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1
一、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剛剛接觸這類情景交融的長篇散文,他們那點不多的關(guān)于情景關(guān)系的知識儲備,不足以支撐他們解讀此類文章,因此,如何結(jié)合課文,真正理解以情馭景并避免解讀過程中硬貼標簽的現(xiàn)象,是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由于時代久遠,再加上年輕人的朝氣蓬勃,他們的情感和閱歷與文章都有較大的距離,所以,如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拉近學生與時代的距離,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
二、文本定位
第一單元均為寫景狀物散文,《故都的秋》憑借精巧獨特的構(gòu)思和優(yōu)美雋永的語言,描繪秋聲、秋色、秋味,抒寫了自己清、靜、悲涼的心境,抒發(fā)了對故都秋的深沉的眷戀之情。文字清新雅致,感情深摯動人,蘊涵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本文的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景物亦浸漬著人情與個性。正如郁達夫所說:“要把情感深入到景物描繪中去,使讀者幾乎不能辨出這美麗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體的一部分!币虼耍寣W生通過品味語言,用自己的情感、體驗、經(jīng)歷去充實、喚醒潛沉在字里行間的作者的情感、心靈與生命,從而深層次地感受文中獨特的“自我”,這正是編者的編排智慧之所在。
三、目標確定
1、知識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清、靜、悲涼”這一文眼,理解情景關(guān)系;學會反復(fù)誦讀,品味語言,增強語言的感受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誦讀品味重點語段,通過意象比較明了作者感情特點;聯(lián)想想象,身臨其境,以體會意境。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拓展聯(lián)讀來探究中國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挖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文化、價值取向和審美功能,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趣味,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賞析故都秋景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現(xiàn)手法,感受文中獨特的“自我”。
2、教學難點:
通過對語言的品味,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文中的“自我”。
五、教法選擇
自主品讀、討論探究、引導點撥、誦讀感悟
六、學法指導
反復(fù)誦讀,體會感情;展開想象就,領(lǐng)略意境;圈點批注,品味語言。
七、教學準備
八、流程安排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自古文人多悲秋:屈原在《湘夫人》中惆悵地歌唱:“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彼斡裨凇毒呸q》中悲傷地吟誦:“悲哉秋之為氣,蕭瑟兮草木搖落兮而變衰!倍鸥υ诶喜」鲁睢⑵礋o依時哀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蹦敲,秋在近代文人郁達夫心中,又該有怎樣的一番滋味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故都的秋》,走進他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2、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教師配樂朗誦課文,要求學生在聽讀過程中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圈畫出呈現(xiàn)色彩、味道、聲響以及表達感情的語句。
3、思考梳理,鑒賞探究:
第一板塊:本是寫景的文字,為什么文章主體部分的基韋要插入對古今中外賞秋詩文的闡釋與評論?
、 (教師啟發(fā))郁達夫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了”。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理由是什么?
說明: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的解讀智慧,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以往學過的賞秋的詩文去感悟:秋思已經(jīng)成為古今文人生活情緒的感觸點,人生況味的寄托處。
、 (教師啟發(fā))既然秋味在中國人尤其是中國文人的心中除了自然氣息之外又添了以重文化氣息,那么作者認為這濃重雋永的“秋的深味”在哪里才能感受到底呢?為什么?
說明:引出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區(qū)別,感受作者的情感。
、 (教師啟發(fā))南國之秋與北國之秋的區(qū)別本來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一句就說明白了,為什么作者還要用四個比喻句通過四級對比來反復(fù)地表達?
明確:作者通過四級對比來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表達了對故都的秋的無限珍愛,這樣寫使內(nèi)容更加充實生動,內(nèi)涵更加豐富深沉,情感更加真摯強烈,令人回味悠長,而且讀起來極富韻味。
第二板塊:這讓座者魂牽夢縈的.以故都的秋為代表的被國之秋到底具有怎樣的特點呢?
⑴ (教師啟發(fā))我們能不能把“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改為“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靜、悲涼”?為什么?
、 (教師啟發(fā))能不能顛倒順序,為什么?
說明:通過品味語言,啟發(fā)學生理解作者情感表達的層次,并在文化的視角下解讀“文眼”的內(nèi)涵,尤其是引導學生體會“悲涼”所透露出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傳統(tǒng)文人賞秋的文化氣息。
第三板塊:既然作者說只有在故都才可以飽嘗到這“秋”的味道,才能夠?qū)ⅰ扒锏奈叮锏纳锏囊饩撑c姿態(tài)”賞玩十足,難么,我們不妨順著郁達夫先生的指引來找一找他所珍愛的“故都的秋”在哪里?
⑴ (教師啟發(fā))朗讀第三段的前面三句,說說作者運用“即使……就是……也……”的句式來表達感情有什么意圖?
說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自我”。
⑵ (教師啟發(fā))作者寫了哪些平常的秋景?突出了怎樣的特點?
明確:晨院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雨后閑人、勝日秋景。
⑶ (教師啟發(fā))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闭?wù)勛髡呤窃鯓釉诠识嫉那锞袄锲烦觥扒、靜、悲涼”的“秋味”的?
說明:教師可以依據(jù)學生交流中的具體情況,繼續(xù)設(shè)計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例如:說到牽;ǎ髡哌要繼續(xù)以牽;樵掝},評說它的顏色并且設(shè)想它與秋草的映襯,這是否多余?
例如:問什么“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例如:在寫了聽“秋蟬的衰弱的殘聲”之后,為什么還要說明在“北平秋蟬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養(yǎng)”字有什么意味?
例如:從那“熟人”間“微嘆著互答著”的有腔有調(diào)的閑聊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聯(lián)讀促寫,拓展延伸:
、 悲秋不等于悲嘆,哀愁不等于沉淪,和前人一樣,郁達夫在秋光中寄寓了深沉的感慨,同時暗示我們:只要人類還在,文化不死,傷春的淚就流不盡,悲秋的歌就唱不完!不管是寫作,還是閱讀,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正如郁達夫所說“要把情感滲入到景物描繪中去,使讀者幾乎不能辨出這美麗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體的一部分”,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 郁達夫先生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了!敝袊娜伺c秋到底有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說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guān)系特別深呢?請以“天涼好個秋”為話題寫一篇隨筆。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2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特點。
2、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3、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稿“形”與“神”的關(guān)系。
4、根據(jù)自己的主觀色彩,有意識地選擇幾處景物,寫幾個片段。
教學重點
1、本文寫故都的秋天,為何不詳寫故都秋天的著名風景?
2、本文題為“故都的秋”,文中卻多次提到南國之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題解
“故”字,飽藏著眷念熱愛故都之情!扒铩苯沂玖吮疚牡拿鑼懡嵌。全題點出地點和節(jié)令,洗練含情。很值得品味。
“故都”表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文章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氨眹那,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全文緊扣“清”“靜”“悲涼”落筆,以情取景,以景顯情,信手寫來情景渾然一體。
二、作者及時代背景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中山大學任教。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帶有頹廢情緒。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出版有《達夫全集》《達夫散文集》《達夫游記》《達夫日記》《郁達夫選集》等。
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和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2月離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這是他在這段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要收獲,為我國現(xiàn)代游記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云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寫于1934年8月。
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脅,從上海遷居杭州!俺吠说诫[逸恬恬的山水之間,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他過著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學習這篇課文,“要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認識作者滲透在作品中的那種思想感情的合理性!闭_地認識作者通過描寫“故都的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復(fù)雜的感情。
文旨:
文章通過對故都的秋的洗練、優(yōu)美的描寫,贊美了故都秋色的特有的美,勾勒了故都之秋的清、靜又帶有悲涼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眷念、熱愛故都的真摯感情,從中也流露出作者憂慮、冷落的情懷。
三、課文結(jié)構(gòu)
。ㄖ笇W生作疏理全文結(jié)構(gòu)的訓練)
先依據(jù)練習的框架,作自讀。然后逐層提示如下: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總起(第1、2自然段)
1、寫故都秋之感。清、靜、悲涼令人向往。
2、寫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濃不讓人滿足。
第二部分:分寫(第3—12自然段)
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
槐樹落蕊而知秋鄉(xiāng)國有異,悲秋之感卻同。
記敘秋蟬殘鳴而報秋議論
秋雨淋人人知秋故都之秋,有它的特別之處。
棗樹秋色之奇觀
第三部分:總括(第13、14自然段)
南國之秋,色味不如北國之秋濃。
故都之秋,我減少壽命也要留住。
四、組織學生討論幾個問題。
1、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多次寫到南國之秋呢?
明確:
寫南國之秋,是為了南北對比,以“南”襯“北”。作者以南國之秋的“淡”來襯托北國之秋的“濃”,以這秋的深味在南方“嘗不透”,來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對比,這樣南北對比、襯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2、 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與“神”的結(jié)合點是什么?
明確:
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風物,具體說就是那五幅秋色圖。“神”是贊美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遠的憂思和孤獨感。“結(jié)合點”是“清”“靜”“悲涼”。
3、文章描繪了五幅秋色圖之后,一大段議論,這段議論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
從記敘到議論,這是從“形”到“神”的深化過程。這段議論,在前面記敘的基礎(chǔ)上,從理喻的角度,進一步贊頌秋,贊頌北國之秋。
4、如何理解文章結(jié)尾的一段話?
明確:
秋色是這樣的好,祖國的美景是這樣的可愛,聯(lián)系當時國家山河破碎、內(nèi)交外困的現(xiàn)實,作者為了保住祖國美好的東西,“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僅抒發(fā)了贊美、眷念故都自然風物的真情,也表現(xiàn)出了深沉的愛國之情。
5、文章是怎樣將自然的“客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的?舉例說明。
明確:
第三自然段,只是在生活的底片上對自然風物稍加點染,把它自然地再現(xiàn)出來,碧綠遼闊的天空,作了畫背景;地面上,爬著五顏六色的牽;ǎ惶斓刂g,間或出現(xiàn)一兩只白色或瓦灰色的馴鴿,點綴在一大片的空白中,顯得疏密得體,濃淡相宜。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濃茶,舉頭望碧空,俯身看牽牛,耳邊不時傳來馴鴿的飛聲。這里靜中有動,繪聲繪色,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之秋的質(zhì)樸美和原始美完全溶合在畫面之中。但是,畫面上籠上了一層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感情色彩。 “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牽牛藥的藍朵”,而且認為牽;ㄊ恰八{色或白色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可見作家內(nèi)心的孤獨、冷靜與淡淡的悲涼。畫面中底色都是青藍灰白等“冷色”,“馴鴿的飛聲”反襯出秋晨的寂靜。由此可見,這段文字能將自然界的“客觀色彩”——故都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情”與“景”達到完善的交融與統(tǒng)一。
6、文中寫“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同樣能給人幽靜的感覺,這是什么原因?
明確:
這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等等,都是細小的聲音,能聽到這些細小的聲音,就能給人以幽靜的感覺,說明這個地方寂靜無聲。
五、鑒賞要點
1、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
作者身處在社會環(huán)境,使他內(nèi)心投下了憂慮和冷落的陰影,他追求“清”“靜”,并籠罩著淡淡的“悲涼”。正因為這樣,他筆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自然也就籠罩著池一層主觀感情色彩。文章不寫富有“暖色”和香山紅葉,也不寫游人如織的園;而寫作者“租人家一椽破屋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钡,“故都的秋”,又并沒有因為作家的主觀感情而受到扭曲,失卻了它固有的特征。那牽牛花,那槐樹的落蕊,那秋蟬的殘聲,那秋風秋雨,還有那棗子樹,多么逼真,多么清晰!作者只用了廖廖數(shù)語略作勾勒,便將讀者帶進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物”“我”之間完美的交融和統(tǒng)一,顯示了作家的卓越的藝術(shù)才華,它既是對北平之秋的客觀描繪,又是作者當時心情的折光和反射。
2、語言明白曉暢,簡潔清麗。
課文不用生僻的詞匯,不用拗口的句式,但由于作者的精心的錘練,認真琢磨,細膩清新的敘寫里,充滿了詩情畫意,展現(xiàn)了優(yōu)美的畫面,給人以高度的藝術(shù)享受,瑯瑯上口。如文中兩段對槐樹和秋雨后描寫: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這兩段文字象輕輕飄浮的白云,又像呆咚作響的山泉。作家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在娓娓的敘述之中,創(chuàng)造了無窮的詩意。這是有動有,有聲有色,亦情亦景,字里行間滲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調(diào)。
3、運用渲染、襯托的手法
課文寫故都的秋,緊扣“清”“靜”“悲涼”,是通過選擇的不同景物,以不同的側(cè)面同時加以渲染刻畫的。比如寫北國槐樹娜一段,渲染了寂靜的氣氛,突出了“靜”!皰呓值脑跇溆跋乱魂噿吆蟆睅拙,給人以清靜悠閑的感覺。“潛意識水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幾句,抒發(fā)了悲秋之感,緊扣了“悲涼”。
這些都是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在描寫某個事物的時候,用另外的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從旁陪襯烘托,使它更鮮明更突出地顯現(xiàn)出來。文中寫到的“青天下馴鴿的飛聲”“秋蟬衰弱的殘聲”“息列索落”的雨聲,“緩慢悠閑”的人聲,都是細小的聲音,能聽到這些細小的聲音,人幽靜的感覺,說明這個地方寂靜。
[板書]
感受:清靜悲涼
對北國之秋的
1、總起向往:飽嘗、秋味
江南之秋看不飽、嘗不透、玩不足
。▽Ρ取⒁r托)
①清晨院中所見的景象
、诨睒涞穆淙锢L秋:清、靜抒發(fā)了贊美、眷念
記敘③秋蟬的殘聲悲涼故都自然風物的真
④秋雨話秋涼情,流露出深遠的
2、分寫⑤秋樹的奇景憂思和孤獨感
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深
議論總是一樣地能引起深沉、 ↓
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化
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
3、總括(呼應(yīng)、對比)
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ê魬(yīng))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3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從品讀文章語言當中得到審美的享受,體驗學習的樂趣。
2、知識和能力:
學習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學會運用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
【過程和方法】
指導學生圈點批注,學習從文章標題和重點語句入手鑒賞寫景狀物的散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堂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篇寫景狀物的散文,《荷塘月色》與《故都的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本單元的第三篇文章《囚綠記》。這篇文章初中時我們已經(jīng)學過,高中階段又能學到哪些新的東西呢?
二、品析文章標題
探討:課文寫了賞綠、囚綠、放綠、思綠等幾個層次的內(nèi)容,為什么要以“囚綠記”為題目?
小結(jié):題目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由文入題是很有用的讀書方法,但是要想對題目理解得深刻,還是要回到文章中,結(jié)合作者、背景和文字信息綜合分析方可。
三、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文方法
1、《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jié)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yīng)注意文中哪些語言信息?請你找出來并做批注。
方法小結(jié):我們在賞析文章時要抓住重點問題,然后圍繞這一問題圈點批注,可以做到對信息篩選整合,最終解決問題。圈點時要注意語句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批注時要做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2、對“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一句做批注。
3、對“盧溝橋事件發(fā)生了”一句做批注。
4、對“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句做批注。
5、從課文中選取其它你最喜歡的一句做批注。
小結(jié):圈點批注時要抓住重點語句,這些重點語句對我們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把握文章的藝術(shù)特點都很有幫助。
這樣的語句有:
1、文眼句: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兩文的文眼句。
2、主旨句:如《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接榫句:如《荷塘月色》第3段結(jié)尾的句子。
4、警策句:如《記念劉和珍君》中的一些句子。
5、情感共鳴句。
以上我們著重分析重點句子,但是抓重點詞語的道理是一樣的。
四、遷移練習
對精短美文《遍地黃金》做圈點批注。
五、課堂總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標題和重點語句來理解文章的方法,還學習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種體裁的文章閱讀中。同時,我們從作者描寫的“常春藤”“油菜花”這些微小的生命體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氣息,感悟到了心靈凈化、品質(zhì)提升的可貴。我們也應(yīng)該做一個有“心”人。
六、布置作業(yè)
1、本節(jié)課后,你對賞讀文章的方法有什么心得體會,寫一段文字進行總結(jié)。
2、交流《遍地黃金》的圈點批注。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4
目的:
1、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
課時:一課時。
重點:加強朗讀,品味語言。
難點:課文朗讀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步驟:
一、板書課題,簡介背景
(出示投影片1)
二、理清思路,劃分段落
1、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2、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nèi)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學生找出有關(guān)段落)
三、品味語言,體會意境
1、討論分析破屋秋色圖。(出示投影片2)
(1)聽錄音,找出描寫對象、景物色彩和人物動作(出示投影片7)
(2)反復(fù)誦讀,體會意境。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1:找出關(guān)鍵詞語。
2、討論分析街頭落蕊圖。(出示投影片3)
(1)聽錄音,找出關(guān)鍵詞語。
(2)品味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句。
(3)歸納品味語言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3、討論分析橋頭秋雨圖。
(1)學生朗讀、品味。
(2)歸納品味語言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四、歸納總結(jié),布置練習
1、引導學生自己歸納出品味語言的其他方法,如:品味語言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等等。
2、歸納品味語言的四條方法:(出示投影片8)
找出關(guān)鍵詞語;比較不同句式;體會深層含義;誦讀精彩文段
3、要求學生課后誦讀,繼續(xù)品味其他精妙語言,并總結(jié)出更多品味語言的方法。
附板書:
故都的秋
理清思路品味語言
思秋方法1:找出關(guān)鍵詞語
繪秋方法2:比較不同句式
議秋方法3:體會深層含義
戀秋方法4:誦讀精彩文段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1、領(lǐng)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觀情感,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2、品味文章明白曉暢、簡潔清麗的語言。
教學時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介紹郁達夫和寫作背景
三、反復(fù)誦讀,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讓自己沉浸在文章的情感氛圍中。
2.教師范讀或指定一名朗誦水平較高的學生朗讀全文。
3.學生有感情地自由誦讀。
誦讀提示: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文辭優(yōu)美,誦讀時宜慢不宜快,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當讀到作者直接抒懷部分時要讀得意味深長,準確表達出作者的心境、情懷。
4.思考:
有哪些特色?這些特色集中體現(xiàn)在哪些段落的描寫中?
明確: 清靜﹥文眼-→3~11段
悲涼
四、意境鑒賞
㈠朗讀感知
、湃Τ鑫闹畜w現(xiàn)秋天色彩的詞語
、茦顺鰝鬟f聲響的物名
㈡析秋色
1、體現(xiàn)秋天色彩的詞語有哪些?注意間接描寫的地方。
明確: 蘆花(白) 柳影(灰) 夜月(白) 碧空(碧)
牽牛花(藍) 落蕊(白里透黃) 天底(灰沉) 青布(青)
秋果(淡綠微黃)
探究:作者為什么將“淡紅色”的牽;ㄒ暈樽畲?
明確:不符合作者悲涼的心情。
2、文中描寫的諸多色彩的總的格調(diào)是什么?
明確:冷色
3、面對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個孤獨的旅行者,你心里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受?
明確:冷清,即課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點。
、缥銮锫
1、我們來聽聽聲,主要有哪些聲音呢?
明確: 蟲唱 鐘聲 鴿聲 帚聲
蟬聲 雨聲 人聲
探究:雨后話秋“唉,天可真涼了――”,作者寫“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這是為什么?
明確:渲染“清、靜、悲涼”的氣氛。
2、那么這么多聲響交雜在一起是喧鬧呢,還是寧靜?
明確:靜。連鴿子的飛聲、蟬衰弱的叫聲,這些細微的聲音都聽得到,這就反襯了故都的靜!跋s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以動襯靜
3、假如你是一個孤獨的飄零者,身處在如此寂靜的秋天里,心里會有什么感受?明確:孤獨、痛苦。
、杵非镂
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越靜越孤獨越痛苦。如果你處在這樣冷清的秋色和寂靜的秋天,你心里會產(chǎn)生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明確:悲涼,這便是故都那濃濃的秋味所在。
、榧词乖谧髡吣莻時代,也有明艷之色,也有繁鬧的景象,作者為何避而不寫,而寫秋天的“清、靜、悲涼”?
明確:“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由寫作背景可知,白色恐怖使作者心境不好,產(chǎn)生冷落和孤獨之感,所以喜好冷色,總想找寧靜處,“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由此可見,本文的寫作特色是――以情馭景,以景顯情。
五、探討
1、作者除了從秋色、秋聲兩方面來寫,還通過哪些手法來描寫的?
明確:對比和議論
2、析對比(比喻)
、倌蠂锸鞘裁刺攸c?和北國之秋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
明確: 慢 潤 淡-→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清 靜 悲涼
、诮庾x“黃酒之于白干,稀飯之于饃饃,鱸魚之于大蟹,黃犬之于駱駝!
【答案略】
3、這一段議論有無必要?
明確:
a、通過古今中外的引證,說明感秋處處有,中國文人最突出,而秋之“深味”非在中國北方莫屬,這其實還是為了突出故都之秋。
b、情景理交融,充實了內(nèi)容,深化了主題。
4、讀罷全文,你認為郁達夫在文中是頌秋還是悲秋?
明確: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戀,對故都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調(diào)是憂傷的,悲涼的,因此可以說是作者對的一曲悲涼的頌歌。
六、小結(jié)全文
文貴創(chuàng)新,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和個性。在不少人面對眾多的詠秋佳作望而生畏,欲寫止筆時,郁達夫卻以自己個性鮮明的思想,選擇獨特的角度,運用與眾不同的手法,為詠秋佳作增添了新篇章。文章也正如郁達夫所說“要把情感滲入到景物描繪中去,使讀者幾乎不能辨出這美麗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體的一部分”,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七、布置作業(yè)
請以“家鄉(xiāng)的春(夏、秋、冬、雨、雪、……)”為題,寫一篇抒情散文。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
理解、掌握、積累好詞好句。
找出文章中景物的具體特點。
自主鑒賞文章的抒情段落。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fù)朗讀,品析文章重點段落,培養(yǎng)朗讀品味語言的能力。
通過合作探究,分析文章中的優(yōu)美語句、字詞,學習文章以景顯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自主學習。自己賞析文中優(yōu)美詞句,體會其中語言的韻味,提高自我語言鑒賞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文章閱讀中,體會作者通過對故都秋的景物的描寫,來表達對故都的眷戀和懷念之情,提高對文章的審美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和掌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文中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意境。
難點:
把握文章寫景的主體,體會作者對故都的眷戀和思念之情,以及心中的孤獨和寂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問答法、反復(fù)朗讀法、指導法
四、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老舍先生有過這樣的一段話“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么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生活經(jīng)驗上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蹦墙裉煳覀兙鸵黄鹱哌M這天堂般的北平的秋,一起來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描寫的景物,品味各段描寫景物的'句子,并給這些景圖擬小標題。以第三段為例分析文本,對文章中的景物進行賞析,讓學生體會到郁達夫?qū)识嫉木鞈俸蛻涯钪,以及心中的孤獨寂寞之感?/p>
深入研讀,賞析文本: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的漏下來的日光”中的“數(shù)”字寫出了什么?體現(xiàn)了什么?
通過老師與學生互問互答的方式,明確了使學生明確了“數(shù)”字寫出了作者悠閑、清閑、愜意,體現(xiàn)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寞之感。
運用老師所教的方法來賞析文中各幅景圖中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故都的秋的味、色、意境與姿態(tài)的?同時注意作者的語言和用詞。
通過學生分組討論探究、老師指導的方式,來明確作者在每一幅景圖中表達的情感,作者在文中寫了雨后尋常北京人的對話顯示出了最自然的秋味。
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引用了王安石《北山》中的“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遲歸!边@句詩表達的孤獨寂寞之感與文中郁達夫所表達的感情有異曲同工之妙,深化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思念之情。
在文章的結(jié)尾,為什么還要寫到南國的秋?
通過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探究,來明確在結(jié)尾處寫到南國的秋是為了與文中北國的秋形成對比,突出北國的秋的悲涼和作者對故都的眷戀和思念之情,以及作者悲涼的心境。
課堂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小結(jié):
一起賞析了郁達夫筆下的《故都的秋》,這北國的秋是一幅美麗生動的水彩畫,畫中還帶著絲絲悲涼,是郁達夫?qū)识嫉乃寄詈途鞈,畫中有情,情中有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給人畫一般的感覺。
作業(yè):
描繪一幅你喜歡的景色或一個你喜歡的季節(jié),要求:注意情景的交融,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且300字以上。
板書設(shè)計
《故都的秋》
郁達夫
清
靜
悲涼
葉落知秋圖
秋蟬啼叫圖
秋雨洗城圖
佳日果樹圖
庭院秋景圖
情感: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體會散文形神的辯證關(guān)系,掌握閱讀散文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由景入情,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作者熱愛、眷戀故都的美好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2、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教學難點:
鑒賞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方法:
導學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 情景導入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嫵媚的,她常給人以艷麗動人的美;夏天常常是熱情的,她常給人以無窮的回味;秋天呢?“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類霜天競自由!鼻锶绽,xx讀到的是壯麗。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風中,杜甫讀到的'是悲涼。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鼻镉昀铮雷x到的是凄苦。郁達夫呢?我們來看他的散文《故都的秋》。(板書)
二、文本解讀
1、作家作品。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藝創(chuàng)作活動,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曾在北大,中山大學等任教。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抗戰(zhàn)爆發(fā)積極宣傳抗日。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
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她是一個弱女子》等。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哆_夫全集》《達夫游記》《郁達夫選集》等。
2、寫作背景。郁達夫是個熱忱的愛國主義者,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3年4月,由于反動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從上海移居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本文。當時的中國,連年內(nèi)戰(zhàn),民不聊生,郁達夫也是居無定所,顛沛留離,飽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寫心中的悲涼,已不是故都賞景的心態(tài),而是對整個人生的感悟。
三、整體感知
1、學生瀏覽全文,思考:對于北京的秋天,郁達夫持什么樣的感情態(tài)度?
明確:贊美、懷念。
2、讀1、2兩段,思考這兩段寫什么?用什么手法來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用對比的手法寫作者對北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寫出了北國之秋的“清”“靜”“悲涼”,表達了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之情。
3、從第3段11段,作者用記敘和描寫的手法寫了五幅畫面,請同學們一幅一幅來命名,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的。
清晨秋景 秋槐落蕊 秋蟬殘鳴 橋頭秋雨 庭院秋果
4、第12段是議論段,可劃分到上一部分中,最后兩段主要寫南國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國之秋,直抒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無比眷戀之情。
四、合作探究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第一幅圖,清晨秋景圖,請 同學朗讀這一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如何借景抒發(fā)清、靜、悲涼之情的? 地點:破屋。衰敗 滄桑感
時間:早晨。
方式:泡濃茶清閑 耐人回味
很高很高碧綠的天色 清爽
青天下馴鴿的飛聲靜謐 清 靜
細數(shù)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悠閑
破壁腰 殘破
靜對牽牛花的藍朵清冷 安閑 落寞
秋草蕭索 悲涼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思考:故都秋的景物應(yīng)該是豐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紅葉,游人如織的頤和園,作者為什么只選取文中的幾處景物來寫呢? 明確:文章取材主要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點,而香山的紅葉的暖色調(diào),頤和園的喧鬧,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不相稱。作者在文中選取的幾處景物,能夠表達出他當時的苦悶心情和追求隱逸恬適的生活情趣。
五、小結(jié)
郁達夫在本文開頭提到故都的秋具有清、靜、悲涼的特點,我們這節(jié)課在“清晨秋景圖”的分析中也理解了故都的秋所具有的清、靜、悲涼的特點。我們需要學習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六、作業(yè)
其他幾幅畫面怎么傳達清、靜、悲涼的特點的,同學們課后討論,我們下節(jié)課來分析。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8
一、教學設(shè)計理念: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師紛紛開始生成性課堂的教學探求。生成性的語文課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筆下的“麥田”:有一群孩子在課堂“麥田”里自由自在地游戲、狂奔、亂跑,新的活動不斷生成。教師就是站在那“麥田”懸崖邊的守望者,守望著這片麥田,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就把他捉住,不讓一個孩子掉下“懸崖”,不讓學生迷失于“課堂生成”。
在這堂課的設(shè)計上,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致和開發(fā)性學習的欲望為起點,課堂上適度發(fā)揮主導作用,給予學生有效的價值引導和點撥,對于學生生成的單一的信息資源,通過追問補充的方式將他們帶到思維的邊緣,讓思考“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二、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編排在必修2第一單元的第二篇。本單元所選的三篇課文都是抒情散文,單元的教學要求是通過鑒賞品味語言,向深層次賞析作者的情感。在欣賞語言的過程中,使學生從文章的“景語”里,品讀出作家的獨特心境,體會作者的情態(tài)與志趣。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qū)⒆匀唤绲摹翱陀^色彩”——故都的秋色,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色彩”——個人的心情,自然融化在一起,表現(xiàn)出故都之秋的特色和作者的獨特感受的作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用閱讀能力和增強學生的主動性為教學設(shè)計的出發(fā)點,我將本文分為兩課時來學習。第一課時從內(nèi)容和背景方面研讀文章,感悟探究作者情感;第二課時從語言和藝術(shù)手法方面,體察作者情感。這是第一課時的設(shè)計方案。
三、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學生對散文是不陌生的,學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散文,感受過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進行過初步的鑒賞。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既要讓學生鑒賞課文,又要指導學生學會鑒賞的方法。
四、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特色,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的關(guān)系;
(2)掌握散文的閱讀方法,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體會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五、本課時教學重點、難點及依據(jù):
由于作者所處的年代已遠,學生在把握作者情感上有一定的難度,也難以領(lǐng)悟主觀色彩籠罩之下的景物描寫的妙處。所以體會本文情景交融,引導學生推敲本文悲涼、傷感情調(diào)的由來。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習難點。
六、教法學法設(shè)想:
1、采用教師與學生互動合作的教法。
(解說:在新課程理念中,課堂是個有機融合體。從互動角度引導學生探究作者在文中隱藏的生命情感。)
2、朗讀感受,重視誦讀、美讀。
(解說:認真體會景物描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以朗讀來貫串整個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
3、讓學生讀、說、品、評,合作探究
(解說:閱讀實踐以學生活動為主,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例子,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精神和自學習慣。)
七、教學輔助手段: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設(shè)計:
依據(jù)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及教學方法的'思考,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shè)計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貼近生活,進入情感
一開課,老師與學生共同回憶:“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白舸爭流”等一系列的描寫秋天的詩詞……是的,不同的人對于秋有著不同的感受。毛澤東讀到秋日的壯麗,杜甫讀到秋風的悲涼,柳永讀到秋雨的凄苦。那么,你眼里的秋天是怎樣的呢?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會談身邊的秋天,一方面給人以豐收的感覺,田野里,各種莊稼陸續(xù)成熟了,果園里,各種果樹掛滿枝頭,天高地廣,金風送爽,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秋天也會給人帶來破敗、凄涼之感:北雁南飛,枯葉飄零,收獲后的田野,一片狼藉,風中夾雜著寒意,讓人心緒悲涼等等。
“一個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世界”,那么,讓我們一起走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體味一下郁達夫眼里的秋天是怎樣的呢?
(解說:這一導入,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課堂最佳狀態(tài),也就進入教學的第二環(huán)節(jié)。)
(二) 誦讀感悟,辯論情感
1、先聽課文朗讀錄音,配上一段憂郁抒情的音樂《秋思》,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同時要求學生邊聽邊在文中勾畫出作者選用了哪些平常景物來描寫故都的秋。
2、聽完課文錄音,請學生讀課文1-2自然段,分別用文中的四個字和三個字來概括北國的秋和南國的秋的特點。
明確:北國的秋——清、靜、悲涼 南國的秋——慢、潤、淡
(解說:這一設(shè)問意在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訓練學生的文字概括能力。)
學生很快悟出:作者眼里故都的秋最大的特點:“清、靜、悲涼”
3、那么縱觀全文,“你認為作者是頌秋還是悲秋?”
將持不同觀點的學生分為兩組。要求各組同學在回答時以文本為依據(jù)。
學生有了爭論意識,就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語句,在閱讀和爭論中提高運用文本的能力。
“頌秋”組的同學就會從作者贊美、眷戀故都的感情角度來選讀文段證明自己觀點,而“悲秋”組的同學則會從蕭瑟的景物的文段描寫中讀出“悲涼”。學生很容易讀到五幅秋景圖:秋晨的天空、秋槐的落蕊、秋蟬的殘鳴、秋雨的涼意、秋棗的色彩。那作者為什么不選故都的皇家宮殿、園林,也不寫遠郊是眾多優(yōu)美的風光,而是選取生活中非常普通、不起眼的的幾幅畫面來作為故都的代表呢?為什么南國的秋就不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呢?
學生經(jīng)過一系列深入的辯論后發(fā)現(xiàn):作家會選什么樣的景來抒什么樣的情,這都跟作家的個人心境有關(guān)。作者寫南國之秋,秋味不濃,難以讓人滿足;寫北國的秋,才夠得上心理上的秋味。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對故都秋的眷戀和向往,是積極贊美的情感;而作家的主觀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調(diào)又是憂傷的,悲涼的。可以說《故都的秋》是一曲悲涼的頌歌。
(解說:有意讓教學重心下移,設(shè)置了一個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學生能否跳出思維的二維空間。這是一種聯(lián)系文本進行分析的思維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篩選、提取文中信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想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產(chǎn)生了思想上的碰撞,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閱讀和爭論中,加深對景物描寫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的領(lǐng)悟,加深對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點的認識,突出了本堂課教學重點。這種放手讓學生討論的做法,能讓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有助于思維的互補,更有助于合作能力和發(fā)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里,課堂就是一條生生不息流動著的河流,師生成為課堂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
(三)研讀探究,發(fā)現(xiàn)情感
繼而,教師拋出一個學習缺口,師生進行互動研討探究——郁達夫眼里的秋天為什么會是這樣呢?(下面是我上這堂課與學生互動的片斷)
生:可能跟他的年齡有關(guān)吧。
師:郁達夫?qū)懘宋臅r年齡只有38歲。
生:可能和作者的性格有關(guān)吧。
師:可惜我手頭沒有這方面的資料能幫你證明這一點。
生:是不是跟作者的生活時代有關(guān)?
師:不錯,郁達夫生活在動亂年代,但是像他這一時代的其他作家也寫過反映季節(jié)的文章,像朱自清的《春》就寫得生機盎然、蓬勃向上。
生:也許和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
生:還可能和作者的心境、情懷有關(guān)。
師:郁達夫1913年9月隨長兄赴日留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十年的異國生活,使他飽受屈辱和歧視,激發(fā)了他愛國熱忱。
生:由此看來,作者因眷戀故都才產(chǎn)生這樣的情感。
生:作者寫南國之秋,秋味不濃,難以讓人滿足;寫北國的秋,才夠得上心理上的秋味。
……
通過互動之后達成共識:從客觀方面來講,這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從主觀方面來講,與作家的個人氣質(zhì)、生活經(jīng)歷、文藝觀和審美追求等有關(guān)。
(解說:“因?qū)W定教”是一條不能違背的原則,無論預(yù)先考慮如何周密,在課堂上還是要尊重學生思維變化,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教師要隨機應(yīng)變,只要不妨礙教學的終極目標就可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去探究發(fā)現(xiàn)悲涼、傷感情調(diào)的由來”。在這里,我沒有進行傳統(tǒng)式的作者簡介、寫作背景介紹,只是讓學生既走進教材又走出教材,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成功的喜悅,而且是自主學習的興致和開發(fā)性學習的欲望。)
接著,進入延伸拓展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以致用的原則,設(shè)計這樣一道練習: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同學們可選取文中五幅畫里的景物,也可聯(lián)想我們家鄉(xiāng)秋天里別的景物,抓住其特征,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續(xù)寫?凑l說得新!說得多!說得快!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簡陋的小屋里;它在濃濃的香茶里;它在蜜桔的飄香里。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9
【教學目標】
1、了解郁達夫及其作品。
2、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3、強化誦讀,訓練語感。訓練學生在閱讀中快速把握文章意蘊,并作適當歸納的能力。
4、分析文章“景”與“情”和諧統(tǒng)一,以情馭景的寫作特點。
5、培養(yǎng)和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文中所寫的五幅秋景圖,體會作者筆下秋的意境,品味課文中精到細膩的語言。
2、分析文章“景”與“情”和諧統(tǒng)一,以情馭景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主觀感情,學習本文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古往今來,詠秋的佳作也實在太多太多,人們寫秋的著眼點也各不相同:
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飛,秋有形。
但大體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喜秋頌秋,而面對這么多的精彩,他會怎樣獨運匠心,另辟蹊徑,才不落窠臼呢?今天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來賞析郁達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二、簡介作者及其藝術(shù)風格、本文的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現(xiàn)代著名作家,浙江省富陽人。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等,作品風格清新,抒情濃烈,有感傷情調(diào),有時流露出頹廢色彩。
本文寫于1934年7月。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這段時間,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淡,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了一些很好的游記。
三、解題
讓學生分析題目,看看有什么疑問和發(fā)現(xiàn)
參考:(1)文體,寫景抒情散文。(2)中心語是“秋”,是一篇寫秋景的散文。小結(jié):從大家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經(jīng)驗?zāi)?——抓住題目的內(nèi)涵。
四、深入研讀課文,整體把握,適時討論,走近大師,走進作品
(一)解決預(yù)習問題
1、作者對故都的秋持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向往、眷念、熱愛。(我的不遠千里……,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2、本文的題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這個客觀現(xiàn)實呈現(xiàn)出什么特征?
明確:總領(lǐng)句——“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3、文章哪些段落集中描寫了故都的秋景?這一部分寫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學生自由發(fā)言。給每幅圖加個小標題。
參考
庭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秋果奇景
。ㄊ昼姡
五、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征的?
下面請同學們以我們的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擇你們喜歡的一幅畫面,進行仔細品讀,看看文中是怎樣通過景物描寫展示北國之秋這一特點的?然后公推你們小組的一位同學展示你們的討論結(jié)果。(提示:同學們應(yīng)注意圈出文中呈現(xiàn)色彩的詞語和傳遞聲音的事物,抓住這些詞語進行分析)
學生分析五幅秋景圖,體會北國之秋清、靜、悲涼的特點
參考:
。ㄍピ呵锍浚
所寫景物:
1、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2、一絲一絲漏下的日光;
3、牽;ǖ乃{朵。
4、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明確:1、天色碧綠,看得很高,能見度大,可見,天空無雜質(zhì);
2、再看漏下的日光,一絲一絲多么分明,可見,沒有混雜物;
3、再說牽;ǖ幕ㄉ{色,冷色調(diào),給人感覺清透。
這此景物都共同突出一個“清”字。
景: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明確:以有聲襯無聲。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景:一椽破屋,破壁腰。
提示:屋壁盡顯荒涼,冷色襯托涼意。
小結(jié):這幅畫可概括為——庭院秋晨。作者通過借景抒情(所謂的借景抒情,是指作者把自己內(nèi)心要表達的某種情感蘊含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借景物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方式。)的手法,把對秋的感受與景的選擇可以說達到交融合一的境地了。
。ㄇ锘甭淙铮
明確: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靜。氣味也沒有,微細柔軟的觸覺,掃帚的`絲紋——清,潛意識下覺得有點兒落寞,“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悲涼。
小結(jié):一葉知秋,歲之將暮,悲從中來。
(秋蟬殘鳴)
明確:衰弱的殘鳴、啼唱、嘶叫。
小結(jié):這嘶叫是生命將逝的哀嘆,涼從此出;另外,衰弱的殘聲都聽得見,足見故都秋之寂靜。
。ㄇ镉暝挍觯
擬境朗讀:云散雨霽,橋頭影里,都市閑人,緩慢悠閑地對話!傲恕弊帜畹酶,拖得長;“陣”字像“層”字,平平仄仄的歧韻,作者認為“倒來得正好”,試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明確:
、佟傲恕弊帜畹酶撸系瞄L,體現(xiàn)對秋的深切體味;再加上破折號,聲音綿長濃郁,隱含著意味深長的感嘆,這涼不僅在身,更涼在心里。
、凇瓣嚒弊直砻鳑鲆馐嵌虝旱模钥v即逝的。而“層”境界頓顯深、廣、濃、厚。寫出了北國之秋經(jīng)過一場場秋雨的洗禮,而漸濃漸深,漸染漸醇的特點。所以說,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小結(jié):如果不是從內(nèi)心深處感悟這故都的清秋,是不會有如此真切,如此細微的感觸的。
。ㄊ宸昼姡
六、學生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偾锏木拔飸(yīng)該是豐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紅葉,游人如織的頤和園,作者為何只選取了這幾處景物來寫呢?
明確:
“一切景語皆情語”,點明了作家筆下的景和物都是依附著一定情感的,而這情感又多是作家本身的情感歷程的再現(xiàn)。作者當時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悶,逃避現(xiàn)實。因而,作者用這種感情來看外界時,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破敗的環(huán)境,聽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聲。文中的秋花、秋雨、秋樹等景物的清閑、幽遠、幽靜、落寞、衰落、蕭條,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實色彩,實際上是北國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觀色彩”與作家內(nèi)心的“主觀感受的”的自然融合。
文章取材主要體現(xiàn)“清、靜、悲涼”的特點,而香山紅葉的暖色調(diào),頤和園的喧鬧,與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不相稱,因此散文的取材應(yīng)圍繞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是以情馭景、以情顯景的方法。
拓展:《天凈沙…秋思》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谖恼旅鑼懙闹黧w是故都之秋,作者為何在開頭和結(jié)尾還要寫南國之秋?是否閑筆?
明確
文章通過對比,其目的是抑彼而揚此,突出作者的主觀感受----北國之秋勝于南國,從而表達作者對故都的秋的熱愛。
、蹌偛欧治龅膬(nèi)容,是文章的主體部分,接下來這個自然段,大家考慮它使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明確:議論。
問:那么,作者在寫景抒情散文中插入一段議論性的文字,有什么作用?
明確:在理論上深化文章的主題,在于“喻理”“明旨”。
小結(jié):散文的特色是“形散神不散”,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我們都要緊緊抓住這一特點。明白作者不管寫什么內(nèi)容,采用什么手法,都是為主題服務(wù)的。
心中有秋,筆下才有秋。作者寫作是這樣,讀者閱讀文學作品也是這樣,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
。ㄊ昼姡
七、延伸拓展(任選一題)
1、這一篇課文,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掌握散文的這種寫法,不可能對郁達夫做全面的了解,我們可以在課后繼續(xù)通過各種渠道來探討,寫一篇讀書筆記。
題目:
我眼中的郁達夫或郁達夫散文研究
2、通過這篇散文的學習,嘗試寫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如《江中的秋》或《家鄉(xiāng)的秋》
。▋煞昼姡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領(lǐng)悟作家內(nèi)心的獨特感受,深入體會故都秋的特點。
2、品味詩一般的語言、意境,品鑒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與重點:
分析情與景的關(guān)系。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注意課文章的文眼。
把握文章大意。
一、導入:
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季)那我們看到外面的樹啊、山啊是什么顏色啊?(綠色)你感受到秋的到來嗎?但是現(xiàn)在的北方卻已是秋意濃濃(圖片:北方的秋景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看看郁達夫是怎么比較南國與北國的秋。
二、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富陽人。1913年留學日本,曾經(jīng)廣泛涉獵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赴武漢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殺害。主要作品有《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個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舊社會的罪惡,向封建道德大膽挑戰(zhàn),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帶有頹廢情緒。散文以游記著稱,情景交融,文筆優(yōu)美,自成一家。
。、寫作背景(投影):
從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達夫曾用相當大的精力參加左翼文藝活動進行創(chuàng)作。由于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等原因,郁達夫從1933年4月由上海遷居杭州,1936年離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這段時間里他思想苦悶,創(chuàng)作枯竭,過的是一種閑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許多時間到處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排遣現(xiàn)實帶給他的苦悶和離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寫了許多游記。 1934年7月,郁達夫“不遠千里”從杭州經(jīng)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并寫下了優(yōu)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三、解題:
“故都”兩字指明描寫的地點,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著一種文化底蘊;“秋”字確定描寫的內(nèi)容,與“故都”結(jié)合在一起,暗含著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一種境界。題目明確而又深沉。
四、課文分析: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古往今來,詠秋的佳作也實在太多太多,人們寫秋的著眼點也各不相同:
秋風蕭瑟,殘荷聽雨,秋有聲;
霜葉黃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飛,秋有形。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一遍課文,在閱讀中解決這樣一個問題:郁達夫是從哪個角
度寫秋的?有人寫秋聲,有人寫秋形、秋色,他寫的是什么?找一找,找著了?梢詣澮幌,注意文中關(guān)鍵性的段子。
明確:第一段:秋味。(投影)他從杭州趕上青島,又從青島趕上北平的理由,只不過是想飽嘗一嘗這故都的秋,這故都的秋味。這就是中心段,是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文字。我們一塊來讀讀。文章一開篇,作者就緊扣題目,緊緊地圍繞著故都的秋這個著眼點來寫。那么他該怎樣賞玩這故都的秋味呢?也就是說,他在文中是通過哪些景物描寫來品味這個秋味的呢?有沒有具體的景物描寫?
明確:(投影)牽牛花、槐蕊、秋蟬、秋雨、秋棗
五幅。有:靜對藍朵、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閑人話秋、秋果將熟。
不知道大家在閱讀的時候注意到了沒有,郁達夫曾經(jīng)告訴我們,在南國的時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讓他思念的是北國的哪些景物?
明確:第三段: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大家自己讀一讀(自由誦讀第三段的前一部分)。
那我們來想一想,這些平素讓他魂牽夢縈的景色,現(xiàn)在到了故都,他為什么不著力的寫,而只是匆匆的一筆帶過,反而大寫牽牛花、槐蕊、秋蟬、秋雨、秋棗呢?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安排嗎?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 11
一、教學目的: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本文的構(gòu)思,體會它結(jié)構(gòu)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了解有關(guān)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xiàn)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yōu)美的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優(yōu)美。借助于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三、教學難點
結(jié)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跡的介紹,深入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方法
借助于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一常春藤盆栽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種盆景植物的名稱嗎?(常春藤)
這是老師喜歡的一種植物,老師喜歡它的原因有兩點,我先說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顏色——綠色。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蕓蕓眾生喜愛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之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位喜愛綠色的現(xiàn)代散文家陸蠡寫的一篇散文《囚綠記》。
2、指明一學生上黑板寫上課題和作者名字。教師給作者名正音。
3、簡介作者有關(guān)情況。
(學生圈劃、朗讀課文后面注釋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二)、釋題:“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
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個伴兒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課文。
2、教師明確要求:標注段落,圈劃疑難字詞,或結(jié)合課后注釋,或同學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可當場求助老師。
(三)、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線索。
1、作者為什么要囚綠?
(因為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
(他后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
(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教師歸納板書: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四)、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jié))。
1、學生速讀課文。
指明學生找出表現(xiàn)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適當引導講解,在學生找出后,或組織學生齊讀,或組織分組讀,在讀中與作品直接對話,感知這篇散文的語言風格。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假設(shè)學生是作者,要直接抒發(fā)對綠的.喜愛之情,與綠直接“對話”,要求學生以課文第五小節(jié)一段話“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為例,變換人稱、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發(fā)對綠的喜愛之情。
(五)、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jié))
1、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課文哪些語句寫出了他對綠的愛之深?指名朗讀文中有關(guān)語句。
2、教師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學生觀察它的枝條向一個方向伸長即向著陽光方向生長的外形特點,揭示喜愛它的第二個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
提問: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guān)語句來說明。
(六)、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
板書設(shè)計:
囚 綠 記
陸 蠡
本文線索:
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教學反思: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故都的秋教案設(shè)計(通用7篇)10-09
故都的秋作文08-11
故都的秋教案12-17
郁達夫故都的秋賞析08-08
故都的秋教學反思04-03
《故都的秋》教學反思04-03
《故都的秋》教案212-16
《故都的秋》教學反思11-23
高考語文故都的秋12-09
故都的秋作文(精選53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