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書》讀后感
《素書》讀后感
《素書》這本奇書,來頭非同小可,
《素書》讀后感
。漢高祖劉邦所言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這個子房就是《素書》的持有者張良。張良輔助劉邦亡秦滅楚,以謀士之身位列留侯,并得善終,全是因為此書。但據(jù)后世評價,張良也僅運用了此書十之一二罷了。由此觀之,該書比武俠中的《易筋經(jīng)》、《九陰真經(jīng)》、《葵花寶典》等無上秘籍牛上不知多少倍,足能改朝換代、重寫歷史了。張良得此書之過程頗具傳奇色彩,故事也很有意思,跟我這篇讀后感有同工之妙,故稍提之。
張良出身韓國貴族,韓被秦滅,故張極欲滅秦以報國恨家仇。奈何實力不濟,轉(zhuǎn)而刺殺秦王,失敗后逃亡到汜水一帶。某日在汜水橋上遇一老人,老人態(tài)度倨傲,故意脫下鞋子往橋下一扔,說:小子,給我撿上來。張良照辦。撿上來后老人翹著腿,毫不客氣:給我穿上!張良還是照辦。老人穿上鞋子后,卻無任何表示,背著雙手施施然就走了。
走了一里多,張良還是沒有跳起腳來大罵神經(jīng)病,老人返回來,說到:孺子可教,五日后來此等候。也沒個解釋轉(zhuǎn)身就走了。
五日后,張良雞打鳴就來到汜橋,老人早到了。罵到:小家伙你遲到了,還有要老人等你的道理?回去吧,五日后再來。把他打發(fā)了。
五日后雞還沒叫,張良就到了汜橋,老人卻也到了。照例一通臭罵,五日后再來。
折騰人到這份上,一般人早就氣急敗壞指著鼻子罵人了——玩我不是?可張良不是一般人。五日后,張良干脆半夜就在汜橋侯著。這回,老爺子滿意了。鄭重傳給張良一部書,是為《素書》。這位老人就是黃石公,《素書》的作者。
按照黃老爺子傳書張良時的交代,這本書干系重大,非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不可傳,否則有不測之禍。筆者機緣巧合得到此書,觀眾膽友骨骼清奇,天庭飽滿,印堂發(fā)亮,男的風流儒雅,女的風姿卓越,均是可造之才,遂不敢藏私,與諸君分享。
好了,閑篇扯完,言歸正傳。
哲學上有個經(jīng)典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這個命題的經(jīng)典之處在于,任何時候拿這個命題去問一個正兒八經(jīng)思考的人,他都要撓頭半天。
黃石公的做派或許有些 ,但《素書》毫不 ,它不負責提問,只負責提供答案。它首先是一部關于如何做人的專著,然后是一部成功學的寶典。以筆者的理解,《素書》通篇回答了三個問題: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才;怎樣做人做事才算正確。
《素書》共六章,分別是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道義章第五和安禮章第六。
原始章第一講的怎樣的人才是完整的人。“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意思是道德仁義禮五者具備,才具備了做人的根本。在此基礎上才能明盛衰之道,通成敗之數(shù),審治亂之勢,達去就之理。再加上合適的時機,方能“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
這章強調(diào)的是道、德、仁、義、禮這五個要素對人的重要性,五要素諸備,人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人,才有立身之本,才有審時度勢達乎去就之理的可能,然后順勢而為,成功才指日可待。
嗚呼,當今社會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世風如下。觸目所見,蕓蕓眾生熙熙攘攘、挖空心思、削尖腦袋、蠅營狗茍,為了成名為了獲利為了上位, 拉關系走后門造假貨摻毒品坑蒙拐騙偷當雞當鴨二奶小三什么肉體靈魂良心人格,但凡能用來獲得利益,下限可以無限下,手段什么的從來不成為問題。道德?禮義?仁愛?你傻啊,你缺啊,人就利用你講這些占你便宜!等你講完仁義道德,人早拎著好處跑得連影都沒了。
哀哉!然則做好人一定吃虧嗎?道德仁義禮真的沒有市場了嗎?且看《素書》第二章正道章第二。
第二章講的是人才的三種境界,分別是俊杰、豪杰和人杰。
俊杰品德之高尚可以讓沒有見過他的'人心懷欽佩、心悅誠服;誠實可靠可以得到大家的信任,統(tǒng)一大家的意見;裁斷事情公平合理讓大家心服口服真心擁戴;才情卓絕可以古鑒今;洞若觀火可以預見未來。說實話,俊杰這種級別的人才實在太少了,筆者想了半天,印度的“圣雄”甘地大概就是這樣的人。
豪杰品行高尚足以成為儀式的表率;足智多謀可以決斷疑難;講究信用可以遵守約定;廉潔自愛可以舍財,
資料共享平臺
《《素書》讀后感》(http://www.stanzs.com)。這類人就比較多了,戰(zhàn)國四君子可以說是代表。有職業(yè)道德而不尸位餐素;秉持公正不因壓力而回避;不因有嫌疑就不做正確的事情;不因有不正當?shù)睦婢腿ヘ澙,這樣的人才,是為人杰。人杰在歷史上就多了,魏征、海瑞等就是其中翹楚。就連溫總理,也拿這條作為自己的準則。
從人才三境界的標準來看,道德仁義禮五要素是貫穿其中的。試想一個道德敗壞、唯個人私利是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一意孤行、偏私護短、貪財好色之輩,會有人跟隨嗎?講的話有人聽嗎?做的決定有人信服執(zhí)行嗎?答案是很顯然的。這樣的人內(nèi)斗一下,短期為個人謀點私利或許還可以,你要他帶領一個團隊乃至一個國家去完成某個偉大的目標,那就是緣木求魚,鬧笑話了。
小時候看《水滸》,很不理解。明明宋江既不是武藝最高強的那個,也不是出身地位最高的那個,更不是資格最老的那個,為何他成了108條好漢的頭頭?這些快意恩仇殺人不眨眼的江湖漢子草莽英雄,為何都服他管?看完《素書》,我明白了。宋江字“公明”,人稱“及時雨”,他的為人基本符合豪杰的標準,所以一眾好漢誰都不服就服他。
明白了什么樣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什么樣的人才是人才以后,事情就能做好嗎?事業(yè)就一定能成功嗎?當然非也。我們每個人不都夢想著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價值,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素書》的第三、四、五、六章就從各個方面告誡我們,如何修身、怎樣做人和做事才是正確的,才是成功的保證。我們想要少走些彎路,就跟我一起好好看看《素書》是怎么說的吧。
《素書》第三章是為求人之志,講的是修身,也就是要具備怎樣的品格。第四章是為本德宗道,講的是立志,也就是要追求哪些正確的觀念和標準。大家可以對比一下,自己有做過其中的幾條:
品格:控制不合理的嗜好和欲望,有過即改,控制酒色,主動避嫌,博學多問,低調(diào),儉約,深謀遠慮,與仁愛正直的人為友,寬恕,唯才是用,遠離小人,學習歷史,突發(fā)事件先調(diào)查現(xiàn)場,未雨綢繆有備用計劃根據(jù)變化靈活應對,百折不撓,孜孜不倦與人為善。
正確的觀念和標準:博謀,忍辱,修德,好善,至誠,體物,知足,少愿,聚神,有常性,不茍得,不貪鄙,不自持,不任疑,不自私。
道義章第五和安禮章第六,是單章內(nèi)容最多的章節(jié),主要講的是管理技巧和社會、人性的一般規(guī)律,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規(guī)律實現(xiàn)做好事情的目的。個人最有感觸的有:不要輕上侮下;不要對別人的過錯念念不忘;不要因為別人的以前的過錯就忽略現(xiàn)在的功勞;不要略己而責人自厚而薄人;不要薄施厚望貴而忘賤;不要當眾辱人;福在積善,禍在積惡;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等等。
好吧,講究的東西是不是太多了點?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想,我們評價別人的時候,通常是不是從以上那些標準去否定別人?那人太貪財小氣,那人明明問題多多卻不思悔改,那人太沖動,那人太自私,那人喜怒無常,那人沒腦子,做事老是出簍子等等等等。所以反過來,別人是不是也是這樣評價我們?
既然別人會從這些方面來評價我們,我們是改變自身以提升別人對我們的評價,還是聽之任之隨他去,或者認為這是他的問題,不是我的問題?
或者說,我們不為別人的評價活著,只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要不要接受這些已經(jīng)證明有用且必須的觀念?
按儒家的傳統(tǒng),一個人的發(fā)展軌跡應該是這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筆者的理解,對事物的觀察與學習,即為格物;分析和思考,即為致知;選定方向批判繼承,是為誠意正心;化為己用即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為運用的不同層次。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一個掌握規(guī)律的過程,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運用規(guī)律的過程!端貢犯嬖V我們: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掌握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辦事,辦起事情就如順水行舟,輕松順意。不掌握規(guī)律,不按規(guī)律辦事,就如逆水行舟,諸事不遂。
【《素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1.素拓活動策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