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五苓散是什么_五苓散知識介紹
五苓散,中成藥名,
五苓散是什么_五苓散知識介紹
。那么五苓散究竟是什么東西,它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五苓散的功效與作用,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方劑名】
五苓散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茯苓180g、澤瀉300g、豬苓180g、肉桂120g、白術(shù)(炒)180g。
【用法】
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F(xiàn)代用法:共為細末,每次6g,每日3次,服后多欽開水,汗出愈;蜃鳒珓,水煎服。
【方歌】
五苓散用豬茯苓,澤瀉白術(shù)桂枝應(yīng),利水滲濕又化氣,利便解表治水停。
【方解】
本方證為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所致。本方原治太陽表邪未解,內(nèi)傳太陽之腑,以致膀胱氣化不利,遂成太陽經(jīng)腑同病之“蓄水證”。外有太陽表邪未解,故發(fā)熱頭痛,苔白脈浮;邪熱內(nèi)傳膀胱,氣化失常,則小便不利;因水蓄不行,津液不布,而煩渴飲水;由于水蓄于內(nèi),不得輸布,故水人即吐,即為“水逆證”。水濕內(nèi)停,泛溢肌膚,則為水腫;水走腸間,而為泄瀉;氣化失常,則小便不利;水飲內(nèi)停,亦可成為痰飲證,痰飲內(nèi)停于下,故臍下動悸;痰飲上逆,則吐涎沫;氣化不利,阻礙清陽,故頭眩;痰飲凌肺,則短氣而咳。以上所治雖臨床表現(xiàn)不一,但病機都是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內(nèi)停,主證為小便不利。治宜利水滲濕,通陽化氣,兼解表邪。方中重用澤瀉,利水滲濕,為君藥。茯苓、豬苓甘淡利水,健脾滲濕,共為臣藥。白術(shù)健脾祛濕;桂枝助陽化氣,解表散寒,共為佐藥。五藥合用,使水行氣化,表解脾健,蓄水留飲自除,
資料共享平臺
《五苓散是什么_五苓散知識介紹》(http://www.stanzs.com)。【功效與作用】
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
1、外感風(fēng)寒,水濕內(nèi)停證小便不利,頭痛發(fā)熱,煩渴欲飲,甚或水入即吐,苔白,脈浮。
2、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泄瀉,小便不利。
3、痰飲內(nèi)停證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臨床運用】
1、本方為化氣利水的代表方,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腎炎、心臟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腫,以及急性腸炎、尿潴留、腦積水等屬水濕內(nèi)盛者。
【加減化裁】
若兼氣滯腹脹者,加陳皮、枳殼等以理氣消脹;若水腫甚者,加車前子、大腹皮、桑白皮、陳皮等以增強利水消腫之功;若泄瀉清稀如水,可加山藥、薏苡仁、葛根等以健脾滲濕止瀉。[3]若水腫兼有表證者,可與越婢湯合用;水濕壅盛者,可與五皮散合用;泄瀉偏于熱者,須去桂枝,加車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熱。
【使用注意】
1、入湯劑不宜久煎。
2、濕熱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文獻摘要】
1、《醫(yī)方考》: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
2、《古今名醫(yī)方論》引趙羽皇: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shè),亦為逐內(nèi)外水飲之首劑也。方用白術(shù)以培土,土旺而陰水有制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調(diào)水道也;桂味辛熱,且達下焦,味辛則能化氣,性熱專主流通,州都溫暖,寒水自行;再以澤瀉、豬苓之淡滲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五苓散是什么_五苓散知識介紹】相關(guān)文章:
防洪知識介紹10-15
自我介紹五種形式05-24
單位辦理社保介紹信五篇08-08
職場五要與五不要10-16
自我介紹的內(nèi)容是什么09-24
自我介紹的要點是什么10-08
五保對象住院介紹信模板07-20
五年級自我介紹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