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5課 三大改造(轉教案)
學習目標 1 、了解農村土地改革后的情況和在農村走集體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對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和意義。掌握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認識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過渡時期中,我黨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重點:三大改造的形式 難點:三大改造的實質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 土地改革后,我國農業(yè)生產仍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和困難:當時,個體農民平均每戶只有十多畝耕地,貧雇農平均每戶不足半頭耕畜、半部犁,資金也很缺乏,根本無力抵御自然災害。我國是小農經濟占優(yōu)勢的國家,如何改造農民個體所有制,建立先進的社會主義農業(yè)經濟?面對這種情況,國家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又取得了什么效果? (二) 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自讀課本21——23頁,大字部分細讀,小字部分快讀,6分鐘后,看誰能正確回答下列思考題: 1、 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個方面?實質是什么? 2、 為什么要進行農業(yè)合作化遠動?合作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 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4、 三大改造完成的時間是什么時候?有什么歷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點? (三)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四) 點撥,檢測。 1、 思考題(1)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三大改造的實質。點名回答,教師總結。(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它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 2、 思考題(2)引導:進行農業(yè)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點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農民、手工業(yè)者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發(fā)展,滿足不了工業(yè)化建設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農業(yè)生產合作社。) 3、 思考題(3)要求學生掌握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是實行贖買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實行公私合營和全行業(yè)的公私合營。 4、 思考題(4)點名回答,教師總結。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缺點是,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五) 鞏固,練習。 1、 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掌握應該識記的基本史實,沒理解的內容舉手提問,時間為三分鐘)。 2、 完成課堂訓練題。 3、 完成《自學指導用書》本課練習 附:板書設計 教后感: “三大改造”這塊“難骨頭”怎么啃? 作者:劉向榮(南京市寧海中學) 來源:劉向榮的博客 今天上了同樣的三節(jié)課,其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5課《三大改造》。有關這一課內容,在上之前,我就感覺到一是教材內容干癟,沒有什么故事性,不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這部分內容因涉及到一些政治性的內容以及與現實而形成的矛盾,學生理解起來也很難。究竟怎么“啃”這些“難骨頭”?我是這樣嘗試的: 針對這些問題,經過思考,我這樣進行處理:一是導入的現實性。我這樣提問學生:同學們知道我們國家現在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國家?(生: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為什么說我國現在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哪些?(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簡要分析,得出生產資料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是其經濟基礎)那么這種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在中國確立的?又是怎樣確立的呢?(向學生指出,它是通過三大改造的方式來完成的。) 除了這種方法外,在另一個班級,我是通過表格,即“一五”計劃完成后,1957年與1949年、1952年相比,煤炭、鋼鐵等工業(yè)產品產量與農業(yè)的糧食、棉花等產量增加的比例,引導學生分析:1957年“一五”計劃完成后,我國工農業(yè)之間有什么差別?(生:工業(yè)發(fā)展迅速,而農業(yè)發(fā)展相對緩慢)為什么會產這種差別?(引導學生從當時農業(yè)生產的狀況和“一五”計劃的重點兩個方面分析)盡管工業(yè)發(fā)展比農業(yè)發(fā)展的快,但相比起發(fā)達國家來,我國當時是不是就是一個工業(yè)國了?(生:不是)俗話說,無農不穩(wěn),無商不活,無工不怎么?(生:不富。)為了盡快使中國富強起來,就必須還要大力發(fā)展工業(yè)。而中國實現工業(yè)化與西方是不同的,西方主要是在新航路開辟后,通過對外貿易、殖民掠奪等方式為國家的工業(yè)化開辟道路的,中國當時有什么辦法?那就是要改造農業(yè),促進農業(yè)發(fā)展,來為工業(yè)化開辟道路。在此基礎上,引出三大改造的主體。 二是在學生活動法和情景創(chuàng)設法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難點。新課程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合作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無疑歷史課本劇的表演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節(jié)課上,經過從現實出發(fā),在啟發(fā)引導學生過渡到農業(yè)的改造這一內容后,我發(fā)現學生對農業(yè)合作化的內容比較陌生,學習基本上也沒有什么興趣,為此,我當場從每組抽叫由旁白、中農代表、富農代表、社長、社員、沒有入社的農民等組成一個臨時歷史課本劇表演小組,并提出了角色表演的要求,這時臺上臺下的學生興趣都很濃厚,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在無形之中也使學生對分散的個體農民加入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過程也有了一個生動的體驗,認識到了進行農業(yè)生產合作社在當時國家工業(yè)化的進程中的必要性。(聯系最近召開的“人大”,指出今天國家進行以工促農、重視三農問題的原因?) 初中學生的認知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針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這塊“難骨頭”,我則放了一段記錄片,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感性的歷史情景,讓學生首先對當時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的情景有了一個感性認識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又用對比法,啟發(fā)引導學生:如果說農業(yè)、手工業(yè)的改造是通過走生產合作化的方式而實現的話,那么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國家則又是通過什么方式來完成改造呢?(生:公私合營)你們家的財產無償捐給社會,你愿意嗎?(生:不愿意)同樣,當時的資本家是不是也無條件地愿意和“公家”合營?(生:不愿意)那國家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使得他們最終愿意和“公家”合營?(生:贖買政策)什么叫“贖買”政策?(生:即按全行業(yè)公私合營時資本家的資本發(fā)給資本家定息。)這種方式比起強行的合營來,有什么好處?(生:討論略) 三是講解突破難點。除了以上講到的一些學生難理解的知識外,教材對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的闡述,學生也是難以理解的。為此,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設置一問題:新中國建立后,中國是不是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了?在學生討論后,我指出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它是什么時候在中國確立的?(看書回答指出,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由此,1949年—1956年,中國還沒有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簡單交代這一段歷史上一般稱為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直到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a資料公有制后,我國才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我國也才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以上是今天上課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先隨便記下,向各位請教,究竟怎么“啃”,還有哪些好辦法?向各位請教了。【第5課 三大改造(轉教案)】相關文章:
《汽車轱轆轉呀轉》教案02-09
課程第9章異常處理教案:第9章、第11章04-28
第4課螞蟻教案04-28
第3課日歷教案04-28
第3課爬天都峰教案04-28
《衛(wèi)星繞著地球轉》教案03-19
第10課〈論語〉十則教案04-28
咬文嚼字教案 第2課時04-28
第6課洋務運動教案04-28
教案童謠童畫第9冊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