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
回顧半個學期的教學過程,感慨多多,收獲多多,現(xiàn)將教學方面的體會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開學初,我認真地研讀新課標與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注意弱化難點強調(diào)重點。以此為據(jù)我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既考慮到教材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充分備好符合學生水平的課。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fā)課堂活力
傳統(tǒng)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教學過程,但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并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xiàn)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fā)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重視文言文教學
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把學習重點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nèi)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指導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莊子》的學習,幫助提升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并強調(diào)對古詩文名篇的記誦,補充有關文言知識,鞏固文言文閱讀的.知識基礎,并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四、及時布置作業(yè),認真批改作業(yè)
作業(yè)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每篇課文教學結束后我都根據(jù)班上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布置作業(yè)。作業(yè)有字詞抄寫、課后拓展、高考熱身、小作文等形式。對作業(yè)的批改我一直堅持。全批全改才能對學生知識落實情況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據(jù)此隨時調(diào)整教學。
五、利用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
本學期,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活動,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只要有征文比賽我就讓全班學生都寫,再挑選出優(yōu)秀的作文進行評比。推薦學生閱讀《名著導讀》和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幫助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yǎng)及審美。課外閱讀活動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積累和素質,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活動
每周,我準時參加語文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在研討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堅持聽課、評課本學期平均每周聽課一至二節(jié),并注意學習組里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七、教學反思。
回首這一學期,我收獲的相當多。但是,我的教學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仍擺脫不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不夠等。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這些方面多加改進。
1、在課堂上還要要更加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多想多說多練。
2、進一步將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結合起來,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思維和理解能力。
4、和學生多進行交流,特別是給學生強調(diào)一種意識,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要多讀多記多寫,切莫想一口吃個胖子。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將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xù)完善我的教學工作。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2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有遺產(chǎn),是偉大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民族優(yōu)秀文化一部分,它永遠不會過時,并且值得我們?nèi)パ芯浚瑢W習,發(fā)揚。這不但是祖宗智慧與心血的繼承,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它們的學習,研究與解讀,去構建今日有民族特色的優(yōu)秀文化。然而中學的古詩詞教學卻不容樂觀,存在諸多誤區(qū),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反思。
一、當前中學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詩歌的多種解讀。
重灌輸,輕體驗,重權威,輕引導,即使教師的觀點是對的,但這樣把自己的結論輕易地拋給學生,使得學生少了精神思索的旅程,又是多么的可惜。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將知識同化于已有的心理圖式中,并建構新的認知圖式,學到越來越多的有關認識事物的程序。另外,有些教師看似“循循善誘”,實則將學生引|向標準答案,只訓練了聚合式思維,卻忽視了發(fā)散式思維。
2、過度強調(diào)知性分析,肢解詩歌的傾向明顯。
有些教師在教古詩詞時,將其劃分段落,總結段意,在此基礎上掌握詩詞的思想情感,分析藝術手法。這是將古詩詞當作無生命的東西進行分解,把詩詞鑒賞當作分析、綜合、推理的邏輯思維過程,而不重整體把握和感性體驗。有些教師的講解過于直露,貌似講透了詩歌,實際失去了詩歌的意境之美,甚至做出過度闡釋。古詩詞教學中需要知性思維,但要和感知、體驗、想象、聯(lián)想等感性思維統(tǒng)一在一起,否則就扼殺了詩詞的生命力,也有礙于學生審美感受力的發(fā)展。
3、濫用多媒體。
古代詩詞意境的體驗需要學生的形象思維,需要調(diào)動儲存在大腦中的表象,并在想象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表象。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抒情主人公完美地存在于在我們的想象中,而有的教師在上課時將一喝酒老翁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頓覺風采大減。此外,濫用多媒體淡化了課堂上師生情感的交流,炫目的電腦畫面占用了學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投射到詩詞本身的情感與體悟卻不夠深入。
詩詞本是浪漫的產(chǎn)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古詩詞教學的現(xiàn)狀卻非常尷尬:學生對古詩文學習索然寡味了無興趣,大有一種望而生畏甚至望而生厭的感嘆。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兩大方面:
1、學生認知上的偏差。
學生對古詩文不感興趣的原因,除了對古詩文難理解、難背記,把古詩文視為第二門外語;更有不少學生認為學古詩文十分枯燥,現(xiàn)代人都用現(xiàn)代漢語說話,古文無實用價值。正如南懷瑾先生所擔憂的:“很是可惜,現(xiàn)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有好的專業(yè),有高的待遇,或能賺很多的錢。”《都市快報》曾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杭州某業(yè)余學校開出“古詩文誦讀班”,卻因僅招到一名學生而只得暫時停辦,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時開辦的英語等班早就爆滿。學生對古詩文對漠視,實質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精髓的漠視,這種類似于數(shù)典忘祖的做法,不能不令人痛心。
2、教師教法上的偏差。
不少教師認為,初中古詩文教學僅是讓學生多積累,多背誦,于是,“解詞釋句—串講全詩—背誦默寫”的教學方法成了不少教師一成不變的做法,把古詩文膾炙人口的美感和韻味講解得消失殆盡,課堂氣氛沉悶無趣單調(diào)無味。所以,教師教法上的單一,自然會使古詩文中的營養(yǎng)丟失,進而造成學生在古詩文傳統(tǒng)文化積淀方面的“貧血”。
二、面對這些現(xiàn)狀,我們應該做出反思:
1、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吟誦來體味古詩詞的情感。
要體味古詩詞的情感,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或許就是吟誦。詩詞格律所表現(xiàn)的音樂性和由此表達的感情,都必須在吟誦中體現(xiàn)。在教學中還應傳授一些有關吟誦的知識,比如平聲讀得長而輕,仄聲短而重;四言詩一句兩頓,五言詩兩頓,七言詩三頓,頓的位置略延長、提高、加重等。此外,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好的范讀能直接打動學生,使他們克服害羞心理。
2、運用藝術通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藝術通感,化實物為情思,化情思為實物,化抽象為直觀,調(diào)動并貫通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加深對詩詞意境的理解感受。
用音樂來配合古詩詞,就是一種有效的手段。對古詩詞的感受,往往就是這樣朦朧含混而涌動著情感的,而流動不居、情感充沛的音樂,正適合于幫助學生增強這種感受。例如,講授《春江花月夜》一詩時,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無疑是相得益彰、境界頓生。又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然后找出與之相合的音樂,甚至自己創(chuàng)作一段音樂,也是很好的方法。
蘇軾評王維的詩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痹娕c畫的相通為我們提供了另外一個教學通道。例如,在上白居易的《憶江南》時,展示一些江南風光的圖片,為欣賞《憶江南》一詞營造出了韻味十足的背景氛圍。當然,藝術通感的運用不能喧賓奪主。
3、系統(tǒng)比照,縱橫勾連。
傳統(tǒng)的古詩詞教學中,很多學生學完一首詩詞,了解的就僅止于這一首詩詞,對作者其人、作者的其它作品,對同題材、同風格的作品都鮮有了解,這樣的教學是使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在講授一位詩人的某一首詩時,若能全面地介紹這位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經(jīng)歷,介紹他創(chuàng)作的其它詩歌,既有利于學生較為深入地理解教材.上的那首詩,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積淀與素養(yǎng)。例如,在講授李煜的`《虞美人》時,若能兼及李煜的詳細生平,兼及《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等詞,其教學效果應該比單講一首《虞美人》要好得多。
4、開發(fā)校本教材,開設選修課。
20xx年3月,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其中初中要求背誦50首,高中50首!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觸足量的古詩詞,對于培養(yǎng)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興趣和感受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在“古詩詞背誦篇目”的基礎上,學?梢愿鶕(jù)實際情況開發(fā)校本教材,開設選修課,拓寬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視野。比如,有的學校專門開設了“詩教’'選修課,有的學校還有自己的古詩詞教學的教材,這一做法值得借鑒。
5、教師自身水平提高。
教師首先應提高對古詩文教學價值的認識,明確指導學生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詩文并非可有可無之事,而應視之為對教師的一種要求,一份無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要努力克服浮躁不定、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鉆入“故紙堆”中潛心會學,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淀。其次,還須進一步深入學習《課程標準》,領會精神,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另外還可以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如在文本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原型意象的研究性學習。首先讓學生思考高中古詩詞里出現(xiàn)了哪些原型意象,并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作為課題,課題相同者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然后讓學生分工合作,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途徑收集、整理并分析信息,寫出小論文,并制作相關課件。最后進行交流總結,組織學生上臺做presentation,展示研究成果,在班級中傳閱各小組的論文,并進行自評、互評。
古詩詞作為千年文化積淀的代表性文學作品,其文學價值歷來為人所推崇。作為中學語文教學重要內(nèi)容之一的古詩詞教學,對學生有著勵志、修德、陶情、勸學等積極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方面有著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時,它更是學生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時至今日古詩詞的欣賞價值遠高于其實用價值。且隨著白話文的發(fā)展與普及,古詩詞越發(fā)讓學生覺得抽象,晦澀。為此,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師對于古詩詞教學只得多數(shù)停留在梳理詩詞的字詞、大意等淺層教學階段。為了不讓傳承千年的文化瑰寶在我們這一代沒落、消亡,我們對古詩詞教學的重視必須加強。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了初一年級3班和19班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初二、初三年級的教學相比,初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初一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初一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jù),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fā)現(xiàn)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nèi)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fā)。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學習情況不斷調(diào)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yōu)化。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fā)生。
三、挑戰(zhàn)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課上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jīng)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4
一、計算機在輔助語文教學中的兩個誤區(qū)
1、應用多媒體教學即是語文教學現(xiàn)代化的體現(xiàn)
語文教學的現(xiàn)代化,不是媒體運用的現(xiàn)代化,不是教育手段的現(xiàn)代化,決定教育未來的不是技術而是觀念。
信息技術的應用可能促進語文教改,也可能強化傳統(tǒng)教育,關鍵在于使用者教育觀念是怎樣的,一個觀念落后、只知“滿堂灌”的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只是找到了一個更有效的灌輸工具,教學的過程由“人灌”變?yōu)榱恕半姽唷。課堂從普通的教室搬進了多媒體教室,教師由講解員變?yōu)榱朔庞硢T,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并沒有改變教學的本質。
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語文教學的改革是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忽視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可見信息技術的運用也只有更新語文教學觀念,才能在改革語文教學中產(chǎn)生巨大的作用。
2、多媒體的應用是“輔教”而不是“輔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如果僅基于多媒體能使教學形象、直觀、易懂、易記,以此來加大課堂的信息量、以形象的演示代替學生的想象、以視聽取代學生的朗讀、以多媒體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那就太膚淺了。在本質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根本的優(yōu)越性,是改變學生由聽教師的“口傳”所形成的被動地位,到學生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對媒體展示的信息進行觀察、加工和處理,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整個教學過程不再是圍繞“教”而進行的,而是關注學生的“學”,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不是輔助語文教師的“教”而且輔助學生的“學”。
二、中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目的
多媒體的引入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帶給學生全新的視覺沖擊。在不違背中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語文多媒體教學又有其自身獨特的目的。作為教師課堂教學重要的輔助手段,多媒體的應用應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體應用要能提供更豐富的課堂教學信息容量
語文課是進行語言信息輸入(吸收)和輸出(表達)的課,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個信息傳導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一定的信息傳遞、交換、儲存、處理而實現(xiàn)的。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fā)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為學生傳導最多的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運用,應盡可能地擴大課堂信息傳遞的通道,提高單位時問內(nèi)傳遞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傳遞、知識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課堂的密度。
2、媒體的運用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本所選的范文,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注重對學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語言優(yōu)美、立意新奇、境界開闊的文章。學習這些文章,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思維.豐富了他們的語言。但教授這些文章時,如果僅靠教師的一張嘴、一支筆,往往是教師口干舌燥、學生一頭霧水;如果利用計算機的多媒體特性,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xiàn)生動的形象,則很容易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中,體會文章的主旨,獲得深刻的印象。利用多媒體,能更好地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引人多媒體時一定要善于創(chuàng)設文章情景,啟發(fā)學生想象。
3、多媒體教學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力求探究語文知識和技能、帶有強烈愉悅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它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也在學習活動中生成與發(fā)展,它可以成為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nèi)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激起其強烈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體要能活躍課堂氣氛。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教學內(nèi)容中涉及的事物、現(xiàn)象或過程生動地再現(xiàn)于課堂,并將教學中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將文字、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融于一體,把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起來,從而撥動他們的心弦、使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
三、語文多媒體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多媒體服務于教學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并非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適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不能為了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1、教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用的目的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應該選取那些常規(guī)方法無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觀察不清的內(nèi)容;選取課堂上用常規(guī)手段不能很好解決的問題;選取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情景)、資源環(huán)境,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信息源的內(nèi)容。
2、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無疑是課件評價的重要條件之一,演示模擬原理要正確,要反映主要的機制,細節(jié)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實,允許必要的夸張。科學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現(xiàn)知識性的錯誤。
3、簡約性原則
課件所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要注意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shù)量(有可能,盡量用語言聲音表達),過多的文字蒯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容易干擾學生的感知。
4、藝術性原則
一個課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所以優(yōu)質的課件應是內(nèi)容與美的形式的統(tǒng)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這是比較難做到的,但是我們所追求的)。
5、適度運用原則
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不要“滿堂灌”),讓他們理解、思考、交流、質疑。
語文多媒體教學為語文教師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 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么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從而提高了語文的教學質量。但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它只是起輔助的作用。我們只有分清主次,并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征,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真正的現(xiàn)代化。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5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改革
一、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
中學語文教學在改革過程中,語文教材起著重要的作用,積極有效的語文教材改革,對于改革效果能夠直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于中學語文教材的編訂者采取積極的鼓勵態(tài)度,以使得中學語文教材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促進中學語文教材建設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與發(fā)展動態(tài),實現(xiàn)“一綱多本”的情況轉換。目前,關于語文教材方面的研究,還應注重把握和研究語言與語言應用方面的問題,在注重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國文知識、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較為良好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改進教學方法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理念和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導致在今天,仍然未能對教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方式方法作為較為有效的'改革,對于時代發(fā)展的考慮較為欠缺,同時由于農(nóng)村中學教學環(huán)境的差異性、地域水平的發(fā)展特點、學生的實際的智力水平的限制等因素,都使得教學方法的推廣和實施效果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學方法方面的改革,涉及諸多方面,例如對于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材、教學目標、學生的基礎水平等方面的改革與轉變,因而,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往往會產(chǎn)生較為強大的聯(lián)動效應,繼而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等方面,都會產(chǎn)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教師的素質方面的影響,每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新的教學方法的采用,都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形成巨大的挑戰(zhàn)。因而,對于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要給予相應的重視,才能夠從根本上取得較好的改革成效。經(jīng)常嘗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學習思維習慣,繼而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的有效結合。
三、改革學生的考核方式
對于學生的考核方式的改革,是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學語文的成績測試將仍然作為考核學生素質和學業(yè)水平的重要標準,考試將仍然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參量標準。甚至有些教師為了提高班級的升學率,仍然堅持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埋入題海之中,因而,對于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和綜合素質的考核進行相應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而這其中所采用的考核評價手段,也將對中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某些積極的影響,對中學語文考試的方法、內(nèi)容應該繼續(xù)深化。因此,在語文的考核評價方面,要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與保護,突出考試內(nèi)容和評價方式的靈活性與多變性,更加關注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以“生活即學習”的態(tài)度,對于語文考試的內(nèi)容和評價標準,應該是分階段、多層面的;對于考試的態(tài)度,考試并不是由某一次單獨的考試來實現(xiàn)或者完成的,而應該由平時的知識競賽、課外活動、課堂教學活動等多方面所組成的,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新時期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涉及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對于學生的考核手段的改革等多方面的改革。由于涉及面較廣,因而也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人才。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6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中學語文教學反思。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促使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fā)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教學反思《中學語文教學反思》。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xiàn)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nèi)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yōu)秀之作常常涌現(xiàn),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fā)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yōu)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7
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教學思想的革新,教學手段、考試方式的改革,學生語文水平、教師素質的提高等等都成了關注的熱點。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我們的語文教育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一、教學思想落后
語文教育的問題首先是教學思想落后。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停留在“主題思想——寫作特點”這種模式上,教學思想已完全過時了。這種內(nèi)容與形式的簡單劃分法最早是從前蘇聯(lián)搬過來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前蘇聯(lián)文學理論和文學教學基本上就是采用這種方法來分析文學作品的。它將文學作品看成是一個主題,一個寫作手法或叫寫作特點。具體一點說,就是內(nèi)容是主導的,形式從屬于內(nèi)容,內(nèi)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nèi)容。反映到語文教學中就成了主題思想和寫作特點兩大塊。這兩大塊完全是游離的、沒有聯(lián)系的。
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強調(diào)語文的工具性,而對文學陶冶性情的作用重視不夠。許多同學本來很喜歡語文的,這種喜歡最開始都是喜歡它的文學性,而不是喜歡詞與詞的搭配、主謂賓定狀補、主題思想、段落大意。而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就是這樣把生動的課文肢解為一堆知識拼盤,干巴巴的毫無生氣,弄得學生好不厭煩,自然也就談不上什么興趣了。
這種教學方法的另一個后果就是使學生思維僵化,缺少創(chuàng)造力。比如中學語文教材上把魯迅的小說《孔乙己》的中心思想說成是“孔乙己代表著迂腐的知識分子形象”,說“他教小伙計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掌握這種蕪雜無用的知識,還以此沾沾自喜!钡绻袑W生認為小說是借孔乙己的悲慘遭遇來批判和譴責舊中國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就要被老師“糾正”,甚至考試時被判錯。其實,語文不同于數(shù)學、物理等自然學科,對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如果都以這種統(tǒng)一的“中心思想”來固化學生的思維,那只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是很難成為優(yōu)秀人才的。
因此,要改革語文教育,首要的是改革這種落后的教學思想,給學生以更多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
二、濫用教參
為配合教材的使用,教育部門專門編寫了配套的教學參考書,供教師教學時“參考”,但現(xiàn)在,這種“參考”已經(jīng)有點變味,有的教師自身缺少鉆研,直接把教參上的東西“販賣”給學生。有的教材本身就比較陳舊,再配上教參,就把陳舊教育思想給凝固化了。另外,本來一個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應該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鉆研提高,但有了教參后,只要直接照搬就行了,連一點屬于自己的東西都沒有。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教材給老師提供了四種教參,大本小本,再加上教案,光是這套東西都“販賣”不過來,弄得部分教師越來越懶。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參是個鴉片煙!彼f老師開頭可能會覺得好,慢慢就會產(chǎn)生依賴思想,自己就不愿意鉆研教材了。有關專家稱,今天70的教師離開教參就不能教書。因此,教參的泛濫和不恰當使用,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合格教師的缺乏。
當然,教師在這個問題上也有難言的苦衷,如果教學完全脫離教參,按自己的理解和模式來教,結果考試考的還是教參上的內(nèi)容,學生難以過關。這樣雖然創(chuàng)新了,學生卻不能從考試中受益,教師難免要背上“誤人子弟”的惡名。這樣就涉及到了語文考試制度改革的問題了。
方案,逐步地推行。
三、考試要不要標準化
語文的標準化考試是1985年從香港引進的。一開始,它以客觀、操作方便、效率高而受到廣泛歡迎,但時間一長,問題就出來了。
首先是標準化考試給原有的語文教學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只是按照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來進行教學,遠遠不能適應語文高考標準化考試的要求,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就千方百計地跟高考要求接口,采取各種措施,加強應試教育訓練。據(jù)報道,許多學校的語文課只上到高二就基本結束了。從高三起,要用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總復習”。在此期間,要把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170篇“基本課文”通通“過”一遍;要把中學語文中規(guī)定的.“知識點”和“訓練點”通通“掃”一遍;要把近幾年的全國高考語文標準化考題通通“答”一遍;還要把根據(jù)多方預測來年可能考的內(nèi)容和采用的新題型以模擬考試的形式通通“做”一遍……如此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忙于猜題,學生忙于做題,負擔都大大加重了。還有各種泛濫的復習資料滿天飛,老師學生都疲于應付。
另外,標準化考試是機器閱卷。機器閱卷有兩個限制,一是不能出主觀題,必須是客觀題。而客觀題必須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它就沒法閱。但是,有的內(nèi)容是可以的,比如讀音、字形,但一遇到了“義”就沒有標準,到文藝鑒賞就更沒有標準,它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越高級的能力就越?jīng)]有標準答案,結果就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不好出;第二,如果實在不能避開這個內(nèi)容的就人為地制造標準答案,其結果就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學生為了適應這一套,就只好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既抹殺了個性,又抹殺了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恰恰與我們新世紀的教育目標相違背。這是標準化考試最大的弊病。
四、作文如何教
作文是語文教學里另一個倍受關注的焦點。近些年,每年高考閱卷結束后,我們都能從報紙上讀到一些類似的報道,說的是高考作文答卷中雷同和造假現(xiàn)象嚴重。有報
道說,一位哈爾濱的考生為增加文章中的感情“分量”,竟然說自己的母親已經(jīng)去世,自己是多么懷念母親等等。而該考生的母親恰好參加該年度的閱卷,也正好看到這篇作文,看著兒子熟悉的筆跡,竟當場氣暈在地。這樣的例子讀起來讓人除了覺得荒唐就是悲哀,語文教育中的作文教學是該改一改了。
受多種原因的影響,現(xiàn)在中學生的作文寫作已形成一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寫記敘文,總是先見物,后抒情,最后升華出一個主題。見到蠟燭就會想到老師,見到蜜蜂就會想到辛勤的勞動,這樣的聯(lián)想往往是低級的、概念化的。還有就是追蹤所謂的“重大題材”,出個題目《一個難忘的人》,一半學生會寫“我的表姐”或“我的舅舅”因為吸毒從好人變成壞人,情節(jié)大同小異,結尾處大多是“我”看著她(他)“忍不住流下眼淚”。議論文里也常常把話題扯到當前的一些社會熱點上,如“禁毒”、“環(huán)!、“見義勇為”、“反腐敗”等等。毫無個性,虛假且晦澀。
中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改變現(xiàn)狀,為國家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應當是全社會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首先一點就是要從教育思想上進行根本的反思。十幾年的考試已經(jīng)把我們磨熟了,學生在操練,教師也在操練,操練中考和高考的本領。結果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深刻地反思,才能充分揭示其弊端。
其次,要對語文學科本身的性質進行很好的探討,重新認識。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應該統(tǒng)一起來認識。語言文字并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tǒng),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只有從這樣的高度來認識語文學科的性質,我們的教學與研究才會有一個高的起點,我們的語文教改才會找到一個正確的出發(fā)點。
再次,要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對語文教材的編寫、教學的實施、考試的形式等方面進行調(diào)研和科學的評估,給予符合實際的評價。在此基礎上,制訂改革!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8
近幾年,為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語文教學正朝著改革的方向迅猛前進。新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本期以來我采用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實現(xiàn)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增強世界意識,使學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結合實際情況學習了別的教研工作者的新設想,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認真?zhèn)湔n,堅持提前備課,做到深入鉆研教材寫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diào)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3、注重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課前預習、聽課學習、訓練拓展、反饋遷移各學習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文學習與課后練習相結合,做到聽、說、讀、寫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在寫作教學方面,將課堂作文和課下周記結合起來處理,既完成了教材規(guī)定的寫作教學任務,又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本冊教材課文教學與寫作訓練脫節(jié)的不足,學生的寫作水平較過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寫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語文背誦。一般來說,學生善于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yōu)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5、關心愛護和轉變差生。總的說學生語文基礎較一般,當學生取得一點點進步時,我就給學生很大的鼓勵,使學生充滿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6、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如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讓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同時積累更多的知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yōu)秀的老教師借鑒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將不斷鞭策自己,繼續(xù)扎扎實實干好本職工作,力爭使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9
一、課文教學“教什么”
這是針對教學內(nèi)容而言的。“教什么”的問題是教學內(nèi)容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
在這個問題上,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教學內(nèi)容的空泛化和純知識化。所謂“空泛化”,就是教師講授一篇課文,無論是滔滔不絕地“分析”,還是狂轟濫炸地“提問”,教學的著重點都放在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什么劃分結構、歸納段意、總結中心思想及寫作特點等,這些看起來好像很有條理,而實際上沒有體現(xiàn)出語文的“特色”來,課上得很空。而這些屬于課文內(nèi)容(即文章“寫了什么”)方面的知識,學生只要認真讀一兩遍課文基本上都能把握。該教的教師不教,學生自己能解決的教師卻不厭其煩:教師條分縷析,講得口干舌燥,做的是無用功,學生呆若聽書,恍墜五里煙云,過后只留梗概。一個又一個寶貴的45分鐘,就這樣白白地耗費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無效勞動就集中體現(xiàn)在這一點上。所謂“純知識化”,就是教師在講課文時,眼光聚焦在“這是什么”的層面上,如“這個字”怎樣讀音,“這個詞”怎樣解釋,“這篇文章”分幾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等等,內(nèi)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課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個稀爛,然后再吐出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學生,把語文課上成“告知”課,學生只須記住就是了。
所以導致上述現(xiàn)象的存在,就是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片面地認為課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記住文中字、詞等知識。應該說,這是課文教學的一個任務,但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終極目標。筆者在聽課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語文教師在他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課文內(nèi)容”列為“教學目標”中的一項。而在實際教學中,落得最實的,教師最賣力氣解決的也是這一項。我們說,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這只是課文教學的低層次要求,而在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深入到課文內(nèi)部,理解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表情達意功能,才是課文教學的高層次要求和根本任務。不然的話,講了《致橡樹》,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愛情觀;講了《祝福》,就是為了讓學生認清封建禮教的罪惡;講了《蘇州園林》,就是為了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格局和特點……這就不叫語文課了,而變成政治課和地理常識課了。我們的語文教師,長期以來一直在教學的園地里為別的學科任勞任怨地、辛勤地耕耘著,而把自己的這塊語文“自留地”“責任田”給荒蕪了。
那么,課文教學究竟應該教什么呢?一句話:教語言。
課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教學,抓住了語言,就抓住了課文教學的核心。語言知識包括:標點知識、語音知識、文字知識、詞匯知識、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和文體知識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課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學習、掌握這些“死”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作者是如何靈活巧妙地運用這些“死”知識來表情達意的。葉圣陶先生早就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教育部新制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寫道:“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薄罢Z文”是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合稱,構成“語文”的要素就是語言,如果離開了語言,“工具”不能稱其為工具,“人文”也就不復存在了。這就再清楚不過地告訴我們,課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正確理解祖國的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
二、課文教學“怎樣教”
這是針對教學方法而講的。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稱其為“科學”,我們就要探求其規(guī)律。按規(guī)律施教,教學就順暢,效率就高,反之,教學就滯塞,自然就達不到目的;稱其為“藝術”,我們就要講究方法。教法得當,效率就高,教法不當,效率就低。
當前,在教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就是教不得法。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教不到位。如前所述,一些教師在課文教學中只注重字詞知識教學和內(nèi)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語言的運用之妙和表情達意的功能。這一點在畢業(yè)年級的課文教學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二是教法僵化。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長期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學套路,反映在課文教學上,就是用一種教學模式去應付各種體裁的課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學模式化,課上得很死。三是以講為主。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動搖,以講為主,全面灌輸。特別是在分析課文時,總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這個層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總想分析出其微言大義來。仿佛不這樣教就顯得教學沒有深度,不這樣教就不算完成教學任務,不這樣教就展示不出教師的淵博學識和高深理論來。有時為了追求課堂上的表面活躍,大量的'提問充斥課堂,滿堂講、滿堂問、串講串問,把語文課上成問答課。這樣的教學,現(xiàn)在還相當普遍。四是題海戰(zhàn)術,F(xiàn)在的學生,除了極少的上課時間,大部分時間都被“考試”“訓練”給占滿了。什么“課課練”“單元練”“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畢業(yè)年級還有不止一次的“模擬考”,等等。學生整日里泡在“題!敝卸荒茏园,而考試時最感頭疼的還是不會閱讀分析。這除了試題本身的因素外,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題海戰(zhàn)術的不靈驗。
教學方法上存在的這些問題,究其原因,說到底,還是對課文教學的認識上的偏差所致。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師,特別是年輕的語文教師,學歷都已達標,他們的工作熱情非常高,工作也很努力。他們對自己的教學不滿意,知道自己在做費力不討好的事,他們很著急,都想盡快擺脫這種局面,但又不知如何去改。他們?nèi)钡牟皇俏幕R和專業(yè)知識,他們?nèi)钡氖欠弦?guī)律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而方法的獲取和技能的形成,除了實踐的積累和刻意的磨煉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思想觀念的影響和支配。思想觀念上的偏差必然導致行為做法上的走樣,所以,要解決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正確認識課文教學的目的、任務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個問題上,請看看教育專家是怎樣論述的。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須做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薄耙倪M教學方法,必須廢止現(xiàn)在通行的逐步講解的方法。這是私塾時代的遺傳……這辦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學生太少運用心力的機會!
呂叔湘先生說:“如果要追問兩者(指講解和練習)之間的關系,恐怕只能說是講為練服務,不能說是練為講服務。”
張志公先生也曾提出:“語言是個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練,練才能熟,熟能生巧!
這幾位教育大家的說法雖然不同,但其基本點是一致的,那就是,都主張語文教學必須進行語言訓練。他們的教育思想完全符合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性質,是符合實際的,因而是科學的。
談到課文教學“怎樣教”的問題,還必須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即教師的作用和地位問題。教師在教學中究竟處于什么地位?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有人說教師應該是“導演”,有人說教師應該是“教練”……其實,教師就應該是“教”師。近些年,有一種怪現(xiàn)象,就是人們都不愿提“教”字,似乎一提“教”,就背離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不合時宜了。我們說,教師就是教“學”之師,古時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也必定如此,我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這樣說。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如果學生天生就會學,又何必用教師來教?如果沒有教師有效的教,又哪有學生自主的學?教與學本來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教師就是教“學”之師,教學,就是“教”學生學,這個道理是再簡單不過的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用回避“教”了。
那么,應該怎樣教呢?這里,不妨借用湖北武漢六中洪鎮(zhèn)濤老師的一節(jié)課來說明這個問題。
今年二月下旬,在沈陽市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上,洪老師應邀前來執(zhí)教了《天上的街市》一課。這節(jié)課集中體現(xiàn)了洪老師的教學風格與特點,準確地回答了課文教學應該“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
在這節(jié)課里,洪老師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朗讀貫穿教學始終。洪老師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的朗讀以及對學生朗讀恰當?shù)刂笇,顯示了他深厚的教學功力,給聽課教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二是深入課文,強化語言訓練。在教第1節(jié)詩時,洪老師抓住了“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中的“現(xiàn)”字,并將其換成“亮”,引導學生辨析、品味,加深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準確用詞的能力;之后,洪老師把這節(jié)詩的前兩句與后兩句串換位置,通過比較、品析,使學生體悟了詩歌行文思路的一致性特點。在講第3節(jié)詩時,洪老師出人意料地抓住了“你看,那淺淺的天河”中的“你看”后面的逗號,通過對逗號去留的比較、品味,使學生對這節(jié)詩意有了立體、形象的感受,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準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不僅如此,洪老師還把這節(jié)詩逐句進行了改動:“你看,那深深的天河,定然是無限寬廣。那河兩岸的牛郎織女,只能夠隔河相望!敝螅槔蠋熞龑W生用改后的詩同原詩進行比較品讀,辨析體會,使學生領悟到詩人所以把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每年只能“七夕相會”改寫成每天可以“騎著牛兒來往”的用意,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的主題,明確了材料服從主題需要的寫作要求。這是一節(jié)非常成功而又有特色的語文課,贏得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綜觀這節(jié)課,我們看出語文課的課文教學,一要深入課文內(nèi)部,登堂入室,不能只在庭院徘徊,這是課文教學的正確途徑;二要抓住表現(xiàn)力強的語言因素,這是課文教學的核心所在;三要強化語言的訓練,通過刪減、增補、替換、改動、串動,進行比較、辨析、品味,積累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是課文教學最常用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上談了課文教學應該“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二者不是獨立地運用,而是統(tǒng)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中。
只要我們走出課文內(nèi)容分析的誤區(qū),擺脫純知識教學的束縛,深入課文內(nèi)部,抓住語言這個根本,強化語言品味訓練,語文課才能講出語文“味”來,語文教學效率才能有望得到提高。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0
從教二十多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tǒng)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自己的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做過反思。借這次的機會, 我靜下心來,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會起到一定的促進和引導作用。
課余時間,我常常和學生聊學習語文的感受,我發(fā)現(xiàn),語文水平稍高的同學的觀點非常相似。談及高中語文學習的感受,一些學生往往會說只學會了做題。學科教學走到這步境地,我分析有兩種原因:其一,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其二,囿于語文高考的試卷模式。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我們把語文學科分成幾大板塊,弄得七零八散,與真正的文學早已相去甚遠。在這樣的教學中,語文素養(yǎng)真是無從談起。
無數(shù)事實證明,學生是在閱讀課外讀物的基礎上增強了學習語文興趣,進而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語文成績的?磥,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增加閱讀時間!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曾經(jīng)每周拿出一節(jié)課的時間閱讀,用這點兒時間閱讀別說萬卷,就是一卷都是難上加難。沒有辦法,閱讀課上我只好要求學生看一些《作文報》、《語文報》之類的報紙和《讀者》之類的雜志,至于一些名著根本無暇顧及!叭》ê踔,僅得其下”,讓學生們讀這樣的通俗的文章,試想他們能寫出什么樣的大作?增加閱讀時間,擴大閱讀視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思想。但因為關系加之外界誘惑很多學生很難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因此,我的嘗試常常無疾而終。
學習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學生學習的最大特點就是被動的接受,因而老師對他們自主學習的引導就顯得特別困難,一段時間的努力不很見成效,放棄嘗試,回到老路上去,駕輕就熟,我往往就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放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jiān)督。然后,還是“吃力不討好”地灌輸,課堂教學改革的嘗試淺嘗輒止,課后地全程指導和檢測的'原有的規(guī)定形同虛設。
我想今后還要堅持預習和復習的整理本的檢查和檢測,讓學生在預習,復習以及課堂學習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上能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真正充當起的主人。當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僅僅是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我愿意在實踐中繼續(xù)探索。
反思我的語文課堂,很多情況下存在著喧賓奪主的現(xiàn)象,我總是自覺和不自覺地體現(xiàn)著主角身份,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總是滿足于課堂上幾個活躍分子的反應,依賴于課后跟學生的單獨交流,其實,我早就發(fā)現(xiàn),課堂上的那種交流是任課后怎么彌補都無法達到的效果。要能讓每一個學生的心在我的語文課堂上都動起來,這該是多么令人振奮的事情啊!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的心真正地動起來,而不致于使學生陷入“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的窘境呢?
語文教學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影響著一個學生整個人今后的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旨在使學生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使其具備最起碼的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整個人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最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開啟一扇成功的大門。而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還是普通中學的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了解并接受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使他們的人生境界和文化素養(yǎng)得到提高,不也正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嗎?如果我們在高中階段做到了這些,那么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我相信,通過以上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做得更好。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1
語文是一門應用最廣泛,最接近生活,內(nèi)容最豐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學科,語文也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程。然而,深受應試教育影響的中學語文教學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語文變成枯燥乏味的技藝之學,知識之學,乃至畸變?yōu)橐环N應試訓練。這種現(xiàn)狀與時代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對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對立。語文教學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使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
一,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
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tài)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F(xiàn)今的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欲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wěn)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shù)慕嵌葘ふ覍W生學習的興趣點。
二,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中學生正處于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闭Z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愿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養(yǎng)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三,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
明確和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以學生的認識為歸宿的特殊過程”(錢夢龍語)。因此,應該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成為主動參與者,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一貫盛行的灌輸和強制式教學,挖掘課文中的情趣特點,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學態(tài)度,靈活運用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活躍起來
四,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協(xié)調(diào)是以情感為紐帶的。
教師以豐富的情感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學生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并有所感悟,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才得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情感包括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對教學傾注的熱情,體驗教學內(nèi)容的確切及教師心情的`激動、愉快等。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參與,還有非智力因素的參與。而學習的質量,則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結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學中,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生在課堂中木然置之,毫無反應,對學習內(nèi)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態(tài)度,整個課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篇完整獨立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泵科恼碌膬(nèi)容都會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氣氛,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就需要渲染課堂氣氛,營造一種與文章內(nèi)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diào),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體會文章內(nèi)容,甚至不自覺地進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在推進語文教學改革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語文教學嚴峻問題,也敢到了自己在作為一個母語教師肩頭責任重大。于是不斷進行探索和思考、總結,和大家共同交流。對自己在工作中一些體會做一下小結。
一、教學方法要穩(wěn)中求變
因為單一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厭倦,而太多變教學又讓學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規(guī)律,無“法”可依,所以教學就成了一個需要不斷思考和改進,既需要象做飯一樣要變換花樣,來引起學生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格局和習慣,讓學生覺得有規(guī)律可尋。例如每天預習,需要有一定方法和規(guī)律,讓學生知道應該做什么。生字、詞語以及有關作品背景和作者資料,初次閱讀課文,是必須掌握。而有時也需要一些變化是我們需要潛心研究,例如我在教學《變色龍》時候要求學生把自己朗讀最好段落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讀體會人物性格和思想。
二、教學主體要調(diào)動激活
要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智慧火花。有時我們總是為僵化課堂氣氛而很苦惱,其實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興趣不是一天可以培養(yǎng)。新課程角度來講,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不是被動執(zhí)行者。尤其是現(xiàn)在孩子他們從小接受良好教育,聰明指數(shù)絕對超過了我們小時候,如果要是用我們來衡量他們是不行,因此我們要相信學生能力,給學生一個施展自己平臺。例如:在學習《窗》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設想一下,這個沒有看到他所希望看到美景病人,他會怎么樣呢?同學們紛紛去說。有說,他懊悔之極,后來自殺了;有說,他也舊病復發(fā),痛苦而死;有說,他在一次次噩夢中死去了;還有說他后來遇到了一個好醫(yī)生來這個城市,于是很巧治好了他病,而他后來就用自己所有錢,買下了對面土地,把他建成了一個美麗公園……學生想象能力是超出老師想象。
三、教學重點要突出體現(xiàn)
語文課堂要突出重點,體現(xiàn)亮點。其實新課本每單元基本有一個重點,但是每課又有各自特點。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主要是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口技》、《變色龍》、《窗》只有一篇是文言文,其余都是小說,而四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運用了對比方法,但是對比角度又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把握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去學習。讓學生既看到知識整體特征,又看到每一課特點。既要給學生知識又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營造快樂語文氛圍。例如《孔乙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孔乙己境遇而編寫課本劇,并進行表演,或者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已經(jīng)制成光盤課本劇來感受主人公悲慘命運。《口技》則可以讓班上有這方面特長同學去施展自己才能,在快樂同時了解什么是口技!蹲兩垺穭t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分角色讀,然后自己選出最佳搭檔來展示給同學們。
四、教學情感要交流醞釀
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沒有情感教育是失敗,沒有情感課堂是痛苦,讓學生能把自己喜怒哀樂,在課堂上能真情流露,與主人公共命運,與作者形成情感交流與對話,以情來陶冶學生,以情來激勵學生。情感既是教育目標,也是教育手段。比如,在學習《背影》一文時,我首先讓學生聽了《父親》歌曲,然后讓學生談自己父親,想想父親給自己關愛。其實老師如果有能力,最好自己給學生唱,或者讓有能力學生唱,這樣學生更有深刻體會。我在教學《白楊禮贊》時候,給學生唱《小白楊》,盡管唱沒有歌星好,可是學生還是覺得我們老師真行,于是就更加強了學生對老師崇拜,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范圍要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要走向生活社會。如果就語文課本學習語文是永遠無法學習好,我們精彩課堂只是學生學習語文很小一部分,只是能應付考試,而學生能力和實踐是無法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學生語文最終是要在社會中去檢驗,所以必須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個性思考,不在要求統(tǒng)一答案,所以這就是說老師一定要把思維空間真正還給學生,這樣才真正有助于學生提高。要讓學生更多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去積累生活,去品位生活。他們有了自己思想才能真正積極去學習語文。
語文作為母語原本有它得天獨厚優(yōu)勢,可是現(xiàn)在卻因為教學課程而變得過分單一,使語文失去了原本應該有活力。尤其是現(xiàn)在語文,由于文言文是固定,是必考,所以老師們在復習時候有時會過多把經(jīng)歷放在一個一個生字記憶,要求學生一個字不差把文言文背寫下來,于是這些原本在新文化中已經(jīng)沒有了語言影響力文章,了老師教學重點,也成了學生學習難點。學生苦不堪言。當然我們不否認古人知識廣博,也不否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輝煌文化遺產(chǎn),但是不應真正讓它成為學生學習重點,我總是覺得應該是一種人文積累,而不是文字積累。古人東西再好,還是應該去更多發(fā)展現(xiàn)在理念。由于有文言文很長,學生又沒有學習興趣,所以教師不得不為了考試而逼學生去背。盡管考試時就是那么10分左右題,可是面對一分也不能少考試來說,對于關系著學生命運考試來說,總是不能忽視,所以成了一項負擔。對于優(yōu)秀學生還不是問題,對于差一點學生那簡直是如登高峰。
不過,教師也可以分層而論,讓學生體會古人語言精煉,可以讓學生去積累和欣賞自己喜歡一些詩歌和文章,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背誦課本上幾篇,幾首。
六、教學內(nèi)容要開放靈活
努力建立開放語文。語文是母語原本就是學習其他科基礎,是學生將來生活重要交際手段之一。
但是長久以來,各科都是孤立進行教學,學科本位思想太嚴重了。課程過分強調(diào)知識傳承,忽視了學生知識聯(lián)系,以及科目交流和溝通,把自己封閉起來,然后說語文怎么也考不好,怎么回事。當然我們不否認語文考試以往存在弊端,而導致應試和素質沖突。課程過度強調(diào)統(tǒng)一,東、南、西、北、中,億萬學生同時學習統(tǒng)一內(nèi)容,使課程變凝固、僵化,缺少了彈性。
可喜是最近考試出現(xiàn)了科目交融,盡管只是那么1、2分,可就是為了這一點分數(shù)老師們會苦心去經(jīng)營,會努力形成一個教育整體。
有時我們生病時會因醫(yī)院科室分太細,以致有時生病了不知道要去哪個科室而苦惱。其實我們教學也應該是適當有一點溝通,不要因為自己不是英語老師而不敢說一句英語,不要因為自己不是物理老師而為自己對物理知識淺薄而做解釋,其實老師應該是一個多元整體,是一個一專多能結合體。
當然不是說語文課都上不倫不類,但是也不是雷池不可跨越。
語文課堂要打破壁壘,逐步做到課堂教學、語文活動,綜合實踐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讓語文課堂快樂融融,讓語文不在是學生負擔。這是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心愿。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3
自己教學語文30年,聽課也有幾百節(jié)了吧,總之,對中學語文的教學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我覺得教語文,學養(yǎng)是第一位的,技術是第二位的。只從“術”的方面去研究,不從“學”的方面去積淀,是舍本逐末。你要教學生讀,你首先要會讀、多讀,有深刻的讀書感悟;你要教學生寫,你首先要愛寫、能寫,有獨到的寫作體驗;你要教學生說,你首先要勤說、善說,有高超的口語表達才能;你要教學生成長為一個大寫的人,你首先要是一個大寫的人。因為教語文說到底是教做人。
我們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的氣概。語文教師尤其應當如此。一筆好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腔與學生融為一體的熱情,一顆真摯而善良的心,所有這些,才能構成一位語文教師的神韻。
有的老師上課,心里想的是教學流程、步驟、環(huán)節(jié),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甚至幾分幾秒都有“科學”的設定。我覺得這樣做就缺失了教學的靈氣,教學的本真。我上課心中有路數(shù),但全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仰一俯,一眨眼一皺眉,都是他們心聲的反映。我就根據(jù)學生當時的`狀態(tài)因勢利導,教為學服務,而不是師生被教案牽著走。上課時要做到: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心里裝著每一位學生的心。
另外與時俱進,莫被“傳統(tǒng)”束縛頭腦;科學發(fā)展,不為時尚放棄永恒。古人提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還重視“讀萬卷書,交萬名友”。古代有“游學”之舉,當代有“留學”之風,我還主張廣泛交流。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詩云:為切為磋為琢為磨。都是講交流的重要與樂趣;繇骼蠋熌暧獍搜去西北講學,傳播經(jīng)驗;魏書生老師做了局長還不放棄教學,他們是真正的事業(yè)家。
還要在備課上下苦功夫。把過多的時間用在制作課件上,而不用在鉆研教材與研究學生上,是得不償失。把功夫用在實處,而不要做虛功。
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語文教學的六個要素。這就是:一、以情勵學;二、以趣激學;三、調(diào)動參與;四、啟迪創(chuàng)造;五、注重內(nèi)化;六、求精求活。
語文課堂要充滿詩情,要讓兒童享受語文學習,教師享受語文教學。讓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亂,情趣盎然。課堂要有書卷氣,要有翰墨香,因為語文教學,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是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社會行為。
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教師自身素養(yǎng)的提高。沒有優(yōu)秀的教師,什么理念、教材、教法、評價都可能會被扭曲、變形、異化。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是教師,教學研究的生力軍也是教師,從這個意義上說,課改的成敗在于教師。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4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jīng)結束。我在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的過程中,有時會發(fā)覺語文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fā)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yōu)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么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在作文中也如此,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作文,結果寫出的作文有的語句不通,有的不夠生動形象?梢,學生的詞匯量太小,課外閱讀訓練明顯不夠。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以上問題,多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好句,以提高詞匯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訓練,最終提高表達能力。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古文閱讀就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思都不了解,無法對句子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寫的內(nèi)容,答題自然是一塌糊涂了。
(二)教師方面
教材中有的課文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盡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宜學生理解。
二、改進措施:
1、對教材的把握與切入點,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使學生產(chǎn)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抑制情緒,F(xiàn)用的語文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指導下編寫的,具有時代性和超前性,特別是強調(diào)了生活的語文和學習的實用性,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學過程當中仍然難棄傳統(tǒng)的思維和方式,因此學生感到課堂空洞、乏味,影響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調(diào)動。
對策: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特色,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達到最優(yōu)化。例如:在教學素材的選取上,要充分圍繞對生活有用的語文,對學生終生有用的語文;教學方法上要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的參與欲、表現(xiàn)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學習困難。
2、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我會說要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讓不同的學生在語文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可實際教學中,我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要求每一位學生完成同樣難度的作業(yè)等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成績的提高。
對策:每一位學生固有的素質,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習有余力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向更高層次前進。平時布置作業(yè)時,讓優(yōu)生做完書上的習題后,再加上兩三道有難度的題目,讓學生多多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則要降低學習要求,努力達到基本要求。布置作業(yè)時,讓學習困難的學生,盡量完成書上的習題,課后習題不在加做,讓學生能學有所得。
3、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背離,盡管我每次備課時在教學目標的設立,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諸方面都有自己的設計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師教,學生記的教學方法;生怕自己講的不夠多,有時一堂課下來,滿堂灌,原定的教學目標很難完全實現(xiàn)。對策: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圍繞并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語文知識,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閱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教學目標的實施,要正確處理師與生,教與學,教材與老師,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突顯在學生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切實達到教學活動的三維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
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除了具備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外,還必須具備不斷反思的意識,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與時俱進;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更遠的目標,向教學藝術的殿堂邁進。對中學語文教學反思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挖掘語文教師成長的源泉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認為:“個體要獲得真知,就必須在活動中主動體驗,嘗試、改造,必須去做”,充分體現(xiàn)“實踐中體驗,體驗中發(fā)展”。教學時實踐的藝術,教師只有自主參與到開放式的教學應用實踐活動中,通過切身的身心體驗,才能挖掘自身專業(yè)成長的源泉,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1、走出去:專家引領,與時俱進。專家是一線教師的航標,教師除了需要大量吸取專家論著中的精神營養(yǎng)外,更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讓教師“走出去”,是教師走近名家、名師、名校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喚起和激發(fā)教師的情感。20xx年7月28日,在貴州教師教育學校呤聽了四川省肖成全教授關于“有效教學”的講座。聽肖成全老師講課是一種享受。肖老師幽默風趣,知識淵博,語言生動,言行整合。課上有講解,課中有互動。激情昂然,鏗鏘有力,舉例實在(如對“愛”(愛)的詮釋:“愛”(愛)的本意是:用手(爪)捧著,用絲綢蓋著(ㄇ),把最好的東西(心),送給朋友。),很具感染,潛移默化,真乃高效課堂,我受益匪淺!昂蔑L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參與名師名課的實踐活動,可以為教師注入新的生機,有力地推動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站出來:重構教研組功能,實施校本實踐。教研組是學校的基層組織,在教師專業(yè)成長中起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教研組要具備教研、科研、培訓多項職能,借助于跨學科的、不同層次教師間的互助與合作,作用于教師的校本實踐專業(yè)成長。即利用教研組活動或大學科教研活動,通過“問題懸掛”、“問題招標”的方式方法,以“教學問題—教學設計—教學行動—教學反思”為過程展開自己的教學實踐。日常教學的“問題”并非都能構成研究的“課題”,只有當教師持續(xù)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并“有心設計”了問題解決的思路之后,教師日常教學的“問題”才能轉化為研究“課題”,這也意味著教師的“問題意識”上升成為“課題意識”。如果有解決不了的重大疑難,再邀請有關專家來報告講座、對話商榷。
3、坐下來:苦思冥想,研究案例。研究案例能有效地豐盈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提升教師的實踐性智慧,在處理教學突發(fā)事件時,能超越經(jīng)驗,做出及時準確的'反應。案例研究要涉及學科層面:學生學習層次是否促進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有效生成?涉及操作層面:討論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學技術和教學技巧問題,其目的是探討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做才更好,解決“怎么做”的問題;涉及理論層面:“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更好”,對實踐中的操作策略進行理論分析,主動建構和豐富教學理論。
優(yōu)秀案例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教學技術的嫻熟,甚至每個教學細節(jié)背后都隱藏著教育理想、教學藝術、新課程理念。這些意義需教師在觀察、研究中激活自己的經(jīng)驗,喚醒沉睡的知識,與教師對話、與活生生的課堂教學實踐對話,感悟如何憑借教材,將觀念轉化為具體操作,從而實現(xiàn)思想的超越和教學行為的改善。對失敗的案例,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會診”教訓,共商問題。同時也促使“旁觀者”對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有所察覺,以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規(guī)范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
4、彎下腰:“換一個視角,別樣的景色更精彩;換一個說法,多少辛苦都溫暖;換一個表情,輕松了自己歡樂了大家!與他人一份情懷,與自己一份方便;給世界一份溫暖,給自己一份寬和”---于丹。做一個幸福的人,首先必須學做一個喜歡別人的人!不用著急,因為我們都在路上!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行動,就會成功!凝聚你我,共同在一條路上走下去,一定會勝利!師生對話,教學相長。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首先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其次才是學習的指導者。所以在語文課程活動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再是被灌輸?shù)钠髅螅辉偈钦n堂的聽眾,而是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思想活躍的、充滿生命力的學生;教師不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居高臨下,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注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通過平等對話、溝通和合作活動,產(chǎn)生交互影響,才能增加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多維有效的互動,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二、追求課堂教學之美
反思:在廣大的農(nóng)村地區(qū),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參、一支粉筆上課堂的現(xiàn)象并不屬“偶然”。目前,語文教師的備課要么參考或照搬現(xiàn)成的教案,要么再加以或多或少的個人苦思冥想,而千篇一律地延用“教參說法”則是天經(jīng)地義無可厚非的。也正是這個緣故,本來十分精彩的對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便變得索然無味了!耙磺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的說法也就不復存在了,正所謂“你不分析我還興趣盎然,你一分析我便昏昏欲睡”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也就不足為怪了。
三、語文老師要能寫好作文
《教育報》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老師,你能作文嗎》,對現(xiàn)代教師的寫作能力提出強烈質疑和拷問,語言犀利,批判無情。但捫心自問,這的確是語文教師普遍存在的實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震驚和深思!語文老師會寫,本是理所當然的,可現(xiàn)在似乎存在大問題了。看過一則報道,上海某校舉辦師生同題作文競賽,學生作文雖不盡如人意,但更出乎意料的是教師的作文也語言干癟,結構松散,內(nèi)容牽強,總體水平竟不及學生,著實令評委瞠目結舌,始料未及。一個語文老師要是自己不能寫,又何以去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要是自己構思不出一篇好文章,又如何引導學生琢磨文章的寫法?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當中去,以便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和興趣。但由于語文老師對語文的冷漠和不擅長,往往充當了“說文”而不是“作文”“是評論家而不是作家”的角色。語文老師反而成了語文的門外漢,致使點評學生作文時往往流于空洞說教,或隔靴搔癢,甚至優(yōu)劣顛倒,把學生作文中許多精彩之處忽略掉或處理掉,可嘆啊!
四、語文老師不但能“教”還要能“研”
有人說“語文老師人人能當”,這是對傳統(tǒng)語文學科的曲解和對“老套”教學的語文教師的不信任,但,要想改變這種看法,恐怕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背負著層層壓力去努力了,從我自身開始吧!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是讓教師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給學生,但是,我們知道,哪怕是滴水不漏,那也只是“一桶水”。若要達到“青出于藍”的教學效果,我們必須把汲水的方法和經(jīng)驗傳授給學生。然而,什么樣的方法適合本班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又該如何教學?這又啟示著我們千篇一律的統(tǒng)一教學手段是無法實現(xiàn)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目的的。
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教研能力。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研究教材和教法,還要注意研究我們的學校,研究我們的學生,研究我們的課堂,研究我們的課程?傊覀兊恼Z文教學要立足于學校自身的真實教學問題,做到“以校為本”。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0-02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07-26
中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8
中學語文《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范文09-09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0-08
中學語文線上教學方案04-11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10-03
中學語文的“低起點教學”10-03
中學語文愉快教學初探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