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
在讀了教師的建議中《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這條建議,我想了很多,回顧平日的教學活動,有些許觸動,是啊,對待獲取新生事物比較慢的幼兒,我們應該怎么對待他們呢?有時候總是不得其法,感覺甚是頭疼,在讀了作者的建議后,覺得豁然開朗,首先,我們應該遵循幼兒的個性差異,平等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幼兒,其次,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根據幼兒的特點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引導他們,潛移默化的讓他們慢慢接受新生事物,最后,通過游戲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并準備物質和經驗資料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慢慢打開心靈的窗戶,接受新生事物,這才是最重要的。
乍看教師的建議中《怎樣教會頭腦遲鈍的學生解應用題》這條建議,記得作者在建議中提到:數學課上的腦力勞動是思維能力的'試金石。是啊!只有思維活躍了,掌握學習的方法,就不會覺得課堂很無趣,才能循序漸進的解決問題。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在建議中說:“兒童學業(yè)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沒有學會思考:周圍世界里的各種事物、現象、依存關系和相互聯系,沒有成為兒童的思考的源泉!庇纱丝芍挥姓业秸_的打開新生事物的方式,學生才能豁然開朗,獲取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就不再是一件難事,那怎能才能做到這點呢?我認為應該貼近生活,聯系實際,把解決應用題的問題放在學生平日接觸的生活中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慢慢打開學生的思路,才能解決獲取知識時遇到的問題,只有用有趣的方式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才會打開思維的源泉,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讀了教師的建議中《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這條建議之后,我有了一些感觸,是啊,對于差生,可能是老師最頭疼的事,有時候覺得有些力不從心,無從下手的感覺,之前我也有這些想法,覺得差生是教不會的,后來我發(fā)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他們只是對這些知識沒有正確的打開方式,這就需要老師的適當的引導,讓差生在潛移默化中打開思維思考的方式,那怎么才能做到這點呢?在讀了蘇老的建議后,有了一些啟發(fā),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聯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愛好出發(fā),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多找些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讓學生在由簡入深的情境下慢慢打開思維的正確開啟方式。最后,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找到他們容易理解的方式,做好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覺醒。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2
20xx-20xx學年上學期,我認真學習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由尹剛和陳靜波老師主編的教學專著《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教學專著是由一批南京市英語骨干教師結合赴澳洲學習、培訓所得和豐富教改經驗,對中學老師的英語教學理念、課程觀、教學觀、資源觀等提出的切實的、可操作的建議。書中的建議主要圍繞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評價方式,外語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法與教法等方面指出英語教學的新視野!督o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立足于英語教學的實踐,結合國內外英語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同中國外語教學課堂教學;建議涉及交際教學法、教師的態(tài)度與行為對學生學習的影響、英語課堂教學中糾錯等。學習了《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我的體會很深,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感受。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第17條建議是:新課標背景下教案設計的新思路;第40條建議是:不要“為語法而語法”。這兩條建議讓我明白了:新課標背景下的語法教學教案設計要有新思路,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從思想上加于認識,在教學中切實領悟好正確進行語法教學的重要性;決不能為語法而語法而造成教學的不良傾向。筆者在參與實施龍巖市曾放珍英語名師工作室的課題《創(chuàng)新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研究》之子課題《高中英語語法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的過程中,堅持把語法教學與語境結合起來,設計有新思路的語法教學教案,指導學生學習系統扎實的'語法知識,熟練地運用所掌握的語法基礎知識;指導學生學會判斷、識別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動詞非謂語形式、倒裝、省略、一詞多義等現象;教育學生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廣泛閱讀、積累語法知識與詞匯,對文章中的長句進行快速分解,并理出句子的主干;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運用語法知識理解分析長句、復雜句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提高閱讀理解的速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第78條建議是:努力成為一個批判反思型教師。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和思索問題。這條建議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念,我深刻領悟到:教學需要有新思路,作為教師,應以“思考”的目光審視教學,以“探究”的姿態(tài)從事教學,以“反思”的襟懷走進教室。我將不斷思考探究反思自己的高三復習教學,提高高三英語復習教學的有效性,為高三畢業(yè)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奉獻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學習了《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我還深刻地明白了:優(yōu)秀的教師是智慧的教師?鬃诱f過:“三人行,必有吾師”。作為一名教師,我愿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師,我將反復學習《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借鑒其中的優(yōu)秀教學經驗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到達教育的較高境界。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3
前段時間,讀了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感受頗深。鄭杰在《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第一句話,就從一種別樣的角度吸引著我。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本書給我這樣的啟示。
一、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教育不是讓學生將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知識、概念簡單的復制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這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努力的方向。在進行每一節(jié)的教學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既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難懂的知識,又能夠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樂趣,進而激發(fā)學生自己去尋求知識,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白知識的意義、學習的樂趣,讓學生真正愛上我們所教的學科。
二、作一名理性的教育者
教師要有理性,必須把學生當“人”看待,這是我們的工作與其他工作最大的區(qū)別。教師要有理性,必須“從四十五分鐘里榨出油來”,提高教學效率,那是在為學生節(jié)約生命……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yè)做好。
三、要繼續(xù)學習,多帶點東西進課堂
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的理由很多,教師要繼續(xù)學習,不但是為了使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進一步發(fā)展,更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就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yè)而言,從為了學生發(fā)展的角度我認為繼續(xù)學習可以達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新的教育教學手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
只有教師自身教育素養(yǎng)的提升,有了一定的知識積淀,在課堂上的教學才不會照本宣科、索然無味。對于知識的理解和駕馭,才能游刃有余、融會貫通。所有這些皆來源于教師平日里的學習與反思,只有這樣,才能閃耀出魅人的光彩來。
四、學會贊揚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yōu)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有天才的一面。當你以欣賞的態(tài)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yōu)點,反之,你只會看到無數的缺點。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必對他們進行嚴加管教,他們也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學困生時,一旦出了點問題,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教育指導。其實一味的處罰和說理未必能觸及后進生的心靈,反而久而久之,學生已經習慣了類似的說服教育,也就不能起到我們預想的效果了。
作者告訴我們每一位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或許很有希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棄,絕不放棄。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棄!
作為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還要教育學生成人、成才。教育的實踐告訴我們,后進生的心靈創(chuàng)傷只能用心靈的溫暖來醫(yī)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來洗滌。把那些我們已經用了好多年的訓詞換成贊美和幽默吧,把那些塵封在角落里的各種各樣的表情豐富在臉上,多給后進生一點關愛,他們就會感到教師真正地關心他,愛護他,就會接受教師的教誨和勸告,產生追求進步的動機和行動。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會如我們所希望的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fā)展各個階段的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
《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忠誠與執(zhí)著。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品味,領悟它的精髓所在,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4
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們的家長和一些老師卻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傊,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我們先來聽聽“巴甫里克”的故事吧。在入學后的最初幾個星期里,巴甫里克就感到,他和別的孩子有些不同……老師給他做的鑒定是:思維遲鈍的兒童,應當花更的時間來學習。所以在校給他盡量補課,也給巴甫里克的母親提出同樣的忠告……然而,在一次參觀生物室的時候,巴甫里克面前展現了一個新奇的、從未見過的世界。西紅柿的莖不是直長的,洋蔥頭長得像西瓜那么大,大黃瓜卻生長在瓶子里?吹竭@里,巴甫里克睜大雙眼在想:這一切都是怎么搞出來的呢?他想象著,要是在學校的室外園地里,培育出這樣西紅柿,該有多好呀!可是他算術不及格能去幻想這些事情嗎?就這樣,巴甫里克面對教科書十分艱難地渡過了小學階段的四年時間。在五年級的一段時間里,學習方面與前四年相差無幾,為了他的成績先后有八位老師找過他母親談話。說實在,他母親也已經見怪不怪了。唯有讓他感到快樂的是植物課,植物學教師不像其它老師所說的“掌握教材”,而是讓學生去自己獲取知識。他要每個學生縫一個布袋,做幾個紙袋,以便裝各種各樣的“生物材料”,準備上課使用。這可樂壞了巴甫里克,他的袋里面裝著各種枝、葉、根、莖、花和種子。所有這些,都讓學生用放大的鏡仔細觀看,加以比較,并且畫下來。直到這時,全體老師才第一次聽說,原來巴甫里克是一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學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學科教師的話來說是“表現在手指尖上”的。后來巴甫里克做了一個培育樹苗的試驗,居然成功了。從這件事上,開始了甫里克巴的轉變。老師們把巴甫里克發(fā)展中的這一變化稱為“思維的覺醒”。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閱讀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他的分析是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事實證明,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對一點,其實我也有深刻的體會,我們所教的一些學生,還確實是這樣的。一般拿到一篇文章后馬上能流利讀下來的同學就是成績比較好的,而等課文學好后也不能流利讀下來的就是學習成績不行的幾位同學,其中幾個,我想可能到現在為止,幾乎是沒有一篇文章能通順讀下來的,不過這些同學一般也不喜歡學習,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對我自己也有啟發(fā),我自己同樣要加強閱讀,否則會越來越落后,記憶力越來越差。
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曾想去這樣去嘗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試圖用閱讀來帶動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只不過這種教育行為不能維持太長的時間。因此,在每個年級段,我們的教師都不得不放棄一些學生,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我要為大多數學生負責。今天,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完整的個體,所以我們應該讓我們的課堂面對所有的學生,堅決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服務,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也才能走上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在《給教師的建議》第二條建議《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中,分析了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帥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是在蘇氏所處的那個年代存在,就是在當今,絲毫未見減少。說起這里面的原因,教師大都歸結為學生不知道學習或者腦子笨,家長不配合。而不是積極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造成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蘇氏在提出問題后,直截了當地做了解釋: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幾千年前就提出的因材施教,在現在的教育教學中也是常提不斷的。應該說,這條教育原則,對每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我們在制定計劃時也經常說,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而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幾人能做到這一點呢。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煽纯次覀冎車翰煌愋偷膶W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使做錯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一張試卷,既有幾乎滿分的優(yōu)秀學生,又有成績在個位數的學困生。試想,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生差生呢這也難怪有些教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搗亂紀律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成效了,難怪每天被學生折騰得心浮氣躁、精疲力盡了。
人們常言: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已要備一桶水,而教師的這桶水必須是不斷更新的水?晌覀兌荚谡f著“教師的時間哪里來?教師和所有人一樣,要做家務,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且每天做著只讀教材和教參的老師,即使讀書也是疲于應付,以至自己在教學中筋疲力盡,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種負擔。蘇氏在書中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加強自己的學識修養(yǎng),對任教學科有深刻的研究,掌握各科知識結構的內涵。教學時要能擴展學生的視野,揭示人生的真諦,成為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先行者,成為青少年一代步入社會生活的引路人。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5
利用假期我讀了《給教師一生的建議》這本書,在這本書里精選了40多位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個案,分為“師德篇”、“教學篇”、“育人篇”和“修養(yǎng)篇”四部分,這些案例向我們介紹了他們優(yōu)秀而感人的事跡。展示了他們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風采。
在這些案例中,讀了鄉(xiāng)村教師陸永康的案例后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這是一位跪著工作的人。卻是一個讓我們站立者嘆服的人!
58歲的陸永康是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羊福民族學校的教師。他出生僅9個月時,因小兒麻痹癥導致雙腿膝蓋以下肌肉萎縮,幼時的不幸,導致他不能學走,只能學跪。20歲時,他有幸成為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跪著教書的生涯。因為學校里沒有老師,學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陸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輟學的孩子勸回來,可是孩子們不住在同一個村子里,要想把孩子們找回來,就要進行家訪,這對于一個身體健康的教師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可對于陸永康這樣跪行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困難了。但陸永康沒有被困難嚇到,他用木板、舊籃球、廢舊輪胎、鐵絲自制了一雙兩公斤重的“船鞋”,縛住雙膝,再拄上一根木棍,開始了艱難的勸學過程。因為行走不便,別人走一個小時的路,他得跪著走上兩三個小時,而且在路上還要爬山、過河、跨溝。是什么讓他這樣的執(zhí)著,是一名山村教師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毅力。
為了不耽誤給學生上課,陸永康只能晚上去家訪,他孤身一人跪著行走在深山老林里,有時也會害怕,為了給自己壯膽,他便買了一個銅口哨,再綁一個手電筒在頭頂上照明,就這樣,他的行為感動了村民,第二學期,他的學生便增加到了50名了。3年后,孔榮小學就有了150名學生。他在孔榮小學教學的13年里,他跪壞了5雙自制的“船鞋”。
長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陸永康的膝蓋結滿了厚厚的老繭,膝蓋以下的肌腱功能已經退化變形。雖然身體受盡了磨難,但他把愛獻給了教育事業(yè),獻給了那些山村里的孩子們。1981年,陸永康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900多元,妻子沒有文化,在學校做臨時工,月工資僅有150元,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家里生活很困難,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陸永康還要緊衣縮食,來支助其他的孩子上學。在他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優(yōu)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也看到了身殘志不殘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毅力。
作為一名身體健康的人民教師,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愛自己的職業(yè),愛自己的學生。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以陸永康的事跡為工作的動力,用心愛自己的學生,用心完成教育事業(yè)交給我們的任務。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6
多次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每讀完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獲。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
現在我就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對后進學生應該怎么做:
一、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學生,你不用對他們吆五喝六,他們總是乖乖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生龍活虎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寫檢查、罰掃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所謂的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彼嬖V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照亮學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 其實后進生同優(yōu)秀生一樣他們都是祖國的希望。對于那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他用畢生的精力在研究學生,研究教育教學工作。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想,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這么做,是跟他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密不可分的。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在如今的應試教育下,一些老師失去了等待后進生轉變的耐心,再加上平時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無幾,研究學生更無從談起。這樣又怎能幫助后進生提高呢?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我們有時會很不解地說,“這道題我都講了好幾遍了,可學生還是沒做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我們在講解時,有時忽視了學生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調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币虼,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卻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
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無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睂W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睂W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備感頭疼的問題,特別是學困生的思想特別愛開小差。其實很多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內心是很想學好的,但他們由于基礎差,不懂的知識越積累越多,上課時就越不知從何學起.如果我們放任自流,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差;但如果采用強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著他坐得端端正正,說不定這時候正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們并沒有從心底里認同!看來怎樣才能使學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想把握兒童的注意力,就應該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并使他們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勞動的一種自豪感。
這樣的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做一些猜謎小游戲、動手動腦的活動等,讓他們的思維處于緊張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應選擇良好的教學方法,盡量做到講解生動活潑,深入淺出,從而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感興趣,進而集中注意力。還要采用適當降低要求,低起點,小步子,多鼓勵和少批評等方法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遇,從而使學困生逐漸進步。教師可有意識的出一些較簡單的題目,然后叫他們上臺板演或回答,若“學困生”答對,則予以表揚,讓他們得到老師和學生的認可,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可以學好的;若沒答對,教師也應予以鼓勵,相信他們下次能夠會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四、把閱讀當成每天的功課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后進學生想要改變糟糕的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中說:“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甭撓祵嶋H看來,這里的讓學困生閱讀應該不是那種放任自由的讀,而是因人而異,有指導性的閱讀。不僅學生要讀書,老師也要堅持讀書,“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彼自捳f的好:站得高,看得遠。你書讀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發(fā)展,也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給教師的建議》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還有待于廣大的同行們通過精心地閱讀、細細地品嘗,在應用實踐中體驗、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把這些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觀念,堅持在上課時積極運用這些知識,充實和豐富自我,讓學生有一個快樂、充實的童年!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7
成功教育很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甚至有人提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善于在每個學生身上發(fā)現他的天賦和才能,為他提供發(fā)展的條件,竭力做到使每個學生在每天中都感到有所成就,從而感到快樂,從中樹立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對小學生,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者,特別需要的不是失敗,而是別人的肯定、老師的賞識和成功的體驗,通過這些,才能促使他們產生一種內驅力,促進他們成就動機的發(fā)展,促進他們發(fā)現自己,看到自己潛在的力量和優(yōu)點,從而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問題學生不一定是“壞學生”,這使我想起了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的故事,麥克勞德上小學的時候曾偷偷地殺死了校長家的狗,這在西方國家顯然是難以原諒的錯誤,但麥克勞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長,懲罰他的是畫出兩張解剖圖;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和骨骼結構圖,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容和善待心懷的“懲罰”,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并最終因發(fā)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有時候也可能習慣一些行為過失調皮搗蛋的孩子戴上“壞”帽子,隨意的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其結果往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徑一事,不長一智,孩子們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階段,是非觀念尚未成熟對一些問題有不正確的看法和錯誤的做法,是難免的,細細想想,其實孩子犯錯誤時,他們迫切想得到的,是老師的理解和幫助,而絕不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孩子們正是通過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成長,成熟起來的,其實孩子們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愛的時候,如果我們討厭孩子,那么我們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讓我們時常想一想教育專家們的諄諄告誡:“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撼晒Φ臍g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與體驗。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8
著名作家伊拉斯謨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教師的標志就是堅守他的類似于家長的職責……在某種意義上他也要成為一個孩子,使他可以把學生吸引到他身邊來。”我們知道,任何階段的學生都是具有趨向性的。在家庭中,學生家長給予孩子的教育是最基本的,從呱呱墜地始,孩子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來自于家庭中的話,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家庭成員影響到的,養(yǎng)成的第一個或好或壞的習慣也是通過家庭獲得,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好的教師,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擺放正確,堅守我們在學校中應該承擔的相當于家長的職責。并且要學會了解學生的習性,與孩子們打成一片,才能更加的將自己滲透進去,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從而成就自己成為更好的.教師。
作為一名教師,幽默是一種魅力,能夠嫻熟的運用幽默的語言,可以隨機應變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既加深學生印象又達到了寓教于樂的境界。在課堂中,運用幽默的同時,我們要學會對學生微笑,將兩者結合起來,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在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微笑面對生活,微笑是我們對學生的肯定,是對他們的贊賞,是對他們的關愛,是真的很重要。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努力讓學生成為我們的“最愛”。當然,教師也是普通人,我們不能要求對每一個人都轟轟烈烈的去愛,我們也不能要求教師時刻都有一個好的心情,但是教育之愛往往在日常教育中無意的就傳播了出去,并在傳播的過程中會努力給學生展現一個豁達開朗的自己,使得最深切的感動往往是體現在每一個平淡而又平凡中的日子里。還記得初入校園時,我不善言辭,在某一天體育課的時候不慎將腳崴傷,強忍著疼痛打算忍到放學回家再去看醫(yī)生,是我的啟蒙老師第一時間發(fā)現了我的不適并將我送到醫(yī)院,事后還對我無盡的關懷讓我記憶至今,后來才知道,當時的她身體也很不好,但我竟然絲毫沒有感受到她的不適。所以等我長大,和我的啟蒙老師成為了同樣的人,在短短的帶班的幾個月,看到學生身體不適,終于體會到了老師當時的感受,當我牽著三年級小朋友的小手關切的將她帶到醫(yī)務室,就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被老師牽著小手的模樣,當我心情不好時,也會有意克制自己在學生們面前的情緒,不把負能量帶給他們,讓他們享受理應得到的快樂生活。這就是我們的教育之愛,潤物細無聲,不知不覺中就會影響終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以前常常說,給學生一瓢水,我們應該有一缸水,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我們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我們發(fā)現,一缸水也早就已經遠遠不夠,我們應該有一汪活水。何為一汪活水,這就是我們說的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一個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同時代發(fā)生的歷史、文化事件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時代在進步,學生在進步,為了能夠不落后,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學習,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體會工作的樂趣,體會學習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主課副課,我們總是免不了跟學生打交道,為人之師,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注意對學生的言傳身教,這也在告誡我們,一定要遵守承諾,一諾千金。家庭教育中也理應如此。當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有壞情緒時,當他們懷疑自己的時候,當他們對自己期望值過低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給他們一個堅定的信念,積極的期望,幫助他們遠離壞情緒。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追求,我們要做的是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在遇到小岔路的時候積極的幫助他們。我們要明白,積極的心理暗示以及引導是會讓學生更加的提升自信心,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標準,最后成為最優(yōu)秀的學生。
所以,在最后,讀完這篇文章,真正讓我明白的是,每一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可塑性,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陪伴了孩子們最長的階段性學習生涯,我們都應該抱著這個堅定的信念去影響學生。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9
早在一百多年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就給了中小學教師如下建議:“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江河。閱讀不是為了明天上課,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對知識的渴求!
今天的教師最需要什么呢?
在“同伴研修”、“反思成長”、“有效教學”等教師專業(yè)成長理念對于廣大中小學一線教師已經不再陌生的今天,教師怎樣才能找到有利于其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路徑呢?
學習,積累,反思,永遠是教師成長的必由路徑。對于身處知識爆炸時代的當代教師而言,以往我們所倡導的“積識成智”應該被予以新的注解,即在新課程背景下,誰能夠更智慧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誰就能夠獲得更快速的成長。
看看我自己,其實是一個很不愛學習的人?戳诉@本書,看樣子要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從看書學習中獲取經驗,少走冤枉路,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其實,教育是一個受經驗左右的行業(yè),從事教育的人較容易為以往的經驗羈絆。如此,學會有效學習他人的經驗,學會有效借鑒他人的智慧,并有選擇地在“積識”中有效“轉識成智”,已成為當代教師成長的最佳路徑!短丶壗處煹奶貏e建議》一書正是基于這一出發(fā)點,邀請了至今仍活躍在教育教學一線、有著豐富經驗教學實踐的全國各地著名中小學各學科特級教師,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專業(yè)成長中的經驗總結,以“現身說法”的形式給教師以最實用、最貼心的建議。
是啊!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優(yōu)美的詞語吧!
【給“準”教師的三句話】
第一句:選擇教育需要一種勇氣。選擇教育就是選擇清貧,選擇平淡,選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我認為這只是從表面現象而言的。其實,教育的世界跟天空一樣深邃和高遠,教育的世界跟人的世界一樣廣大,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教育。因此,選擇教育需要勇氣。勇氣則來之于夢想;勇氣來自于遠見;勇氣來自于真愛。
第二句:從事教育需要一種底氣。教育是一項智慧的事業(yè),是一項心靈對心靈的事業(yè),是一項創(chuàng)造未來的事業(yè)。因此,從事教育需要有一種底氣。這種底氣至少包括文化底蘊、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素養(yǎng)。底氣來自于讀萬卷書;底氣來自于行萬里路;底氣來自于閱人無數;底氣來自于專家指路。
第三句:研究教育需要一種靈氣。從事教育,如果不去研究,會很快被教育淘汰;如果研究不深入,難以成為有卓越成就的教師,更不用說成為特級教師、教育專家和教育家了。但是,并不是說只要你研究,就一定會取得成就。研究教育需要一種靈氣。靈氣是理解力的表現;靈氣是想象力的表現;靈氣是創(chuàng)造力的表現。
【需要“生命的學問”】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這樣寫道:“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風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第一境界:要想在教育上成就一番事業(yè),首先得讓自己的心性進入志存高遠的境界。正是這份信念,使我們可以從容面對死神的威脅而一如既往地鐘情于自己的事業(yè);正是這份信念,使我們可以對賽課、評模的不公一笑了之,依然沉浸在科研的充實和愉悅中;正是這份信念,使我們成了一個在外人看來毫無生活情趣卻能自得其樂的書呆子。
第二境界:要有堅忍不拔的事業(yè)境界。古人云:小人常立志,君子立長志。人生、事業(yè)多變故,面對各種變故,改變了當初的目標和愿景,有人始終保持著心靈上的那份淡泊和寧靜,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始終奉行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的事業(yè)信條。
第三境界:豁然開悟的事業(yè)境界。有人說教育是一種智慧的事業(yè),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奉獻的事業(yè),有人說教育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事業(yè)。其實,教育實在是一種修煉的事業(yè)。時代呼喚著“生命境界”的教師,時代呼喚著有更多的教師進入“生命境界”。
【學會“沉下去”】
“只有踏踏實實地沉下去,才能瀟瀟灑灑地浮起來。”
“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就是這種境界的體現。
沉下去,要安于平凡,不甘平庸;
沉下去,要立足長遠,持之以恒;
沉下去,要身在其中,心在其外;
【做“英雄校草”】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好教師?印度教育家說,我們隊教育所能談及的是,當我們忘記所學但仍在腦內留下印象的,才是教育。那么,到底是什么東西在忘記所學但仍遺留下來呢?答案就是人格。沒有人格,教育便是徒然的。教育的成果就是人格的建立,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給學生產生的長久影響。
“校草”實為學生對于教師的尊稱,學生喜歡把喜歡的老師當成一種喜歡的形象,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長久的情懷。對于學生來說“教育無小事”,一個教師也許就是一個榜樣,一個“偶像”。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書看了其實只有一小半,收獲可是一籮筐啊,看書確實能增長知識,加速前進的步伐,好書慢慢“品”,下期再做精彩感悟,相信收獲會更多。
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弊屛覀円黄饍A聽特級教師們講述親身經歷的教育教學及科研中的所思所悟,從中學習他們在反思中悟出的教育真諦。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0
暑假期間,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他精煉的語言,閃光的思想解開了我心中的疑團。今天,我就來談談我讀“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這條建議的一點讀書體會。
我從事教師工作已有幾年了,在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甚至調皮搗蛋的現象。特別是近兩年在低年級教學中,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實在令人頭疼。我也知道應該在課堂上調動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設計出不同的作業(yè),但真正實行起來是需要很大的精力、耐心以及恒心的,尤其是面對低年級的孩子!
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這是因為在學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里,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tài)度的緣故。(引用本書中的一段話)?
的確是這樣。回想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每當講到一個知識點,特別是有難度的知識時,自己的目光始終是先關注那些優(yōu)等生,生怕他們不會,而對于能力差一些的學生或上課不會聽講的學生,心里抱著反正不會,能聽懂算你白揀,不會就算了。根本沒有了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想法。長久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能力,對自我的要求等等方面就逐日下降。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后,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總結原因就是對學生缺少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決心以后在自己的工作中,盡力做到因材施教。
記得以前,我的一個朋友找到我,讓我給他的孩子輔導一下。(這個孩子算是一個問題孩子,語文方面在閱讀理解和習作上能力太差,數學方面連基本的'二十以內的除法都不會)由于是一對一的輔導,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就容易了。于是我就制定出計劃來,從基本的能力訓練開始。在閱讀理解的指導上,我就告訴他什么是閱讀,閱讀時應注意什么,怎樣才能做到一邊讀一邊思考,最終理解文章;在習作上,我就從他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導他把以前學到的知識比如文章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安排你選擇出來的材料,怎樣讓你的文章能夠吸引人等等入手,從他的實際水平出發(fā),慢慢指導,結果半個月過去了,孩子竟愿意讀書了,習作水平有了明顯地提高。在數學上,我就采用寓教于樂的方法,讓他先熟記小九九的內容,最后達到了倒背如流的水平。對于帶有圖畫的文字題,我讓他先編故事,(與語文教學中的看圖作文結合起來,目的讓她弄懂題意,提高它的寫作能力。)接下來就讓他反復讀自己編的故事,(目的想通過讀來加深理解),最后動筆進行計算,收效很大。由于我從他的實際出發(fā),根據了他的興趣特點來進行輔導,他接受起來很輕松,所以在后面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學習中,他掌握的非常快,給他50道豎式計算題,能一次成功,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差學生。
通過這個例子,再一次讓我明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讓我對“學習上的成就”這一概念有了一點理解。
作為老師,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想成為一個好學生”的火花,愛護好這點火花,使他能熊熊燃燒起來。
這就是我的一點淺顯的認識與體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1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讀了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受益匪淺。
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要注重知識上的給予,更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書中的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以及頗具爭議的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對我們教師有很實用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作者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都知道,要教給學生一滴水,那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補充知識大海的營養(yǎng),量變逐漸就轉化為質變。是什么促使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堅持讀書閱讀呢?愛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許多教師都把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內容與學生緊緊相連。正是這樣的情感,讓他們在24小時中做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事情,讓24小時孕育了無數新的想法,也出現了許多奇跡。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他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之所以有差距,問題出在態(tài)度上,主動做事和被動做事有天壤之別。為了一節(jié)公開課,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相關的和知識;為了寫一篇論文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這就是平時不學習,臨時“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弊鳛橐幻聲r期的教師,應當主動地去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質,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蔽矣肿龅搅硕嗌伲慨斎淮藭械慕ㄗh都是值得我在以后教學中借鑒的。
只要智力正常,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善良的。要毫不猶豫地愛自己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性格如何,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就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每個人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希望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自己是多么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發(fā)現孩子的閃光點。
在這個喧囂的社會,人性如果不定期洗滌就會變得浮躁,甚至忘了自己出發(fā)時的目的,只有書籍能讓人保持一顆孩童般純真的心。學校職工書屋給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找回自己、做回真我的機會,其中很多書都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感謝《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找到了初為人師的方法;感謝職工書屋,讓我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
最近,利用空閑時間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收獲不小,《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中提到了學會贊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jié)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yǎng)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chuàng)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fā)自內心地為之贊美!
我們的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fā)自肺腑的真誠贊美賞識,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yōu)秀。讀書心得
教師要有靜氣,就是要靜下心來備每一堂課,靜下心來批每一本作業(yè),靜下心來與每個孩子對話,靜下心來研究學問,靜下心來讀幾本書,靜下心來總結規(guī)律,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靜下心來細細的品位與學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讀著鄭杰的這一百條新建議,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yè)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人、稱職的員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職業(yè)教師職業(yè)的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3
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督o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于我們中國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我們的教師首先得從“愛”開始,心中要有愛,但不能是膚淺的愛,要明白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能力和智慧。要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實踐。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教學的規(guī)律合作,努力將他的學生從沉重的學業(yè)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習變得“簡單”;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學生合作,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幸福的趣味”,讓學生在個性化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個性化地活動,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師設計的王國里的順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把他的學生引向大量的閱讀或直接的生活里去,使他們的心智活躍在一個“真實豐富而廣闊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一具堆積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我把以上對充滿愛的教育的愿望歸結為“簡單——有趣——豐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這樣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再結合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分別加以闡述。
一、追求教學的“簡單”。
教學顯得繁難的根源在于教師沒有把握住所教學科的規(guī)律。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讓教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夠依附在上面的那個“骨架”,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思考,表達出自己關于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共五種;他認為缺少這個教養(yǎng)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學校工作中最為嚴重的缺點之一。我認為在這五種技能中,最首要的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yǎng)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yǎng)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后再培養(yǎng)反咀細節(jié)的能力。這個規(guī)律可以簡單歸納為“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jié)”。教師應該牢記這種規(guī)則,通過足夠數量的事實材料的演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記了這種規(guī)則,從而能夠自動化地運用這種規(guī)則。
關于教會學生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
二、追求教學的“有趣”。
這里所說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級趣味,而是一種來自于創(chuàng)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fā)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為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為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zhàn)勝的戰(zhàn)士。”教師的責任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啟發(fā)并監(jiān)視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由于激動和自豪而快樂地戰(zhàn)栗。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成立各種的活動小組,力求每一個小組都能夠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并且能夠在活動中,設法使理論知識成為組員進行創(chuàng)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的主要刺激。
努力追求教學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識的必然途徑。關于什么樣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解釋的`相當透徹,他認為,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據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所以,教學沒有學生的絕對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觸動學生精神、思想和興趣的創(chuàng)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只要在教學的第一線工作了一些時日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如果只是讓學生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chuàng)造自己的思想,那么學生就會采取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tài)度,這樣哪里還會有真正的教學存在呢?
三、追求教學的“豐富”。
追求教學的豐富,就是使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yōu)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于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為第二種材料就是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里保持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領域里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為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fā)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些超越大綱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體的智力生活變得豐富多樣,對學習較差或比較平庸的學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關鍵就是要靠把課堂教學與以閱讀和小組活動為中心的整套課外活動緊密聯系起來,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力求通過組織并激勵學生閱讀和組織小組的活動,使他的學生在最喜愛的學科或創(chuàng)造性活動方面知道的東西,比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多好幾倍。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避免學生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很可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yè),但是卻完全不懂得什么是智力生活,完全沒有體驗個閱讀和思考這種人類的巨大喜悅”的人。
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真正做到了“簡單、有趣、豐富”,那么我們的愛就能真正地得到了體現,這種愛才成為了真正有價值的愛。
書上說: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這種和諧發(fā)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_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 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我覺得,我們的許多研究論著,往往宏觀的原理性的論述多,結合現實的可行性則基本缺席,這也是許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論著的一個原因。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
書中提到有關閱讀的事,蘇氏認為不要因為孩子成績差,而不讓他閱讀,恐怕會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相反,一個孩子如果不加強閱讀的訓練,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我認為,功夫在詩外,中國的古人已講過,這是極有道理的。閱讀,是建立在實踐上的。現在的一些教師和家長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看法,認為看課外書會影響學習成績,于是禁止讓孩子看這些。其實恰好相反,沒有了閱讀,孩子一味沉浸在做習題的單調中,他是提不起學習的興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習的能力的。沒有了閱讀,孩子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就顯得過于單純,如果因為發(fā)生一點不益于他們的事,他們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決的方法。因此,閱讀近者是對閱讀能力甚至學習能力都是一個飛越,遠者則能夠進入這個大環(huán)境中,在環(huán)境中變得通達,從而產生對人生的種種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對于學習中的作業(yè),書中認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盡量減少不該有的錯誤,讓孩子一寫就正確。有人認為先讓孩子嘗試,嘗試不成功是沒有關系的,孩子能夠在一次一次失敗中接受教訓。但蘇氏不這樣認為。他說作業(yè)批改已經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檢查便可。這種說法卻是讓現在一直扎在作業(yè)堆里不能自拔的教師們一個很大的啟發(fā)的。作業(yè)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講究方法,讓改作業(yè)發(fā)揮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給教師的建議》里對時下父母們還是非?粗氐姆謹底髁朔浅?茖W的分析?上КF在大部分的家長甚至教師還是一直把分數放在第一位,認為分數高就是學習好,分數高就是好學生。于是剝奪了孩子雙休日的休息權利,讓他們參加這樣那樣的學習班,進行這種那種的培訓。有些家長即使有些猶豫,但最終抵不住別人家的孩子個個都往往學習班時去。正像一個同事所說的那樣:如果不參加學習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書中還描述:母親和父親打心眼里關心兒童的成功和失敗,他們就逐漸懂得了尊重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這門很微妙的學問。同時,在學前期進行一些教學,還可以防止家長們產生一種錯誤的想法,即認為“只要逼得緊一些”,就能使兒童在學習上得“高分”。我們力求使父母們懂得:對學業(yè)成績的評定,并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違背了這一點,會給兒童帶來很深的痛苦,有時候甚至摧殘他的心靈。我們認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歸結為一條簡單化的結論——好分數就是好學生,沒有得到“應得”的分數就意味著這個學生“不夠格”。在這種奇怪的、缺乏教育學常識的觀點里,沒有把人看成是多種特征、品質、才能和愛好的和諧的統一體。
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幾十年了,但現在的家長們老師們竟還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數。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要付出代價的。這種代價,有的已經顯現出來,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淪喪,比如文化的沒落。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經常說以人為本,但現在何嘗真的“以人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養(yǎng)人,就應該以人為本,這是理所當然的。但現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種功利。這種功利,讓一些教師和家長忘記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試考得怎樣。其實,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考個90分對有些孩子來說可能是一種退步,但對有些孩子來說就會是一種大進步。總之,尊重差異,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觀。
所以讀了這本書,我想給自己,也給我的同行朋友們說一句:讀書吧,朋友!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4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確是一本好書,它給我的感受很多,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系,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于字里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并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這本書的確值的得我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去思索。
一、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
是的,“沒有時間啊!”幾乎是我們每位教師的口頭禪,現在的我們任務重,壓力大,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焦頭爛額,備課、上課、批作業(yè)、輔導、寫心得、交論文、發(fā)帖子、開展校本教研、組織活動……這件事還沒處理完,那件事又接踵而至……簡直喘不過一口氣來。
這個問題,文章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也讓我想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時常在課堂上教育、引導學生平時要多讀書,多積累。但是,教師要想真正提高自己,讓自己盡快地成長起來,除了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外,唯一的途徑就是多讀書,讀好書,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大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吸取別人的精華,去掉自己的糟粕……。
二、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教師都應善于點燃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的火花,那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使每一個兒童的天賦素質得到發(fā)展,使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稟賦確立起來。”這句話不由地讓我想到他所說的另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但是如果不讓它體驗到認識的歡樂,這種需要就會萎謝,而對知識的興趣也就隨之熄滅。”這也就是說,只有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對你所教的知識產生興趣了,那么他也就會熱愛你的學科了。在這里,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師應該先熱愛這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帶有激情,這樣才能影響學生。如果教師的講述缺乏情感,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對沒有興趣的課程怎么能學的好呢?其次,教師應該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對教材、知識點等都必須了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最后,教師應該掌握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了好的方法教師在授課當中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啟發(fā),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 地學習。
如前段時間, 我聽了黃老師的一節(jié)研討課, 在坐的每一位老師沒有一個不賞識他的才學, 正是由于黃老師的博覽群書,才使得他在課堂上縱論古今,揮灑自如,學生學習也自然充滿熱情。由此想到自己,當務之急還是多讀些書。書看多了,在文化里浸潤時間長了,文化積淀就厚實了, 久而久之,就會透出書卷氣,一種特有的氣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只有這樣勤于學習,善于積累,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才能成為一個博學的老師。只 有這樣的老師,學生才會由衷地佩服!
教師要關愛每一個學生,讓教育處處充滿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 “做教師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窮盡畢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個最優(yōu)秀、 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正如高爾基說過的: ”“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書從愛學生開始,育人從育心開始. 無論自己是什么崗位的老師,我們都要熱愛每一個學生,真心的去愛學生,努力把愛的種子種進學生的心里,讓學生感受到 老師的愛。因為師愛是人類最美好、最圣潔的情感之一,是架設在師生心靈間的一座橋梁, 有了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關愛每一個學生要落實在行動上,一個眼神、一句表揚、一 聲問候、一次談話、一次家訪、一次輔導、一次提問等等,都可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
去年寒假,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作為一名教師若沒有細讀此書,將是一種遺憾,本人體會如下:
一、我更加明確了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工作做的怎么樣將直接影響到中年級以及高年級教師的時間預算表,所以我們要在兒童應當掌握的理論知識分量跟實際技能和技巧之間確定一個正確的相互關系,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下,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們給學生講述一點什么,讓他們一邊聽講一邊思考你所講述的內容,而同時還要把自己的思想簡明扼要的寫出來,并且應當在三年級就教會學生做到這一點。
二、我們在檢查作業(yè)時千萬不要把打個分數作為檢查知識的唯一目的,應當盡量把知識的評定跟其它目的結合起來,也不要走極端對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書面作業(yè)都評定分數,這樣會引起不良后果。
三、我們在教學中要爭取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例如:一個剛進入四年級的學生遇到這樣一個教師集體,那里所有的教師都是很有天才的,至少也是熱愛自己學科的人,他們都善于點燃起學生對自己的學科的熱愛,那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定會是每一個學生的天賦得到發(fā)展,使他們的愛好、才能、志向確立起來。
四、我們在教學中還應給學生留有自由空間,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有供學生思考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yè)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讓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就是知識的擴充和轉化,這并不是讓學生無所事事,而是讓他們擴充知識。
五、我們應如何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功課落后于別人 ,其原因在于絕大多數 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不夠好。我們當教師的應當記住對于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被耽誤到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以后的學習中立足。
六、我們必須使自己的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 。教師在他所教的科學知識方面如果沒有深刻的科學知識,就談不上有素養(yǎng),所以,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的食糧,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這些只是本人的一點膚淺感受,如果《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你沒讀過,建議你趕快讀一讀吧。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相關文章: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07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9-01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5篇02-08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1-22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9-21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2-16
讀《給教師的建議》01-01
讀《給教師的建議》的心得體會(轉載)12-20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