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米和厘米的認識教案設計
篇一:米和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掌握已有知識“米和和厘米的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新知,很容易達到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shù)、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
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fā)現(xiàn)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shù)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
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認識分米。
師: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米尺,10厘米有多長?10厘米也叫做1分米,用dm表示。
生:觀察米尺,感知1分米的長度。
師:誰能說說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生:10厘米。
師:板書——1分米=10厘米。(cm)
師:只要夠10厘米,就是1分米,用手勢來表示一下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用尺子驗證一下。
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同桌互相驗證。
師:你來大膽的猜想一下,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進行猜想。
師:我們來驗證一下,觀察米尺,從0刻度起每數(shù)出10厘米做一個記號,一直數(shù)完,看一看一共有幾個記號?1米中有多少個1分米?
生:學生進行驗證,匯報驗證結果。
師:板書——1米=10分米(dm)
師:量一量我們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約是幾分米?
生:學生用分米作單位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
師:估算一下你身邊的物體的長度,同桌用尺子量進行驗證。
篇二:厘米和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青島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過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
3、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4、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上次阿福去裁縫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結果滿意嗎?為什么?這次阿福又來做長袍了,請看.(出示阿福做長袍的情境圖)師傅吸取了教訓,買了一把尺子,師傅用尺子給阿福量完說:“長1米!笨赏降苓B忙說:“不對,不對,長100厘米!比绻闶前⒏#F(xiàn)在你會有什么樣的疑問?
生1:1米=100厘米嗎?
生2:尺子沒變,為什么師傅和徒弟說的不一樣呢?
師:是啊,怎么說的不一樣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米的認識。(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
(一)認識1米的長度。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長?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 師:那到底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師畫線段)比劃一下。想不想親身體驗一下米究竟有多長?
生:想
師:想一想,用米尺來量1米的.長度時,為了保證精確,應該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兩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們一起來試試:
。1) 每個小朋友手中有一個米尺,請你輕輕的拉齊米尺的兩端,(示范)這時你兩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手臂不要動,手指輕輕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兩臂伸開的距離就是米。再試一試,同桌合作,一個比量,一個用尺子量。
(2)測量幾步為1米。
(3)誰來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
生:手臂,3步的長了來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師:看,象這樣把米尺豎著放,從地面到墻上的哪個位置的高度是1米?
請大家估計一下,從老師腳底到哪個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師的腰部(師站在米尺前量)。你覺得1米能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呢? 同桌兩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質疑: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從腳底量起,到老師的腰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這位同學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聯(lián)系生活。
師:我們認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嗎? (屏幕的寬,黑板的寬,門的寬,桌子的寬,課桌的寬等)
師:我們量一量自己估計得準不準。(請兩名代表分別量一量)
(四)聯(lián)系估測。
師: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天天帶著米尺,如果身邊沒有米尺,你能用什么方法來估計物體的長度呢?
生:手臂伸開的長度差不多是1米,量一量就能估計出來了,我們剛才步測3歩大約1米,我們可以走一走,看大約有幾個3步,就有多少米。
師: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都非常好,這樣看來,我們身上又多了好幾把尺子呢。那么我們就可以用這些尺子來幫忙測量一下吧!可以怎樣測量,請在空格內打對號。 師:通過聯(lián)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估計較短物體的長度,可以用手測量,估計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步測更合適。
(五)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同學們剛才在用軟尺的時候,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師:仔細觀察軟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數(shù)字0-100,有刻度。
師: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發(fā)現(xiàn)。
出示課件。
。1)領生觀察,課件出示刻度:0、10、20 ??100cm
100cm(1米)
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在1米的下面寫著100厘米。所以我認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師: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很多的發(fā)現(xiàn)。板書:1米=100厘米
師: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這個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1m=100cm
師:阿福的這件長袍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現(xiàn)在能解決了嗎?
生: 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樣長。
。2)認讀刻度。
我們通過觀察軟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軟尺上的刻度會讀嗎? 課件出示:0—30cm
0—42cm
20—40cm
三。自主應用。
師:刻度讀熟了,我們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現(xiàn)在看看誰的反應快。我說長度,你打手勢。
2。穿越隧道。
迷惑隧道。連一連
課桌的長 比1米少得多
鉛筆的長 比1米多得多
教室的長 比1米多一些
信心隧道。連一連
課桌的長 28米
鉛筆的長 10厘米
教室的長 1米30厘米
四.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米和厘米的認識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厘米和米的認識》教案01-24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04-16
2厘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4-30
數(shù)學厘米和米教學反思12-23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01-02
認識厘米的教案設計(通用10篇)11-07
《一厘米》優(yōu)秀教案設計范文08-26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篇)01-02
認識米的教案設計15篇01-02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