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頤和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頤和園》教學反思1
20xx年xx月,我,一個鄉(xiāng)村小學的語文教師,有機會參加全縣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感到十分高興。在這次優(yōu)質課評選中,我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現(xiàn)行教材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第二課時)。雖評選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在這次活動中,使涉足講臺不久的我受益匪淺。我觀摩學習了我縣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16位教師講授的語文課。通過說課評課,我對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引起了對我所執(zhí)教的《頤和園》一課的反思。
一、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確如此,甚至教師自身需要更多的水。
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
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在備課中查閱了大量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在授課前我又鼓勵學生收集相關資料。這一課前活動,我認為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課外獨立學習知識和收集資料能力的作用。我自認為從教和學兩方面的準備還是較充分的。可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xiàn)了一段小插曲。當我展示頤和園中的長廊圖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長廊的長時,一個學生問道:請問老師,長廊橫檻的大匾上寫的什么字?這個問題讓我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我自認為準備充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知道對這樣更細微的問題,我的準備還是有疏漏。盡管學生提出的這個問題,與落實本課的學習目標關系不是十分大,但在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中,還是應該做到問有所答。這也說明了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還學要加強。
學生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都可能課前預設到的,要解決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動態(tài)生成的問題,只有教師課前準備得充分,再充分,對知識的積累豐富,再豐富。
二、教育資源的利用要服務于課堂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課程資源越來越豐富,課程資源的利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也變得豐富多彩。這次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中,每一節(jié)課上都有課程資源的利用。
我在參加這次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前,花了很大的功夫收集資料,下載課程資源。課堂上,我展示的一幅幅精彩的圖片讓學生嘖嘖稱奇?梢还(jié)課只有40分鐘,十幾幅圖片展示出來就花掉了不少時間,學生哪還有充足的時間讀書、與文本對話?因此對這節(jié)課學習目標的完全落實就顯得成問題了。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才認識到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一課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怎樣寫出頤和園的美景的。
課程資源的利用讓我們的教學手段更先進了,但課程資源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只有做到合理地利用,才能有效地服務于教學。
回想起我在課堂上把應該板書的內容都由多媒體展示代替了,更感到值得反思。因為這對于學生書寫習慣和寫字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不利的,單從寫字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沒有做到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
能夠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是一個進步。今后,我一定會進一步加強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把課標精神落實在每一課的教學之中,按照華中師范大學的楊再隋教授所說的,念好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寫字)十字真經(jīng),努力實踐平平淡淡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頤和園》教學反思2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再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教學。
一、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yōu)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加強自主、協(xié)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xié)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校園網(wǎng)查看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xié)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fā)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節(jié)課學生在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學得輕松而愉快,游覽了頤和園的美景。
《頤和園》教學反思3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游記。作者按照游覽順序,用生動的語言再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今天我講的是《頤和園》第一課時,本堂課的教學設計:首先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本堂課學習什么,干什么。然后緊跟學習目標,老師設計的課件展開學習。最后拓展延伸。我在導入課題時播放了歌曲《北京歡迎你》,從而燃燒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動力,從整堂課來看學生始終處于亢奮的.學習狀態(tài)。
因為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去過北京,對那些景物缺乏感性認識,所以在備課時我搜集一些有關頤和園的資料,如頤和園的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一些美麗圖片。課堂上這些圖片讓學生大飽眼福
課堂中的不足,課堂上缺乏朗讀,學生沒有從讀中去感悟頤和園的美,從而知道本課的寫作順序。教學設計還需要精心設計,能夠充分體現(xiàn)課堂上學生為主的教學,這些還有待于我以后努力學習。
《頤和園》教學反思4
在《頤和園》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huán)境,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教學中讓學生經(jīng)過上網(wǎng)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獲取很多的信息,擴大知識面,并且向學生推薦了《天河部落》這個教學平臺。
在課后還留下了擴展余地,能有效堅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所以,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活力的語言提醒學生在網(wǎng)上搜索,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藝術,再進行交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從這節(jié)課中我發(fā)現(xiàn)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適時適度,是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應用。
計算機網(wǎng)絡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我充分體會到了教師要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今后我要在實際教學中更多更好地引進現(xiàn)代教育技術,經(jīng)過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于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整合,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本事和信息技術素養(yǎng),豐富語文知識和本事的積累。
實踐證明,讓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將課本資料、課外知識與現(xiàn)代信息有機融合,擴充個體信息容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資料,促進主體充分參與,真正實現(xiàn)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教學目標。
總之,信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創(chuàng)新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展望未來,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信息數(shù)量爆炸式地增加,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有效地獲取、選擇、處理信息的本事,就會為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本事賦予不盡的動力和源泉。
《頤和園》教學反思5
今天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頤和園》這一課。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帶領游客一起游覽了美麗的頤和園中和一些景點。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和開頭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為了使學生能清楚明了課文內容,我搜集了關于頤和園的大量圖片,使學生借鑒圖片來感受頤和園的美景。
多媒體的利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多場景多角度地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起去欣賞美麗的風光。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我課前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視頻資料,精心地制作課件,希望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另外,多媒體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有效地學習。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最大發(fā)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達到優(yōu)化組合,個別化合大面積施教的統(tǒng)一得到實現(xiàn)!因此,在學習長廊這個環(huán)節(jié),我?guī)ьI學生一起學習,希望能夠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之后關于“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的學習就完全交給學生,先自己閱讀學習,然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最后全班交流匯報。在交流匯報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說到那處描寫,我會隨機地出示相應的圖片,展示出相關的句子,讓學生對景點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感受到語言文字在表達上的好處,體會到語言的優(yōu)美。
語文教學應以讀為基礎,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優(yōu)美,應引導學生多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文章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這些都是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細細地品讀,加強學生對文章的了解,但是在整節(jié)課中,學生讀書的機會還是比較的少,特別是由于導入環(huán)節(jié)用時太長,影響了對句子的品讀。
從整節(jié)課來看,我覺得上課自己還是比較的緊張,而且鼓勵性的語言較少,課堂氣氛不夠活躍,過程安排不是很合理,鼓勵性的語言單調,評價語的指導性不強。通過這次講課,也讓我看到了自己課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之余,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少一些遺憾,多一些精彩。
《頤和園》教學反思6
本文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園中美景。之前孩子們接觸過的課文,多半分為三種寫作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事情發(fā)展順序,而游覽順序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當我提出“思考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時,孩子們大多回答的是空間順序。于是,我便向孩子們講解空間順序與游覽順序有哪些區(qū)別:游覽順序和空間方位順序都是文章的表達順序,但是它們是有區(qū)別的。參觀、游覽順序也稱移步換景或地點轉換順序。
它以游蹤為線索,游到哪里寫到哪里,比如我們曾經(jīng)寫過的習作——《曹禺公園一日游》,同學們就是由曹禺公園的大門開始,一個一個地變換景點,對曹禺公園進行游覽。而空間方位順序是以某一地、一物為觀察點,按照上下、左右、前后、遠近等,描繪各種事物,構成清晰畫面。比如我們同樣以曹禺公園為背景,不變換地點,單單只寫曹禺公園的那座八角寶塔,同學們就可以按照空間順序去描寫它。另外,說明相對靜止的.事物,尤其是建筑物,往往用到空間順序,一般也能從文章中找出標志性的表空間方位的詞語?臻g順序又可分為:由上到下、由外到內、從前到后、由中心到四周、從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也有的以參觀者的行蹤為順序。孩子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也對空間順序和游覽順序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頤和園》教學反思7
《頤和園》是單元五的精讀課文,這個單元式圍繞“世界遺產(chǎn)”來寫的,作為一篇游記,《頤和園》這篇課文不僅僅文字優(yōu)美,而且結構很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顯而易見,所以我想透過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條游覽路線來掌握游記的寫作順序,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學生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在第一課時,我原本設計重點學習“長廊”部分,透過讓學生反復讀來體會語言的美以及感受長廊的美,但在實際引導時往往有所欠缺,而且讀的時候,目標不明確,有幾次純粹是為了讀而讀,沒有給學生明確的朗讀要求。所以,在單純的讀中,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課堂效率不高是我教學上的詬病,往往能用最簡潔的語言來引導和總結的問題,我卻反復強調,這是浪費課堂時光的原因之一。第二,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文本時,沒有做到突出特點,該略講的部分沒有略講,往往一個課時能完成的課,卻要用兩個課時去完成。這次在《頤和園》的教學中,再次凸顯這些缺點。我設計把佛香閣、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學習交給學生自學,但又懷疑學生的自學潛力,以致未能放手讓學生成長。
《頤和園》這節(jié)課讓我愈加覺得自我教學上有諸多不足,教學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頤和園》教學反思8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yōu)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也是我要達到的一個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的教學,先由我來講描寫長廊的那部分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學生通過讀課文的第二小節(jié)都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出自己的感想,我便隨機讓他們歸納出特點來。在這一段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自己找句子,體會句子并概括出特點來。所以在接下來學生自主學習“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等內容時,學生很快的找到了它們的特點,并能體會出句子的含義。
這篇課文還有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要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感到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還不夠。我想學生并沒有真正的懂得作者這樣寫的好處,作者寫每個景點的方法。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通過這節(jié)課使我懂得教學設計只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預設,在課堂教學中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情況,教師必須根據(jù)這些情況進行調整自己的教學,這叫課堂的生成性。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將教學設計設計得很漂亮,他還會注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效果。
【《頤和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10-01
《頤和園》的教學反思04-02
頤和園教學反思04-17
四年級頤和園教學反思04-17
頤和園的作文11-15
頤和園作文07-12
頤和園作文03-08
頤和園作文(經(jīng)典)08-23
頤和園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