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皮囊》有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皮囊》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皮囊有感(15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lǐng)會了不少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皮囊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皮囊有感 1
《皮囊》一書,第一感覺就是蔡崇達的文筆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詞藻,就像是一個好朋友娓娓道來它的過去,他的故事。
世間萬物,皆有它自己的皮囊,來接受來自外界無時無刻的摧殘,但需要承受這一切的卻是加附的靈魂。隨著歲月帶來的生老病死,直到皮囊無法承受這摧殘,靈魂才會離開,尋找它未來的依附。人生在世,來這世間走一遭,皮囊讓我們彼此相親相愛,卻也讓我們感受這人世的悲愴。
文章結(jié)尾,蔡崇達曾點出,所有的理想和責(zé)任不過是逃避生活的借口。有的人終其一生追逐夢想,未曾一刻休息,這不過是不知道如何生活罷了。作者的室友厚樸,滿嘴"理想"和"世界",卻遭到現(xiàn)實的沉重打擊。靈魂依附于皮囊,便是讓我們整裝來享受生活,活在當下。但有時候信念卻也是一種好事,比如在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信念能給你力量繼續(xù)前行,就像作者的'母親,當父親去世后,她仍要修建房子,求見巫人,把父親的骨灰安放在離家較近的祠堂里。因為當你突然不知道生活的時候,信念便能驅(qū)使你的皮囊來面對考驗。
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如果皮囊抓不住靈魂,那便和行尸走肉毫無差別。然而,窮其一生來追求,享受生活,我想,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讀皮囊有感 2
改變,從閱讀開始。有理想的人首先應(yīng)該是一個會做夢的人。閱讀正好能讓我們接近夢想,實現(xiàn)理想。有人說,世界上最美好的實驗是教育。我們正好是這美好實驗的參與者。請讓那一本本經(jīng)典的書籍,一次次靜心的閱讀,一篇篇真摯的隨筆,引領(lǐng)我們走向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讓我們教育的世界充滿詩意與色彩吧。
《皮囊》這本書在“知乎”、“豆瓣”上一直榜上有名,逛街的時候恰好被它一副精致的皮囊吸引住了——古銅金的硬制書皮、泛黃的書頁、書內(nèi)的排版看起來讓人感到舒適!镀つ摇芬粫苣贻p,蔡崇達著,韓寒監(jiān)制,2014年出版,以作者為原型,以當代人的視角看世事。
皮之為質(zhì),囊之為形,藏污納垢,謂之臭皮囊也。語出佛家典籍《四十二章經(jīng)》,以佛家觀之,身體皮囊為易腐朽之物,只有靈魂為不朽。
這句解釋前半句唯物主義,后半句唯心主義,理解起來卻不矛盾。但究其本質(zhì),放在當今社會考量,是否得當,有待思忖。但無論如何,“皮囊有心,不管這具皮囊是什么質(zhì)地,它包裹著一顆心!
《殘疾》是其中的一篇,作者回憶他的父親,自中風(fēng)癱瘓后,從一開始的不服老,心存希望,努力做復(fù)健,到知道無法治愈后絕望地號陶大哭。他一改往日品性,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fā)脾氣,整天喊著要“抓緊死”,會控制不住惹事,大罵鄰居……死后,他跑到兒子的`夢中,責(zé)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確切地說,在“父親”得知再也無法痊愈,內(nèi)心殘余的希望的火苗被撲滅時,他的掙扎、憤怒、斗爭化為一只猛獸沖破他的皮囊肆意又猖狂,他,變得不是那么惹人喜歡了。
人,各行其道卻又殊途同歸,有時候相似得可怕。讀這篇時,我一直將已故的爺爺代入,年輕時的爺爺頗有學(xué)識,但家境不好,所以他成了一個每天準時收看《新聞聯(lián)播》、嘴邊掛著政治的老農(nóng)民,他這一輩子勤勤懇懇但性格剛烈,我們一直很敬畏他。后來,當他被發(fā)現(xiàn)身體不舒服時,已經(jīng)是食道癌晚期,我們合伙騙他食道上長了個囊腫,所以他剛開始是積極配合治療的。術(shù)后,在徐州上大二的我提了水果去看他,沒想到一輩子不喊苦不喊累的他竟像個委屈的孩子一樣跟我訴苦,說傷口有多深、有多疼……我頭一次看到他主動袒露脆弱的模樣,那種感覺不可言喻。
回家靜養(yǎng)的爺爺最喜歡的就是騎著他的小自行車去街上買以前從來不會碰的點心,奶奶開玩笑說他變饞了,他卻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仿佛要把沒吃過的東西嘗遍,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隨性。半年后,如我們預(yù)想的那樣,病情急劇惡化,他不能進食,反復(fù)嘔吐,脾氣越來越暴躁,時不時打罵一直耐心侍候他的奶奶,奶奶多次向我們哭訴,爸爸氣不過和他發(fā)生爭吵,也被他拿著棍棒四處追趕......我們孫子輩也因此不敢常去看望他。
父親節(jié),我第一次給爺爺買了禮物,也是最后一次。只記得那條褲子圍在他身上又寬又長……我不禁怔住了——這是一副骨頭架起的皮囊,面色如土灰一般……他主動掀起衣服,靠我很近,無奈地說道:“看我的肚子上只剩下一層皮了!蔽夷母抑币曀难劬,不禁后退兩步,佯裝自然的神情,張了張嘴,想寬慰他,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爺爺走的那天,我不在家。聽奶奶說,那幾天人突然精神了很多,和善了很多。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許他想給這個世界和最親的人留下一副會笑的、溫暖的皮囊吧!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顆活著、醒著、亮著的心無法拒絕皮囊,皮囊標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過,也許就是因為它有限度,它等待著、召喚著人的掙扎、憤怒、斗爭、意志、欲望和夢想”。這是著名作家李敬澤在序中所寫,概括了作者在本書中記敘的所有故事的共同之處。
如果你讀《皮囊》,應(yīng)該也會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也許我們到了人生的某一個限度的時候,那些好的壞的也會沖出來,但是沒關(guān)系,相信皮囊最終都會體面地跟世界和解。
讀皮囊有感 3
作者用一種冷靜、細致、客觀的筆觸,將"太過在乎,太過珍貴,而被自己刻在骨頭里的故事,最終通過文字,一點點重新被扒出來,呈現(xiàn)出當時的樣子"所以,整體來講,讀《皮囊》一書,沒有那么輕松,眼淚會禁不住的流出來,嘆息會從心底涌出來。
皮囊,無論再堅實,再怎么偽裝,終究有朽敗的.時候。一旦被揭開,里面的人心可能脆弱無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書中回憶他的父親,自中風(fēng)癱瘓后,會突然號陶大哭,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fā)脾氣,也會因為絕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緊死”。真正死了之后,他又跑到兒子的夢中,責(zé)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小汽車我不會開”;跑到老伴的夢中,說他“想騎摩托車去海邊逛逛”,要趕快給他。原本帶著幾許幽默的話,此刻卻仿若一枚枚堅硬的釘子,要鍥而不舍地楔進讀者那柔軟的心里去。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具活鮮的皮囊,不管這皮囊是什么質(zhì)地,它包裹著一顆心。心就像一盞明燈,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與人由此辨認。"
書中所寫皆真情,母親堅持建房,出于對父親的愛,那種感情固執(zhí)而倔強,甚至不顧生活的拮據(jù)和家人的反對,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原始最簡單的愛就是成就他,想盡一切辦法讓他開心和驕傲,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要讓他抬頭笑,這是人間最質(zhì)樸實在的愛。而并非為了愛ta而離開,最愚蠢的事莫過于讓你找個更好的。世上有太多更好的,更好的房子,車子,衣服,食物,甚至是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為一個人付出的一份情,無法復(fù)制,世間唯一。
讀皮囊有感 4
《皮囊》是蔡崇達的第一部文學(xué)作品。之前,他寫過幾百萬字的專題報道,登在《新周刊》、《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上。1982年生人,看到網(wǎng)友說,蔡崇達的手指已經(jīng)沒有辦法完全并攏,因為以前寫了太多的字。這部小說散文集基本上是他的自傳。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猜想的到這不是一本讓人覺的輕松愉悅的書。它記述了一個早就歷經(jīng)滄桑的年輕人的故事,關(guān)于貧困、疾病、親情、愛情、鄉(xiāng)情、青春對人的沖擊。蔡崇達的有些經(jīng)歷,大部分人要等到四、五十歲才會遇到,那種“上有病父,下有稚子”的中年危機,而他在十七歲那年就全都承受了,成了母親口中的“一家之主”。唯一讓人覺的欣慰的是,故事的主人公穿越了重重困難,重重迷障,成為了他想成為的人?赐赀@本書,令人覺的五味雜陳,心里有很多感觸,卻無從表達起。韓寒在編者按中寫到:我會將這本書帶上旅途,在每個靜謐陌生的`夜晚拿出來慢慢看,而不是紅燈亮起或者堵車不動時。
經(jīng)歷相對不平常的韓寒也無法駕馭這么厚重的話題。還有兩個人寫了前言,一個是劉德華,一個是著名的學(xué)者李敬澤。劉德華的文章寫的非常精彩,短短千言,沒有輕飄飄的同情和濫情,有的是知心知肺的理解,道盡了一個老江湖的人生智慧,真是英雄惜英雄。相反,學(xué)者的文章太過文藝和矯情,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哇。也難怪,他們的經(jīng)歷相差太遠了,不在一個話語空間。
我想我不會經(jīng)常翻看這本書的,這樣清醒地、赤裸裸地直面人生,太傷神了。
讀皮囊有感 5
初遇于它,好像是在夏日的書店里。那天,陽光正好,書店里的人也不多不少,我就這么漫無目的地走著。就在那一刻,我停了下來,在暢銷榜上——《皮囊》是第一位。可能是出于好奇,又或是心靈的指引,我在收回目光之后就將它收入了囊中。
從序開始讀起,卻不知我的心靈也開始漸漸被它所帶動。這是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他那坦蕩、真摯的性格,他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讀他之所寫,就好像在一棵大樹下,兩人兩把竹椅的交談,說著自己的故事,毫無雜質(zhì)。雖說書名為“皮囊”,但他好像就是從心里開始跟你認識的。
略讀幾篇,我感受著他筆下的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他那個活到九十九的阿太,執(zhí)意要建房子的母親,還有在急診室中去世的父親。一篇篇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人——我外婆的母親。我見她也不過幾次,因為年齡
讀皮囊有感 6
有些書注定是能引起共鳴的,不是因為詞藻華麗,字句精妙,或許是因為內(nèi)心的感受被作者揪出來,然后淚腺受了刺激,腦中浮想聯(lián)翩。
《皮囊》——一本我分不清到底是小說,還是自傳的書,在我的內(nèi)心激蕩出了漣漪。書名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憂傷的,但書中娓娓道來的故事,一層一層揭傷疤式的訴說,讓我似乎經(jīng)歷的作者的心路歷程,也對自己今后的路有了新的認識。
《皮囊》是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zhì)感的散文集,由蔡崇達編寫、韓寒監(jiān)制。文集風(fēng)格沉穩(wěn),表達了作者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xiàn)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
人生難免遇到挫折,猶如一個個偽裝好的坑,不知何時就會踉蹌跌入。有些坑可能很淺,走過去只會崴到腳,讓人心中一驚,但只是影響了心情;有些坑可能很深,會把人摔的頭破血流,甚至影響以后的行程。
也許有人抱怨老天爺不公平,給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出身,有人破衣爛衫需要光腳步行,有人開著豪華跑車瀟灑旅行。但是老天爺也是公平的:總有汽車過不去的坎,總有需要人走的路,有些路只能用腳走過去,甚至需要手腳并用、摸爬滾打過去。
六年的檢察工作中接觸許多犯罪嫌疑人,于我來說,他們只是我生命的匆匆過客,但是我卻見證了他們跌入巨大的深坑。從他們的眼中,我看到的是后悔、恐懼或是不在乎,作為站在坑外的人,除了依法辦事、悉心開導(dǎo),我別無他法:要爬出那個深坑,能依靠的唯有他們自己。
只有那些待在坑中停滯不前的人,才會怨天尤人。對于從深坑中走出來的人,必然會感謝曾經(jīng)的磕絆,讓他們更加有力、更加堅韌,
試問,哪有人不是帶著受傷的皮囊上路的呢?
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我們唯一能做的無非就是經(jīng)歷風(fēng)霜雪雨,鍛煉出一副鋼鐵之軀,這樣才有機會帶著渴望的心,欣賞到陽光下的海闊天空、流水云長!
讀皮囊有感 7
《皮囊》,作者蔡崇達,文體散文,讀來卻有種小說的味道。以一個漁業(yè)小鎮(zhèn),作者的故鄉(xiāng)為背景,寫了十多個小故事。每個故事除了溫情,還或多或少流露出時光的殘酷和人世間的庸俗。
通過閱讀此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復(fù)雜的內(nèi)心。想要緊緊握住,卻發(fā)現(xiàn)無能無力;想努力奮斗得到自己想要的,卻發(fā)現(xiàn)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想要勸說誤入歧途的朋友,卻發(fā)現(xiàn)無從勸說。一切的一切都不曾受他的掌控,好像周邊有一張無形的巨網(wǎng)把他緊緊網(wǎng)住,讓他無所適從。面對生活的種種,他除了釋然,別無他法。
他所描寫的阿太,對生活看得透徹,也活得輕盈。阿太認為生命本來是輕盈的,卻是被這肉體和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了,所以每個人都負重前行著。千百年來有多少的孤魂野鬼,為了一個皮囊而爭得頭破血流,他們不知道自己已擁有生命中最可貴的東西,那便是靈魂。
父親的癱瘓,使他對生活絕望,母親對父親深深的愛,又讓他感到了溫暖,而周邊的一切又讓他意識到世界的無情。這個世界,有重癥病房里被疾病奪去生命的幽默的伯伯;有因觸碰到古制被父老鄉(xiāng)親唾棄的女子;有因家庭變故變得現(xiàn)實的'孩子;有胸懷遠大理想?yún)s被現(xiàn)實殘酷打擊,而最終選擇自殺的青年;有以體驗生活為借口,向我們詮釋生命的精彩,卻無情地被生活擊倒的少年。
時光易逝,或許只有寫作才能留住時光走過的痕跡。在短暫的人生中,我們有時可以選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時迫于生活壓力做著自己討厭的事。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與艱辛是人生的常態(tài),我們要淡然處之,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繼續(xù)前行。但愿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活出精彩。
讀皮囊有感 8
讀《皮囊》這本書已經(jīng)是兩個月前的事了,閱讀最奇妙的體驗就是讀完一本書后你可能已經(jīng)忘記這本書的每一個細節(jié),但是有些感觸還是會時不時的冒出來,《皮囊》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而《皮囊》中,關(guān)于厚樸這個章節(jié),我記憶尤為深刻。厚樸可以說屬于一個想要打破陳規(guī)的空想主義者,他特立獨行創(chuàng)辦樂隊,但是他卻不會唱歌。他一次又一次做著標新立異的事,但他的內(nèi)心沒有跟上步伐,最后他輟學(xué),生活過的一塌糊涂。
為什么我對于他如此印象深刻,因為他使我陷入反省中,曾經(jīng)是否也在不清楚自己內(nèi)心的時候,做那些超乎于內(nèi)心真實反應(yīng)的事情呢?這個年代我們主張自由,但是你是否真的已經(jīng)感到自由了,而不是做那些看起來很自由,而實際很虛空的`假招式來為你還未達到的真正的自由來開路。但是不找到源頭就很難做到內(nèi)心與實際行動的完美結(jié)合,還可能會在這種假把式中迷失自我,最后無所適從。
厚樸就是這樣,他空有改變的理想,但是卻沒有為改變做實質(zhì)的事情。在自己構(gòu)造的以為的特立獨行中,逐漸變成更加虛空的架子,沒有扎實的根基,風(fēng)一吹,架子就搖搖晃晃,多幾次,便蕩然無存。
所以,在有想法的時候,也要有行動,這樣才可以相輔相成,你的心中所想才可能成為現(xiàn)實。
讀皮囊有感 9
皮囊這個詞,大概是出于阿太那句話:“皮囊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這本書講述了一位80后作者在故鄉(xiāng)泉州小鎮(zhèn)上生活的點點滴滴——親情、友情交織成的人生。如今已經(jīng)小有頭目的作家再回看彼時的故事,除了釋然、理解、懷念,更多的是感慨、喟嘆。
讓我淚目的故事片段卻沒有任何感受可以書寫于此。
作者的母親對父親的愛是那么深沉與執(zhí)著,執(zhí)著到可以抵過漫長歲月,執(zhí)著到可以選擇欠一輩子的債來為父親建一座老房子?吹竭@一段,徘徊在我腦海里總有那么一個問題:作者是在什么時候才理解父母間的愛情的呢?
我擁有一個同樣的家庭背景,雖然這樣的家庭背景對于當今年代來說是突兀的。也就是這樣,我一直以一個第三視角的角度去看父母的婚姻——那種刻畫在生活中的感情,那種用粗鄙的話講出的關(guān)切,那種浸泡在歲月中的平淡陪伴。我總認為,我之所以有這樣的體會是因為我還年輕,我還相信愛情,所以才可以在那些“廢墟”中尋找光明。成年后的每次夜聊,母親在吐槽父親之余,因為實在不想被母親的負面情緒所撼動,我總會異常地客觀冷靜分析其中的問題,像是在分析別人家的故事,就仿佛我從來都不是這部連續(xù)劇的參與者。同樣的熏陶,而我卻成為了一個與作者完全相反的、薄情冷漠的人。
我之所以想問作者那樣一個問題,是因為當我想下筆去描寫父母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更多的是灰色情調(diào)。我實在是沒辦法去把那樣一個樸實無華的“愛情”寫得如此感人、積極,也或許是因為在我的生長環(huán)境中,這樣的生活方式早就不存在了,所以會在我的潛意識里是抵觸這樣的生活的。也或許是因為我還年少,并不懂平平淡淡的生活本該如此。更或許,我該是一個更加積極陽光的人,一個可以從淺薄人生中尋找到深情世界的人。
在書中,作者嘆惋了許多年少時的伙伴,他們過著看似非同尋常的人生,卻最終落得深淵。我看見書評中有一條差評,他說:作者就是在惋惜他人人生的同事對自己的境遇感到慶幸。而在我看來,作者所敘述的這些“另類人”,恰恰是想突破束縛的“時代先驅(qū)”,他們之所以難以“生存”有兩點原因:第一,這些先進的“思維模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找到生存的落腳點,它們既沒有現(xiàn)實的“磨煉”使其變得理性而實際,也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給予它們繁衍生息;第二,旁人的不屑與不解會加劇這些“先驅(qū)者”思想的極端化,從而導(dǎo)致思維從理性走向了偏激。正所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論要聯(lián)系實際。綜合以上,這些“先驅(qū)者”難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自我抱負,而自己又對于這些觀念耿耿于懷無法釋然,最終便促使自己走向了極端的滅亡。
這幾個人中給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舍友厚樸——一個一直吵著要“自由”,卻不知什么是真的自由的人。作者曾勸他來北京,而最終卻因為父親的病逝被迫回到了老家,繼而又留在了村里做老師。我不禁幻想厚樸來到北京后的樣子,不知那些更加虛偽復(fù)雜的市井生活,能否真的像作者說的那樣,可以治愈他的病。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畢竟在湍流不息的大城市里,連“做世界”都很難,更何況去做“自己的.世界”。
但實際上,作者與厚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觀念所促成下的人生境遇,只能說是命運使然,我甚至不覺得其中會存在任何的因果關(guān)系,只是,太多人因為沒有學(xué)會自我和解而最終走向了“滅亡”。
我特別喜歡書中這樣一句話:名利與期望中的所謂的上層生活拖著我們不斷向前奔跑,我們在以夢想命名的人生中慢慢丟失了自己的“肉體”,只剩得皮囊被生活無情地拉扯著、消磨著,總有那么一天,磨破得皮囊遮蓋不住自己空虛的身體,那時我們才想起去放慢腳步,回顧來時的路去找尋丟失的“肉體”。
也把這句話送給在大城市中打拼的你,不要在追尋體面的路上,丟掉自己最基本的體面。
“對那些我正在愛著或者曾經(jīng)愛過的人,我希望你們明白,我多么希望付出全部為你們停留,如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你們刻在我的骨頭里,即使時光列車拖著我的肉身一路遠行,至少你們的名字和名字牽扯的記憶,被我?guī)ё吡,這是我對時間能做的唯一反抗。”
讀皮囊有感 10
身邊的人都在談?wù)撊绾伪pB(yǎng)身體,如何美容養(yǎng)顏,如何延年益壽,無一例外大家都在珍視自己的身體——皮囊,有了皮囊能吃上山珍海味,穿上錦衣綢緞,住上別墅,吃喝玩樂無一不需要皮囊,但是該如何滋養(yǎng)自己的靈魂,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自由呢?
《皮囊》中阿太說: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了。因為有了污濁,我們的生命不輕盈也不自由,常常在感嘆,我們是逼不得已,需要還房貸,需要還車貸,這是都是被我們的欲望所拖累。這些欲望常常讓我們覺得身體與靈魂是分離的,身體不能跟上靈魂的需求,靈魂無法理解身體,就在這樣的無法理解當中,人會常常生活在痛苦當中,遺憾過去,不切實際的期望未來,唯獨忘記了我們所身處的當下。
唯獨忘記了我們身處的當下,以至于我們只是坐等夢想,而不去做,而且又特別的珍惜我們的皮囊,只想不做。
阿太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育兒中,父母要學(xué)會使用孩子,學(xué)會舍得,當用的'越多的時候,其實是讓孩子的身體與靈魂合一,做的越多,身體越能動,靈魂與身體融合的越好。
舍了皮囊,得了生命的輕盈。正如繪本《你不知道的三個朋友》中所畫的皮囊最終入土為安了,精神和思想永存。
讀皮囊有感 11
皮囊會朽壞,心靈會暗淡。一代人成長,一代人老去,歲月卷走他們的故事,我們只剩下自己。蔡崇達作家的小說里面《皮囊》是寫了時間最長的一個。韓寒說:“他等蔡崇達的這本書等了三年之久”。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是帶著點心帶著點難言的痛,但還要笑嘻嘻的活下去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順順利利的過下去,但我希望碰到難過的關(guān)卡時,自己可以是它的對手?墒亲x了這本書后我心里又泛出了很多滋味這本書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就是,當你自以為看淡世事波瀾不驚的時候,當你不得已流俗市儈疲于應(yīng)付的時候,它像曠野中升起一堆篝火,然后拉你坐下討論死亡,歸宿,命運,各種皮囊以及皮囊下的心等等你很少思考的話題。它是一個孔,讓人能窺見一個年代的人,是如何帶著他們溫暖的,享受的,疼痛的,殘損的,可恥的皮囊行走于世的。其實每個年代的皮囊都大同小異,但書里的那些形象卻格外能讓人與之產(chǎn)生共鳴。
皮囊,無論再堅實,再怎么偽裝,終究有朽敗的時候。一旦被揭開,里面的人心可能脆弱無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書中回憶他的父親時,自中風(fēng)癱瘓后,會突然嚎啕大哭,會像小孩一樣耍賴,發(fā)脾氣,也會因為絕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緊死”。真正死了之后,他又跑到兒子的夢中,責(zé)怪兒子只給他燒小汽車,不燒摩托車,“小汽車我不會開”;跑到老伴的夢中,說他“想騎摩托車去海邊逛逛”,要趕快給他。我們身在井隅,卻心向璀璨。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在承受著他人難以感知的'痛苦。我們總是去看自己希望看到的,而不多做思考,經(jīng)年累月,所經(jīng)歷的每一個故事,所選擇的每一個路口,都隱藏的一個答案。
除掉熟悉的親人,作者也寫了很多遇到的普通人。比如重癥病房里的病號和小心翼翼陪伴的家屬,敢愛敢恨卻為世俗不容的小鎮(zhèn)姑娘,以及離開家鄉(xiāng)闖蕩最終一事無成的天才少年。他們離當今社會上所描述的那種“成功人士”似乎相去甚遠,生活里的失意與痛苦,他們一一嘗盡。他們也許有過意氣風(fēng)發(fā),有過拼搏與執(zhí)著,但命運最后還是把他們一股腦地裹進憂傷的洪流。我們是群體動物,在生活的世界中彼此交聯(lián),會遇到形形色色許許多多的人,人各有異構(gòu)成了這個豐富的世界。我們在交往中見證了他人的生命過程,他人也參與了我們的生命歷程,并最終構(gòu)成了我們本身,構(gòu)成了我們的經(jīng)歷和閱歷。然而,人在本質(zhì)上有著一致的地方,我們通過"心"來看見彼此,照亮彼此,認識世界。
書中說“生活從來不是那么簡單的夢想以及磨難,不是簡單的所謂理想還有陰謀,生活不是那么簡單的概念,真實的生活要過成什么樣是要我們自己完成和回答的!蹦晟俚臅r候,身體和見識阻礙了內(nèi)心急于擴張的好奇。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困惑、一時找不到未來的大目標這很正常,沒有幾個人能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可以過什么樣的生活,你做好眼前的一件件事情就可以了。按照生活一點點做好,生活會給你答案的。
讀這些故事,能理解作者生命中最珍貴、真實、痛苦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不能自己。我們也都該給自己一個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看見憂傷,看見人心?匆娮约何覀儠龅胶芏鄦栴},關(guān)鍵在于主導(dǎo)你的是什么,什么主導(dǎo)著你什么才是你的路,這就是你蕓蕓眾生中的一個一回頭就消失在人海,也是你獨特的一個,與眾不同的一個!
生來平庸,而且一個人只有這一生。每個人都是處在一個大環(huán)境下,沒有什么人真的能以一己之力去力挽狂瀾。所以這世界最美的風(fēng)景,是一個個活出各自模樣和體系的人啊。
讀皮囊有感 12
好幾年前就聽說過《皮囊》這本書,這兩天剛看完,便在此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這本書圍繞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通過一個個故事提現(xiàn)了其對親人離世、理想與現(xiàn)實等問題的思考,而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是“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和“厚樸”。這幾個故事都圍繞“理想與現(xiàn)實”問題,敘述了兩個阿小,文展還有厚樸對于理想的探索、追尋、熱血以及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反抗,但大都以悲劇收場。我想我之所以喜歡這三個故事是因為我也正在掙扎,困惑,不知如何平衡現(xiàn)實與理想;蛘呶以谙氲氖牵烤刮矣欣硐雴?
不清楚。有時覺得當老師就是我的理想,有時又覺得是否可以給人生多一點選擇,趁著年輕拼搏一番;有時認為留在家鄉(xiāng)會比較安逸,有時又覺得安逸的生活特沒勁。不過幸好,雖然我不知道以后具體想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但我知道我不想過怎樣的生活。我不想渾渾噩噩,不想將“謀生”作為工作的唯一目的.,不想因為物質(zhì)和不愛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努力避免這些我不想要的未來,而我想要的想必自會逐漸清晰。
我很喜歡書中的這兩句話,“很多人腦子里都偷偷藏著很多個世界”“厚樸,或許能真實地抵達這個世界的,能確切地抵達夢想的,不是不顧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熱,而是務(wù)實、謙卑的,甚至你自己都看不起的隱忍。”我想這兩句話很好地解釋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你有很多理想,但現(xiàn)實只有一個,只有不斷的朝著理想做出努力,超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現(xiàn)實,實現(xiàn)理想。
讀皮囊有感 13
寫自己的故事是最難的,需要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貼切的語言去寫下曾經(jīng)辛酸苦辣的經(jīng)歷。《皮囊》就是作者蔡崇達以自己人生幾個時期的故事,引申到生活態(tài)度。父親的生病、母親的愛情、年幼的伙伴、自己內(nèi)心掙扎、大學(xué)期間的事情,節(jié)選的都是影響很深的事情,而作者有自己想法,認準自己目標并實施規(guī)劃,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不被皮囊以外的事情所帶偏。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里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nèi)部照亮!蔽覀円捕荚摻o自己一些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看清自己,放松自己的情緒。
翻開這本書,作者蔡崇達始終圍繞自己周邊熟悉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癱瘓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堅持愛情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世界”和“理想”而遭受沉重打擊的厚樸......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透過蔡崇達的眼睛,仿佛能領(lǐng)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zhèn)風(fēng)情,那里的人如同你我身邊熟知的人,發(fā)生著你我熟知的故事。透過作者的文筆,我看到他眼里的“他人”,也看到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焙芏鄷r候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工作到深夜,但是有幾個人會因為這樣的辛苦付出而快樂?有幾個人能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學(xué)自己想學(xué)的。假如喜歡看書,就一本一本的讀,想寫字就寫,沒有限制,就像每個人的人生一樣不設(shè)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就足矣。把生活過在自己心上,而不是別人的嘴上,這一副皮囊只是為了讓你的靈魂更豐富和深刻。
讀皮囊有感 14
“生活不易,珍惜當下”是我讀完《皮囊》后的第一感覺。本以為《皮囊》是本小說,讀時才慢慢發(fā)覺是隨筆性的散文,我喜歡這樣的散文,這樣帶著淳樸氣息,風(fēng)土人情闡述作者對人生現(xiàn)實而又殘酷的認識以及依戀故土的溫情。
散文分中共有十四個章節(jié),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且又影響一生的.故事,作者在這些人生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自我,明確目標,后來卻又在現(xiàn)實的冗雜中模糊了自我,而后便是看清了自我。對于章節(jié)里的每一個主人公,我讀完后都有著說不出來的惋惜和感悟。《殘疾》一章中講述了父親因中風(fēng)后的種種疾病纏身造成身體偏癱,但又為了支撐家里的一切強迫自己趕快恢復(fù),最后發(fā)現(xiàn)希望變成灰燼后想過自殺,作者不能理解父親,更不能理解母親執(zhí)意要修即將拆遷的房,直到父親去世后,作者在埋怨中懺悔,沒有給父親真正需要的陪伴。最觸目驚心的無疑是《天才文展》,文展天資聰穎,好好發(fā)展下去肯定會有一個不錯的前程,然而由于文展急于功程,骨子里有一種比他人高一等的意識,因此這造就了他在未來的生涯中徹底迷失自我,最終走向生命的反端。
或許生活從來不是那么簡單的夢想以及磨難,不是簡單的所謂理想還有陰謀,生活不是那么簡單的概念,真實的生活是要我們自己完成和回答的。很喜歡散文中的一句話“我不相信成熟能讓我們所謂接受任何東西,成熟只是讓我們更能自欺欺人”,每個人都有一副面具掩飾這皮囊,卻又期許著活出自我,活出真實……
盡管人生有著無限的可能又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詞語,但葉落塵土總歸家,珍惜眼前所有,感謝生命中的每一個人,而我也希望自己能把這一路看到的風(fēng)景,留在心底慢慢回味……
讀皮囊有感 15
“靈魂里包括你走過的路,經(jīng)歷過的事,還有你一生的思考。踏雪無痕是理想,泥足深陷是皮囊。” ——蔡崇達
《皮囊》的作者是蔡崇達,泉州晉江人。很多人以為晉江人都很有錢,偏偏他卻是個窮小子。他不僅家里窮,而且讀的是一所普通二本學(xué)!輲熢。要家境沒家境,讀的也不是名校,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寫出的首部作品《皮囊》,由韓寒和劉德華給它作序。正式出版時,轟動全國,銷量超過350萬冊。如今,他硬是把《皮囊》中“母親的房子”改造為圖書館,母親寧愿撿菜葉吃也要蓋的房子,終于蓋起來了,誰都不會想到曾經(jīng)的“窮小子”如今這么有出息。整本書收錄了蔡崇達的14篇作品,是一部非常有質(zhì)感且厚實的散文集,記錄了他與故鄉(xiāng)、家人、好友的故事,有讀者評價“每一篇都是一顆催淚彈”。它不像普通書籍那樣給你直達心靈的震撼,而是在不經(jīng)意間給你猛然一擊,久久不能回神。
全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99歲的老奶奶——阿太,出場就是九十多歲的她,獨自張羅著閨女的葬禮,一個人跑來跑去。一會兒掀開棺材,一會兒沖到廚房。走到大廳聽見有人殺一只雞沒割中動脈,雞灑著血到處跳,阿太一把抓住那只雞,狠狠往地上一摔,雞的腳掙扎了一下,終于停歇了。她說:“這不就了結(jié)了——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沒文化的阿太這句話撼動了我的“三觀”。肉體的結(jié)束對靈魂來說也是一種解放,肉體如皮囊,靈魂支配著皮囊,反過來皮囊何嘗不是在折磨靈魂。不僅如此,阿太在很多時候有著非常人的行為,她就像一個頑固不化的`石頭,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倔老太婆”。她可以忍心的地把不會游泳的兒子扔下水,人們都說她心太狠,但是她自己卻毫不在意。即使是切菜時不小心砍斷了手指,阿太依然表現(xiàn)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年近百歲的她,出門依然堅持步行,她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看似簡單的一句話,是她大半輩子的人生真言。是啊,如今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人們有更多的消遣方式,上班累了刷刷手機,半個小時就過去,猛然想起來還有事情沒有解決,懊悔也來不及了,只好匆匆應(yīng)付一下。結(jié)果就是,皮囊得到了短時的排遣,但后面的爛攤子要肉體與靈魂一起收拾。肉體沒有得到提升,卻總讓皮囊支配你的意志。
而整本書,我認為寫得最為感人的內(nèi)容就是發(fā)生在那二百平土地里的心酸故事。“母親一直堅持要把房子建完,哪怕是建完后不久就要被拆掉,她也義無反顧。我當時很不理解,畢竟自己家過得很貧苦,卻還死要面子活受罪。然而母親不管這些,她一直堅持建房子,直到最后,我才理解,這個所謂的‘房子’,是母親與父親愛情的見證。盡管父親殘疾了,去世了,但母親認為這個房子代表了父親的臉面,她希望父親發(fā)起的這個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母親信仰神明,她始終相信丈夫只是肉體的離去,靈魂一直陪伴在她左右,所以她問卜、求神拜佛,祈求為丈夫的靈魂找到適合安放的地方!笨吹竭@我才明白,有時候有這種信念是一種好事,起碼在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你的信念還會支撐著你的肉體一路前行?恐拍,在這看似無路可走的世界走出自己的路。
《皮囊》這本書里,蔡崇達用親身經(jīng)歷訴說著一個個小人物的獨特故事,無論是張美麗、阿小、文展還是厚樸,他們的生活都被那個沿海小鎮(zhèn)的文化和傳統(tǒng)所束縛,雖然他們拼命掙脫束縛而去追逐夢想。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句話成為了很多人的至理名言。而我從《皮囊》一書中所體會到的是:透過那皮囊看到自己的靈魂才是我們不斷經(jīng)歷的真正目的。它沒有華麗的語言去刻意裝飾什么,有的像是一個老朋友一樣娓娓道來說著過往。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國式家庭的精神命脈,看到了最底層人民面對現(xiàn)實,用力強悍活著的尊嚴和自強,看到了面對生與死人性最初的一面。在這些片段中,我能感受到不同的人在面對生活的打擊下是如何將精神一步步從脆弱的肉體中狠狠撕扯出來的。血淋淋的是阿太的堅強,千瘡百孔的是母親的堅持,是“藕斷絲連”扯不斷的父親的無奈。
在《皮囊》里,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作者的人生,我也看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他們一直在生活的苦難中不斷尋找自己的精神信念,努力地在生活著,我覺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讀皮囊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皮囊》有感05-06
讀《皮囊》有感11-18
讀《皮囊》有感07-17
讀皮囊有感12-17
讀皮囊有感15篇12-17
讀《皮囊》有感15篇12-13
皮囊04-29
讀皮囊有感集錦15篇01-12
讀《皮囊》心得體會04-07