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的讀后感范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神曲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神曲》是西方中世紀文學的開山之作,因其年代久遠而顯得頗有生澀之感。但是專心讀下去,依然能夠清晰地感覺到《神曲》中交織的人神共鳴之曲。
下如此結論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剛釋卷的《神曲》回想一遍,從《地獄》到《凈界》再到《天堂》,默然發(fā)現者這種分法本身就隱含著一種神學的思想。我們知道,中世紀的歐洲的宗教的天下,然而不僅是宗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大的長久的宗教,都總會影射著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現實報應這種神學思想,這已幾乎是全人類思想的共同點。但丁在《神曲》中,依據《圣經》和《福音書》以及自我的想象,把這種宗教思想細化成這三個部分,并且在每個部分都細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當代”名人在里面,不無有為宗教宣揚這種神學思想的目的。再者,這種按現世作為分類,按人頭分類的做法在中世紀宗教盛行的歐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會亦或是中世紀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發(fā)對甚至批判這部書。
再者,作者的這種安排實則上隱含了一種“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們都知道,《地獄》是一個人過大于功的象征,而《凈界》則是一個無功無過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過的意思了。作者本人從《地獄》升到《凈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個從過到功,從罪到德的過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個國家,如若能有所頓悟,這種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內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羅倫薩,實則在內部也隱含了作者對佛羅倫薩的無限熱忱和希望。
然則,《神曲》的創(chuàng)造并不僅僅是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問題,它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挽救沉淪中的佛羅倫薩。作者在書中的不同部分對此都有隱喻。比如在《地獄》這折里,作者精心挑選的靈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來自佛羅倫薩,從教職人員到普通的驕、貪、色等人員都給予了不同的懲罰。作者通過眾多靈魂的嘴道出了當世的佛羅倫薩的黑暗,也通過地獄中的魔鬼給出了評判。而在《凈界》和《天堂》里,作者則通過對佛羅倫薩的評判上升到一個整體的層面,通過神人之口委婉道出。這其中包含著作者對自我成長、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讀之,大有“怒其不爭”的意味。
以上是從大的方面對《神曲》大意的一點自我見解。而從小的方面看,《神曲》誠然是一曲中世紀拙樸的史詩。在《神曲》里,隨處可見古希臘神話和《荷馬史詩》的影響。英雄主義、正義,神學的光芒照耀著整部《神曲》,猶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發(fā)著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卻并不全為歌頌金光而寫,而是為了歌頌世俗偉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這正是《神曲》對古希臘神話的借鑒和突破之處。
然而,由于《神曲》大量地運用古希臘神話的典故,因而初讀給人一種晦澀難懂的感覺,對讀者的西方文學功底有較大的要求。
一部偉大的詩篇,語言是其重要的表現手法!渡袂返恼Z言一承西方文學的理性辯論的風格,而與我們熟悉的中國詩歌的語言截然不同。
在《神曲》中,最大的神人討論莫過于對于信仰和德行的討論,在這兩個討論中,作者用了較大的篇幅來表現這兩個問題,而言語本身已經透露了西式語言本身的辯論意味。
“信仰是所有事物之本質/也是未見的事物之證據……”
這種語言與中國注重情感是詩歌語言是多么的不同。也許這就是西方詩學與東方詩學的區(qū)別吧。
【神曲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神曲讀后感02-20
但丁《神曲》讀后感02-21
但丁神曲讀后感02-23
但丁《神曲》讀后感02-25
神曲讀后感(精選14篇)01-29
神曲的讀后感(通用12篇)07-19
《童年》讀后感-讀后感02-29
讀后感 -名著讀后感04-25
魯迅吶喊讀后感_讀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