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歲月、命運、人——李廣田傳》有感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李廣田是一位相當重要的作家,
讀《歲月、命運、人——李廣田傳》有感
。在李廣田誕辰一百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李岫教授出版了《歲月、命運、人——李廣田傳》。該書久經(jīng)磨礪,后出轉(zhuǎn)精,把李廣田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作者是傳主的女兒,是傳主后半生生活的見證人。這一獨特的身份,為該書的寫作提供了一個重要角度: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說的“我愿意敘述最原始的材料,寫出我所親歷的場景”。在這種自覺意識的作用下,作者在書中大量再現(xiàn)了鮮為人知的有關(guān)傳主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細節(jié),很好地展示并豐富了傳主的性格;同時,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類研究書籍更具有強烈的歷史感和現(xiàn)場感。如書中寫到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遇害后,李廣田天黑才回家,悲慟難已:“母親看他一天沒吃飯,遞過一碗飯去,我看見父親的兩顆淚珠掉在飯碗里,而飯卻一口也咽不下。”當然,書中最充滿摯情的還是對父女天倫的描寫。40年代后期作者參加清華的劇社演出,“父親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廣田被迫害致死。作者從火葬場取出傳主骨灰,“這一天正是舊歷中秋節(jié)。‘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我竟這樣把父親接回了家”。每當敘述到這些鮮為人知的材料、還原這樣的歷史場景時,作者總是以真實的細節(jié)、沖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間卻又滿注了一腔深情。
作者既是傳主的女兒,更是一個長期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和中外文學交流史研究的學者,這一“學者”視角,作為對“女兒”視角的補充和延伸,大大增強了本書的理性色彩,該書的學術(shù)水準和學術(shù)特色,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文本的對照式、印證式的解讀,
資料共享平臺
《讀《歲月、命運、人——李廣田傳》有感》(http://www.stanzs.com)。李廣田在《創(chuàng)作論》中曾指出:“文學創(chuàng)作正如蜜蜂釀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時還要注入自己的蟻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廣田創(chuàng)作的精髓,就必須既了解其中所蘊涵的生活本身“甜汁”,還要考察主體所注入的“蟻酸”。作者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說出了“我所知道而別的作者不知道”的話。如果說第一章的前兩節(jié)通過對故鄉(xiāng)文化環(huán)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畫廊集》和《銀狐集》中許多著名的鄉(xiāng)土散文所蘊涵的生活“甜汁”的話,那么,在第七章中則更多地考察了傳主在作品中所注入的“蟻酸”。這種對照式、印證式的解讀,在很大程度上解開了傳主文本的生成之謎。二是在中外文學發(fā)展的宏闊視野中對傳主文學創(chuàng)作特色和成就的厘定。本書作者在許多論述中顯示出了相當開闊的理論視野。如第四章第四節(jié)考察李廣田30年代鄉(xiāng)土散文所接受的外來影響。它以英人懷特的著作《塞耳彭自然史》為結(jié)點,經(jīng)過精心梳理,從懷特起中經(jīng)英人戈斯、何德森等,再到周作人、李廣田、劉西渭,在宏闊的中西文化背景下接成了“一個文學生態(tài)鏈”。在分析傳主散文《少年果戈理》的坎坷遭遇時,則將它放到了延安整風運動后的大的文化環(huán)境中,顯示出了在左傾思潮不斷膨脹的背景下這一悲劇的必然。從1940年10月“母親”懷抱兩歲的作者關(guān)山萬里追隨父親,于今已60余載。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書中隨處都彌散著這種歲月滄桑、物是人非之感。該書開篇就寫了自己上個世紀80年代末的一次尋根之旅,面對著父親作品中多次描寫過的古老黃河,滄桑之感油然而生:“彈指間五十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父親去世也已二十年了”。著中不僅有對父女情深的描寫,也蘊蓄了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作者與同代其他知識分子一樣,也歷經(jīng)了人生的許多大喜大悲、許多坎坷曲折,這不能不使作者在敘說父親悲劇命運的同時,也從無情的流水年華中去思考人的命運——尤其是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作者在“自序”里說,這是“一本有關(guān)知識分子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的真實記錄”,“希望通過它能引起人們對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思索”。
【讀《歲月、命運、人——李廣田傳》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岳飛傳》有感08-21
讀《水滸傳》有感作文09-07
讀《名人傳》有感500字10-08
讀《蘇東坡傳》有感500字07-06
讀水滸傳有感600字作文09-29
讀《水滸傳》有感400字作文10-13
讀《水滸傳》有感1000字作文10-16
讀《水滸傳》有感1200字作文09-01
讀《人鴉》有感05-14
掌握命運的諺語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