!你們想要翅膀嗎?如果有一對會飛的翅膀,你想做什么呢?”幼兒暢談。
“小朋友們想得真好,我們一起到班上去把我們美好的愿望畫出來吧!”
帶幼兒出活動室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活動中能細致,有序地進行觀察,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講述。
活動準備:
課件(螞蟻及其生活習性的短片),歌曲《螞蟻搬豆》、頭飾、錄音機、磁帶、海洋球若干、放大鏡、課前組織幼兒捉螞蟻并進行初步觀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動時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誰?(引導幼兒競猜,得出謎底螞蟻。)
二、說一說。
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的螞蟻?找到它的窩了嗎?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時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傷害螞蟻,要用草葉、小樹枝等放在螞蟻的前方,待它爬上草葉、樹枝后再放進事先準備好的瓶子里。瓶內可以放些潮濕土壤和食物,用蓋子蓋好,放在陰涼處備用。要注意:一只瓶內只能裝同一窩的螞蟻,因為不同窩的螞蟻會因"打架"而死傷)。螞蟻長得什么樣?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樣走?
三、看一看。
我們來觀察一下螞蟻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1、在觀察時,我們可以先從整體上觀察一下它的大小、顏色,然后看看螞蟻的身體可以分成幾部分,再從前往后按順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細觀察螞蟻?凑l觀察的最細致,最準確。(幼兒自由觀察后,討論結果:螞蟻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頭、胸、腹;在頭的下部有一對大"牙",胸部比頭部細,長著三對足。)
2、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的`生活習性。
。1)剛才動畫片中的螞蟻在干什么嗎?(螞蟻在挖洞做窩;搬運食物-稻粒;在搬運死昆蟲;在相互傳遞信息;在"打架")。
。2)討論小結:要想知道螞蟻是怎樣生活的?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我們就要仔細觀察:
、傥浵伓及徇\哪些食物?
、谡业轿浵伕C,輕輕把窩挖開,看看里面貯存有哪些食物。
、墼谖浵伕浇派细鞣N各樣的食物,觀察哪種食物上有螞蟻,哪些食物上沒有螞蟻。
3、引導幼兒分組觀察螞蟻怎樣爬行?
四、試一試。
1、倒出瓶中的螞蟻,給它周圍放上食物,觀察它喜歡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圖中打鉤。
2、請一名幼兒示范螞蟻爬,討論怎樣才能爬得又快又穩(wěn)。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師扮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各戴頭飾。放背景音樂《螞蟻搬豆》,師幼一起玩游戲:螞蟻搬豆。
"孩子們,在山坡對面有許多豆豆,我們一起爬過山坡,鉆過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媽媽帶領下,小螞蟻分成兩組,快速爬過小山坡,鉆過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來,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將豆豆搬完,看哪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進一步觀察螞蟻的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本活動選取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空氣作為載體,讓他們運用多種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通過實際感受,知道空氣是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以激發(fā)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大班階段重在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運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的能力。本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實驗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教學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操作材料和探索、嘗試的機會,每一環(huán)節(jié)都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實驗材料,使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地參與活動,無拘無束地參與討論,大膽嘗試,獲得經驗。
活動目標:
1.知道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了解空氣的重要性。
2.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探索精神。
3.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能積極主動與同伴合作、討論、實驗,共同布置科探區(qū)域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透明塑料袋。
2.每組提供:裝水的盆、空杯子、硬/薄紙片、毛巾、記號筆、彈珠、裝水的盤子、蠟燭、打火機、硬幣。
3.教師示范圖示、畫板四塊、記錄表格共八張(二張/四組)。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1.教師空手抓空氣。
你們猜,我在干什么呀?你也來試試吧,看看能不能把空氣抓?(激趣的方式一下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2.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3.教師示范裝空氣。
出示塑料袋:我有一個寶貝(塑料袋),我用這個寶貝試試能不能抓住空氣。
誰也想試試?(啟發(fā)幼兒嘗試用工具來抓空氣。)
4.幼兒自由嘗試抓空氣。
現在你們每個人來拿一個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氣,待會告訴我:你的空氣是在哪里抓到的?(暗示幼兒:空氣無處不在。)
5.圍繞空氣,展開討論。
你的空氣在哪抓到的。
你的空氣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味道的?
請所有幼兒一起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感受空氣特征(無色、無味、無形狀、摸不著、看不見)。
。ㄌ釂柌讲秸归_,讓幼兒了解空氣特征。)
二、游戲“身體需要空氣
1.教師以空氣的身份說:雖然我無色、無味、摸不著、也看不見,但是我的作用可大啦!很多東西都離不開我!你們相信嗎?現在請小朋友跟我一起玩?zhèn)游戲:閉上嘴巴、用手把鼻子捏住。
你有什么感受?(呼吸困難、很不好受……)
張開嘴巴,放開手后有什么感受呢?(舒服一點……)
(教師以激趣的方法開啟幼兒,幼兒通過共同游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看來我們的身體需要空氣,沒有空氣我們就無法呼吸了。
2.還有什么東西需要空氣呢?(請1-2名幼兒回答。)
3.幼兒自由分成四組,討論并記錄。
我們來個比賽,四人一組來找一找“誰需要空氣”,你可以自己動腦筋想,也可以到我們班的材料收集架去找找什么東西需要空氣。找到后就把它們畫在記錄表上,比比哪組找到的東西最多,好嗎?(與原有主題環(huán)境互動。)
4.討論:請每組幼兒介紹畫好的記錄表。(幼兒協(xié)商討論、參與積極。)
三、魔法空氣
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空氣在發(fā)揮作用。而且空氣還有魔法哦!它能讓很多東西發(fā)生意想不到的變化,你們相信嗎?(教師積極主動地發(fā)起與幼兒積極主動地發(fā)起并重。)
。ㄒ唬┙處煶鍪緦嶒炇痉秷D介紹實驗材料,講解實驗要求,并將圖示張貼在表上,供幼兒在表格上作記錄。
1.空氣能讓水不從杯子里流出來。誰想嘗試一下它的本領?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硬/薄紙片、水、盆。)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在這個實驗里,空氣沒有從上往下壓,而是由下往上托住了紙片,氣壓很強,壓住了水,讓水不能從杯子里流出來。薄紙片不能承受水的重量,所以空氣托不住。而厚紙片不能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因為紙片會被水泡軟。(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ǘ┙處煶鍪緦嶒炇痉秷D,幼兒再次實驗
1.空氣還能讓放人杯底的毛巾不被水打濕呢!想不想試試?
2.幼兒分組操作實驗。(實驗材料:空杯子、水盆、毛巾。)
3.集中討論、分析實驗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小結:杯子里看起來什么東西都沒有,其實除了毛巾,空氣占滿了杯子。所以把杯子平放入水中時,水進不去,毛巾不會被打濕。如果你是斜放到水里的話,水就會把里面的空氣擠走,再把毛巾打濕。(幫助幼兒總結成功經驗。)
。ㄈ⿲嶒灐叭椫椤
1.有個彈珠掉到水里去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把彈珠拿出來而保證手不被打濕?誰能幫幫我啊?(幼兒:用夾子夾、戴手套……)
師:可是我現在沒有那些材料,我只有桌上的這些材料:蠟燭、打火機、杯子、水、硬幣。不知道誰能用那些材料幫忙,幫我把彈珠取出來而保證手不會被打濕?
2.幼兒分組嘗試實驗,教師不引導幫助,設置懸念讓幼兒探索。(設置足長為科探區(qū)作準備,激發(fā)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
四、師幼共同布置科探區(qū)
我們把這個實驗的材料放到探索區(qū)去做實驗,我們一起想辦法找答案。
我們一起來布置“空氣的秘密”吧!你們需要老師幫忙嗎?(以幼兒為主,充分考慮他們的需要。)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這個時代是一個復制時代。從工廠里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復制到復印機、傳真機、電腦復制、再到生物克隆……如何讓幼兒發(fā)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復制現象,并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于是設計此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象,嘗試最簡單的復制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家庭資源指導幼兒進一步探尋復制現象、填寫問卷調查表,并就幼兒調查和收集到的內容,投放在區(qū)域活動中體驗、操作和交流。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的現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有趣的復制》,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活動過程:
一、出示獎牌范例,提出任務要求。
師:小朋友,幼兒園新年運動會就要到來了!今天,陳老師要請你們來為運動會做一件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提出要求:
1、在指定時間內加工出許多和這個大小一樣、圓圓的獎牌。
2、給五分鐘時間,時間一到就停止操作,數一數然后貼在展示板1上,坐回座位。
幼兒自由制作。教師觀察制作情況,提醒幼兒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對比、分析作品,引發(fā)對復制現象的關注。
集體提問:你做了幾個?引導幼兒對比,說出獎牌的制作情況。小結:這些獎牌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討論:要是把這些獎牌獎給小朋友,他們會喜歡嗎?有沒有辦法作出一模一樣的獎牌?生活中是不是有許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你們在哪兒見過?
三、觀看工廠車間制作的錄像,了解復制現象。
提問:剛才工人生產產品的時候快不快?他們是用什么辦法做出這么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原來工人叔叔就是用機器、模具很快的做出了許多一模一樣東西的,這種方法就叫做復制。
四、嘗試運用簡單的復制方法再次制作獎牌,體驗復制帶來的便利。
師:我們可不可以也用復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許多一模一樣的漂亮獎牌呢? 老師同樣給你們五分鐘時間,看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一次更快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土壤具有普遍性,雖說孩子們生活在城市中,土壤還是隨處可見的。此外,孩子們在幼兒園的自然角、種植園地的觀察與勞動中更是有了近距離的接觸。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圍繞土壤引導幼兒在主動操作和探索中體驗發(fā)現的樂趣,保護好幼兒的探究欲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并且讓幼兒初步認識土壤的`特性,學習簡單的觀察方法。這也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要求我們的培養(yǎng)方式。
活動目標:
1、 體驗發(fā)現的樂趣,萌發(fā)珍惜土壤的情感。
2、激發(fā)和保護幼兒探究的欲望。
3、初步認識土壤的特性,學習簡單的觀察方法
活動準備:
紅泥、壤泥、干燥的泥、沙泥四大盆。
一次性紙杯、冰淇淋盒等廢舊物品。
泥土成分圖。
供幼兒每人種植的樹苗或種子。
活動流程:
探索—>交流—>再探索
活動過程:
1、 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2、 玩泥
幼兒自主操作、探索泥土有些什么?
3、 交流
你在泥土里發(fā)現了什么?
4、與土交朋友
請幼兒種植菜秧和種子。
5、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每天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的生長情況。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蛋_大班科學教案07-11
大班科學教案:談感覺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浮起的雞蛋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大力紙橋_大班科學教案07-13
大班科學教案:物體間的空隙_大班科學教案07-07
大班科學教案:牽牛花_大班科學教案07-06
大班科學教案:學吹泡泡_大班科學教案06-29
大班科學教案10-13
大班神奇的科學教案01-22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