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通用10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個案研究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1
一、問題的發(fā)現:
楊明瓏小朋友是開學初從小一班轉讀過來的,原因是對上幼兒園極度的不適應,并且嚴重的干擾到正常的教學工作。家長要求轉到我班,因為我班有另一名幼兒陳奕銘與他是鄰居,希望能緩解他的情緒。
但在我班活動中,楊明瓏小朋友并不理睬陳奕銘對他的友好表示,而是自顧自的嚎啕大哭,這種情形從每天入園開始一直要持續(xù)到放學為止,不僅干擾了別人的正;顒樱覍τ變旱纳硇陌l(fā)展極為不利:楊明瓏多次出現由于哭泣而出現嘔吐現象。
二、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從性格上看,楊明瓏屬于較為內向、固執(zhí)的幼兒,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帶有較大的恐懼心理,難以信任別人。從他不愿讓教師接觸身體、教師安撫他時眼神流露出恐懼等可以看出。
(2)家庭因素。據了解,明瓏從小由保姆帶大,很少外出。在暑假期間,家長為了讓他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特地把他寄放在托兒所兩個月,但他在托兒所也是無法適應,整整哭了兩個月,反而造成了他對集體生活更大的排斥心理。
(3)班級環(huán)境因素。由于條件限制,班級幼兒人數超額,教師、保育員的精力有限,無法更周到的照顧到每一名幼兒,也是原因之一。
三、教育策略:
(1)請家長配合。首先請家長不要太過憂慮,幼兒由于個性、氣質、環(huán)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明瓏的表現較為突出,但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會理解孩子的各種行為,并會盡快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長堅持天天讓幼兒上幼兒園,不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造成幼兒的僥幸心理:哭鬧就可以逃避上幼兒園。再次,請家長多帶幼兒接觸外界環(huán)境,與同齡人有更多的交往,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最后,請家長在孩子冷靜的情況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兒園的'優(yōu)點,讓幼兒對幼兒園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兒園。
(2)觀察幼兒的在園情況。發(fā)現明瓏的語言能力強,能聽的懂道理,喜歡聽故事,會編造完整的理由向教師“請假”。我暫時對他實施特殊的待遇:他喜歡坐哪兒就坐哪兒,培養(yǎng)其喜歡上幼兒園、喜歡老師、小朋友。針對他語言能力強、愛聽故事的特點,經常向他講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并在關鍵的地方停頓下來,請他幫忙續(xù)編一段,引發(fā)他對教師的依賴感。在明瓏詢問什么時候放學時,采取“分段講述法”,即告訴他接下來應該做什么,轉移他的注意力。等做完一件事后,再用另一件事拖延時間。當明瓏有所進步時,用一定的物質鼓勵(如:話梅、蘋果帖紙等)來獎賞他。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2
一、 基本概況
xx縣xxx位于xx縣南部,距縣城50公里,是xx縣油氣田開發(fā)區(qū)。全鄉(xiāng)共轄10個行政村,全鄉(xiāng)有11482人。其中0—6歲兒童將近20xx人,近年,隨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人們的教育意識逐年增加,對幼兒的教育愈來愈重視。但多年來,楊米澗鄉(xiāng)一直沒有一所公辦的、有規(guī)模的幼兒園,僅附設為學前班或附設為幼兒園,嚴重制約著楊米澗鄉(xiāng)教育的發(fā)展,制約著整個楊米澗鄉(xiāng)人文素質的提升。因此,根據省市縣有關規(guī)劃的精神,擬在鄉(xiāng)內建一所寄宿制幼兒園。
二、項目概況
1、項目名稱:新建靖邊縣楊米澗鄉(xiāng)中心幼兒園項目
2、項目申報單位:xx縣xx學區(qū)
3、法人代表:邊宇
4、項目屬性:新建類
5、預算投資總額:150萬元
6、申請項目金額:150萬元
三、項目實施的必要性
隨著xx鄉(xiāng)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幼教資源緊缺與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很難滿足人們對優(yōu)質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而楊米澗鄉(xiāng)一直沒有一所公辦的、有規(guī)模的幼兒園,只有附設學前班或附設幼兒園,其辦園條件、師資力量、園務管理、保教質量均受到嚴重制約,與幼兒教育的規(guī)范要求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嚴重制約著楊米澗鄉(xiāng)教育的發(fā)展,制約著整個楊米澗鄉(xiāng)人文素質的提升,成為楊米澗鄉(xiāng)幼兒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瓶頸。因此,楊米澗鄉(xiāng)須新建一所規(guī)模較大、條件合格、管理科學、質量上乘的公辦幼兒園,這對促進幼兒教育跨越式發(fā)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fā)展,普及義務教育,完善幼兒教育布局、促進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項目實施的可行性
1、鄉(xiāng)村領導高度重視,楊米澗鄉(xiāng)的幼兒教育引起了鄉(xiāng)領導的關注和村班子的重視,經多方協商,鄉(xiāng)黨委、鄉(xiāng)政府決定無償提供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韓伙場九年制學校的4.2畝土地作為幼兒園的園址。
2、該項目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項目建成后將極大地促進我鄉(xiāng)幼兒教育發(fā)展水平,可大面積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因此,本項目的實施是必要的。
3、本項目的實施,可徹底解決我鄉(xiāng)范圍內幼兒入學難的問題,可以讓當地農民安心發(fā)展當地農業(yè),也可以讓專心在城里供幼兒學生的家長返回本鄉(xiāng)達成供學掙錢兩不誤的效果,既可以緩解城鎮(zhèn)幼兒園人數多,班額大的諸多壓力,也切實減輕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fā)展。
4、可以有效擴充楊米澗九年義務教育生源,進而緩解城鎮(zhèn)學校人數多,班額大的諸多壓力,有利于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該項目經深入調查,項目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對帶動和促進全鄉(xiāng)幼兒園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項目積極可行。
五、項目規(guī)劃及資金概算
建成后的楊米澗鄉(xiāng)中心幼兒園,將有教師5名,教學班級3個,可容納120名適齡兒童。該園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約3.7畝),其中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
計劃新建活動及輔助用房、辦公及輔助用房、生活用房等,概算需建設資金600萬元。
1、新建活動及輔助用房8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1500元,需資金120萬元;
2、新建辦公及輔助用房1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1500元,約需資金15萬元。
3、新建生活用房1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1500元,需資金15萬元。
以上各項共計需用資金150萬元。
六、建設后的社會效益
該項目的建成,將極大地改善我鄉(xiāng)幼兒事業(yè)的落后現狀,提升幼兒教育整體發(fā)展水平,解決120名左右的幼兒入園難問題,為我鄉(xiāng)社會力量承辦的幼兒園起到榜樣性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對規(guī)范幼兒教育管理,切實提高保教質量,為幼兒終生發(fā)展,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為促進幼兒教育均衡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都將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因此,本項目的建設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3
一、問題的提出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圣的使命,創(chuàng)優(yōu)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于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根據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研究”。
二、省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目前中小學關于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yōu)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guī)范教學常規(guī)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耙粋中心”即以常規(guī)管理為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扎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為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fā)揮名師、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fā)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于中小學,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辦法。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ㄒ唬┱n題界定
1、 教學常規(guī):就是指關于教學的日常規(guī)定,它是教師職業(yè)生活的常態(tài)準則和常態(tài)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 教學常規(guī)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guī)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guī)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并日趨有序化、規(guī)范化、穩(wěn)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四、研究目標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運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fā)展。
五、研究內容
1、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現狀調查。
2、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策略的研究。
3、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的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以教師的教學常規(guī)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了解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七、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年6月)
。1)研究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的現狀,征求意見,確定課題。
。2)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確定課題內容。
。3)確定研究對象,培訓研究隊伍。
。4)制定研究方案,明確人員分工。
2、研究階段(xx年7月—xx年7月)
學習內容:《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細則》、《武漢市幼兒園教學常規(guī)管理暫行辦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等。
結合平時的保教常規(guī)管理,反思保教人員的行為方式,規(guī)范各保教人員的行為,建立各項制度、完善評體系等,創(chuàng)新保教常規(guī)的管理行為與方式,有效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量。
總結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召開課題中期報告會,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
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調整實驗方法,檢驗保教人員管理制度,研究常規(guī)管理的策略、內容、途徑和辦法、措施,形成階段性研究報告。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部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還要求我們“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闭\然,21世紀的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各類競爭也日趨激烈,不斷地發(fā)展與提高幼兒的思維已成為培養(yǎng)幼兒適應未來社會的一條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途徑。而幼兒數學教育對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尤其是早期智力開發(fā),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特殊的意義,因此受到幼兒教育機構與幼兒家長的普遍重視。皮亞杰的兒童發(fā)展理論說明,幼兒學習數學是通過對事物的反復操作,從中抽象出事物的“數”、“形”、“序”等結構關系。眾多實踐也證明,材料是操作的物質支柱,為幼兒設計提供適宜的數學活動材料,對發(fā)展幼兒的思維尤為重要。
在傳統的幼兒數學教育模式中,教師習慣于直觀形象的演示與講解,幼兒習慣于被動地觀摩與接受,這樣做雖然重視幼兒思維形象性,卻忽視了幼兒在獲得數學知識時思維動作的獨特作用,忽視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而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幼兒的學習,但并不能使幼兒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增進智慧。要提高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質量,打破傳統模式勢在必行。為此,我園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在課堂、區(qū)域等活動中創(chuàng)造機會投入材料,讓幼兒參與操作,讓原本抽象、深奧、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美麗、形象,讓幼兒喜歡數學,親近數學,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二、研究對象
本園大班、中班、小班幼兒共計180名
三、研究的策略
(一)研究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投放材料的合適與否往往直接關系到幼兒獲得什么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
些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只有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材料之中,才能使之更好地為教育目標服務,發(fā)揮最大的功效。如我們用透明的冷飲盒制成了一個搖搖盒,然后準備設計兩個六面均為數字的骰子放在搖搖盒中,使之兩兩相和湊成指定的數字。那么,骰子的六個面究竟應怎樣分配,才最有利于操作呢?以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及其分合關系為例,如果骰子上的數字為1~6,則兩兩相合的數字常常超過5。如果我們將四面的數字定為1~4,其余的兩面數仍在1~4中選擇,那么數字1能與1~4中任一數合成5以內數,數字2也有百分之八十的合成概率,為此我們將六面數字分別確定為1、1、2、2、3、4。這一材料的投放因其組成方式的不確定性而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活動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2、趣味性原則
根據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色彩鮮艷、可以變化的事物較易引起幼
兒的興趣),我們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設計、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使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滿足幼兒反復練習操作的需要。如幼兒玩“搖搖盒”做加法的過程就充滿趣味性,因為搖出的數字各不相同,所以幼兒能饒有興趣地做自己搖出的題。又如,為了增強加減法練習的趣味性,我們根據幼兒喜愛拼板游戲的特點,設計了難度不同的智力拼板,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玩耍中得到了發(fā)展,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3、層次性原則
幼兒的發(fā)展是有個體差異的,投放的材料也應滿足不同發(fā)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教師按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提供多種具有不同功能、不同難度的材料,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速度選擇,逐步達到發(fā)展目標。對于同一目標內容,材料的難度也應有層次差異。以滿足每一個幼兒的需要,開發(fā)每一個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4、自主性原則
相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我們更應注意幼兒思維發(fā)展的主動性、自主性的培養(yǎng)。數學活動中要多為幼兒提供投放不同花樣、不同類型的操作材料,并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和獨立思考、獨立操作。如;我們在“搖搖盒”這一游戲中,投放了可以表示方向的骰子、瓶蓋、雙面紐扣等。讓幼兒在對各種材料操作后能按自己的意愿編題、算題,充分滿足了自己的需要,發(fā)揮了其主動性,思維非;钴S。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查閱94年以來幼教雜志關于數教育方面的資料,了解最新研究動態(tài),吸取其中有價值的東西,為我園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2、行動研究法
在“探索數教育模式”的思想指導下,對材料投放過程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幼兒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診斷、提出問題、加以討論、擬定具體的計劃、行動、評價總結,在評價總結的基礎上再次開展診斷等一系列步驟,形成一個反饋循環(huán)的體系,使我園的研究系統不斷地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之中。
3、測查法
、佟⒃O計前測試卷,測查小、中、大班幼兒在數學習方面的發(fā)展情況,為課題的開展奠定基礎。
、凇⒃O計后測試卷,測查小、中、大班幼兒在數學習方面的發(fā)展情況,了解課題研究的效果。
4、討論法
凡是在課題中遇到的問題,都充分讓教師們去討論,鼓勵教師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認識和看法。大到課題計劃的制定、實施任務的分配、獎懲辦法,小到一個教案的設計、個別幼兒的教育方式,都經常采用討論方法。
5、案例分析法
選取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典型案例,對案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進行具體細致的剖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提出改進的方式方法,促使教師將教育觀念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行為。
四、課題的實施
我園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材料投放的研究》進行深入的、可操作性強的研究,為使該課題再進行分解,不斷地融入其他相關的課題,并使課題的研究更加深入化、細致化,在這兩年中,我們重點落實了以下幾個步驟。
1、層層落實,保證課題研究
我園成立由園長負責,骨干教師為核心的課題研究小組,按課題組的精神和要求制定研究方案,及時調整課程,保證時間進行實踐探索,堅持每月召開兩次課題研究會議,每周進行課堂實錄和現場實錄,在會議中,人人發(fā)表見解,個個出謀劃策。充分啟迪了眾人智慧,讓大家出主意、想辦法,使研究工作扎扎實實地展開。
2、為幼兒投放多元化的活動材料
①全面性。幼兒的發(fā)展是有個體差異的,教師應該正確的觀察、評估每一位幼兒的發(fā)展現狀,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難度的數學活動材料,以滿足每一個幼兒的需要,開發(fā)每一個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木珠、鈕扣、圖形片、貝殼、干果等,讓幼兒自選自用,根據選用物品的大小、顏色、形狀等自編加減法題目,
、诙嘈浴N覀冞設了轉盤、拼圖、下棋、釣魚等多效性的游戲,可讓幼兒分類、排序、配對、比多少,鼓勵幼兒用語言描述操作結果,交流各自的操作方式,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
③層次性,通過玩相同或不同的游戲,操作不同的材料,幼兒會發(fā)現操作結果有時相同,有時則不同,我們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則還可作進一步的探索以此激發(fā)幼兒思考,尋找其中的“奧妙”。④安全性。我們所投放的材料合乎有關衛(wèi)生標準和要求,易于清洗和消毒,不易污染,不含毒性。
3、為幼兒投放動態(tài)性的材料
首先,不同年齡的幼兒發(fā)展水平不同,相同年齡的幼兒發(fā)展水平也不完全相同。
在現實中,教師往往注重兩頭,即發(fā)展較好或較弱的幼兒,而視中間的那一部分幼兒.為了真正做到因村施教,我們讓中等偏強的幼兒比較兩個不同質地的物體,讓中等偏弱的幼兒比較兩個不同質地的物體,以滿足他們不同的發(fā)展需要,特別是幫助中等偏弱的幼兒獲得成功。其次,動態(tài)性的材料投放也要作出調整和補充。如對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較多少、1和許多、分類等聯系生活實際的簡單材料。隨著學習的深入,可以由淺入深地投放有利于培養(yǎng)多維度思維的材料,讓幼兒饒有興趣地、循序漸進地獲得發(fā)展。再有,。我們還提倡讓幼兒利用廢舊物品制作、更新材料,并按實際需要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尋找、搜集適合本階段學習目標的各種材料。讓幼兒參與投放材料,既能鞏固幼兒的數學知識,又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
4、為幼兒投放有美感的材料
提供富有美感的材料能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具體、有趣,使幼兒愿意走近數學、喜歡數學,在數學王國中流戀忘返。如:水、沙、石子、樹葉、果子、豆子、繩子等無不滲透著美的意味,幼兒在擺弄這些材料的過程中,可以獲得許多數學經驗。更能盡情地“玩”,較少有顧慮,更有利于積極探索。然而,材料的投放要盡量考慮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如,幼兒會將三個內切的圓想象為氣球、肥皂泡、貝殼、孔雀羽毛、彈簧、面包、井、海螺等。,這些圖像是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的極好材料,它使數學變得形象、有趣。
5、積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努力營造良好的數學教育氛圍
首先,我們在幼兒園環(huán)境布置時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數、形、序溶入其中,將抽象、枯燥的數學知識用美麗多彩的圖案表現出來,使數學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誘發(fā)幼兒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幼兒園的走廊上的美麗圖案是用幾何圖形拼合而成的,老師在布置環(huán)境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活動材料,使幼兒有意地感知數學就在身邊。
其次,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使幼兒在與操作材料的接觸中了解各種材料的特征,形成數、形、時空等概念。如:幫助幼兒復習相鄰數,我們設計了游戲“美麗的花園,并提供標有數學的花樣和花瓣,讓幼兒自由地拼拼、講講、議議,為幼兒對新事物的嘗試和探索,提供了施展的天地,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再有,在日常生活以各種活動中滲透數學活動材料,使幼兒在一日活動中隨機地感知到數學的存在,數學的美麗和數學的有用。
五、課題研究的成效
兩年的課題研究,使我們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基本完成了預期的研究目標。
(一)幼兒的發(fā)展變化
1、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良好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力有多種途徑,但是我們發(fā)現在數學活動中為幼兒設計、提供適宜的數學活動材料是發(fā)展幼兒思維能力,尤其是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一條重要的有效的途徑,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取代的特殊作用。
、偌ぐl(fā)了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意所投入的材料與幼兒的操作實踐活動,真正地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孩子的需要。如:在大班學習“8”的組成中,教師事先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大花園,還為每個幼兒準備了花壇,然后讓幼兒來種花,種兩種不同顏色的花,以此來理解“8”的分合。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注意力集中,情緒愉快,無拘無束地邊種花邊與同伴討論著各種不同的操作結果,能力強的幼兒還主動幫助能力差的,最后由孩子自己將“8”的分合公布在黑板上。就這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掌握了“8”的組成,脫離了老師的演示、講解,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摸底測查的數據表明,課題開展前后在正確率、解題速度上的測試成績,差異不顯著,隨著實驗的進行(如表1可見),在第一次測查結束時,情況正逐漸發(fā)生變化,雖說差異還沒達到顯著水平,但在正確率上開展課題后解題速度略快。到了第二次測查時,雖然正確率差異沒有達到顯著狀態(tài),但從縱向看開展課題后幼兒的正確率、解題速度提高明顯,這表明幼兒的思維精確性、靈活性得到更多的改善,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也得到良好的發(fā)展。
、诎l(fā)展了幼兒思維的探索性和邏輯性。
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教師的目標是通過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引導幼兒自己努力探索,促使他們去主動地看、主動地做、主動地想。如玩角色游戲“開商店”時,老師發(fā)現商店里無“顧客”,“營業(yè)員”也無所事事,便以顧客的身份進入游戲,與“營業(yè)員”交流:“店里的貨物怎么樣擺才能更整齊呢?”于是“營業(yè)員”便開始分類擺放貨物。接著“顧客”又說:“我想買5塊肥皂、7把牙刷、3條毛巾、10支鉛筆、,你們店里的貨夠嗎?”“營業(yè)員”將數學記在紙上后開始清點貨物。最后,“顧客”付了款,買賣成交。以上游戲中“顧客”將要求巧妙地和數學內容相結合,使幼兒分類、點數、比較、排序、運算的能力得到運用。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5
常言說:幼兒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心理學研究證明,手的動作和思維活動有直接關系,人在動手時有關信息從手到大腦,又有大腦傳到手,動手是動腦的外觀,動手又能支持腦的積極活動,手巧心靈,心靈手巧,在玩玩做做中幼兒智力得到了開發(fā)。
一 、師幼互動設置區(qū)角,引起幼兒的動手興趣。
區(qū)角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效果,在設置區(qū)角時,我園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季節(jié),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qū)角。如:春天各種花卉多所以設置花卉角,秋天各種水果成熟了所以設置水果店,有的孩子對別人的玩具很感興趣,老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帶到幼兒園來,這樣一個幼兒留戀忘返的玩具店就形成了。還有讓幼兒帶圖書到幼兒園形成圖書角,讓幼兒帶各種水果形成干果店。其次對于區(qū)角中的問題師幼共同討論解決,有的區(qū)角過于人多過于擁擠,可添加材料擴大范圍,也可把暫時沒人玩的區(qū)角改造,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結精神操作能力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在設置區(qū)角的位置也是和幼兒共同探討,如音樂角敲打節(jié)奏影響圖書角的孩子,所以把這類區(qū)角設在走廊里好些,自然角設在陽臺上好些,其他設在教室,這樣使幼兒理解各個區(qū)角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二、科學投放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動手欲望
材料是幼兒開展區(qū)角活動的物質基礎,幼兒在不斷的主動地操作材料的過程中獲得信息積累經驗和發(fā)展能力,因此材料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載體?茖W投放各種材料,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是開展區(qū)角活動的保證。如在數學區(qū)投放的圓形數字卡片,小班可練數數,中班可練排序,大班可練分解組合。科學活動區(qū),中班可投放食鹽、白糖、堿、水等物品讓幼兒觀察、品嘗,大班可投放磁鐵、鐵釘、鋁片等讓幼兒研究。
開設多種區(qū)角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如大班美術區(qū)可投放廢紙杯、奶盒、彩帶、雙面膠、剪刀等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制作玩具隨時添加活動材料。通過操作區(qū)的`活動,他們的交往、合作、自信心、想象力、動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自選區(qū)角自我學習,滿足幼兒的動手需要
幼兒通過做做、玩玩、看看、想想等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如:幼兒在選擇區(qū)角時根據自己的愛好需要選擇區(qū)角,有的選擇音樂角去敲打樂器,有的選擇水果店去買水果。還有的選擇科學角去探索科學現象。在玩中自己探索,幼兒相互研究使用工具材料,充分讓幼兒去積累經驗,開啟思路。實踐證明:所有的幼兒都有某種物品通常的使用方法基礎上發(fā)現的特性和功能,甚至創(chuàng)造出新的作品,幼兒會陶醉于自己的想象之中,對于那些經過自己動手做出來的東西會感到極大的滿足。
四、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
在活動中,教師時刻觀察留意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和交往能力等,必要時老師選擇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做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如科學活動《物體的沉與浮》,先讓幼兒自己玩水,把各種材料的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它們有什么變化,什么東西沉入水底,什么東西浮在水面上。引導幼兒思考鐵制的輪船為什么能在水上航行,通過實驗錫紙團和錫紙船在水里的變化,感知鐵船航行的沉浮原理。在點撥引導下,幼兒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既獲得了感性的經驗,又有效地激發(fā)了探索精神,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總之,在各種區(qū)角活動中,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維得到了發(fā)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小肌肉群而且操作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6
一、 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發(fā)展,科學的進步,個體社會的加劇,以及現代的生活方式的改革與普及,人際交往在社會現實生活中占有的位置的越來越重要,并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作為國家強力后勁的下一代,尤其是4-5歲的小班幼兒。他們第一次進入集體與許多同齡人共同生活和學習,其與人進行人際交往的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其重要,眾所周知,未來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的幼兒將面臨的必然是一個充滿機遇,同時也充滿競爭的社會,除了擁有專業(yè)的知識外,還需要什么?我們認為需要的就是能力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人際交往的能力。
什么是人際交往關系,從廣義上看,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方面。從狹義上看,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相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它反映了個人或群體滿足其社會需要的心理狀態(tài)它的發(fā)展變化決定了雙方社會需要滿足的程度)言以蔽之所謂人際交往能力是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是否與他人形成良好的心理關系的能力。那么對于4-5歲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看什么呢?
。1)怕羞、無問題。
。2)與別人相處,幼兒時期起孩子就對它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當孩子座公車時也許回望著身旁的陌生的人微笑,在公園玩當他碰到以為每天都看見的好朋友時就會走過去擁抱他,孩子愿意認識一些新面孔會熱情的與人交往希望獲得認同與友誼。
。3)社交技巧 我們要從小教給孩子的社交技巧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該以溝通,談判的技巧來解決糾紛,所謂社交技巧,包括有能力緩和沖突氣氛,以對方式解決分歧表達自己意見聆聽不打擾別人所提見解,當然懂得協調從而得知解決問題的方式孩子如果學會了這個技巧不但對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有所裨益,對于進入青年期甚至以后長大都有利而無害。
。4)從群體中學習,孩子在家庭外當與同伴友誼這將以后他們接觸最常的人群孩子們的友誼對于他們極為重要友誼可讓孩子去了解到自己和他的同伴,能使他們鼓勵和自信,而更熱中與社會,同時他們會感覺到個人力量不足,因而學會妥協,應付爭執(zhí)掌握機會等技巧當孩子其他孩子產生相互作用時這種技巧會得到最好的發(fā)展。
(5)關心別人 孩子會運用種種不同的方法表達他們的感情哭與笑是孩子表達自己情緒的發(fā)應的一種,與孩子分享我們的生活經驗教導孩子真誠的去對待別人,有的孩子無法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再引導他們產生關心別人的'情感本課題就是要通過對以上幾方面的觀察研究對4-5幼兒人際交往能力作一個調查并找出一些合適的方法來提高他們的能力。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就是要通過對4-5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現狀的了解提示影響4-5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為更好的培養(yǎng)4-5歲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提供依據,尋找適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
三、研究內容
1、影響4-5歲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
2、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4-5歲幼兒與他人進行人際關系交往的能力。
四、研究范圍
本課題的研究范圍和對象是國藝幼兒園的小班組以小四班幼兒為主要對象。
五、研究方法
方法
1、調查法。借助于問卷的形式對于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理解。
主要依靠家長的幫助和支持,從中知道影響幼兒人際交往的主要因素,及幼兒人際交往的現狀。
2、觀察法。由于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小班幼兒研究的是與他人的交往情況,所以選擇觀察的方法去研究其他人進行人際交往的情況。
問卷以封閉問題為主開放幾半開放課題為輔,包括對幼兒人際交往的態(tài)度及看法。幼兒目前交往的現狀。
六、研究程序
本課題研究時間自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歷時一年。
1.2005年5月 課題組成員收集有關資料,制定出調查表。
2.2005年6月 根據與制定的好友的調查表進行前期測試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方案。
3.2005年7月—2005年12月教師有針對性的展開教育措施并請家長配合教育工作。
4.2006年1月進行其中考試測試。
5.2006年2月—2006年3月根據中測找出不足思考對應方法進一步提高幼兒人際交往的能力。
6.2006年4月進行后期調查測試。
7.2006年5月整理材料統計數據,最后寫出實驗報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以實驗報告的形式結題。
八、課題組成員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7
一、課題的提出
體育是使人的身體健康成長和增強體質的教育,幼兒園開展的體育活動也都是遵循幼兒身體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目的所進行的系列教育活動。幼兒園開展的體育活動其形式是多樣化的,其中戶外體育活動就是幼兒園的常見活動,大多都在戶外進行,通過教師有目的、有的制定教學方案,開展符合本班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從而來發(fā)展幼兒的走、跑、跳躍、投擲等動作,“幼兒園第一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由此可見,陳鶴琴先生是多么重視兒童的健康教育,而戶外體育活動正是能提高人體健康的活動,《綱要》指出: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參與。幼兒通過體育鍛煉,不僅鍛煉了身體,并對促進幼兒獨立生活與活動能力的發(fā)展,促進智力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園教師對體育教學活動把握不準,出現內容與幼兒身心發(fā)展目標不匹配、內容選擇隨意而不系統,教學活動策略單一的現象,致使體育鍛煉效益差,目標達成度低。且現今的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過于強調社會對幼兒體育的要求,而忽視幼兒主題的體育需要;重“寬松”、“自由”的情景創(chuàng)設,輕“跳一跳,摘下果子”的發(fā)展要求;存在密度強度不達標;體育教學活動沒有系統性,未從各年齡段幼兒的體能發(fā)展出發(fā)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由于以上的問題,影響了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基于以上需要,立足我們幼兒園,對“利用本土資源,優(yōu)化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研究,通過選擇科學、系統的教學內容,運用適宜的、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形成具有我園一定特色的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體育教學模式,整體提高我園體育教學活動水平。
二、研究條件
根據本課題的需要,我們成立了體育中心組,組織大家學習新《綱要》中的主導思想、教育方針,另外,通過對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策略等相關資料的搜集、匯總、分析,正確把握有關幼兒園體育教學的相關理論。
參與本課題研究的有年輕教師,她們朝氣蓬勃,富有創(chuàng)新;有骨干教師,她們事業(yè)心強、經驗豐富,都已達到學前本科學歷,參與過多個區(qū)級、市級課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多篇論文在國家級、省市級論文評比中獲獎和發(fā)表,有兩位老師還參加了區(qū)級的課題中心組,相信在老和新的完美結合下,我們一定能研究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三、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2、《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提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的教育資源,擴大幼兒學習和生活的空間”,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
4、兒童發(fā)展理論:我國心理學家李惠桐在兒童心理學研究中發(fā)現:動作和動作技能的掌握對嬰幼兒心理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對嬰幼兒智力發(fā)展和個性形成也有很大關系。一定數量的動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幫助兒童及早擺脫對成人過多的依賴,學會獨立自主地活動,開拓眼界,增長知識。動作技能又是兒童與兒童之間交往的工具,動作技能發(fā)展較好的兒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好評。由此可見,在學前期重視兒童動作和技能的發(fā)展是十分必要的。
四、概念界定
1、本土資源:
當地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
2、優(yōu)化:
指科學地建構,使之更優(yōu)秀。教學中的優(yōu)化是指教師有目的地選擇組織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使教學與教育任務的解決達到可能范圍的最大效率。本課題中是指選擇科學、系統的體育教學內容,采取有效、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使體育教學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3、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
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傳授幼兒一些身體練習的基本形式,是增進幼兒體質以及促進幼兒情緒成熟的最基本的途徑。在本課題研究中是指我園的體育集體教學活動。
五、基本原則
1、經常化原則
經;瓌t是指幼兒園體育活動應融貫在幼兒的每日活動之中,應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
2、 適量的運動負荷原則
在組織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時,教師應合理安排及注意調節(jié)幼兒身體練習時身體和心理所承受的負荷量,保證幼兒在運動后能取得超量恢復的最佳效果,提高身體運動的機能能力,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3、 多樣化原則
幼兒園體育活動應靈活運用多種途徑、多種組織形式和方法來進行,并相互補充、相互配合。
4、 全面發(fā)展的原則
其中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幼兒園體育活動應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二是指在幼兒的身體鍛煉活動中,應盡量使幼兒身體的各個部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技能等都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fā)展,盡量避免身體鍛煉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六、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探索出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系統的、科學的體育鍛煉內容以及有效的、適宜的組織策略。
。2)通過科學、系統的體育教學內容,有效、適宜的體育教學策略,促進幼兒身心(身體、認知、個性、社會適應能力等)全面發(fā)展。
。3)豐富體育教育活動的理論知識,更新教育觀念,進而使教師能以研究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眼光,逐步完善本園的體育教學模式,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七、研究內容
1、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有效運用的研究
2、如何利用民謠,優(yōu)化幼兒隊列隊形練習的組織與指導
3、利用本土資源,在體育活動中開展一物多玩的研究
以三個子課題為重點,整個小班年級組共同承擔子課題的研究任務
八、研究思路
由幼兒園成立主課題研究組,加強課題組成員的理論學習,從文獻研究、調查研究入手,整體思考研究內容,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分工落實研究任務,逐步達成研究目標,邊研究邊,邊邊修正,確保研究方向正確,措施有效,最終將研究成果逐步成為園所文化的奠基石。
九、研究方法
本課題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幼兒園體育活動內容、策略等相關資料的收集、匯總、分析,動態(tài)了解相關研究現狀,正確把握有關幼兒園體育教學的相關理論,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行動研究法:主要用于子課題的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優(yōu)化幼兒園體育教學的內容與策略。
3.案例研究法:針對本園體育教學活動進行現場記錄,運用測量、評價等方法及時獲取反饋信息,適時調整研究進程、方法、手段,以便達成研究目標。
4.個案研究法:用于本園體育教學活動中對幼兒體育活動的表現、運動技能發(fā)展等的觀察,并比較個體前后發(fā)展的變化,從而得出對幼兒個體或群體的認識,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
5.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
十、研究措施
1.通過文獻學習、參觀、專題講座等途徑,幫助教師豐富相關的體育知識,加強對課題研究的認識,提高教師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現場測試等基礎性研究,了解本園體育教學活動現狀,并加以分析,尋找原因,為課題研究提供依據。
3.充分考慮幼兒發(fā)展的特點,建立具有層次性的目標框架(課程目標、領域目標、水平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通過情感態(tài)度、知識經驗、意志品質、體能發(fā)展和社會交往五個維度來挖掘、篩選、整理優(yōu)秀的體育教學活動內容,形成適合本園幼兒各年齡特點的,系統科學的體育教學活動內容。
4.遵循幼兒園體育活動原則,根據本園幼兒的情況,活動的不同內容,幼兒不同的活動方式及環(huán)境等條件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適宜的材料、多樣的組織形式,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鍛煉效果,從而提高幼兒運動機能,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偨Y出適合本園幼兒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的教學策略,形成體現本園特色的體育教學模式。
十一、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9~20XX.2)
。1)采用文獻法,查閱資料、分析體育教學活動現狀、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理論知識、了解幼兒園體育教學的意義及課題的研究方向。
(2) 收集資料,分析調查。查閱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3)確定課題相關成員,劃分子課題,確立子課題研究小組,確定課題明確分工職責。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3——20XX.8)
。1)設計調查問卷與體育活動測試項目表,通過訪談、測量等方法對幼兒園體育教學活動現狀加以分析、研究,做好幼兒園體育活動價值、本園體育教學活動現狀研究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研究、本園幼兒體能發(fā)展的現狀調查等基礎性研究。
。2)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相關理論學習、培訓。
。3)全面實施本課題研究,進行幼兒行為觀察記錄,收集數據,并進行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情況的測查、統計資料等系列研究活動,及時積累研究資料,不斷總結、完善,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進程。
。4)進行課題研究的中期評估,發(fā)現研究問題,提出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
。5)各子課題研究組總結、交流、提升階段研究經驗,整理階段研究成果,并撰寫相關研究論文。
。6)完成體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案的收集。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9——20XX.2)
。1)分析整理有關課題研究資料,形成課題研究文字、音像成果資料。
(2)提升、總結各階段研究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的各類文字成果。
。3)完成本課題研究報告以及有關的專題論文等,結題,交流和推廣研究成果。
十二、預期成果
1、階段成果:課題研究中期報告、課題研究典型案例、課題研究游戲活動設計、自制體育器械展示,
2、 最終成果: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課題研究論文集
十三、課題組織
專家指導
朱文學:蘇州市教科院副院長
曹麗萍:蘇州市相城區(qū)教科室主任
課題領導組
組長:葛麗華,小學高級教師,相城區(qū)教壇新秀,區(qū)評課選優(yōu)二等獎獲得者。
副組長:沈美芳,小學高級教師,相城區(qū)教壇新秀,區(qū)早期閱讀工作室成員。
課題組成員(排名不分先后)
張建芬:小學高級教師,黃橋中心幼兒園小班年級組組長
陳怡璐:小學一級教師
唐 葉:小學高級教師
朱 磊:3年以內新教師
李慶錠:3年以內新教師
胡燕萍:3年以內新教師
十四、主要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顧榮芳、薛菁華《幼兒園健康教育》
3、汪超《幼兒園體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4、王堅紅《學前兒童發(fā)展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5、郎明琪、陳培燕《幼兒園陽光體育》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8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幼兒進入幼兒園是他們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新入園幼兒在與幼兒園環(huán)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關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體生活的初步的規(guī)則規(guī)范,學習新的人際交往,這一過程成為新入園幼兒的適應過程。如果幼兒的適應過程順利,將有助于兒童增強自信心,促進兒童情緒情感、品德意志的發(fā)展;相反,如果幼兒的適應過程不順利,則會引起兒童的恐懼、退縮、厭學、違法、品行障礙等問題。因此,幼兒初次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其適應過程的順利與否將為以后的社會性發(fā)展奠定基礎。《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在社會適應方面,提出小班幼兒發(fā)展目標是對幼兒園的生活好奇,喜歡上幼兒園。為此,我們要研究此課題來促進幼兒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使幼兒喜歡上幼兒園,促使其社會性良好的發(fā)展。
二、課題的界定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部分,也是一個人的身體成長、智力形成、品德形成、情商陶冶的重要時期。幼兒初入幼兒園能否適應的問題作為兒童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必然存在;而從家庭到幼兒園,這是幼兒走向社會,進入新生活的第一個轉折點。面對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兒能否有愉快的情緒,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將直接影響其社會化的進程和性格的發(fā)展,幼兒是未來的主人,二十一世紀所需的人才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聰慧的頭腦,更應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許多研究表明:2-3歲的孩子在情感上的依戀情況是客觀存在的,教育專家劉桂珍認為:依戀是兒童與其主要教養(yǎng)者之間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情感聯系,這種情感聯系在兒童整個心理發(fā)展(包括社會性、交往、情感、行為、心理健康及認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發(fā)面和重要因素。
四、研究的對象和時間
對象:小班全體幼兒
時間:20xx年3月——20xx年12月
五、研究的方法
1、自然觀察法:觀察并且記錄一部分剛入園的幼兒開學一個月時間中的'適應情況
2、調查研究法:通過電話或者家訪,了解幼兒在入園前的情緒狀況以及入園后出現的各種適應問題進行對比。
六、研究的內容
1、對幼兒入園初期各時段出現情緒的外在表現和態(tài)度行為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和比較。
2、深入探究幼兒出現初入園不適應現象的原因。
3、總結出應對幼兒入園適應的有效策略,幫助教師、家長做好幼兒入園適應工作的實踐經驗。
七、研究的方法
自然觀察法、調查研究法、文獻法
八、組織管理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組長: 張曉 (負責課題的組織開展)
副組長:陳華鳳 (負責課題報告執(zhí)筆)
成員: 童秀琴 (收集整理資料、實驗老師)
楊桂元 (實驗老師)
。、組織課題組同志學習幼兒園教育規(guī)程、 幼兒教育大綱及相關課題的研究和成果,轉變觀念,強化兒童教育觀意識。
。、分階段進行實驗調研,定期積累資料,努力出成果。
九、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進班觀察、調查,做好開學一個月中孩子的情緒表現記錄,邊觀察邊實施策略。
2、繼續(xù)做好觀察記錄工作,完成開題報告。
。ǘ嶒炿A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1.收集整理資料,分析幼兒出現初入園不適應現象的原因 。
2.通過實踐研究,指出以往幼兒入園適應工作的誤區(qū)。
3.多與幼兒交流溝通,讓他們把對家人的依戀情感轉移到幼兒園。
。ㄈ┛偨Y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整理研究過程的論文、案例
2.課題組整理各種相關資料、數據、寫出結題報告,撰寫課題研究結題論文
十、預期成果
希望能夠通過實踐研究,來總結出能夠應對幼兒入園適應的有效策略,讓幼兒能較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較快地穩(wěn)定情緒,愉快地來上幼兒園。
20xx.3.17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怎樣提高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游戲性,怎樣能從音樂的內容、形勢和方法中不斷探索,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幼兒教師比較關注的問題。本研究就是希望幼教工作者多多關注兒童在自然游戲性中的音樂學習方式,并將其轉化為自覺行動。
二、現代形勢下的觀念
從目前了解的資料看,很多專家對幼兒音樂方面的教育有著獨到的研究和見解。嬰幼兒專家施文勤女士指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樂感,應想方設法地為孩子們找到音樂的源泉,培養(yǎng)孩子們樂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幼兒最喜歡的形式中進行。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李晉援提出從事幼兒音樂教育工作。既要把握幼兒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又要熟悉音樂藝術的特殊性,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幼兒音樂教育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幼兒發(fā)展。陳淑琴教授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她提出了音樂教育活動的一切活動形式、方法應具有游戲和類似游戲,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從專家的這些研究中,我們發(fā)現,專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感受到音樂教育的觀念。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往往通過聲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直接、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著深刻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概括與抽象。同時,音樂又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的創(chuàng)作與表現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音樂作品的欣賞則同樣要有一定的常識和感知能力?梢哉f,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那么,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那就是游戲。
三、研究目標
。1)讓音樂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增長幼兒的知識、發(fā)展幼兒的智力。
。2)使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手段都更加接近兒童的本性。
。3) 轉化自覺行動為幼兒音樂活動中的學習方式。
四、研究內容
。ㄒ唬┯螒蛐砸魳方逃顒拥奶攸c
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內容中的游戲性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五種傳統分類內容中,音樂游戲一直與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器研究、音樂欣賞等其他四種內容占同等重要的地位。這一點是與小學及其以上年齡段的音樂教育有很大差別的。它要求每個小的音樂活動都有各種音樂素質能力訓練的'小游戲,簡單而且易使用;顒拥膬热菰O計情節(jié)化、趣味化、使幼兒對每個音樂活動的角色感興趣,不自覺地吸收其中,得到訓練。還有發(fā)聲練習也可以做到游戲化,每個音樂教育活動歌唱之前可以用各種小游戲活動簡短的模式發(fā)聲,或者由老師即興用歌聲問幼兒,幼兒發(fā)揮想象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回答,也可以讓幼兒模仿各種車輛或小動物的聲音。
2.形式中的游戲性
游戲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游戲參與者在游戲活動過程中能體驗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形式中的游戲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音樂教育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和自由性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大多數活動組織形式是一種集體的音樂活動,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活動形式,針對同一個教育內容,活動的形式可以是靈活而多樣的。譬如,歌唱活動的形式既可以是集體的齊唱,也可以是個別的獨唱、小組的接唱或同伴的對唱等等,可以根據活動的需要交替出現多樣的形式,在音樂教育活動中,作為活動主題的兒童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活動空間選擇合作的同伴,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小組等等。另外,打擊樂器能吸引幼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往往能對發(fā)出聲響的玩具好奇,他們有探究意愿,渴望弄響它,并以此獲得滿足。逐漸的讓兒童嘗試、探索聲音的范圍不斷擴大。他們會不約而同的從玩會發(fā)聲響的物品,如:鍋、碗、蓋、盆等等,以此來探索聲音的長短、高低、輕響、音色、這正是兒童以后較正規(guī)的打擊樂演奏活動的“序曲”。
。2)教師和幼兒的關系具有靈活性和多變性。
教師和幼兒可以互換角色,讓幼兒在放松熱鬧愉快的環(huán)境中感受音樂,參與活動。幼兒在這樣多樣的感受生活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感受了音樂,幼兒一直高興的在用心地聽、看、并情不自禁地跟著學唱,自覺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在這種熱鬧愉快的環(huán)境中,產生了熱愛音樂以及對音樂中角色的情感,這就是音樂所富有的情感性和形象性的藝術特征。將音樂學習與幼兒活動融為一體,使幼兒能自覺地去聽、去唱、去動,不僅提高了學習的效果,而且使學習過程輕松愉快,具有培養(yǎng)高層次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長時效應。
3.方法中的游戲性
方法中的游戲性在幼兒音樂教育中更是體現十分廣泛。這也是幼兒音樂教育中最具特色的一個方面。使幼兒能夠在玩中學,這樣邊學邊玩,玩的高興的同時對音樂內容也記得特別清楚。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方法有很多,如:示范、講解、反饋、鼓勵等,每一種方法都可以因為添加了游戲的成分,而使得教與學的過程充滿了快樂。
。1)在玩中學
在小班音樂游戲《袋鼠》中,幼兒在玩中學會了音樂游戲,這種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玩的高興,對游戲規(guī)則記得特別勞。
因為在玩中學,主要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一個的規(guī)則,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著極高的興趣,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探究。
。2)靈活,正確地使用示范方法
幼兒有好的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為在音樂教學中提供正確、熟練、富有表情、能正確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示范,供幼兒模仿,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和重要的教學方法,但是不能只讓幼兒單純機械的模仿,排除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為每一個幼兒都是具有與眾不同的才能,都有創(chuàng)造的需求,更不能排除幼兒對主體元素的能動發(fā)現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創(chuàng)造能力。
。ǘ┯螒蛐砸魳方逃顒拥拈_發(fā)途徑
1.游戲內容的開發(fā)
很多人熟知的傳統游戲,如:《丟手絹》等都是典型的音樂游戲。近年來,隨著幼兒音樂教育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提高音樂教育內容的游戲性,正日益成為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實際上,在目前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已出現了從內容到形式日益明顯的游戲化傾向。情節(jié)、角色、規(guī)則等游戲要素不斷滲入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有的甚至成為活動過程中重要組成部分。
2.游戲形式的開發(fā)
游戲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游戲參與者在游戲活動中能體驗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個體活動、集體活動、小組活動、自由接班活動等不同的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根據需要交替出現;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自主選擇的機會。如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舒適的空間位臵;幼兒可以自由的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加入自己喜歡的小組;可以自己選擇表演的作品和表演的方式等。教師和幼兒都可以有機會擔當不同角色,并以不同的身份來組織或參與活動。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 篇10
近年來,幼兒園教學與課程的研究已從學科領域走向教學與課程特色的構建,從而越趨綜合化、多元化、現代化、個性化。如何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挖掘幼兒的潛能,構建符合幼兒發(fā)展特點的、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成為我園教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標。圍棋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得到越來越多教育者的關注。引導幼兒走進黑白世界,感受快樂圍棋,成為我園教師研究的熱點。
一、問題的提出
大背景:新世紀之初,教育改革越趨多元化。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如何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是幼兒園研究的著眼點和著力點。2001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在這一精神的指引下,幼兒園活動的開展更應注重它的多樣性、豐富性、教育性,為培養(yǎng)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人才打好基礎。
圍棋活動是我國的國粹,具有較強的育人功能。早在五十年代,陳毅同志就曾指出:圍棋活動可以鍛煉人的頭腦和品格……下棋的人越多,人才就越多!將圍棋引入課堂,國內外不乏先例。許多中小學開設了圍棋課,一些業(yè)余體校開辦了圍棋班,韓國在大學開設了圍棋專業(yè),上海羅山幼兒園以圍棋為特色開展活動。圍棋不僅有助于人的智力發(fā)展,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也有著重要作用。圍棋作為一種教育資源、一種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途徑而被引入課堂,但它對幼兒的教育價值,國內外研究不多,特別是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價值與方法的研究,幾乎沒有可借鑒的資料。
小背景:幼兒園的教科研工作近年來進行得如火如荼,許多幼兒園都在嘗試構建自己的園本課程,逐步形成既能體現現代的、多元的、科學化的教育體系,又富有地方特色和幼兒園的個性特點。我園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也逐步開展了一些課題研究,部分課題在省、市、縣立項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近年來,我園把“科研興園”放在首位,在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同時,也著力打造一支研究型師資隊伍,因而課題研究成為我們全園工作的核心和重點。
我縣群眾圍棋近年來得以大力推廣,各種棋社、圍棋培訓班、圍棋興趣小組如雨后春筍。社會的氛圍、家長的重視使得幼兒圍棋教育得以迅速發(fā)展。但是,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建立在反復、機械練習的基礎上,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只是部分兒童。如何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國粹,如何讓更多的孩子喜歡圍棋,我園課題組提出了《圍棋活動內在價值與開發(fā)幼兒潛能的研究》這個課題,并制訂了研究方案,倡導培養(yǎng)興趣、潛能、輕松學棋、普及圍棋。
二、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的直接目標為:以“活動促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圍棋活動作為人的主體發(fā)展的.中介和手段,探索挖掘圍棋內在的教育價值,研究開發(fā)幼兒潛能的途徑和方法,發(fā)揮圍棋獨特的育人功能。
本課題研究的間接目標為:讓幼兒了解圍棋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掌握初步的圍棋技能,培養(yǎng)幼兒觀察、注意、記憶、思維等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個性品質。
三、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這是本課題主要的研究方法。其一,以提高行動質量、解決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其二,以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的結合為主要形式;其三,以教師對自己從事的實際工作進行持續(xù)反思為基本手段。
2.調查法:
(1)對研究對象的現狀調查。在研究初始階段,我們對研究對象的興趣、能力、家庭等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后開展圍棋活動。
(2)同類課題的現狀調查。在開展研究活動之前,我們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進行了調查;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關注同類課題的研究情況,并進行了分析,以資借鑒。
3.測量統計法:在課題研究之初,我們對研究對象以及部分非研究對象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前測查;在一輪研究結束后,我們再次進行了后測查。
4.個案研究法:在開展圍棋活動時,我們隨意抽取部分幼兒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對他們在圍棋活動中的情況作跟蹤記錄、分析與記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5.家園協同法:努力在幼兒園、家庭中共同創(chuàng)設圍棋氛圍,保持圍棋活動開展的長期與有效性,激發(fā)幼兒、教師、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共同學習圍棋。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四、研究操作
在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確立以中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初步構建幼兒學圍棋的活動框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適當進行調整,將小班幼兒也納入研究對象,積極開展研究活動,初步探索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內容、方法、途徑等。
1. 確立開展圍棋活動的目標。
圍棋具有科學和藝術相融、智慧和靈性相啟、意志和品格兼顧的特性。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多少圍棋知識和技能,而是通過圍棋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因此我們著重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激發(fā)幼兒圍棋興趣的前提下,開發(fā)幼兒的潛能,即注意力、記憶力、控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開發(fā);二是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即講棋道,守規(guī)則,講禮節(jié),勝不驕,敗不餒。
2. 構建幼兒園圍棋活動的框架。
為了形成規(guī)律性的圍棋活動組織體系,我園構建開展圍棋活動的框架如下:
家的綜合素質。為了提高家長對圍棋活動的認識,鼓勵家庭開展圍棋活動,我們通過開展圍棋基礎知識講座、觀摩圍棋活動、宣傳欄介紹等多種形式,積極幫助家長走近圍棋、了解圍棋,支持幼兒園的研究活動,并嘗試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
3. 探索幼兒園圍棋活動的主要內容:
幼兒園開展圍棋活動不僅是為了讓幼兒學會下棋,更重要的是發(fā)展相關能力,我們開展圍棋活動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
圍棋知識:包括圍棋基礎知識、圍棋規(guī)則、圍棋對弈常識等。
圍棋相關活動:圍棋禮儀;圍棋品德;圍棋心理等。
圍棋歷史與現實:圍棋起源;圍棋發(fā)展;圍棋名人;圍棋賽事等。
圍棋與其它學科:與數學、體育、美術等學科的融合。
4. 嘗試開展圍棋活動的各種方法:
(1)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也是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方法。我們?yōu)殚_展圍棋活動而精心設計了多種游戲,在玩圍棋的過程中開發(fā)幼兒潛能,發(fā)展幼兒個性,促進每一個幼兒在不同層次上提高。
(2)觀察法: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運用觀察感知棋形特點、著法、位置、變化等,使幼兒在自我調整的狀態(tài)中得到發(fā)展。
(3)想象法:想象是促進幼兒思維的一種重要方法。將圍棋材料、棋形及變化借助想象,以進一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對比法:對比有利于提高幼兒的判斷能力。將圍棋活動的不同結果呈現出來進行比較、分析,鍛煉幼兒判斷能力。
(5)練習法:練習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解決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我們主要通過提供棋譜幫助幼兒進行相關問題的練習。
(6)評價激勵法:評價是圍棋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圍棋活動的評價不僅包括對幼兒對弈結果的評價,還包括幼兒在活動的表現。幼兒需要得到教師、同伴的贊許和激勵,對失敗的幼兒也要就某一方面進行鼓勵。
5. 探索幼兒圍棋活動的主要模式:
(1)專門的圍棋教學活動:每周安排1~2課時,在圍棋室由教師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圍棋的基礎知識。
(2)區(qū)域活動中圍棋對弈:在班級開辟的圍棋區(qū)中,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fā)邀請同伴下棋。
(3)在其它活動中滲透圍棋:在幼兒園的各類教育教學和游戲活動中滲透圍棋禮儀和棋藝。如:在操場上畫上大棋盤,讓幼兒在玩體育游戲中鞏固圍棋知識;在數學活動中用棋型讓幼兒認識圖形和練習計算;在各類游戲中運用圍棋禮儀等。
(4)參加、觀摩園內外圍棋邀請賽:定期組織園內喜愛圍棋的幼兒進行比賽,提高棋藝,陶冶情操;帶領幼兒觀摩并參加縣內外的圍棋比賽,感受氛圍,提高棋品、棋藝。
(5)參加社區(qū)圍棋活動:定期、不定期與社區(qū)人員對弈,研討圍棋活動,增進交流與合作。
五、研究成效
1. 開發(fā)幼兒潛能,幼兒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圍棋活動開展并不是要讓幼兒掌握高深的棋藝,其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幼兒對圍棋活動的興趣,并以此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fā)幼兒的智力,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發(fā)展。
(1)活動興趣顯著增強。通過開展活動,愛好圍棋的幼兒越來越多。圍棋雖然以抽象思維為主,但是通過形象化的活動方法,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活動時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在游戲活動時爭相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在對弈時你爭我趕;在比賽時大膽落子……幼兒盼著圍棋學習活動,在區(qū)角活動時爭著取棋具,平時交流的話題也常有圍棋。
(2)綜合素質顯著提高。首先,圍棋能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棋盤的位置名稱需要記憶,棋的多少需要計算,棋的形狀需要觀察:勝負判斷需要分析;探討圍棋問題需要表達等,這些對于正在發(fā)展關鍵期的幼兒都能發(fā)揮良好的教育效應。其次,圍棋能促進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圍棋禮儀可以修身;圍棋對局可以鍛煉意志力;圍棋的勝與負可以培養(yǎng)“勝不驕,敗不餒”的心理素質等。此外,圍棋活動還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品德:愛護和認真整理圍棋用具的習慣;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習慣;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獨立自主的意識;尊敬對手的品德;勇敢拼搏的精神等。
圍棋活動能充分開發(fā)幼兒的潛能,促進思維的靈活性和多方位性,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和行為習慣,它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經過三年的圍棋實驗研究,幼兒的智力顯著提高,情緒情感積極高漲,堅持性、求知欲、好勝心、意志品質較研究前顯著增強,部分幼兒得以彰顯特長,多名幼兒獲得圍棋段位證書。
2.提高教師組織活動的水平,教師科研能力有所增強。
在課題研究的三年里,教師們勤學習,苦鉆研,同探討,共研究,綜合素質大大提高,主要表現為:
(1)教育觀念和行為的更新。課題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學習和實踐,思想解放,觀念更新,表現為改善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模式,駕馭課堂的能力逐步提高,從而促進教育質量的有效提高。
(2) 教師圍棋專業(yè)技能與組織活動能力的增強。圍棋活動需要一支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從不懂圍棋到走近圍棋,從掌握基礎知識到成為圍棋行家,逐步成長為愛圍棋、懂圍棋、能下棋的能手,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就能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和指導幼兒活動。
(3) 重視總結與交流。課題開展以來,教師們不僅重視研究實踐,同時也重視經驗的總結與交流,撰寫能力逐步提高。
3. 促進家園共育,推動家長對圍棋活動的配合。
在開展研究活動的同時,我園一直關注家長在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家園共育的活動網絡。
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效果,我園通過專題講座、發(fā)放圍棋教材、設置宣傳欄、開展觀摩活動、組織家長教師幼兒對抗賽等,努力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部分家長有一定的圍棋基礎,他們除了自覺在家庭中開展圍棋活動外,同時成為我園的“家長志愿者”,幫助我園解決研究中的專業(yè)問題。因此三者都是活動的主體,通過圍棋共同成長、相互學習,一起收獲成功。
4. 促進幼兒園形成鮮明的辦園特色。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園以科研興園取得了很大成績,教師素質顯著提高,科研意識顯著增強,以圍棋教育為主要特色的辦園模式得到社會和家長的認可,幼兒園在本地區(qū)知名度高,生源充足。
六、討論問題
1. 圍棋活動開展中男女性別差異造成的不均衡。雖然我們十分注重活動組織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根據幼兒的發(fā)展水平采用分組教學,但是女孩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沒有男孩高。
2. 幼兒成長需要與教師在圍棋專業(yè)水平的矛盾。幼兒園教師掌握了圍棋基本知識和棋技,并能用以指導幼兒園的圍棋活動。但是,部分幼兒的圍棋水平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教師的指導水平顯得滯后,有點力不從心。如何培養(yǎng)高水平的圍棋幼師隊伍,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總而言之,圍棋讓我們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圍棋活動促進了教師、幼兒、家長的共同成長。課題研究促進我園的活動向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我們的研究步伐將永不停息,促進辦園品位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幼兒個案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學困生個案研究報告07-01
先天性聾啞對聾啞兒童的個案研究報告07-17
幼兒托班個案總結09-24
幼兒園研究報告09-05
個案案例分析報告08-02
幼兒園研究報告10篇06-02
研究報告08-28
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材料投放研究報告10-10
漢字的研究報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